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香菱学诗要跟林黛玉,而不是更近的薛宝钗?

回答
问到香菱学诗为何选择林黛玉而非近在咫尺的薛宝钗,这可真是一个颇有趣味的问题,也道出了人物性格和艺术追求上的深层考量。要说这缘由,可不是一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就能简单概括的。

首先,我们得明白香菱学诗的动机。她是被薛蟠“掳掠”来的,虽然说起来有些不堪,但在这段关系中,她似乎有着一丝对美好事物,尤其是文学艺术的渴望和追求。薛蟠虽是她的丈夫,但其粗鄙的言行和浅薄的见识,显然无法满足香菱内心深处那一点点对诗词的萌动。她需要的,是一位能真正引导她领略诗词之美的导师。

这时候,我们来看看宝钗和黛玉的特点。

薛宝钗:端庄稳重,工稳圆融,但少了那份“灵气”。

宝钗是个极有才华的女子,她的诗词风格以端庄、沉稳、含蓄、有寄托为特点。她对诗词的理解,更多的是一种规矩、一种学问,是一种对格律、对意境的精准把握。你看她写的那些诗,比如《临江仙·柳絮词》,字字句句都经过推敲,有章法,有风骨,展现出大家闺秀的沉稳与才识。她劝宝玉读书也是劝他“留心圣贤的言论”,注重的是诗词的教化和思想性。

然而,香菱所追求的,似乎并不仅仅是“规矩”和“学问”。她一开始学诗,就说了句“我只恨学不得些子好”。这“好”字,在我看来,不是指的工整,而是指的灵动,是指的那种能触动人心的韵味,那种能描摹出内心细微情感的文字。宝钗的诗,固然“好”,但对于一个初学者,尤其是一个有着敏感内心和对美有着朴素向往的香菱来说,可能略显“老成”,少了点激发她热情的那种“火花”。宝钗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大家闺秀的范本”,她的教导会是 पद्धतीने的,是点到为止的,是让你知道该怎么做,但未必能让你体会到诗词的真正“趣味”。

林黛玉:敏感细腻,情真意切,更懂“灵感”与“性情”。

再看林黛玉。黛玉的诗,那是“心有戚戚焉,焉能不吟之”。她的诗词,充满了灵气、才情和生命力。她能将生活中的点滴感化为动人的诗句,她的情感充沛而真实,她的想象力丰富而奇特。从她写的那些悼亡诗、咏物诗,我们都能感受到她那颗敏感而又多情的心。她懂得“意在笔先”,懂得“情由境生”,更懂得如何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

香菱之所以想学诗,是因为她心中憋着一股气,一股对命运不公的委屈,一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需要的是一个能理解她这份复杂情感的人,一个能帮助她将内心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期盼化为文字的人。黛玉,正是这样一个人。她自己也是在“愁”中生活,在“愁”中创作,她最能理解香菱那份需要倾诉和表达的冲动。

而且,黛玉教香菱的方式,也是非常“黛玉”的。她不会强求香 linge 遵从什么固定的规矩,而是鼓励她“大胆的写”,告诉她“只管写去,有什么不好的,我帮你改”。她更注重的是香菱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表达,她会引导香菱从生活中的景物去联想,去感悟。比如,香菱看到海棠花,能联想到“花谢花飞”,看到月亮能想到“月有阴晴圆缺”,这些都是从生活中获得的灵感,而黛玉恰恰是善于将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升华为艺术的。

近距离与高频率的互动:

再从实际情况来看,香菱虽然住在薛家,但她和宝钗的接触,更多的是作为薛蟠的妾,处于一种相对被动和疏离的状态。而黛玉和宝钗、宝玉同住在大观园,而且黛玉与宝玉的情感纠葛使得她常常在园子里游走,她的生活状态和活动范围,使得她与香菱有更多接触的机会。虽然书中描写香菱学诗主要集中在黛玉身上,但这背后也反映了她们之间更具吸引力和潜力的互动模式。

