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湖北十堰燃气爆炸事件已致25人死亡。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回答
湖北十堰发生的燃气爆炸事件,造成了令人痛惜的25人死亡的惨剧。这样的悲剧发生,绝非偶然,背后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虽然具体的调查报告尚未公布,但我们可以根据过往类似事故的经验,推测其可能的原因,并尝试去理解一个事故是如何一步步酿成如此严重的后果的。

首先,燃气管网的老化和维护不善,是导致这类事故最常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城市中的燃气管道,尤其是那些使用年限较长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腐蚀、老化、接口松动等问题。这些细微的“病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检查和维修,就可能成为隐患。想象一下,地下错综复杂的燃气管道网络,就像人体的血管,一旦血管壁变脆、出现破损,燃气就可能悄无声息地渗漏出来。这些渗漏出来的燃气,无色无味(很多时候会人为添加臭味剂,但如果臭味剂失效或者浓度不够,也可能难以察觉),会聚集在居民楼的地下空间、墙体缝隙,甚至直接进入室内。

紧接着,居民用户端的安全隐患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老旧的居民楼,其内部的燃气管道、接口、阀门、燃气表等设备,也同样面临着老化和维护的问题。例如,不规范的安装、私自改动燃气管道、使用劣质或过期燃气软管、阀门失灵,都可能导致燃气泄漏。当用户家中燃气泄漏,而又未能及时发现时,燃气就会在密闭的室内空间聚集。

然后,通风不良是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一些老旧建筑中,燃气用户家中的通风系统可能设计不合理,或者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关闭了通风窗。当燃气泄漏后,如果没有足够的空气流通将其稀释,燃气的浓度就会迅速升高,达到爆炸极限。

当上述的泄漏和聚集条件同时存在,并且有了一个点火源,悲剧就可能瞬间发生。这个点火源可能非常多,比如:

电器开关的火花:许多家电在开关过程中会产生微弱的电火花,这对于高浓度的可燃气体来说,足以引爆。
明火: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燃气灶、点燃蜡烛、吸烟,都可能成为引爆的导火索。
静电:在干燥的环境下,人或物体可能积聚静电,当静电放电时,也可能引发爆炸。
外部火源:如果爆炸点位于地下,外部的火花,比如建筑工地的焊接火花,也可能通过管道渗漏点传递并引发爆炸。

在十堰这次事件中,爆炸发生在居民楼的地下,这使得情况更为复杂。爆炸的范围和破坏力,可能与燃气泄漏的规模、聚集的浓度、地下空间的封闭程度以及建筑本身的结构都有关系。地下空间的燃气聚集,更容易形成一个“定时炸弹”,一旦被点燃,其能量释放会非常迅速且集中,对上方建筑造成毁灭性的冲击。

此外,安全监管的漏洞也可能在整个链条中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对于老旧的燃气管网,是否进行了定期的、彻底的安全评估?对于居民用户的安全使用情况,是否进行了有效的宣传教育和隐患排查?对于燃气经营企业,其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是否落到实处?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为悲剧的发生埋下伏笔。

总而言之,湖北十堰的燃气爆炸事件,很可能不是由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安全隐患在时间、空间上交织作用的结果。管网的老化、用户的疏忽、不良的通风、潜在的点火源,加上可能的监管盲点,共同构建了一个极其危险的链条,最终导致了这场惨烈的悲剧。每一起这样的事故,都应该成为我们深刻反思的契机,促使我们在城市安全管理、燃气供应安全以及居民安全意识方面,都做到更加审慎和到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预先说明:完全是个人根据现有信息的不负责任的推测,一切以调查结果为准。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一开始的判断是燃气-空气混合的气相爆炸,而在后续了解现场状况后,这一可能性在逐渐减小。

已知天然气的爆炸极限近似为5 ~ 15%,燃气占比低,且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其密度小于空气,难以充分混匀;即使以化学计量比均匀混合,也很难直接击碎两层楼板,形成航弹轰炸或大型IED爆炸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市场作为一种半开放环境,且在起火之后突然爆炸,即使不是不可能存在燃烧转爆轰过程,其可能性也较为有限。

考虑到市场可能的周边环境与爆炸现场巨大的破坏,一种合理的猜想浮出水面:

在燃气着火点附近的大量液化石油气/煤气储罐等持续受热,最终失控爆炸。而此次事故的现象与前几年清华大学化学系的爆炸事故[1]类似。在其他回答对周边环境的补充下,市场中确乎有餐厅和杂货铺等,也稍微增加了这一猜想的可信度。

燃气罐常用于餐厅等场所,且液化石油气作为液体,其密度/容量远大于气体,总威力也更大,且类似的事故也时有发生。气罐受热破裂后,液化气首先剧烈膨胀,与空气混合后被火源引爆,可形成类似云爆弹的效果,其威力可显著超过同质量的TNT,破坏力极大。

