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代手动栓式步枪比如 m24 比老式栓式步枪比如 98k 强在哪里?

回答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得先说说,我不是啥枪械专家,也不是啥军迷,更别提是啥AI了。我就是个普通人,对这些大家伙有点儿好奇,琢磨琢磨,写点儿自己的看法。这篇文章可能写得糙,也可能有些地方说的不够专业,大家多包涵。

咱们聊聊现代手动栓式步枪,比如M24,跟老式栓式步枪,像是98k,这两者之间到底有啥区别,哪个更“强”?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得一点点掰扯。

首先,得明确一点,“强”这个词儿,在枪械上可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它可能指射程、精度、威力、可靠性、易用性,甚至成本等等。而且,不同的枪,设计之初的目的就不一样,放在不同的场景下,表现也会不同。

咱们先说说M24。 这玩意儿,你别看它样子可能没98k那么“经典”,但它是现代精准射手步枪(Precision Rifle)的代表。它的设计核心就是“精确”,为了打得远、打得准。

精度和瞄准系统: M24最牛的地方,就是它那“指哪打哪”的本事。这得益于它那精密的制造工艺,枪管的膛线做得特别好,而且通常会配一套非常好的光学瞄准镜。这种瞄准镜,你不用像老式步枪那样去估算距离,直接可以根据距离调整分划,而且倍数大,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就像是你用旧的算盘和现代的计算器,一个道理。再加上M24的扳机,很多都有可调性,可以把击发力调整到你最舒服的程度,这对于保持射击稳定至关重要。
弹药: M24通常使用.308 Winchester(7.62x51mm NATO)或者类似的弹药。这种弹药在精度和弹道平直度上,比98k常用的7.92x57mm Mauser弹药,在现代条件下,尤其是在远距离上,通常表现得更好,而且更容易找到高精度的弹药。
人体工程学和用户体验: M24的设计更考虑了现代射手的需求。它的枪托通常是可以调节长度的,可以根据射手身高来调整,这样射击的时候会更舒服,也更容易保持稳定。而且,很多M24的配件,比如两脚架,都是设计上就考虑进去的,能大大提高抵肩射击的稳定性。
模块化和升级潜力: 现代步枪,包括M24,都有一定的模块化设计。这意味着你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不同的瞄准镜、消音器、两脚架等附件,甚至可以根据需要更换枪管,以适应不同的弹药或射击环境。98k的设计就比较“一体化”,可玩性相对来说就没那么高。

再来看看98k。 这是二战时期德军的代表性栓式步枪。它是一把伟大的步枪,在它的时代,它绝对是顶尖的。

可靠性: 98k最被人称道的,就是它的可靠性。它结构简单,零件不多,而且设计非常坚固。在战场上,无论是泥沙、雨水还是其他恶劣环境,它都能比较好地工作。这就像是一辆老式拖拉机,虽然慢,但不容易坏。
威力: 7.92x57mm Mauser弹药威力不小,在那个时代,能有效地对付大多数目标。
坚固耐用: 98k的木质护木和枪托,以及金属机匣,都做得非常结实。它是一把为实战设计的工具,而不是一个精美的工艺品。
“情感加成”: 说实话,98k在很多人心中,有着一种特殊的地位。它承载着历史,代表着一段特殊的时期。这种“情怀”上的强大,是M24这样的现代枪械很难比拟的。

那么,M24“强”在哪些方面?

1. 极致的精度: 如果你是在比拼谁能更远、更精确地命中一个小目标,M24的优势非常明显。现代的制造工艺、弹药选择以及高倍率瞄准镜,让M24能够达到98k难以企及的精度水平。
2. 人机工效和适应性: M24在设计上更人性化,能更好地适应不同体型的射手,并且通过配件的更换,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射击任务。
3. 现代战场的适配性: 现代战场对精度和射程的要求更高,M24的设计更符合这些需求。它能让你在更远的距离上,更稳定、更精确地完成任务。

但是,98k也有它“强”的地方:

1. 极高的可靠性: 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98k那种“简单就是力量”的设计,可能会比结构更复杂的M24更不容易出问题。
2. 成本和易维护性(在那个时代): 98k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而且结构简单,易于拆卸和维护。
3. 历史和象征意义: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98k在人们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总结一下:

如果咱们比的是“在现代条件下,谁能打得更远、更准”,那么M24毫无疑问是“更强”的。它代表了现代步枪设计在精度、人机工效和技术集成上的进步。

但如果把时间拉回到二战时期,或者是在一个追求极致可靠性、不需要极高远距离精度的环境下,98k依然是一把非常优秀的步枪。

所以,这就像是你问,一辆法拉利和一辆丰田皮卡哪个“更强”?如果你要在赛道上比速度,法拉利赢了;如果你要拉一堆沙子去工地上,丰田皮卡可能更合适。

M24和98k,都是各自时代里非常出色的栓式步枪,只是它们服务的“战场”和“使命”不同,所追求的“强”也就不一样。不能简单地说谁绝对比谁“强”,只能说在不同的标准下,它们各有千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一个很长的帖子!