更关键的是:香菱需要的是“启发”,而不是“指导”。

宝钗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她可以是一个很好的“诗词鉴赏家”,或者是一位能提供“范本”的老师。但香菱当时需要的,是一个能点燃她内心火焰,让她看到诗词的魅力,找到自己表达方式的“引路人”。黛玉的灵动、真挚和对艺术的极致追求,正是点燃香菱内心“诗魂”的火种。黛玉那种“我手写我心”的创作态度,更能激励香菱去尝试,去表达,去感受诗歌的生命力。

所以说,香菱选择跟随黛玉学诗,并非是对宝钗才华的否定,而是因为黛玉的特质更能契合她当时学习诗词的独特需求和内心渴望。她需要的不是一个标准的模子,而是一个能让她看到无限可能的艺术世界,而黛玉,恰恰拥有这样的魔力。这不仅仅是学诗,更是对一种生命状态的向往和追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诗言志”,诗重点是思想情感的表达

而钗黛一体,宝钗重点表现的是一个人的社会性的一面,是对社会、人民的一面,这样的人,即使文采飞扬,也极少作诗,科举之后宰相绝大多数都是进士出身,文采绝对绝冠众生,但极少出诗人。因为他们想的都是如何让这个世界从客观的层面变得更好

而黛玉则重点表现的是一个人至纯至真的精神层面,这一点和诗的表现是一致的,这种人写的诗也往往灵动、神采飞扬

香菱是副钗之首,命苦是她的主旋律

所以她更需要情感的表达

所以她向黛玉学诗是对的

user avatar

如果香菱不和林黛玉学诗,她和林黛玉还有什么深层联系吗?

把香菱学诗这个情节去掉,很容易发现香菱和林黛玉不过萍水之交。然而她是副册之首,是石头记红尘世界第一位出场的金钗,是兼美秦可卿的影身,是甄士隐——真事隐的女儿,她不能和林黛玉只是萍水。

在香菱学诗前,林黛玉和香菱的交情比较有意思的只有一次。

话说林黛玉正自情思萦逗,缠绵固结之时,忽有人从背后击了他一掌,说道:“你作什么一个人在这里?”林黛玉倒唬了一跳,回头看时,不是别人,却是香菱。林黛玉道:“你这个傻丫头?唬我这么一跳好的。你这会子打那里来?”香菱嘻嘻的笑道:“我来寻我们姑娘的,找他总找不着,你们紫鹃也找你呢,说琏二奶奶送了什么茶叶来给你的。走罢,回家去坐着。”一面说着,一面拉了黛玉的手回潇湘馆来。果然凤姐送了两小瓶上用新茶来。林黛玉和香菱坐了。况他们有甚正事谈讲,不过说些这一个绣的好,那一个刺的精,又下一回棋,看两句书,香菱便走了,不在话下。

看动作的话,似乎两个人很亲密,但这其实也不过是香菱呆罢了,比如明明是来找宝钗的,找不到就干脆和黛玉下棋去了,这种事情放其他丫头上绝对想不到。两个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共同话题,拉一些闺阁琐事的家常,坐一会就走了。

这是香菱学诗前,和黛玉有且只有的一次接触,从这次接触里,作者既表明二人之交泛泛,又为香菱学诗埋下伏笔。可以说,香菱向黛玉学诗,绝不是写到那里了随便来一个情节,而是早有这种情节的规划。这种规划就和我第二段说的一致:香菱必需和林黛玉有接触,只不过这个接触是学诗罢了。

香菱和宝钗,本就有比较深的关系了。菱花空对雪澌澌,她的命运就在薛家。平日里像和宝钗一起刺绣啊,一起玩啊,肯定不少。

因贾环也过来玩,正遇见宝钗、香菱、莺儿三个赶围棋作耍,贾环见了也要玩。

而且有一个地方越想越奇妙,香菱和林黛玉学诗,除了过了自己的诗瘾外,在情节上最重要的作用竟然是以诗道破玉钗命运:

底下宝玉可巧和宝钗对了点子,宝钗便覆了一个“宝”字,宝玉想了一想,便知是宝钗作戏,指自己所佩通灵玉而言,便笑道:“姐姐拿我作雅谑,我却射着了,说出来姐姐别恼,就是姐姐的讳,‘钗’字就是了。”众人道:“怎么解。”宝玉道:“他说‘宝’,底下自然是‘玉’了。我射‘钗’字,旧诗曾有‘敲断玉钗红烛冷’,岂不射着了。”湘云道:“这用时事却使不得,两个人都该罚。”香菱忙道:“不止时事,这也有出处。”湘云道:“‘宝玉’二字并无出处,不过是春联上或有之,诗书记载并无,算不得。”香菱道:“前日我读岑嘉州五言律,现有一句说‘此乡多宝玉’,怎么你倒忘了。后来又读李义山七言绝句,又有一句‘宝钗无日不生尘’,我还笑说他两个名字都原来在唐诗上呢!”众人笑说:“这可问住了,快罚一杯。”湘云无语,只得饮了。

香菱学诗最重要的后续也就是这里了,她学诗从林黛玉起,后续的诗却没什么林黛玉的事情,也是奇妙。

其实,虽然写的是香菱向黛玉学诗,但是余者宝钗,湘云,探春也不是完全不管不问,特别是宝钗,宝钗对香菱的关注不亚于黛玉,不过宝钗更关心香菱的身体和心理状况。

身体方面——“因为学诗不愿意睡觉”: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身体——“”饭不好好吃觉不好好睡”和心理——“初学者可能比较羞怯”: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帐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来。

——偷偷说一句,这里宝钗又戳我萌点了,一会说黛玉教诗把香菱变得呆头呆脑,要去找黛玉算账;一会用鼓励香菱不要怕臊勇敢向黛玉求问。经典宝钗式“说一套做一套”,让我直接梦回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宝钗一边说写诗不是女子本分,一边一个诗题接一个诗题地说哈哈哈哈哈

另外宝钗对香菱的呆子属性真的念念不忘,我怀疑她有这方面的特殊喜好,她身边的姑娘都有不同程度的呆或者憨,比如香菱,莺儿,湘云,可能是她太聪明了,要么喜欢和她一样聪明的人,比如黛玉,探春,要么就干脆喜欢呆子和憨子: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着他笑。只见他皱眉一回,又自己含笑一回。
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半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

心理方面——让香菱不要急,耐心再学几天

宝钗看了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上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是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
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仍思索起来。

身体方面——还是睡觉问题: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起来梳洗了,会同姊妹们往贾母处来。

其实这个地方我细想了想,香菱翻腾一夜,宝钗知道,所以她俩是睡一个屋子吗?宝钗的房间雪洞一样,没有什么多余床榻,所以她俩是睡一张床吗?

包括后来和湘云:

一日清晓,宝钗春困已醒,搴帷下榻,微觉轻寒,启户视之,见苑中土润苔青,原来是五更时落了几点微雨,于是唤起湘云等人来,一面梳洗,湘云因说两腮作痒,恐又犯了杏癍癣,因问宝钗要些蔷薇硝来。宝钗道:“前儿剩的都给了妹子。”

哪怕不是一直床上,大概住的也挺近的。

难道宝钗本质是个贴贴怪?

略诧异。

三人一起贴贴:

如今香菱正满心满意只想作诗,又不敢十分啰唣宝钗,可巧来了个史湘云。那史湘云又是极爱说话的,那里禁得起香菱又请教他改诗,越发高了兴,没昼没夜高谈阔论。宝钗因笑道:“我实在的聒噪的受不得了,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一个香菱没闹清,偏又添了你这么个话口袋子,满嘴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又怎么是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放着现成的两个诗家不知道,提那些死人作什么?”湘云听了,忙笑问道:“是那两个?好姐姐,你告诉我!”宝钗笑道:“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湘云香菱听了,都大笑起来。

宝钗:我的蘅芜苑是遭劫了,为它一大哭

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一句,在三个小姐妹之间还成了梗:

又向宝琴道:“你若记得,何不念念我们听听。”宝琴方答道:“记得是一首五言律,外国的女子,也就难为他了。”宝钗道:“你且别念,等把云儿叫了来,也叫他听听。”说着,便叫小螺来吩咐道:“你到我那里去,就说我们这里有一个外国美人来了,作的好诗,请你这‘诗疯子’来瞧去,再把那我们‘诗呆子’也带来。”小螺笑着去了。

又见宝钗经典艺能:一面说我受不了你们这两个诗呆子和诗疯子了,一面见着有诗就赶紧拉诗呆子和诗疯子过来看。

好像有点跑题,其实本来想说的是在香菱学诗这个情节,宝钗的态度并不是大众普遍认为的冷漠和反对。她偶尔的反对也是为香菱的身体和心理着想,而往往会在下一秒变成开导和支持她学诗的人。我感觉宝钗很喜欢香菱,香菱也十分崇拜宝钗。这样的关系和情感不应该被阴谋论给践踏了。

且说香菱自那日抢白了宝玉之后,心中自为宝玉有意唐突他,“怨不得我们宝姑娘不敢亲近,可见我不如宝姑娘远矣;怨不得林姑娘时常和他角口,气的痛哭,自然唐突他也是有的了。从此倒要远避他才好。
user avatar

因为宝钗忙,黛玉闲着。黛玉自告奋勇要当香菱的老师。而且宝钗让香菱去向黛玉讨教的,应该是因为这样好陪陪黛玉吧。

本来香菱一直喜欢大观园。她自己想进院子住,但是她婆婆肯定不会同意,然后宝钗就开口把她要进来了。用的理由是,宝钗房间太空,晚上做针线要人陪。

然后香菱知道就是让她进来玩的,所以马上就准备学诗了。

宝钗说她得陇望蜀,是因为大观园是贾家的房子。而且其实贾母不喜欢别人作诗、所以宝钗让她缓一缓。

先拜访一下长辈,然后拜访一下同辈。让别人知道她住进来了。不然很不礼貌,别人也有可能会对她有意见。

然后既然黛玉已经是香菱的师傅了,宝钗就不评论香菱对诗,而完全让黛玉教。香菱问她她也一般评论一下,而让她去找黛玉的。

很多人做同一件事情容易起矛盾的。黛玉和宝钗的诗风又不同。而且香菱也可以陪黛玉说话。

宝钗还让香菱“别害臊,只管拿了给她瞧去。”这是鼓励香菱有关于诗词的问题就去找黛玉啊。

四十五回

       宝钗因见天气凉爽, 夜复渐长,遂至贾母房中商议,打点些针线来。日间至贾母、王夫人处两次省候, 不免又承色陪坐;闲时园中姐妹处,也要不时闲话一回。故日间不大得闲,每夜灯 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后必犯旧疾,今秋又遇着贾母高兴, 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 只在自己房中将养。有时闷了,又盼个姐妹来说些闲话排遣;及至宝钗等来望候他, 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众人都体谅他病中,且素日形体娇弱,禁不得一些委 屈,所以他接待不周,礼数疏忽,也都不责他。     

