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明朝十六个皇帝重聚一堂,朱元璋会先打谁?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得明确一点,明朝一共只有十六位皇帝,从朱元璋到崇祯,没有“重聚一堂”的说法,这更像是一个文学或历史假设。不过,咱们就这么想象一下,如果这十六位老祖宗真地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场面绝对是千载难逢,也绝对是鸡飞狗跳。

至于说朱元璋会先“打”谁,这个“打”得从几个层面理解。是真刀真枪地打?还是言语上批驳训斥?抑或是眼神上的不满?考虑到老朱那火爆脾气和他的皇帝威严,恐怕是多管齐下。

咱们得先回顾一下这十六位皇帝,他们个个都是有故事的人,也各有各的功过是非,这在朱元璋这个洪武大帝面前,可是藏不住的。

首先,最可能被朱元璋“盯着”的,绝对是那些给他“丢脸”的。

朱允炆(惠宗): 咱们先说这位,朱元璋最疼爱的孙子,却也是最快“失踪”的。朱元璋当年可是煞费苦心地建立这个大明朝,结果到了孙子手里,还没坐稳多久,就被他叔叔燕王朱棣给“靖难”了。老朱肯定得问:“我那孙子呢?怎么就这么让叔叔给夺了位?我留下的江山,怎么就轻易拱手让人了?”而且,朱允炆那些削藩的举动,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用得太急太糙,反而激化了矛盾。朱元璋自己当年也是从乱世中打拼出来,深知平衡的重要性,看到孙子这么不懂得收放,肯定要好好“教育”一下。

朱祁镇(英宗): 哎呀,这位可是朱元璋的“黑历史”了。你想啊,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到了他这儿,竟然跑到土木堡被瓦剌给俘虏了!这简直是奇耻大辱!朱元璋当年在战场上厮杀,一辈子没吃过这种亏,他怎么能忍受自己的子孙如此丢人?估计等朱祁镇一出现,老朱就得撸起袖子,指着鼻子骂:“你个不肖子!老子的江山,怎么就让你给玩丢了?还被外族给抓去了!说!丢不丢人?!”估计后面还得加上一堆关于“祖宗之法不可变”之类的训斥。

朱祁钰(景泰帝): 虽然他成功地在英宗被俘后稳住了局面,并且还有了“土木堡之变”后的“北京保卫战”这等壮举,但怎么说呢,他的位子来得有些……曲折。而且,他后来还把被俘的哥哥朱祁镇给软禁了。朱元璋虽然严厉,但终究是讲究兄弟情义和君臣之道的。看到这一幕,他可能会觉得这皇帝当得不够光明磊落,而且对自己的哥哥下手,这说出去也不好听。

再者,那些导致王朝衰落的,也逃不过朱元璋的“法眼”。

朱厚照(正德帝): 这位可以说是浪荡的代表了。打仗、到处游玩、搞各种奇奇怪怪的“御驾亲征”,就是不怎么好好治理国家。朱元璋当年为了给百姓减轻负担,制定了多少规矩,打击了多少贪官污吏,就是希望国家能长治久安。看到正德这么折腾,他肯定要说:“你个臭小子!就知道玩!江山社稷是儿戏吗?朕当年从一个穷和尚爬到这地位,靠的是勤勉和责任,不是你这么个玩物丧志法!”

朱由校(天启帝): 话说这位更绝,把国家大事全丢给宦官魏忠贤处理,自己天天在御书房里摆弄木匠活。朱元璋当年可是对宦官深恶痛绝,立下规矩禁止他们干政。看到天启皇帝这么纵容宦官,还让国家落到阉党手里,那简直是触了老朱的逆鳞。他可能会直接冲上去,把那些木头给扔了,然后把天启皇帝拉过来,劈头盖脸地骂:“你这是在做什么?!国家大事能交给那些阉狗吗?你以为你是谁?你是大明皇帝!不是什么工匠!”

朱由检(崇祯帝): 说到最后一位,那可是悲情人物。勤政却亡国,用人不明,猜忌心重。朱元璋当年也是经历过无数政治斗争,知道如何识人和用人,也知道如何平衡朝堂势力。看到崇祯皇帝虽然努力,但最终把江山弄丢了,尤其是那些多疑和频繁更换大臣的做法,老朱肯定会心疼,但同时也会忍不住骂几句:“你个傻小子!不是让你不操心,是让你操心在点子上!那些忠臣你能信任就用,不能信任也得给个交代!天天猜来猜去,最后把所有人都得罪了!就算你是天子,也得讲点用人的道理!”