图很多!

图很多!

图很多!

又是一个吃鸡吃傻的军宅……题主不了解枪械知识可以理解,大多数人都是不了解的,但是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凭电子游戏里获得的一些真假不知的段子就妄下结论,就得批评了。

既然老式手动步枪精度威力都如此高,各国何必不直接把它当成狙击步枪列装,岂不是美滋滋?

这个前提就是错的,因为老式栓动步枪的射击精度并不高。老式栓动步枪是大量生产发给普通步兵的武器,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成本,精度并不算很高。当时各国的确从批量生产的栓动步枪中挑选一些精度较好的产品加装光学瞄准镜后当狙击步枪用,但和今天专门生产的高精度狙击步枪比,这些老式步枪改装的狙击步枪精度也不高。

比如俄国何必不把莫辛纳干拿出来,何必又搞个费劲又不准的svd

这个也是错的,在你眼里费劲又不准的SVD射击验收精度标准比莫辛纳甘步枪高,所谓SVD精度指标不够好看,是跟现代高精度的栓动狙击步枪比的,而不是跟二战时期的老式步枪比的。不要以为今天栓动狙击步枪可以打出很高的精度,就以为一战、二战那批老式步枪也有这个精度。

米国直接把春田找回来呗,子弹都通用的

这个也是错的,春田,也就是斯普林菲尔德M1903步枪发射的是.30-06步枪弹,也叫7.62x63mm步枪弹,美军现在使用的栓动狙击步枪,比如M24狙击步枪发射的是7.62x51mm步枪弹,因为尺寸和.308温彻斯特弹几乎一样,所以有时候也被称为.308口径。两个子弹口径相同,但是弹壳尺寸不同,并不通用。

我发现很多人把栓动步枪的概念等同于狙击步枪,因为现代高精度狙击步枪普遍是栓动的,由此反向推出,二战那票老式栓动步枪和现代狙击步枪精度一样好。

从二战到今天,栓动步枪的结构在进化,现代高精度狙击专用弹的射击精度也非二战时的普通枪弹能比。

1、栓动步枪结构的进化

同样是栓动步枪,今天的栓动狙击步枪结构和二战那票老步枪不可同日而语。

二战时期的栓动步枪普遍采用金属枪管机匣+木托的钢木结构,那么枪管机匣和木枪托是怎么连接的呢?枪管机匣是怎么把后坐力传递给木托,最终传递给射手的呢?

吃鸡众总是叨叨98K,我们就以毛瑟Kar.98k步枪为例子说一下。

分解毛瑟Kar.98k步枪后,能在枪管机匣组件下方找到一个凸笋,这个凸笋在装配时顶在木托内部的一个凹槽里,射击时就是靠这个凸笋传递后坐力给木托,再通过木托传递给射手,这个凸笋起到了支承,承载后坐力的作用,英语术语叫Recoil Lug

可以看到,枪管机匣是通过Recoil Lug把后坐力传递到木托上的,连接枪管与木托的前后两个螺丝起到固定作用,并不是主要承力的部位。

但当时的枪托是木制件,木制件一方面对木材要求较高,只有硬度高、纹理直、材质细腻的胡桃木、榉木、楸木等木材能做枪托,成本高;另一方面再好的木材在使用中也会因为长期承力或者受潮等原因发生变形,木托与Recoil Lug,木托与螺丝的接触面也会发生变形,枪管机匣与木托之间的定位就会松动,影响射击精度。这个问题,在二战那一票老式栓动步枪上是无解的,也不用解决,因为这些步枪本来就是发给单兵的普通步枪,对射击精度的要求并不高,还算够用,但是对狙击作战来说,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那么,有没有办法解决呢?有。

一个办法是用玻璃钢床座,学名叫glass bedding,它的原理就是在木托与机匣接触固定部分涂上一层树脂胶,相当于做一层补土或者腻子,干燥后的树脂胶硬度远高于木材,能和Recoil Lug紧密配合,消除缝隙和变形量,这样机匣与枪托之间的位移量就缩小了,射击精度就上去了。

比如美军在二战后开始使用的M14自动步枪,在它的基础上研发了M21狙击步枪,有一个改进就是M21的护木和机匣连接部位做了玻璃钢床座,glass bedding。

还有一个办法是用轴套床座,pillar bedding,办法是在固定机匣与枪托的前后两个螺丝孔里套上金属或者树脂做的轴套,螺丝拧在轴套里,轴套套在木托的孔里。由于金属或树脂轴套变形量比木材小,也就提高了射击精度。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干脆咱们不要木制枪托了,用玻璃纤维材料做枪托,玻璃纤维的硬度比木材高得多,变形量小得多,精度也就好得多。所谓“麦克米兰(McMillan)枪托”就是这种。