宝钗每天两次到贾母和王夫人那里请安。然后和姐妹们也经常来往。然后还要做针线,所以每天三更才睡。

而黛玉因为生病所以总不出门,盼望有人来和她说话,但是说不到几句就烦了。

四十八回

         薛姨妈上京带来的家人不过四五房,并两三个老嬷嬷小丫头,今跟了薛蟠一 去,外面只剩了一两个男子。因此薛姨妈即日到书房,将一应陈设玩器并帘帐等物 尽行搬进来收贮,命两个跟去的男子之妻,一并也进来睡觉。又命香菱将他屋里也 收拾严紧,“将门锁了,晚上和我去睡。”宝钗道:“妈妈既有这些人作伴,不如 叫菱姐姐和我作伴去。我们园里又空,夜长了,我每夜做活,越多一个人,岂不越 好?”薛姨妈笑道:“正是我忘了,原该叫他和你去才是。我前日还和你哥哥说: 文杏又小,到三不着两的;莺儿一个人,不够伏侍的。还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 宝钗道:“买的不知底里,倘或走了眼,花了钱事小,没的淘气。倒是慢慢打听着, 有知道来历的,买个还罢了。”一面说,一面命香菱收拾了衾褥妆奁,命一个老嬷 嬷并臻儿送至蘅芜院去,然后宝钗和香菱才同回园中来。   香菱向宝钗道:“我原要和太太说的,等大爷去了,我和姑娘做伴去。我又恐 怕太太多心,说我贪着园里来玩,谁知你竟说了。”宝钗笑道:“我知道你心里羡 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的了,只是没有个空儿。每日来一趟,慌慌张张的,也没趣 儿。所以趁着机会,越发住上一年,我也多个做伴的,你也遂了你的心。”香菱笑 道:“好姑娘!趁着这个功夫,你教给我做诗罢!”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 蜀’呢。我劝你且缓一缓,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 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也不必特意告诉他们搬进园来。若有提起因由儿的, 你只带口说我带了你进来做伴儿就完了。回来进了园,再到各姑娘房里走走。”香 菱应着,才要走时,只见平儿忙忙的走来。香菱忙问了好,平儿只得陪笑相问。宝 钗因向平儿笑道:“我今儿把他带了来做伴儿,正要回你奶奶一声儿。”平儿笑道: “姑娘说的是那里的话?我竟没话答言了。”宝钗道:“这才是正理。‘店房有个 主人,庙里有个住持。’虽不是大事,到底告诉一声,就是园里坐更上夜的人,知 道添了他两个,也好关门候户的了。你回去就告诉一声罢,我不打发人说去了。” 平儿答应着,因又向香菱道:“你既来了,也不拜拜街坊去吗?”宝钗笑道:“我 正叫他去呢。”平儿道:“你且不必往我们家去,二爷病了在家里呢。”香菱答应 着去了,先从贾母处来,不在话下。   且说香菱见了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 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了,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喜欢。香菱因笑道:“我 这一进来了,也得空儿,好歹教给我做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 学做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的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 我就拜你为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 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 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四十八回

         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 像是月色。——也罢了,原是‘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     

四十八回

       香菱听了,喜的拿着诗回来,又苦思一回,做 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 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帐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 成个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一面说,一面做了一首。先给宝 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做法。你别害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是 他怎么说。”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     