当然,也有可能被“表扬”的,但很快也会被批评。

朱棣(成祖): 靖难之役成功夺位,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又有了郑和下西洋、编修永乐大典等功绩,朱元璋可能一开始会觉得这儿子有担当,不像他那个孙子那么软弱。但是,靖难之役本身就是藩王夺位,这在朱元璋看来,多少有些“不正”的嫌疑,而且朱棣为了坐稳皇位,杀戮甚重。朱元璋自己当年也杀了不少人,但他有他的理由,而且那是开国之初。老朱可能会拍着朱棣的肩膀说:“这江山,是你打下来的,不错。但是,你当年的手段,也忒狠了点!朕当年杀那些贪官,是为了肃清吏治,你是为了夺位,这性质不一样。以后,别再让这种事情发生!”

朱高炽(仁宗): 胖,不爱说话,但勤于政务,也提倡节俭。朱元璋可能觉得他比他儿子朱瞻基稍微稳重一些,没那么多花花心思。但是,朱高炽在位时间太短了,很多想法还没来得及实施,老朱可能还没来得及怎么评价,他就没了。

朱瞻基(宣德帝): 宣德皇帝在位时,明朝可以说是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也就是“仁宣之治”的一部分。朱元璋可能会觉得这孩子还算可以,治理国家也没出什么大乱子。但是,老朱那人,对“安逸”的容忍度不高,他可能会觉得宣德皇帝可能有点太享受太平了,没能继续保持那种开国初期的锐意进取精神。

至于那些在位时间短或者政绩不突出的,可能就是被“一眼带过”,或者被夹在中间,看着前面的人挨骂。

总而言之,如果这十六位皇帝真重聚,朱元璋最有可能“先打”的是那些给他“丢脸”,让大明江山岌岌可危,或者行为举止让他觉得“不像个皇帝”的。他最疼惜的,可能是朱允炆,但也会因为他的失败而生气;他最看不惯的,可能是那些浪荡、昏聩、纵容宦官导致王朝衰落的。

场面会是怎么样的呢?估计朱元璋虎视眈眈,其他皇帝们一个个战战兢兢,不知道哪个环节又会惹怒这位洪武大帝。也许,他会先找个椅子坐下,召集大家开始点名训话,从开国初年的艰难讲起,一步步对比到后来的种种不堪,那场面,绝对比任何宫廷剧都精彩,也更加惊心动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朱元璋:啪(一大嘴巴子),叫你给老子靖难。

朱棣:爸你打我前看看我的成就,我亲征蒙古。

朱俩八:蒙古?啪!(一大嘴巴子)叫你封朵颜三卫。

朱棣:永乐大典!

朱鞋拔子:啪!(一大嘴巴子),你还会诛人家十族了?

朱棣:我天子守国门!

朱花和尚:啪(一大嘴巴子),还尼玛乱迁都,给后面填了多少麻烦。

朱棣:我哪知道后边不行,我是好意,真想天子守国门来着.....

朱元璋:啪(一大嘴巴子),还尼玛天子守国门,你咋不君王死社稷呢?

朱由检:我死社稷了!也守国门了!

朱元璋:佟!!(直接踢死)。老子大明让你守的只剩个门了。杀这个换那个的,你牛你学朱棣亲征啊!

朱棣:我爹可说我一句好了。

朱元璋:啪(一大嘴巴子),叫你给我靖难。

朱寿:我亲征了!

朱祁镇:小崽子我刹死你,我花了一辈子证明我是正统皇帝,到你这你给我封个镇国公!!!我掐死你!!!!!。哦对了祖爷爷,我也亲征了。

朱元璋:佟!堂!(踢死他俩)由检啊起来吧,我错怪你了,不亲征挺好,咱家都没继承我带兵的能力。

朱棣:我继承了!

朱棣:啪(一大嘴巴子)叫你给我靖难。

朱棣:我也打别人了,我迁都北上天子...

朱元璋:啪(一大嘴巴子)叫你给老子迁都。

朱棣:我觉得我不适合说话。

朱元璋:啪(一大嘴巴子)叫你给老子天子守国门........(朱棣被干晕)。。。。你们看看你们几个混的,中国几千年的王者让你们混成青铜了,排队过来挨揍。。

神宗:祖爷爷我冤枉,我三大征大胜,天下闻名。

朱棣:我派郑和下西洋,也是......