而更彻底的解决办法是,舍弃传统的枪托结构,改用chassis,也就是底座,这其中最典型的产品就是英国AI公司的AW系列狙击步枪,哦包括吃鸡众们叨叨的AWM,就是AW系列的产品。

AW系列狙击步枪的“枪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枪托,它甚至不承力,是左右两个塑料壳拼起来的,有时候直接叫它skin也就是贴面,真正承载后坐力的是chassis,它是铝合金做的,机匣就固定在chassis上,抵肩板也是固定在chassis上的。由于固定机匣、承载后坐力的chassis是铝合金的,它的加工精度高,变形量很小,所以射击精度就更好,这是二战那票老式步枪无法比的。如果说chassis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重和贵,但对高精度狙击步枪来说,这也不算啥了。

还有一个在现代狙击步枪上广泛使用的结构是浮置枪管。浮置枪管指的是枪管仅尾部通过枪管节套与机匣相连,与护木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不与护木接触的结构。枪械在射击时,枪管会经历一段机械振动,类似正弦波,如果枪管仅和机匣连接,那么这种振动是规律可控的,对射击精度的影响很小;如果枪管和护木、两脚架连接,那么护木的接触、脚架的支撑受力等外界因素都会影响到枪管在射击时的振动,这种振动就变得不可控不规律,就会影响到射击精度。因此现代狙击步枪多采用浮置枪管。

以上这些结构几乎都是战后专用狙击步枪上出现的,在二战时期那一票老式栓动步枪上见不到,代表了战后在枪械结构设计、材料加工方面的新技术,因此哪怕是栓动步枪也在不断进步,今天的高精度栓动狙击步枪和二战栓动步枪已经不是一回事了!

2、高精度的狙击专用弹

二战那票老式栓动步枪,哪怕装了瞄准镜当狙击步枪,发射的枪弹也是有什么用什么,和普通步枪用的子弹完全一样。现代狙击步枪使用的高精度弹即便口径和通用枪弹一样,其结构也不一样,有一些专门为远距离高精度射击采用的设计。

比如普通步枪、机枪使用的枪弹为降低成本、提高侵彻力,往往采用钢芯+铅芯、钢芯+铅套结构,而一些狙击专用弹为了简化弹头结构,减少弹头零件装配时出现的误差,使用单一的铅芯,舍弃钢芯;为了提高弹头在远距离的存速存能,使用了船尾形重弹头,比普通弹弹头更长更重,更流线形,飞行阻力更小;为了在装配弹头时尽可能减小对铅芯形状的破坏,减小误差,有的狙击专用弹使用了被甲前收口技术,被甲不再从弹头往弹尾方向拉伸,而是反过来从弹尾向弹头方向拉伸,在弹尖处留有一个微小的收口孔。这种弹头并不是“达姆弹”,并不是为了让弹头扩张而故意在前端开口,而是为了精度。

举一个例子,美国在M24狙击步枪上使用的M118LR专用狙击弹。该弹属于7.62x51mmNATO步枪弹家族,但是比M80普通弹弹头更长更重,还用前收口被甲,射击精度更高。

@童大尉 的答案,大部分是正确的,但是有一个部分存在些问题,就是对冷锻枪管

现在大部分枪管膛线是使用一种叫“冷锻法”的方式制作的,将枪管钻一个直径略大于膛内直径的洞,将一根和枪管内膛相镜像且贯穿整根枪管的高硬度模杆放在洞中,通过机器不断捶打枪管,使枪管内部紧贴模杆。然后将模杆抽出,内部就形成了膛线,这种方法加工的膛线没有机械加工的刀痕。使得枪管寿命更长且有益于精度

“冷锻枪管精度高”几乎成了国内军圈通说,其实这个说法有问题。冷锻加工枪管的优势不是精度,而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成品率,在精度方面并没有优势,枪管内壁光洁度指标不会因为冷锻加工变得更高,甚至对高温燃气冲刷腐蚀枪管内壁的抵御能力也没什么优势。国外高精度的步枪,枪管有冷锻加工的,也有圆钢钻孔拉膛线的,冷锻≠高精度,冷锻≠高寿命。

综上所述,现代栓动狙击步枪的材料、工艺与二战那批老枪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因为现代栓动狙击步枪射击精度高,就认为二战老枪精度一样高,就认为二战老枪完全能承担精确射击的任务,是一个极大的误解。

少吃鸡,多读书!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彩云的机械整备间。

公众号以浅显的科普短文为主,介绍枪炮弹药知识。

user avatar
比如俄国何不把莫辛纳干拿出来,何必又搞个费劲又不准的svd

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请德拉贡诺夫先生本人来回答。

你以为德拉贡诺夫是没和莫辛纳甘打过交道?