五十二回

宝钗,黛玉,宝琴,宝玉和邢岫烟谈诗的时候。宝钗让宝琴停一下。

然后把湘云和香菱叫过来之后才继续说的。

不就是知道这两个人喜欢这个,让她们也可以来听嘛。

       宝琴笑道:“这一说,可知是姐姐不是真心起社了,这分明是 难人。要论起来,也强扭的出来,不过颠来倒去,弄些《易经》上的话生填,究竟 有何趣味。我八岁的时节,跟我父亲到西海沿上买洋货。谁知有个真真国的女孩子, 才十五岁,那脸面就和那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也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满头带 着都是玛瑙、珊瑚、猫儿眼、祖母绿,身上穿着金丝织的锁子甲,洋锦袄袖,带着 倭刀也是镶金嵌宝的。实在画儿上也没他那么好看。有人说他通中国的诗书,会讲 ‘五经’,能做诗填词。因此我父亲央烦了一位通官,烦他写了一张字,就写他做 的诗。”众人都称道奇异。宝玉忙笑道:“好妹妹,你拿出来我们瞧瞧。”宝琴笑 道:“在南京收着呢,此时那里去取?”宝玉听了,大失所望,便说:“没福得见 这世面!”黛玉笑拉宝琴道:“你别哄我们:我知道你这一来,你的这些东西未必 放在家里,自然都是要带上来的。这会子又扯谎,说没带来。他们虽信,我是不信 的。”宝琴便红了脸,低头微笑不答。宝钗笑道:“偏这颦儿惯说这些话,你就伶 俐的太过了。”黛玉笑道:“带了来,就给我们见识见识也罢了。”宝钗笑道:“箱 子笼子一大堆,还没理清呢,知道在那个里头呢?等过日子收拾清了找出来,大家 再看罢了。”又向宝琴道:“你要记得,何不念念我们听听?”宝琴答道:“记得 他做的五言律一首,要论外国的女子,也就难为他了。”宝钗道:“你且别念,等 我把云儿叫了来,也叫他听听。”说着,便叫小螺来,吩咐道:“你到我那里去, 就说我们这里有一个外国的美人来了,做的好诗,请你这‘诗疯子’来瞧去,再把 我们‘诗呆子’也带来。”小螺笑着去了。   半日,只听湘云笑问:“那一个外国的美人来了?”一头说,一头走,和香菱 来了。众人笑道:“人未见形,先已闻声。”宝琴等让坐,遂把方才的话重告诉了 一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问到香菱学诗为何选择林黛玉而非近在咫尺的薛宝钗,这可真是一个颇有趣味的问题,也道出了人物性格和艺术追求上的深层考量。要说这缘由,可不是一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就能简单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明白香菱学诗的动机。她是被薛蟠“掳掠”来的,虽然说起来有些不堪,但在这段关系中,她似乎有着一丝对美好事物,尤其是文学.............
  • 回答
    香菱学诗这事儿,在《红楼梦》里头,真是叫人心疼又叫人觉得趣味盎然。特别是林黛玉给香菱的那番话,说她千万别学陆游的诗,这话要是细细琢磨起来,那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里面门道多着呢!咱们先得明白,香菱那时候是个什么状态。她是个没怎么读过书的,从小被卖来卖去,心思单纯,骨子里透着一股子韧劲儿,但对学问那是真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成龙和洪金宝他们当年选择去学京剧,可不是一时兴起,更不是因为香港人普遍听得懂京剧。这背后其实是他们那代香港功夫影人的一个集体选择,一个时代的烙印,以及对艺术和事业的追求。为什么是京剧?时代背景是关键要理解这个问题,得先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那个时候,.............
  • 回答
    《原神》中香菱之所以能给人一种强烈的亲和感,而同样热情洋溢的班尼特和可莉却略显不同,这背后涉及到角色设计、性格塑造、背景故事以及玩家的心理投射等多个层面的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1. 香菱的亲和感来源: 接地气的生活气息与美食的普适性连接: 核心身份: 香菱最鲜明的标签就是一位.............
  • 回答
    香港人对“普教中”(以普通话教授中文)的态度,以及他们学习标准一甲(也就是北京官话)普通话的现象,确实是个颇为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背后交织着历史、文化、教育、政治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多种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层层剥茧,把一些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的逻辑梳理清楚。首先,我们得明确“普教中”和“学.............
  • 回答
    这桩事儿,得从头说起。话说那薛姨妈,在贾府里算是个性情温和的长辈,平日里也少有与人过不去的时候。可这香菱,却让她头疼不已,可以说是“鸡肋”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香菱本名甄英莲,是书中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子。她原是甄士隐家的女儿,幼年时被拐卖,辗转流离,最后落在了薛家,成了薛蟠的妾。然而,这薛蟠是个.............
  • 回答
    87版《红楼梦》作为一部深入人心的经典,捧红了一批优秀的演员,其中柳湘莲的扮演者何赛飞和香菱的扮演者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她们的演技和形象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关于您提到的“柳湘莲的扮演者那么帅,为什么会和香菱的扮演者结婚?”这个说法,其实存在一些误会。首先,我们来厘清一下几位主要演员。 柳.............
  • 回答
    香港确实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但你观察到它“感觉不是特别堵车”,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且这种“不堵车”更多的是相对而言,在特定时段和区域依然会有拥堵。以下是详细的分析:1. 卓越的公共交通系统:香港发达的基石这是香港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最核心因素。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统几乎是世界级的,其发达程度和使.............
  • 回答
