问题

为什么地理大发现初期没有欧洲人在新大陆独立建国?

回答
地理大发现初期,也就是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人确实没有在新大陆独立建国。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而是当时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对新大陆的认知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要理解“独立建国”这个概念。在那个时代,欧洲各国正处于民族国家形成的早期阶段,君权日益集中,国家主权的概念也逐渐清晰。所谓“独立建国”,意味着一个政治实体拥有独立的政府、法律体系、军事力量,并且能够自主地对外代表自身利益。在新大陆,欧洲的殖民者一开始并未具备这些要素。

1. 殖民的性质和目的:

经济利益驱动: 欧洲列强派遣探险家和早期殖民者,其首要目的是为母国寻找财富,包括金银、香料、新的贸易路线和市场。他们不是为了在新大陆建立一个与欧洲平行的、独立的政治单元,而是为了将新大陆的资源和财富输送到欧洲,服务于宗主国。
获取土地和资源: 殖民者希望获得土地用于耕种、建立种植园,获取矿产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作为宗主国的财产进行开发和管理。
宗教传播和“文明化”使命: 宗教信仰也是重要的驱动力之一。殖民者认为有义务将基督教传播给“异教徒”,并“教化”原住民,这也是他们为殖民行为提供合法性的一种方式。
国家荣耀和权力扩张: 扩张领土、建立殖民地也意味着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威望和影响力增强,是国家实力的一种体现。

因此,早期殖民的本质是扩张和掠夺,而非独立建国。殖民者是代表其国王或国家利益的代理人,他们的行动受到母国政府的指导和控制。

2. 政治和法律体系的延续:

宗主国授权: 殖民地的建立、统治和资源管理,都必须得到欧洲宗主国君主或政府的授权。例如,哥伦布的航行就是西班牙女王的资助和授权,他被任命为“新发现陆地的总督”。
法律和行政管辖: 殖民地沿用了宗主国的法律体系,由宗主国派遣的总督、官员来管理。殖民地的最高权力属于宗主国的君主,而非当地的殖民者群体。
缺乏独立的政治组织: 早期殖民地规模小,人口少,主要由军事人员、探险家、商人和少数早期定居者组成。他们缺乏建立独立政府所需的政治组织基础和成熟的政治经验。

3. 军事和安全依赖:

抵御原住民: 尽管欧洲人在军事技术上占有优势,但早期殖民地生存环境恶劣,经常面临原住民的抵抗。他们需要宗主国提供军事支持和保护。
应对其他欧洲国家的竞争: 地理大发现并非只有一家独占,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荷兰等国都在争夺新大陆的控制权。为了对抗其他欧洲国家的殖民势力,殖民者更需要依靠宗主国的军事力量。
缺乏独立的军事力量: 殖民地虽有驻军,但这些军队的指挥权和主要支持都来自宗主国。他们没有形成独立于宗主国的、足以保障自身安全的军事力量。

4. 经济上的依附性:

资源和资金来源: 殖民地的早期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资金主要来自宗主国的王室、贵族或商人。殖民地本身很难在初期积累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支撑独立。
贸易垄断: 宗主国通常实行贸易垄断政策,规定殖民地只能与宗主国进行贸易,从而确保了宗主国的经济利益。这进一步限制了殖民地的经济独立性。

5. 对新大陆的认知和地理限制:

地理隔绝: 大西洋的遥远距离和艰险航程,使得新大陆与欧洲之间存在着天然的隔阂。这使得殖民者在早期很难形成一种独立于欧洲的、统一的“新大陆意识”,他们的认同感仍然主要与母国相连。
对新大陆的了解有限: 殖民者对新大陆的地理、气候、资源以及原住民社会的情况了解甚少。在这种未知和不确定的环境中,建立一个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是极其困难的。
未能形成统一的“殖民者阶层”: 早期殖民者成分复杂,有贵族、军官、商人、工匠、农民等,他们的利益和诉求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大量的非洲奴隶和被征服的原住民,他们不属于“殖民者”的范畴,也无法成为独立建国的基础。

6. 原住民的抵抗和征服:

分散的政治实体: 新大陆的原住民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分布着众多大小不一、文化各异的部落和国家。虽然欧洲人凭借技术优势征服了许多原住民,但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独立于欧洲的政治体,需要整合这些被征服的区域,难度巨大。
殖民者的首要任务是生存和扩张: 早期殖民者面临的首要挑战是生存下来,并尽可能地扩大宗主国的影响范围。他们没有精力去考虑如何脱离宗主国,建立一个全新的政治秩序。