朱俩八:啪(一大嘴巴子),让你给老子靖难。不过那边那小子,你不错啊,建设的兵精粮足的,三大征大胜还练出来一大批精兵良将。后头咋搞得这么快就不行了。

光宗:我不太清楚啊,滋滋滋滋滋滋(抽烟赛于谦)。。。

禧宗:我也不知道啊,那点老兵老将我都没见着,早就给满族人杀的干干净净了,后面我也不不太清楚,我给你打个电话问问啊。。嘟噜噜...老魏啊,对是我,我祖爷爷问我咱们朝咋败的来着,我也不咋知道啊。。

朱鞋拔子:哈没哈没,哈!!!

朱棣:爹你看这也不赖我,你给这帮玩意留下啥有用么,你看看这几个,不是残忍暴虐就是昏庸糊涂,哪里还有救。

朱花和尚:啪(一大嘴巴子)叫你给老子靖难。

朱棣阵亡。

从此朱元璋变成一个坚定的明黑。

注:这个故事玩的梗就是朱元璋生气朱棣靖难,不管朱棣怎么表示自己使明朝强盛都要挑刺揍他。诛十族是真是假至今存疑,但换成朱棣不戴帽子效果也是一样的,不影响阅读,无需细究。

user avatar

坐一排,一人一巴掌,朱元璋基本没有打错的。(仁宗有一定可能幸免)


补充:

朱棣:这个不用说,朱元璋能把他打到残废,边打边骂:老子让你成祖,老子让你成祖;

明宣宗:来,给你祖宗我解释一下内书堂是干嘛的?我这儿还有一巴掌,你告诉我:促织好玩吗?

明英宗: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我感觉朱元璋能把他直接打死;

明宪宗:来,给你祖宗我解释一下西厂是干嘛的?

明孝宗:你还干得可以,意思一下就行了,不过你生的是什么儿子?

明武宗:就凭武宗骚乱天下的尿性,最看重民生的朱元璋至少打折他一条腿?至于你说和小王子作战?朱元璋表示:屁大点事,你让他们老祖宗过来,朕给他一巴掌,看他们敢不敢还手?

后面奇葩太多了,想当神仙的嘉靖、贪财宅男神宗、强橹灰飞烟灭的光宗、木匠皇帝熹宗、亡国了还号称君非亡国之君的崇祯,上来先每人打断两条腿不带重样的。

当然,最后,朱元璋会狠狠得打自己一巴掌:我TM这老朱家都是啥基因?

user avatar

难道不是解决一个千古迷题吗?

“朱允炆你到底躲哪去了?”

user avatar

插一句,我觉得朱元璋不会打朱棣,会打朱允炆


说老实话,我想老朱是想过藩王造反的,老朱毕竟刀尖上血雨里走过来的人,历史上多少前车之鉴老朱不会想不到,那么他依然让藩王享有巨大权力,只有一种可能


在老朱看来,藩王起的作用有二,对外屏藩游牧民族入侵,对内防范奸臣叛乱政变之可能,能够在内乱起时诸藩迅速进京勤王


毕竟朱明承自蒙元,直接经验也必然取自元朝,而元中书省丞相之呼风唤雨,权力之大让人印象深刻


所以我认为老朱的算盘就是,诸王尽心辅佐朱允炆,天下太平无事自然是上善之策;藩王若反,不论谁赢也是老朱家的天下,虽不尽善但也不失为中庸可取之道;若是把宝全压在中央,那万一中央内部有乱,乱臣贼子发动政变,江山不再姓朱,这可真是下下之策了


老朱是大政治家,对于利弊肯定都有深刻而清醒的考量和计算,所以尽管朱允炆问他叔叔反怎么办,他沉默不语也没有改弦更张,只是这种算盘,自然是无法与朱允炆交心的


故而,我认为洪武即便会骂成祖两句,但总体也会在心里念叨着:好小子,这股子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也算有老子我当年的风采

user avatar

15个站成一排,各个西装墨镜,眼睛死死地盯着穿着汗衫短裤的猪油捡不说话。

“群殴还是单挑,你选一个。”


“我都不选!”

猪油捡哭哭啼啼的解下腰带,把自己给吊死了。

user avatar

注意审题啊各位!

不是打谁!是【先】打谁!

