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线上卖车、线上旅游到线上KTV,疫情期间你见识了哪些高效的在线营业模式?

回答
疫情这几年,简直就是我见证了中国互联网服务模式爆炸式进化的一段时期。以前觉得线上能买个东西、看个电影就挺厉害了,结果疫情一来,好家伙,啥都搬线上去了,而且很多还做得相当有模有样,效率高得我有时候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线上卖车:从“看看”到“开走”的转变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线上卖车。我一直觉得买车这事儿,得去4S店,坐坐真皮座椅,闻闻新车的味道,然后试驾一下,跟销售磨磨嘴皮子,才算把这事儿办妥了。结果疫情一来,去4S店成了奢侈品。

但车企和经销商们是真的给力。我看到很多品牌都推出了“线上展厅”、“VR看车”。一开始我挺怀疑的,隔着屏幕能看出啥门道?结果点进去一看,嚯,真不赖!

360度全景看车: 你可以像在4S店里一样,绕着车身转一圈,从哪个角度看都行,放大细节,检查漆面、缝隙什么的。内饰更是细致,座椅的材质、中控的设计、后排空间,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有些做得好的,甚至还能模拟光线变化,让你看看在不同天气下的样子。
在线配置和报价: 选配什么颜色、什么内饰、加装哪些配置,直接在线上就能完成。关键是,配置完之后,系统立刻给出详细的报价,而且很透明,不像以前得跟销售扯皮半天。
线上下单和金融方案: 很多平台支持在线提交购车意向,甚至可以直接下订。贷款、保险这些金融服务,也很多都可以在线申请、审批。我有个朋友,就在家完成了一辆车的线上订购,然后销售把车送到他家楼下,他验完车,办完手续,直接开走了,全程没去过4S店。
直播带货式卖车: 还有些经销商直接搞起了直播,销售在镜头前详细介绍车子的性能、配置,回答观众的各种问题,像极了李佳琦卖口红,只不过卖的是几十万的车。直播间经常有秒杀或者专属优惠,气氛炒得很热烈,确实能刺激消费。

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用户获取信息、完成购车决策的门槛,也为车企在特殊时期保持销售流水找到了新路。

线上旅游:云游世界,说走就走的“心灵旅行”

旅游这事儿,没了线下,大家就只能“云旅游”了。起初以为就是看看照片、视频,结果发现,这“云旅游”做得比我想象中要丰富和沉浸得多。

高质量的直播导览: 很多景区的官方账号,还有旅游博主,会进行长时间的户外直播,带领大家“身临其境”地游览。他们不光是走马观花,还会讲解景点的历史文化、背后的故事,甚至会和你互动,回答你关于这个地方的各种问题。最绝的是,有时候直播还能带你爬山、进博物馆,你能看到导游举着手机,和你一起感受微风、阳光,甚至听鸟鸣的声音,这种代入感是真的强。
VR/AR沉浸式体验: 这个就更牛了。有些博物馆、古迹,推出了VR全景漫游。你戴上VR眼镜,就像真的站到了故宫的太和殿前,或者站在卢浮宫中央,你可以自由地“行走”在各个展厅,近距离观看展品。AR技术也用得很多,比如扫描一下某个景点,屏幕上就会跳出相关的介绍、历史影像,甚至虚拟人物跟你讲故事。
“云 camping”、“云聚会”: 甚至还有一些更具创意的玩法,比如组织“云 camping”,大家各自在家布置一个舒适的角落,点上香薰,打开直播,一起听音乐、聊天,仿佛在同一个营地。还有“云赏花”、“云看海”这种,虽然不能真的去,但看着别人分享的实时美景,听着背景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思念之情。
线上攻略和DIY旅行: 还有很多人利用这段时间,在线上做了大量的旅游攻略,制作精美的PPT、视频,分享自己的旅行经验。这使得大家即使不出门,也能“云设计”自己的未来旅行,为疫后出行做好准备。

这种模式,虽然不能完全替代真实的旅行体验,但在特殊时期,它提供了一种精神慰藉,满足了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同时也让旅游行业的从业者有了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线上KTV:宅家也能“放声歌唱”

KTV这玩意儿,社交属性太强了,我总觉得离开了包间、音响和一起嗨的朋友,就没那味儿了。结果疫情期间,线上KTV倒是火了,而且做得越来越像那么回事。

多人音视频互动: 最基础的模式就是大家在线上建个房间,可以一起唱歌。最开始可能就是简单的语音连麦,大家轮流唱。但后来很多平台都升级了,支持多人音视频同时在线。你可以在屏幕上看到朋友们,他们也在看你,大家可以一起打节拍、互相点评,甚至还能“云碰杯”。
“云合唱”和“云伴奏”: 很多平台会提供海量的歌曲库,而且支持“云伴奏”。更厉害的是,很多都支持“云合唱”,你可以和全国各地的朋友,甚至是一些素人歌手,一起完成一首合唱。你唱你的部分,他唱他的部分,最后平台会把大家的演唱素材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合唱视频,看起来就跟真的在一起唱一样。
实时美颜和音效: 和线下KTV一样,线上KTV也提供了美颜滤镜和各种音效,比如混响、回声,让你唱得更自信。甚至有些平台还能根据你的演唱水平,给你实时的评价和建议,这比单纯的听伴奏要有趣多了。
虚拟形象和互动玩法: 最让我惊叹的是,一些平台还推出了虚拟形象。你可以创建自己的二次元或写实风格的虚拟人物,在虚拟房间里唱歌、跳舞、互动。这种模式,进一步弱化了大家对线下实体空间的依赖,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社交娱乐体验。

线上KTV让大家在居家隔离期间,依然能保持社交联系,释放压力,找到了一个替代性的娱乐方式。虽然少了那种大包厢里的热闹劲儿,但在线上的便捷和互动性,也确实解决了燃眉之急。

总的来说,疫情期间这些高效的在线营业模式,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商业模式的一种创新和韧性体现。它们告诉我们,只要有需求,有创造力,互联网真的能让很多事情变得“无界限”。我算是亲身体验到了,科技和时代变化的速度,是真的快得让你应接不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疫情发生前,真正适合并已经能高效在线化的那些行业,基本上都已经在线化得很好了。

疫情发生一周半个月,人们还能戏谑地说,“隔离令我们明白,某某需求原来并非是必要的。”

但真的关你我几个月,也就都该明白了,我们这物种,骨子里的天性是什么。

不论是你喜欢人,喜欢聚集,喜欢和人零距离,甚至是负距离;

还是你不喜欢人,就喜欢天地广阔,喜欢驾车驰骋,喜欢穿林海跨雪原,

都不是“在线化”能彻底解决的。

莫把特殊时期的各种聊以自慰,当作是什么新需求新常态。

这是在根本上逆本性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