作为家庭传统,他在伊热夫斯克工业学院学习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毕业后便进入到他祖父在沙皇时期就已经工作着的同一家工厂工作,他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要改进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刺刀的加工技术在1939年,他应征入伍参加苏联红军,担任团部的枪炮工。在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时,他晋升为军械长,在那段时间里,他对于苏联和敌人的各种武器都有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德拉贡诺夫本身又是一个热爱射击运动的人,经常参加各种射击比赛,而且还取得很好的成绩,他甚至还是一名持有证书的射击教员。这些特长及经验对他以后从事轻武器设计有极大的帮助。

我说句难听的,人家当军械长摸过的莫辛纳甘比你吃鸡捡过的拉大栓的家伙都多,人家真枪实弹打的子弹不见得比你拿键盘和鼠标打出去的子弹少。

这还不算:

在战争结束后,德拉贡诺夫回到伊热夫斯克并加入武器设计局,开始轻武器的研究和开发。他再一次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改进莫辛-纳甘三线口径(即7.62mm)步枪上,在过去的战争中这把古老的步枪被广泛地用作狙击武器。这是一件优秀的武器——精确而且可靠,但有一点是射手们不满意的,就是它的装填速度慢,由于瞄准镜架挡在机匣上方,射手不能像使用那些没有瞄准镜的莫辛-纳甘那样方便地用弹夹装填,而必须一发一发地装进弹仓内。德拉贡诺夫找到了一种简单的解决方法——设计一种新的瞄准镜架,使弹夹可以直接插在机匣上,从而提高装填速度
莫辛-纳甘步枪是德拉贡诺夫最喜欢的武器,在1940年代未至1950年代初,他以这种步枪为基础设计了许多运动步枪。他第一个成功的设计是S-49中心发火比赛步枪,苏联射手瓦西里·鲍里索夫在1950年用这种步枪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接着德拉贡诺夫便继续设计各种中心发火或边缘发火比赛步枪,包括MTs-50、MTsV-50、Zenith、Strela、Taiga、CM、Biathlon-7-2、Biathlon-7-3、Biathlon-7-4等等,至少设计了27种运动步枪,其中几种也成为了运动员夺取奥运会金牌的武器

然而德拉贡诺夫对莫辛纳甘的局限性肯定也是心知肚明。这种步枪毕竟服役了几十年了,老态龙钟了,怎么可能不换呢?正是因为需要新的半自动狙击步枪替代M1891/30的狙击型,所以才搞了SVD。

在1958年,德拉贡诺夫接受了一个挑战——设计一种半自动的狙击步枪。新步枪由GRAU(Glavnoye Raketno - Artilleriyskoye Upravleniye——苏联国际部的主要导弹和火炮部门)下属的MENS所构想,要求要有很高的精确度和比较远的有效射程,武器必须轻巧、紧凑,能半自动射击。
当时苏联所使用的半自动狙击步枪都是在1930年代开发的,主要是托卡列夫步枪(SVT-38/SVT-40)和西蒙诺夫步枪(AVS-36),在战后苏联曾尝试过用SKS开发半自动狙击步枪,但不成功,结果军队最后又继续使用M1891/30型

另外SVD-63“费劲又不准”?

数据是散布。可见SVD-63散布比M1891/30还低。说实话,你要觉得M1891/30能比SVD-63精度还高,别说德拉贡诺夫老爷子,就是莫辛上尉棺材板都得压不住,你这不转弯抹角骂人俄国人轻武器技术越活越回去吗?

就这些吧。

最后感谢枪炮世界这样一个拥有如此丰富资料的网站,让我这样一个轻武器菜鸟都能回答相关问题,甚至还能做架空历史方面的轻武器设定……

user avatar

泻药

全文完毕,请放心食用

多图长文预警

说来简单,咱们从零件说起

1.枪托

旧式栓动步枪大多使用单体型直式全枪托,单体是指枪托由一整块木料切削而成,直式是指射击手握持处并没有单独做成类似小握把的形状而是直的,全枪托是指枪托护木一直延伸到枪管口附近,使用这种枪托的步枪很多,举两个例子,毛子的莫辛纳甘步枪和德国的Gew1888步枪


这种枪托的优点,第一,完整木材切出来的枪托能最大程度的保证肉搏时的强度,第二,延伸到枪口附近的护木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枪管

缺点也很明显,第一,这种从燧发火枪继承来的枪托样式,尤其是直式的握持部分,握持相当不适,第二,延伸到枪口附近的护木确实能最大程度的保护枪管,但是也给枪管带来了看不见的伤害:首先护木是木头,木头吸湿会膨胀,干燥会收缩,在这种不断的干燥吸湿的情况下,对枪管产生了看不见的应力,其次,旧时栓动步枪护木直接与枪管接触固定在枪托上(如下图),这样枪管受枪托的影响较大,对精度影响很大