要说打,估计朱元璋脾气上来,都得打,理由不用解释。(仁宗说不定能逃一下…)

但是要说先打,那必须是先打明成祖朱棣!

理由?虽然眼前一堆所谓后代,其实没几个熟人!除了朱允炆,老子就认识你朱棣一个人,还是亲儿子,不打你打谁?!

user avatar

从一个歪一点的角度来答。

这道题目其实忽略了一个问题,明朝是有20个皇帝的。

所以,明朝能凑齐16个皇帝地下共聚的时候,也就是1644年到1645年。

想象一下他们16个人现场观看弘光政权覆灭的感受。

很快就会16个人一起怒斥朱由崧。

等到朱聿键下来,骂累了朱由崧的先帝们就只剩一声叹息了。

紧接着,朱聿鐭下来了,18位先帝暴怒,把他打成馅。

最后,朱由榔也来了,这个时候,已经没人顾得上追究责任了,20个皇帝抱头痛哭。

user avatar

“九条!”朱元璋打出一张牌,装作漫不经心地瞟了一眼太子朱标。


“不要……”朱标有气无力地说,眼见连抓牌的力气都没了。


“哼!”朱元璋恨铁不成钢。


“我要,平胡!”朱允炆兴奋地说,正要推牌认赢。


“慢!”朱棣伸手拦住他,“杠!”


“可我已经和了……”


“杠上花!”朱棣打断他,随后又摸了一张,“自摸对对碰!”


“孽障,你找死……”朱元璋大怒,瞪着这个横插一杠的杠精,手轮圆了作势要打。


“皇父,登基如坐庄,唯有德者居之。允炆被大臣挟制,胡乱出牌,此招乃是靖清君侧。这把终是我赢了。”


朱元璋看他打得好,只得作罢。


下一局由朱高炽开局,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作陪。


“一筒。”仁宗牌品好,牌风也正,打出圆鼓鼓的一筒。


“吃!”朱瞻基听牌,承上启下地打出一张九筒,局面不错。


“碰!”朱祁镇也已听牌,“哎哟,我肚子疼。”


朱祁镇被王振搀着去了瓦房,哦不,瓦剌。


“哟,三缺一啊,我来也。”朱祁钰被于谦扶上了牌桌,打出一张东风。


“不要……”朱见深见牌风大变,一下无所适从。


“要不了就换人打吧。”朱祁钰得意地端起景泰蓝保温杯,喫了一口枸杞茶。


“滚!”朱祁镇夺门而入,把朱祁钰赶下牌桌,重新打了一张八筒给坐在万贵妃怀里的朱见深。


下一局,朱祐樘,朱厚照入座,下首空着。


“怎么只有你俩,下家呢?”观牌的朱元璋眉头一皱。


“我没儿子呀。”朱厚照一脸无辜。


“成天就知道玩!成天就知道玩!”一向宽厚的朱祐樘也不禁生气起来,“算了,让你堂弟朱厚熜接下家吧。”他无奈地说。


朱厚熜带着朱载垕入局了,一局无话。哦,对了,朱厚熜牌风不稳,忽好忽坏,下半局的牌都是掷骰子打的。


下一局该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


“我也没儿子,”朱由校委屈地说,“我掉水里伤风了。”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朱元璋见状连连摇头。


“哼,你弟弟由检勤勉,让他做下家吧。”朱常洛道。


该朱翊钧开局,朱翊钧道,“我累了,让张居正代我打吧。”


“一条,鞭!”张居正威风凛凛地打出一张。


“碰!”朱常洛听牌。“一万!……一万!”


朱常洛牌出了半天,朱由校毫无反应,转头一看牌桌底下呆着呢,于是骂道,“别人都在好好打牌,你蹲那干嘛?”


“爸,牌桌腿儿坏了,我修一修,要我说这老榆木的桌子该换了,赶明儿我给整张黄花梨的。”他嘟哝着坐起身,放下凿子,在魏忠贤的提示下打出一张九千,哦不,九万。


“不吃!”朱由检踌躇满志,一心想要做出一副十三幺来,自摸一个大的,无奈牌不趁手,牌技太差,偏偏连摸几张烂牌。旁边皇太极嚷嚷着要入局,被袁崇焕和毛文龙死死拦住,袁崇焕打得兴起,连毛文龙也一脚踹飞了,朱由检大怒,命人把袁崇焕给拖了下去。