总结来说,地理大发现初期,欧洲人在新大陆没有独立建国,是因为:

殖民的本质决定了其服务于宗主国的目标。
殖民者在政治、法律、军事和经济上都高度依赖母国。
地理隔绝和对新大陆的不确定性阻碍了独立意识的形成。
缺乏建立独立政治实体所需的基础条件和成熟政治组织。
原住民的抵抗和新大陆的复杂性也增加了独立建国的难度。

直到后来,随着殖民地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自身政治社会结构的成熟,以及与母国之间矛盾的加剧,才逐渐具备了独立建国的条件,并最终爆发了北美独立战争等一系列独立运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骑士团是有前往美洲发展的,医院骑士团在1651年买下了圣克罗伊岛及其附属岛屿作为在美洲活动的据点,只不过老团长一死新团长觉得不划算就又卖回去了而已···还有韦尔泽家族经略委内瑞拉也挺出名的

至于为啥总要效忠伊比利亚王室,除了 @威斯特蜀黍 大佬说过的教皇背书西班牙葡萄牙平分了世界外,还有一大原因就是殖民这件事的风险和成本小门小户根本承受不了,别光看见贼吃肉,似乎几百人的探险队就能去新大陆灭国,实际上贼挨打的次数也不少,什么被土著打死的、让队友背刺的、瞎往雨林深处跑让疾病收了的、自己在前面探索后方被别的殖民者占了的,什么都可能发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后台根本在美洲根本站不住脚

比如前面举得两个例子,医院骑士团当时正处在最鼎盛的时期,联合威尼斯各种欺负奥斯曼海军,又仗着和法国海军关系好,就跑去加勒比海开扩疆土,结果花了十四年时间发现不如把人力物力放在地中海划算

韦尔泽家族则仗着是西班牙的债主跑去委内瑞拉发展自己的“小威尼斯”,然后就被西班牙人趁着他们探险的时候抄了殖民地,再然后就是1546年西班牙宣布中断和韦尔泽家族在委内瑞拉的合作

所以前期不效忠伊比利亚王室的,一般混不下去,后期其实也同理,只不过改成英法了而已···

而且话说回来,十字军王国要是没有欧洲国家输血,照样也混不下去啊···

user avatar

先说说十字军,再说说建国

跟题主相反,我认为西班牙早期对美洲的征服,恰恰就带有很浓厚的十字军色彩,某种程度上是再征服运动的一种延续,个人冒险主义盛行。关于科尔特斯和皮萨罗的事迹,相信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朋友肯定都耳熟能详了。何况早年参与了美洲殖民和征服的人,本来就不限于西班牙人群体,也包括了热那亚人、佛罗伦萨人和德意志商人。托尔戴西利亚条约中两牙的权益本身就是有罗马教廷背书的,那么任何想前往美洲开拓的外国人群体,要服从西班牙王室的利益,为哈布斯堡作出贡献也是理所当然的,但在题主看来似乎自动就把这些人归类为西班牙人了,也就不能理解早年前往美洲殖民的人群存在一定的多元性

另外,对美洲初期的统治,卡斯提利亚王室也沿用了再征服运动时期的“Encomienda”制度。这个制度名词原意为“trust”,最早衍生自伊比利亚半岛再征服运动时期,那些立下战功,征服并拓殖了原属穆斯林领地的贵族被王室授予向被征服地的穆斯林人口征收额外贡赋的特权。在西属美洲中,这个特权也被授予那些征服了原住民王国的西班牙征服者。

但需要注意的是,那些被征服地的原住民从法律层面上享有人身自由,被征服地的土地所有权也保留给土著社区,而非Encomienda的拥有者。从法律层面上讲,只要承认天主信仰以及西班牙统治者的最高权威,卡斯提利亚王室事实上给予了原住民群体相当大的自主空间,甚至阿兹特克王室的后裔,也成为Encomienda的受封者,土著精英也在殖民政府里任职。所以西班牙王室、新西班牙白人和原住民社区之间实际上存在非常微妙的制衡关系,这也是拉丁美洲统治结构复杂、人群来源多元化的体现之一