    香港和新加坡在疫情期间表现出的差异,确实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要详细地解释这种差异,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1. 病毒变异与疫苗接种策略: 香港: “清零”政策的后遗症: 香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坚持了非常严格的“清零”政策,这在初期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然而,当Omicro.............
  • 回答
    香港的空调冷气温度普遍设置较低,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历史、文化、经济、气候以及技术等角度来详细阐述:一、 历史与殖民遗产 英式生活习惯的遗留: 香港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在很多方面都深受英国文化影响。英国人习惯了凉爽的气候,即使在相对温暖的英格兰,室内温度也常被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这种生活方式被.............
  • 回答
    关于“香港小姐一年比一年丑”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而且涉及许多复杂的因素。与其说“一年比一年丑”,不如说近年来大家对香港小姐的审美标准和期望发生了变化,同时选拔机制和参与者的构成也可能有所调整,共同导致了这种“感知上的退化”。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这种说法的详细分析:一、 审美标准的变化与多元.............
  • 回答
    香港女生身上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很难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但当你接触多了,你就能体会到。首先,她们的说话方式很独特。那种语速,那种带着点儿粤语特有腔调和尾音的轻快,很难模仿。即使在说普通话的时候,有时也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些港式口头禅或者语气词,比如“唓”、“哦”、“喂”等等,这些细微的痕迹,就像是隐藏.............
  • 回答
    香港的大学在国际排名中普遍表现出色,这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香港大学排名普遍较高的原因:一、历史积淀与国际化视野: 早期殖民历史的优势: 香港在英国殖民时期,就引入了英式的教育体系和学术标准。许多早期的大学(如香港大学)的建立,就以世界一流大学为蓝本,注.............
  • 回答
    香港人居住面积普遍偏小,这背后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如果让我来细致分析,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土地稀缺,供应远跟不上需求:这是最根本的症结所在。香港的地理条件极为特殊,全境7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中,超过四成是郊野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可供开发的土地实际上非常有限。而且.............
  • 回答
    香港回归,马岛和直布罗陀收不回,这背后牵扯着历史、政治、国际法和现实力量等多重因素,绝非简单的“谁声索”就能决定。简单来说,香港回归的成功是多种有利条件叠加的结果,而马岛和直布罗陀则因为这些条件中的一项或多项缺失,使得声索国难以实现目标。香港的“顺利回归”: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香港的回归之所以.............
  • 回答
    关于香港近期流感疫情,尤其是H3N2亚型流感引发的较多死亡案例,以及内地媒体报道相对较少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梳理和分析:香港流感疫情的现状与原因:香港流感季通常出现在冬春季,但最近确实出现了一个相对严重的疫情高峰,特别是H3N2流感病毒是主要元凶之一。H3N2病毒本身就被认为是流感病毒中较.............
  • 回答
    香港的房价高得离谱,这已经是全球共识。然而,即便如此,每年还是有大量的人选择在那里定居,甚至前仆后继。这背后肯定不是脑子一热的冲动,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点一点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机遇,这是最致命的吸引力。 香港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香港,绝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它.............
  • 回答
    香港保险之所以普遍被认为“便宜”或“性价比高”,并非是因为它本身一定比内地保险成本更低,而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市场竞争、产品设计以及宏观环境造成的现象。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核心原因分析:1. 高度开放和成熟的市场竞争环境: 悠久的保险业历史: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比.............
  • 回答
    香港和台湾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确实受到了相对较小的冲击,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所致。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 事前的准备与快速反应:经验的传承与超前的意识 SARS的“前车之鉴”: 香港和台湾都经历过2003年的SARS疫情。那次疫情的惨痛教训,让两地政府和民众对传染病的警惕.............
  • 回答
    香港不大规模填海造陆的原因相当复杂,涉及经济、环境、社会和政治等多个层面,并非单一因素就能解释。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尽量用更自然的语言来表达。1. 庞大的经济成本与效益考量首先,填海造陆是一项极其烧钱的工程。动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港元的投入,对于一个面积相对有限的城市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