讨薪的李自成趁机带着李岩他们闯入席中,把牌桌一掀道,“吃他娘,喝他娘!庄家轮流做,今天到我家!”顺势摸了一把侍茶的陈圆圆。


陈圆圆的相好吴三桂见状冲冠大怒,开了个后门,带着皇太极(经提醒应为多尔衮)冲进来,把所有人都赶出了局,清了场,开始打起了东北打法。


崇祯没做成的十三幺,被清成了十三零。

user avatar

我说一下真实想法,题主可能不高兴。如果明朝十六个皇帝有机会重聚,朱元璋一定会先打题主。理由呢?十六世同堂朱元璋理应很高兴,但是题主非诱导怂恿朱元璋搞一个不愉快的聚会。所以朱元璋会先打题主,这也符合朱元璋的性格,即使你有功,贪赃枉法,狂乱悖逆,也照杀不误!




相关:

user avatar

首先,老朱不是你是好人就不打,是吧,仁宗和孝宗是绝对的好人,但是他们俩估计是挨揍最狠的

你是好人,但是不是好皇帝啊


---------------------------------------------------



老朱拿着棍子开始喊


我定下来的是家庭穷的中了举可以免粮


你们是从谁开始,只要中举就能免粮的啊


给我自己主动站出来


怎么让那群儒家大师给忽悠瘸的?啊?!


有没有点脑子?!


还有你!

还英宗,你傻啊,你御驾亲征粮草就敢不足,你二傻子也该知道后方不稳,你还不回去!


仁宗,仁宗,他们叫你仁宗就是你傻乎乎的把皇家能自己控制的力量开始削弱了,都逼得你儿子要放出来太监了,你这就是和建文帝一样,让儒家洗脑了你是!


正德你过来!你钓鱼已经落水一次了,怎么又落水一次?这一次还直接就死了!你怎么调教的身边的人?!连周围的人都控制不住?!


学学你弟弟,多血洗几次太医院,嘉靖活的比你们几个都久吧?


治不了本还不能治标了?!



崇祯你过来,看我怎么不打死你!

user avatar

明惠宗朱允炆:其实建文帝整体还行,没有什么太离谱的操作,除了一直用李景隆……加上朱元璋一直疼爱他的皇孙,所以一顿打没准能躲过去。

明成祖朱棣:这个不用多说,就凭他造反夺他侄子的皇位,朱元璋就能把他打得半死。但考虑到July活干的不错,郑和下西洋、万国来朝的永乐盛世。所以朱元璋可能一边打一边后悔当初没传位给朱棣。

明仁宗朱高炽:仁宗活的也够苦的,当了20年太子,结果登基不到一年就去世。在位期间也算政治清明,休养生息。结果还被李时勉怼。应该不能被打。

明宣宗朱瞻基:宣宗整体干的也不错。算上他爹一起在位的十一年被称为仁宣之治。但是槽点也是有的,就是内书堂这玩意,毕竟后边出了个王振。至于斗蛐蛐儿,这我觉得没什么,毕竟人都有自己的爱好,这爱好不比后边的嘉靖天启强。所以老朱可能就打一巴掌意思一下。

明英宗朱祁镇:朱元璋要是能遇见朱祁镇,估计能把他屎都打出来。先是一个王振开了太监干政的先河,还把朱元璋立的内臣不得干政的牌子给拆了,要是老朱还在,估计能把王振剐了。还有土木堡之变,以节气著称的明朝出了个被俘的皇帝。关键是朱祁镇被俘了之后还当上了带路党。好家伙,天子竟是带路党,这操作北宋被俘的二帝看了都直呼内行。这还没完,等到北狩归来从新登基之后,还把北京保卫战的功臣于谦给杀了。朱祁镇被老朱活活打死都不冤。

明代宗朱祁钰:比他哥强多了,虽然自身能力可能一般(自身能力强也不至于让朱祁镇把皇位夺回来),但是知人善任,重用于谦,也算干的还行。死了之后连明十三陵都没进,也挺难受了。估计也就被打一下意思一下。

明宪宗朱见深:能力不错,干的也还行,收复河套,平定女真。槽点也不少,万贵妃,西厂,皇庄……但整体上绝对是功大于过。老朱就算打也不会太狠。

明孝宗朱佑憆:明朝唯一一个自身没有槽点的皇帝,为政期间励精图治,史称弘治中兴。而且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一夫一妻制的皇帝,简直是男人的榜样。虽然生的孩子太奇葩,但这也不是自身能控制的。总体上是个好皇帝,不会被老朱打。