这就又引申到了第二点,所谓“离心倾向“或者”“独立建国”在一个相距宗主国十分遥远的土地上是一个必然出现的逻辑吗?殖民时代初期拉丁美洲的广阔丰饶和族群多样性产生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你既可以说他是被葡西两国所瓜分的领土,也可以说因为自然条件限制和多元化的因素,实际上在葡西的法外之地亦包含着无数“小国”(像在巴西由逃亡的黑奴组成的自治政体“帕尔马雷斯”,像基多总督想要修一段沿海通往秘鲁的道路,还得与统治当地,已经当上印第安酋长的黑奴后代谈判),更不用说,还有神出鬼没的英、法、荷势力和私掠者,随时威胁着殖民城镇。显然在这种环境下,不论对一个生长在美洲的新西班牙白人,还是调任此地的王室官员来说,公然扬起叛旗,割裂与母国的军事和经济联系,是睿智的抉择还是自杀的行为?退一步讲,从心理上完全舍弃自己祖辈的乡土情怀,一定是这么轻松的事吗?就算我们拿贡扎罗·皮萨罗在Añaquito对代表王室官员的军队开战这一可能是19世纪前在新大陆的欧洲人武装反抗王室的最典型例证出来,也不能忽略即使决断如此的男人并没有真正将独立建国作为目的(当然,如果贡扎罗·皮萨罗的叛乱在事实上被视为独立建国的话,那题主的问题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有明确独立建国的目标,但是却未遂的,倒是有一个人物,就是出身爱尔兰天主教,后来曾作为西班牙军的爱尔兰佣兵参加诺德林根会战的威廉·兰伯特(墨西哥人称他为Don Guillén de Lampart)。他在新西班牙策划了一场意图联合黑人、原住民和混血群体推翻西班牙总督的叛乱,但却因被人告发而失败,在狱中度过了17年,后于1659年被定罪处决。今天墨西哥城的独立纪念座还有他的雕像。他也是剑客佐罗可能的历史原型之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地理大发现初期,也就是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人确实没有在新大陆独立建国。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而是当时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对新大陆的认知等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要理解“独立建国”这个概念。在那个时代,欧洲各国正处于民族国家形成的早期阶段,君权日益集中,国家主权.............
  • 回答
    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人和美洲原住民之间发生了灾难性的疾病传播,但结果却一边倒地倾向于原住民的大量死亡。这并不是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造成的,核心在于 免疫系统的差异 和 病原体的来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个基础的生物学原理:病原体(病毒、细菌等)和宿主(人、动物)在长期的互动过程中会.............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心生感慨的问题:浩瀚的宇宙,亿万星辰,为什么我们至今仍未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的踪迹?这绝非因为科学家们没有努力,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这份探索的艰巨和对未知的敬畏,才让我们在“没发现”这件事上,拥有如此深刻的思考。的确,单单银河系,就有估计超过一千亿颗恒星。而我们已知的宇宙,更是拥有数千亿.............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好奇。毕竟,兵马俑那么庞大,那么震撼,就像一座沉睡的地下王国,怎么会在地表之下隐藏了两千多年,连一丝痕迹都没显露出来,直到近代才重见天日呢?其实,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质、历史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首先,我们得认识到,秦始皇陵的整体规模是极其巨大的。兵马俑只是其中最璀璨的一组陪葬坑,而秦.............
  • 回答
    .......
  • 回答
    许家印和恒大,这两个名字曾经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代名词,是财富和荣耀的象征。然而,如今它们却与债务危机、违约和困境紧密相连。很多人不解,为什么一家如此成功的地产公司,不好好深耕主业,反而大张旗鼓地跨界布局足球、汽车、水务等领域,最终走向了今天的地步?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不务正业”,而是一系列复杂原因交.............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一些关于国家战略选择和地缘政治考量的核心。要理解中国为何如此重视发展与非洲的关系,而不同时将欧洲置于同等优先地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与欧洲的关系确实非常重要,而且中国也一直在努力维护和发展与欧洲各国的关系。欧洲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体,是科技创新的前沿.............
  • 回答
    这件事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每年到了秋收季节,总能引发一场关于“晒粮食”的小争论。有些人觉得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晒干了储存是天经地义,没啥大不了的;另一部分人则觉得,晒在公路上,占道、脏乱,影响交通,很不安全。你说“都不吃饭的吗?”,这句话挺有意思的。其实,大家对晒粮食有意见,并不是说我们不吃.............
  • 回答
    “人没有发生地理隔离”这个说法,其实需要辩证地看待。如果严格从生物学意义上讲,人类确实没有像很多其他物种那样,因为地理障碍而产生完全独立的亚种或种群。但是,如果我们将“隔离”理解为不同群体的互动和基因交流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那么人类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程度不一的“地理隔离”。我们得先明白“地理隔离”在生.............
