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 “虐猫是否是错误的” 这一问题,一路逻辑自洽地去回溯,你很容易发现,谁都找不到一个最源头的客观真理,作为逻辑自洽的最初起点。
而 “虐猫是否是被人们所憎恶的” 这一问题,并非一个是非判断,而是一个实然描述。
此问题,不论是在哪个范畴内(学术、非学术;A学术,B学术),最终得出定论的框架,都不会超越以下的描述:
放弃寻找并不存在的 “最源头的客观真理”,而是去指出他人观点在回溯过程中的不自洽,以此来进行纯粹的驳论,而不是立论。
有对功利主义的共同认可的前提下,认可 “效用最大化” 即是非或执行方法论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依据,然后直接按照对实然的观察来下定论。
现实中的情况,多是一种杂糅:占据话语权或话术体系优势地位的少数人群,为了推行一个符合自身天然效用的意志选择,去努力指出他人不同的意志的回溯不自洽,以此来影响甚至控制他人的天然效用和意志选择(社会建构),并将其固化为道德和法律,以长期稳定执行。
这描述本身,仅是描述,不涉及是非判断。
这世上,真正能找到 “客观真理” 的源头,并通过自洽的逻辑链,定义绝对是非的 “客观真理”,有且只有两个:
1,万有理论(目前的认知前沿仅处于标准模型)
2,最基础的数理逻辑真理(加减、传递、交换、等价......)
除此之外的一切的一切,仅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了执行方便,才会谈 “是非”。而若是非要就此展开所谓 “哲学” 层面的讨论,那就全都是 “意志”。而 “意志” 只是 “意志”,是必然无关绝对是非的。
智人的世界,是建立在多数人的功利主义和少数人的话术建构的杂糅上的。而这只是个描述,无所谓是非。因为这是表征,最终都能追回到这个物种的基因特性上。不是智人,而是直立人,或尼安德特人,那就会换一套表征。不是灵长类,而是草履虫,那就再换一套表征(有丝分裂是否是对的?)
等我们千古化为星尘后,永恒的依然只有基础数理逻辑,以及万有理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