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潮汕地区生活了快二十年,家里车房都买了,就差落户没搞,愣是外省仔外省仔被叫了二十年,贯穿了童年和青春。
我不止一次的心里埋怨为啥二十年前父母选择这里,去上海卖卖猪肉说不定现在都有上海房子了,哪怕深圳都行,但并没有开口抱怨。
嗯,这还是在城市基建不错的揭阳。
这直接导致了我后面离家千里打工,也不愿意再 听到这仨字,当然,这里面也有别的原因。但是在未来,我将竭尽所能,尽量在开放性比较高的地方安家,不让我的孩子再听到这仨字!他的父母为这座城市添砖加瓦不偷不抢!他也绝没有理由受到地域歧视!
针对评论区做的更新补丁:
这里揭阳基建的比较对象是问题里提到的汕头,汕头我实际也和朋友骑着摩托去过,印象最深的是汕头大学和开发商楼盘后面的农田。
其次,深圳,尤其是上海,我都呆过很长时间(目前我本人就在上海),他们的土著并不是绝对多数,所以没有听到专门给外地人起的外号,更没有遭受到所谓外地人歧视,实际上苏州也是如此。
其他开放性包容性比较强的城市也欢迎留言评论。
居然听到督工说碳排放权交易,难得可以评价下睡前消息。这一点从实操层面督工理解不太正确了。
正如督工说的,限电的原因是能源消费控制要达标,这是发改委在管。碳排放权交易的主管部门是是气候司,2018年从发改委到了生态环境部。
碳排放权交易大概率明年启动,但是目前的控制目标是企业的碳排放强度,发一度电排放的二氧化碳,还不限制总排放量。在未来两三年基本上都是这个政策,所以短期内是起不到督工说的作用。
发改委在放走了气候司之后,针对能源消费搞了用能权市场,现在有四个省试点。这个用能权反而是能起到督工说的作用。不过两个市场都是针对高耗能行业,有重复管理的问题,两个部门也很难协调,未来怎么发展还不清楚。加上电力改革也还没完成,短期内用市场机制来把环保成本加到电价上,还不太可能。但长期来看是个大趋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