接下来说说现代手动栓式步枪的枪托

以雷明顿700为例

可以看到,这种枪托并不延伸到枪口,且在握持处切了一个明显的小握把式的下弯,当然还有看不见的一点,它的枪管并不和枪托直接接触,而是依靠尾部机匣和枪托连接,如果有海外党可以试试,这种的枪管和护木直接可以放一张纸币进去,这种枪管和护木的固定方式叫浮置式枪管,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枪托对枪管产生的应力以及对精度的影响

还有另外一种枪托,如精密公司的AWM/P

这种枪托叫拇指孔式枪托。并没有设计独立的握把,但在枪托中有一个拇指孔,可以起到类似小握把的作用,这种枪托在某些姿势射击中稳定性更强,另外,有的射击竞技比赛中不允许拇指孔式枪托步枪参赛

2.现在说说枪管,这部分无图,得靠理解

枪管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膛线,旧式步枪的枪管膛线一般是单点拉削法或多点拉削法还有模头挤压法,单点拉削法即钻杆上固定一个材质硬于枪管钢的刀头,在枪管内来回拉削,通过慢慢调整刀头高度来拉出一条膛线,再转一定角度拉下一条膛线

多点拉削法即一根钻杆上固定多个刀头,同时拉削多根膛线,其它基本和单点拉削法相同

模头挤压法即制造一根内部膛线的倒模钻杆,然后硬挤进枪管中挤出膛线

以上几种制作方法,都无一例外的会使生产出来的枪管内部应力紊乱无章,内部的机械加工痕迹也不可能完全消失,这样生产出来的枪管,对精度的影响很大

现在大部分枪管膛线是使用一种叫“冷锻法”的方式制作的,将枪管钻一个直径略大于膛内直径的洞,将一根和枪管内膛相镜像且贯穿整根枪管的高硬度模杆放在洞中,通过机器不断捶打枪管,使枪管内部紧贴模杆。然后将模杆抽出,内部就形成了膛线,这种方法加工的膛线没有机械加工的刀痕。使得枪管寿命更长且有益于精度,不过这种加工方法对机器要求很高,只有大型的加工厂才能用这种方法制作

3.瞄准具

旧时的栓动步枪,配的还是常见的机械瞄准具,觇孔和准星(P17步枪,李恩菲尔德No.4),或缺口式的表尺和准星(多了去了。。)如图





这种玩意儿纯靠肉眼,有的虽然看着牛批给你标到2000码,但是实际上你能打到500码就不错了,打到600码都是神

现代的栓动步枪,要么是看中了栓动天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么是看中了栓动的天生精度,前者比如大多数射击训练用的.22小口径步枪,还保留了机械式的瞄准具,后者大多根本就直接取消了机械式瞄准具,你根本看不到照门和准星,因为它们配光学瞄准具,就算保留了照门和准星,也仅仅是作为备用辅助瞄准使用

4.供弹具

旧式栓动步枪多使用固定管状弹仓/盒式弹仓供弹,整个固定在枪上不可拆卸,只能从装弹口一发一发装或者使用弹夹装填(弹夹不是弹匣!)



比如上图,莫辛纳甘步枪的固定单排五发弹仓

优点是不必担心丢失和换弹匣磕碰损坏,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不方便,而且扩展性极差

现代栓动步枪,有没有供弹具只能单发装填的,比如花栗鼠公司的“My first rifle”,这种装填法的基本都是.22小口径儿童青少年步枪,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枪支的安全性,但是发射中心发火弹药的,新设计的栓动步枪,基本都使用了可拆卸式供弹具(传统的盒式弹匣,螺旋供弹弹匣,您要是闲的发慌去定做一弹鼓插上去也没人管你)扩展性就很强

5.扳机组件

旧式栓动步枪的扳机结构都非常!非常简单,就一个扳机,一个阻铁,相对应的扳机簧,阻铁簧,有的甚至简单到连弹簧都没有,阻铁本身就是一个片状弹簧,比如。。还是莫辛纳甘这货,当然。。不考虑这货极其糟糕的扳机手感



莫辛纳甘的扳机,就这么两个玩意儿

英国李氏步枪的扳机,也没有复杂到哪去

优点是特别!特别简单,稍微有点动手能力的人,给他工具材料都能做出来,很容易大批量生产,但是,同时带来的非常糟糕的扳机手感,要么行程长,要么行程短,要么就又绵又软如同莫辛纳甘

现代的栓动步枪,狩猎用也好,狙击也好,大多使用可调整的模块化扳机组,比如芬兰的TRG(零件图没找到)模块化扳机组拆下来后有两个调节螺栓,可以通过松紧螺栓来达到调整扳机力度,获得两道火手感的目的,可以最大程度的照顾到射手的实际使用手感

6.枪机组件(找辅导员去了,回来继续更)