不过,也不能完全排除燃气管道回火至附近的大型燃气储罐(如果有,但考虑到安全规定大概不会有)导致的爆炸,但管道的容量有限,以及内部压力导致其中应为纯燃气,不易落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参考上图),其引发爆炸的可能性不大,但也可能共同造成了破坏。只能说,如果有勉强保存下来的监控录像,可根据是否存在二段爆炸的现象来判断液化气爆炸的可能。

此外,根据有限的化学常识,基本可以排除化肥爆炸的可能(现阶段硝态氮肥往往为复合肥,惰性成分较多,极难燃烧爆炸)。

最后,逝者安息…


开头图片引用自zhihu.com/question/4647,在此感谢 @被困在衣柜里

常规燃气的爆炸极限相关内容可参考:zhihu.com/question/2119

其中,天然气的近似爆炸极限5~15%,液化石油气1.5~9.5%,煤气4.7~37.6%。

液化石油气罐的爆炸现象可参考以下视频b23.tv/NPU82V

参考

  1. ^事故原因是叔丁基锂自燃,火灾蔓延失控,最终导致氢气瓶回火爆炸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641134
user avatar

看了真的很心痛。这里再来解释一下日常容易出现爆炸的情况。

1、爆炸极限与爆炸

2、生活、日常生产中出现过的爆炸事件。

3、安全管理


1、爆炸极限与爆炸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通常来说很多火灾等情况,并没有伴随爆炸。因为没有存在爆炸源,或者存在着爆炸极限的混合气体。

爆炸极限分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

上限指的是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高浓度。在高于爆炸上限时,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不会爆炸,但能燃烧。

下限指的是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低浓度。由于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因此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


2、生活、日常生产中出现过的爆炸事件。

非人为实施的发生爆炸的事件,主要有如下几个几方面。

第一、煤气管道等这次就是这个情形。

第二、下水道发生爆炸

下水道尤其是封闭型下水道,里面流下的是生活污水,里面容易生成沼气(甲烷)为主。发生过好多起,往里面丢鞭炮,然后发生爆炸。最厉害的把整条街7-8栋房子给炸飞掉了。

第三、粉尘类,尤其是面粉厂等。

面粉厂、或者厨房等因为粉尘类发生爆炸的有很多起。尤其是80-90年代。

第四、硝酸铵等化肥

这种主要是在港口,最近的一次是黎巴嫩。

第五、其它非主流情况

比如上面天下第一制毒村博社村,其周边就发生过很多爆炸的情况。


3、安全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13年6月29日通过,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法正式把压力管道(燃气中压管道)列为特种设备必须进行定期检验才能使用。

此次调查结果没有出来,但是大概率是,管道存在着泄露。

否则不可能会有如此猛烈的爆炸。如果管道里的气体不是在爆炸极限中,是不会产生如此大的爆炸的。

此次死亡超过5个人,属于超级严重的重大事故,是要全国通报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燃气公司的责任非常的大。

不过目前来看,由于那个地方是41厂边上。是一个非常老的社区。

那里的管道等都非常久的,而且都没有所谓的日常强制检查。也没有缴纳费用的。

把板子全部打在燃气公司身上也不对。

user avatar

看了这么多回答都是大体上分析事故原因,总结教训的,我说一个有些沉重的小细节问题。

现在死亡12人重伤37人,这些人里面可能包含了一批消防队员。视频里面暂时发现一辆消防车,消防车上覆盖有杂物,并且受到了爆炸冲击,很有可能爆炸发生前已经有人报警,并且消防队已经出警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发生了爆炸

祈祷人员平安

视频来源zhihu.com/question/4647

user avatar

https://www.zhihu.com/video/1387405218309537792 https://www.zhihu.com/video/1387405234893824000 https://www.zhihu.com/video/1387405302170624000

十堰本地人,上一次十堰市张湾区进入公众视野应该是疫情期间,全国第一个实行战时管制。

事发地是一个菜场,附近有不少家属楼。打电话给事发地附近的家人同学朋友,得知安全才松口气。但是,有很多家庭得不到平安的消息了。

所以作为一个本地人,或者说一个普通百姓,想说的是:通过这件血淋淋的事情,希望有关部门,真正的將相关事故防患于未然,该检查的检查,该要求的要求,不仅是当地,是全国的各个地方。现在燃气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真的不想看到类似的悲剧。如果说地震等天灾,是我们无法控制的,那么请把我们能杜绝,或者说能避免的事情,做到位吧。悲剧一旦发生了就是悲剧,后续处理的再好,也无法弥补一些家庭的苦痛。

当然,十堰市民还是让我很受感动,各个群里还有朋友圈都可以看到争先献血的可爱市民。城市,终究没有那么无情。

献血站门口排队的人群


献血站门口排队的人群

user avatar

天灾还是人祸,珍惜每一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