  • 回答
    要理解美洲大陆为何在地理条件相对优越的情况下,文明发展程度未能与东亚相提并论,这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一个复杂交织的历史地理学、生态学和社会学问题。与其说是“不好太多”,不如说两者是差异巨大,而这些差异,最终塑造了不同的文明轨迹。首先,我们必须澄清一个概念:“地理条件好”并非绝对的、线性的优劣划.............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把地球上所有水,无论是海洋、河流、湖泊、冰川,甚至是地层里的水,统统集合起来,变成一个巨大的、球形的水团,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搬到太空深处,远离任何星球和恒星的光热。这场景本身就够震撼的了。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变成冰”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这个水团有多.............
  • 回答
    经济大萧条?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但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我脑子里盘旋的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经济理论”或者“宏观调控”,而是实实在在能让手里有点东西,让家里人心里有个底的“手艺”或者“门道”。说起来,我脑子里最先冒出来的,其实是那种“古老”但却异常可靠的技能。你们想啊,现在这社会,大家习惯了什么都买,什么.............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触及到了我们作为人类最深处的渴望和最严峻的挑战。我们是否会走向人机一体,成为一个更强大的存在,以突破自身生物局限,去触碰那片浩瀚星辰?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它牵涉到技术的飞跃,伦理的考量,以及对“人类”这个概念本身最根本的定义。生物局限的藩篱:为何我们会有此忧虑?设.............
  • 回答
    在海外遇到关于国家主权、民族主义、极端思潮等敏感问题时,如何理性、有效地为祖国发声,确实是一个需要细致考量和准备的课题。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表态,更是一种沟通的艺术和策略的运用。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思路和方法,旨在帮助你在国际环境中清晰、有力地表达你的观点:一、 深入理解与精准定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水平!中南大学和东南大学的实力对比以及名气差异,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你提到“实力差不多甚至更强”的感受,我认为是非常有道理的,尤其是在某些学科领域,中南大学的表现非常亮眼。而名气相对不如东南大学,地理位置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绝不是唯一的原因。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准确,陕西和河南在面积上确实存在差距,但人口差距更为悬殊,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地理因素固然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历史发展、经济因素、交通便利性、文化传承以及政策导向等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为您分析: 一、 地理因素:黄河、地势与农业基.............
  • 回答
    这可不是什么“外挂”或者“设定”,地球之所以比水星、金星和火星大,是有其深刻的形成原因的。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回到太阳系的诞生那一刻。想象一下,几十亿年前,太阳系还是一团巨大的、旋转着的尘埃和气体云,我们称之为“太阳星云”。这团云在引力作用下开始收缩,中心变得越来越热、越来越密集,最终点燃了核聚变,.............
  • 回答
    苹果在新一代大尺寸产品线,尤其是ProMotion显示屏技术方面,对MiniLED显示技术情有独钟,而对我们熟知的OLED则显得相对保守,这背后其实有着一系列深思熟虑的考量和技术权衡。不能简单地说苹果“不遗余力地推广”,但确实在某些领域,他们将MiniLED作为了重点投入的方向。首先,我们得明白Mi.............
  • 回答
    郑州那场倾盆大雨,让不少市民心有余悸。说到地铁关停的时机,这确实是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安全、运营、民生等方方面面,并非简单一句“早点关停”就能轻易解决。首先,我们要理解地铁的运作模式。地铁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交通系统,它的运行需要提前的规划和准备。如果仅仅因为一场预报中的大雨就贸然关停,这会给整个城市.............
  • 回答
    老铁们,我跟你们说,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咱们中国人,从小就知道,东北平原是中国第一大平原。这话说出去,那绝对是响当当的名头。可你翻开地图一看,再拿尺子比划比划,怎么感觉华北平原比东北平原要大出不少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咱们记错了,还是地图有问题?其实啊,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关键在于咱们对“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