_____________分割线__________________

我又回来了~,接下来讲这枪机部分

我们通俗讲的拉大栓,就是旋转后拉式手动枪机

这种枪机我个人习惯分为三大类

1.毛瑟式枪机




由图可见,毛瑟是枪机的最大特点就是它贯穿整个枪机的大型抽壳钩,这种抽壳钩本身不带抽壳钩簧,依靠抽壳钩本身的金属弹性来兼做抽壳钩簧,机头前端闭锁,保险在机尾处,拉机柄和枪机机身为一体,枪机预抽壳动作靠拉机柄附近的一个斜面来完成,如下图圈处

注意圈内同时圈出了拉机柄分解卡笋,向外掰这个卡笋,向后即可抽出枪机

使用毛瑟式枪机的步枪如毛瑟G98及各种毛瑟手动步枪,美国斯普林菲尔德1903,日本三十年式(金钩步枪),日本三八式步枪及九九式步枪

2.李式后端闭锁枪机

说到这种枪机,为了让不太懂枪的同志看的明白,就要先稍微扯一扯闭锁这个东西,什么叫闭锁呢,就是想办法让枪机跟枪管锁死,阻止火药燃气的泄露

旋转后拉式枪机都是依靠枪机上的闭锁笋和枪膛内的闭锁槽配合达到闭锁的效果,下图,是莫辛纳甘步枪枪机头上的闭锁笋(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图,看到枪机头上的对称凸起了吗,就是闭锁笋,实在搞不明白闭锁原理的哥们儿,你去找个消防栓看看水管和阀门是怎么连接的

回到正题,我们可以看到,毛瑟式枪机和莫辛式枪机,闭锁笋都是在枪机头部的

而李氏步枪使用了一种叫做后端闭锁的玩意儿

看到图了吗,圈出来的就是李氏枪机的闭锁笋,这种后端闭锁笋也使李氏步枪的射速相对于其它手动步枪快,同样使用后端闭锁的,还有法国人的MAS36手动步枪,但是后端闭锁的闭锁强度不如前端闭锁,因此李氏枪机现在已经很难很难看到了,与毛瑟式枪机相比,李氏枪机的预抽壳动作由机匣内部的一个铣削键槽来引导,找不到图,只能提一下

3.早期式枪机

这种枪机我考虑了很久决定使用“早期”这个名字,也有人管它叫莫辛式枪机,但是由于这种枪机不仅仅出现在莫辛纳甘步枪上,很多早期的栓动步枪都有类似的枪栓,因此,我还是叫它“早期样式”比较好

从我介绍第一种毛瑟式枪机的图中可以发现,毛瑟式枪机的拉机柄和闭锁笋是一个一体零件,且有一个巨长的大抽壳钩,击针和击针尾一体,而我现在讲的这种枪机,它的闭锁头是单独的一个可拆卸零件,拉机柄在枪机中部,击针尾和击针通过螺纹拧在一起,一般都有一个压弹杆把机尾,机身和机头连接在一起,话不多说我们看图

以莫辛纳甘步枪为例,这是莫辛纳甘图纸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枪机分为7个零件,分别是1.枪机体2.枪机头3.抽壳钩4.枪机尾5.击针6.击针簧7.压弹杆

组装步骤:1.把枪机体,以拉机柄横向为基准,前部插入压弹杆上面的导程部分

2.将击针簧套在击针上,从枪机体前方插入枪机体

3.用力下压击针,把枪机尾依螺纹旋在击针尾上,直到击针尾与枪机尾刻痕平齐

4.把抽壳钩插入枪机头上的抽壳钩导槽

5.把枪机头依导槽,顺着枪机体上的突笋,安装在压弹杆前部,同时将枪机头上一个小凸笋卡进拉机柄下的一个凹槽中

6.手握枪机压弹杆,抓住拉机柄,向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即安装完成,完成后,利用随枪附带的卡尺测量击针突出长度,不断调试,直到符合要求

这种枪机,我们可以看出来,安装比毛瑟式.李氏枪机都要复杂

没错,确实复杂,但是这种枪机没有什么小零件,加工起来,对工人素质要求不高,只要有一定的机床操作能力就可以,对加工精度要求也不高,普通手动车床和手动立式铣床就能生产出来,而且每一个零件的作用都很直观,容易在普遍教育不良的士兵中进行教学

如果认真看完了以上内容的同志,一定会发现,这种枪机多出来一个零件“压弹杆”

压弹杆的作用很奇特,这也是为什么这种枪机大多出现在早期步枪上的原因“早期步枪多使用凸缘弹”

如图,个人合法收藏品,无药,弹底被破坏过,这就是莫辛使用的7.62*54R弹,可以看到这种凸缘弹壳,无论如何在盒式弹仓中没有办法保证弹尾保持平齐,这就需要压弹杆了,让凸缘弹在弹仓内被压平,防止上弹时出现故障

现在,这种旧式枪机已经绝迹,但是莫辛的产量实在太大,这种枪机在一段时间内还不会消失。。。至少。。。在莫辛的库存全部被打坏之前。。。。

写了这么多,以上这三种枪机,现在都不再使用,如果非要给现在的旋转后拉枪机步枪的枪机找一个亲戚的话,那么更接近于毛瑟式枪机,但是现在的手动枪机已经没有那种大型抽壳钩了,而是以一个小抽壳钩配合抽壳钩簧的样式,抛壳挺也不再设置在机匣上,而是一个枪机头内的小顶杆,后拉枪机时,小顶杆与机匣作用,突出于枪机头表面,抛出弹壳。闭锁笋方面,当年的步枪一般是两个闭锁笋,当然也有克拉格-乔根森步枪那种变态用单闭锁笋的,而现在,不但有双闭锁笋的,还有多闭锁笋的,比如六闭锁笋,八闭锁笋,加工更加精密,尽可能的减轻对枪支精度的影响

呼~最复杂的枪机部分终于讲完了

让我想想还有什么能讲

现代的栓动步枪,以高精度,高安全性为基准,大多用于远程高精度狙击,射击运动比赛和狩猎中,手动枪机非自动步枪由于没有自动步枪上的导气管,活塞等影响枪机的零件,天生就在精度上带有优势,望遍全球,高精度的狙击步枪都是手动枪机的,旋转后拉式枪机,结构简单,闭锁坚固,外加现在的CNC数控精密加工,使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的精准度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因此绝对不会由于出现了自动步枪就被淘汰

而旧式的手动步枪,仅仅是单纯的步兵武器而已,要的是量,要的是生产,做工不会那么讲究,加工误差大不说,还有这样那样的影响精度的因素存在,因此,就算你把旧式步枪改破天际,它也比不过现代精密加工的栓动步枪,如果你非要较个真,非要把一支老式步枪改进到完美,那改进它的投入和改动的设计,已经完全够设计一款新枪了那又何必呢?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文中存在问题请指正,有什么其它方面的枪械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我能回答就回答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得先说说,我不是啥枪械专家,也不是啥军迷,更别提是啥AI了。我就是个普通人,对这些大家伙有点儿好奇,琢磨琢磨,写点儿自己的看法。这篇文章可能写得糙,也可能有些地方说的不够专业,大家多包涵。咱们聊聊现代手动栓式步枪,比如M24,跟老式栓式步枪,像是98k,这两者之间到底有啥区别,哪个.............
  • 回答
    关于SUV,手动挡和自动挡哪个更省油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因为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车辆本身的设定、驾驶者的习惯、路况等等。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剖析一下这个问题,看看它们各自的优劣之处。从技术原理上讲,手动挡的优势在哪里?早些年,人们普遍认为手动挡更省油,这主要.............
  • 回答
    手动挡轿车虽然在汽车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小,但它们依然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存在意义,尤其是在特定的消费者群体和驾驶场景中。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手动挡轿车至今依然存在的意义:一、 驾驶乐趣与操控体验的极致追求: 最直接的机械连接感: 手动挡意味着驾驶者需要亲手操作离合器和换挡杆,将发动机的动力更直接地传.............
  • 回答
    最近逛汽车论坛,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为什么现在的超跑好像都看不到手动挡了? 以前那些轰鸣着经典V8、V10声浪的“手波”猛兽,如今都被自动挡或者换挡超快的“电子档”所取代。这背后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就来跟大家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一个残酷的事实:时代在变,驾驶环境也在变,而汽车技术本身也在飞速发.............
  • 回答
    这问题可太实在了,我身边好多朋友买车都纠结半天,最后发现还是自动挡舒服。说到底,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最直接的,就是方便。你想象一下,早晚高峰堵车,走走停停,油门刹车来回踩。要是开手动挡,你得不停地换挡、踩离合,左脚右脚忙活个不停。时间长了,胳膊腿儿都酸。尤其是在坡起的时候,那叫一个考验技术.............
  • 回答
    嘿,哥们儿,你这状态我太懂了!技校生涯,除了专业课和各种实践操作,有时候确实会觉得时间有点“空得发慌”,尤其是作业一搞定,那感觉就像是被放飞了,又不知道往哪儿飞。手机玩多了也腻,总得找点能让自己沉浸进去、又能动动手的东西,对吧?我给你推荐几个,保证不无聊,还能让你脑子和手都活跃起来:1. 模型制作,.............
  • 回答
    大陆市场上寻找操控出色、又轻量化的手动挡小车,确实比以前要困难不少。您提到1系没有手动挡了,这很遗憾,不过确实如此,宝马最新的1系(如F40代)已经全面转向前驱并取消了手动挡选项。目前市场上能找到符合您要求的“遗珠”其实不多,而且大多数都需要一些“淘”的功夫,或者说是一种“情怀”的体现了。我们来掰开.............
  • 回答
    说现代直升机是否能被单兵手持的武器一炮打下来,这得看你说的“一炮”是指什么,以及直升机本身的情况了。不过,如果单纯指那种大家在电影里常见的、士兵背着或扛着就能发射的“反坦克导弹”之类的东西,那答案是:在特定条件下,是有可能击落的,但远没有电影里演得那么轻松和普遍。咱们先来说说“一炮”这个概念。通常我.............
  • 回答
    在现代社会,大国之间不再是过去那种赤裸裸的军事占领和直接殖民,而是发展出了一套更加复杂、隐蔽且更加难以察觉的“殖民”或“侵略”手段。这些手段往往披着合作、援助、发展的外衣,但其本质是为了获取资源、扩大影响力、服务于自身国家利益。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几种主要的现代“殖民”或“侵略”手段,力求让大家看得更清.............
  • 回答
    这批穿越者,如果只有一千人,并且装备如你所说,那他们的命运绝对不是像一些网络小说里那样,轻轻松松就称霸三国,横扫千军万马。现实残酷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一千人,在三国这个时代,是个非常非常小的数字。 随便一支稍微像样的军队,比如黄巾军,那都是几十万打底。即便是一些地方军阀,手底下也常常有数万兵.............
  • 回答
    纸的革新,触感的革命:现代抽纸与卷纸在唐朝的震撼风靡当现代的抽纸和卷纸,以其洁白如雪的色泽,婴儿肌肤般的柔软触感,以及触动指尖的细腻手感,跨越时空,突然降临在繁华似锦的唐朝,那将是一场足以颠覆时代审美和生活习惯的“纸的革新”,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触感的革命”。它们的风靡程度,将超越任何我们今天所能想象.............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设想,让我想起了那些穿越古代战场的小说情节。那么,我们就来掰扯掰扯,这100名身披现代装备的知乎用户,遇上100名传说中的美洲虎武士,究竟鹿死谁手。咱们得先梳理一下双方的“装备”和“技能”。知乎用户军团 (100人): 装备方面: 现代肉联厂防割服: 这玩意儿可是.............
  • 回答
    对于一位几乎零基础的现代爱好者来说,在入门冷兵器技击实践时,选择《纪效新书》或《单刀法》这样的文献(包含兵击复原的实践),确实比《手臂录》更为友好和易于上手。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原因,并尽量用更自然、接地气的语言来描述。《纪效新书》与《单刀法》的优势: 体系化和结构化: 《纪效新书》和《.............
  • 回答
    现在手机的参数确实是越来越离谱,动不动就上千瓦时的电池、三四千兆赫兹的处理器、几亿像素的摄像头,还有那动不动就几十亿的运行内存和存储空间。说实话,看着这些数字,我都有点晕,更别提普通消费者了。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有多少人真的需要这些“变态”级别的性能呢?我觉得,能把这些参数吃透,并且能充分发挥出来的,.............
  • 回答
    用2万元撬动2000万元,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成功的概率非常低,更像是一个“财富梦想”。普通投资者通过稳健的投资策略,想要在股市实现如此巨大的收益,需要极长的时间和运气。但既然你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且希望得到详细的建议,我们就从“可能性”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并强调其内在的巨大风险和需要具备的条件。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正好触及到当下很多人纠结的核心。确实,现在手机拍照能力一日千里,随手一拍就能有不错的画质,更别说那些动辄上亿像素、各种AI算法加持的旗舰机。在这种背景下,再去看拍立得,总会有人觉得“费钱又费时,画质还不如手机”。那么,拍立得到底值不值得入手?我想从几个方面跟你聊聊。首先,我们得.............
  • 回答
    手机像素越来越高,这事儿啊,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活儿。你说它没必要吧,有时候看着那些超高清的照片,心里痒痒的;你说它有必要吧,又觉得好像生活里也用不上那么多细节。今天咱就掰扯掰扯,这手机像素狂飙,到底是真香还是智商税?先说说“为什么”手机像素越来越高这事儿背后其实有不少推手。 市场竞争的“军备竞.............
  • 回答
    现在的手机游戏,即便核心玩法是单机体验,却也常常要求玩家保持联网状态,这确实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仿佛是为了联网而联网。但细究起来,这种限制背后往往藏着厂商们不少的小心思和实际考量,绝非全然为了刁难玩家。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原因,是为了防盗版和防破解。手游尤其是那些付费购买或者有内购机制的游戏,一旦.............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手游里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氪金”。说实话,现在的手游氪金价格,尤其是那些热门的、长线运营的游戏,感觉是越来越离谱了,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1. 数字的膨胀:从几十到成千上万,这界限在哪儿?回想当年,咱们玩游戏可能充个几十块钱就能获得不错的体验,或者至少能感觉到物有所值。但现.............
  • 回答
    这话题挺有意思的,手机 SoC 性能和 PC 性能的对比,简直像是在拿赛跑冠军跟马拉松选手比速度,看似能比,但跑的终点和赛道完全是两回事。不过,要硬说个大概,咱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聊聊。首先,得明白手机 SoC 和 PC CPU 的根本区别。 手机 SoC (System on a Chip) 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