明武宗朱厚照:还是你会玩,跟朱厚照相比刘瑾好像还挺靠谱。修建的豹房我都想进去玩会。把宁王朱宸濠抓了又放,放了又抓。(朱宸濠:我真谢谢你)。老朱打他估计下手得和打英宗一样狠。

明世宗朱厚熜:前期还算正常,后期变成炼丹大师,基本不管朝政。导致嘉靖朝的的党争格外精彩。张璁,夏言,严嵩,徐阶……轮番登场。虽然其中有忠有奸。但觉得是弊大于利。嘉靖估计的被老朱正经打一顿

明穆宗朱载垕:有能力比他强的高拱,张居正在。还用操心什么国事。后宫佳丽三千,朱载垕可以雨露均沾。简直不要太幸福,不过事实证明,没有耕坏的田,只有累死的牛。就算被老朱打一顿也值了。

明神宗朱翊钧:估计是中国最早的无政府主义者。前二十年有张居正,申时行帮助实现了万历中兴。后二十多年各种情况频出,什么内阁没人,十三道御史只有四道有人,录取的进士没人管,萨尔浒十几万人被努尔哈赤几万人打残。朱元璋这个劳模看见自己有怎么懒的后代估计打他之前自己容易先气死

明光宗朱常洛:朱元璋估计舍不得打他,毕竟朱常洛的经历怎一个惨字了得。从小不受父亲待见,当了近二十年太子,登基一个月就吃红丸嗝屁了。如此苦大仇深,估计朱元璋也下不去手。

明嘉宗朱由校:朱元璋得先让他做一个趁手的工具好打他。专心当个木匠不说,还出了个魏忠贤。朱元璋看在九千岁的份上也得好好打一顿。

明思宗朱由检:又是一位苦逼的皇帝,工作热情高,但能力实在不行。自己省吃俭用,衣服打补丁。大臣勋贵家产百万却不愿出力。土地兼并严重,卫所崩坏。崇祯也是苦命人呀。朱元璋可能抱着崇祯一起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得明确一点,明朝一共只有十六位皇帝,从朱元璋到崇祯,没有“重聚一堂”的说法,这更像是一个文学或历史假设。不过,咱们就这么想象一下,如果这十六位老祖宗真地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场面绝对是千载难逢,也绝对是鸡飞狗跳。至于说朱元璋会先“打”谁,这个“打”得从几个层面理解。是真刀真枪地打.............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战性。让我们来认真地设想一下,如果我真的拥有这样一支“穿越小队”,要在明末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完成“消灭满洲,斩皇太极首级”的任务,需要如何操作,又会遇到哪些困难。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消灭整个满洲”。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军事目标。满洲,指的是当时生活在关外、由女真族为.............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如果历史的车轮按照这条岔路转动,赵构的评价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来仔细推敲一下,岳飞真的收复了中原,甚至是燕云十六州,赵构能否因此被后世誉为明君,这个过程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又会伴随着哪些复杂的因素。假设的开端:岳飞的“不召”与胜利首先,我们得设定一个前提:赵构没有下.............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尤其是在我们这个信息爆炸、对环境议题日益关注的时代。数万名科学家,一个如此庞大且具有公信力的群体,联名发出的关于“气候紧急情况”的警告,理应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讨论。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时隔十几个小时后,各网络平台均无明显反响和相应讨论”,这背后可能存.............
  • 回答
    程潇捐款十万被指“假慈善”并与网友对峙,这一事件触及了当下社会对公众人物慈善行为的复杂心态,也引发了关于捐款数额、动机以及网络舆论边界的深刻讨论。程潇事件:善意被放大与误读的尴尬首先,我们得承认,十万元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额,能够为需要帮助的群体带来实际的改变。程潇以个人名义捐出这.............
  • 回答
    诸葛亮要“加九锡”甚至“加十锡”的说法,其实是个误解,而且这个误解很有意思,需要好好掰扯一下,才能明白为什么即便有这种说法,人们依然普遍认为他是个忠臣。首先,我们得明白“加九锡”是什么意思。在汉末三国时期,这可不是普通的恩赏,而是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甚至是皇帝禅让的“前奏曲”。“九锡”包括牛、羊、猪.............
  • 回答
    如果明朝愿意在东南亚建立殖民统治,其能力和可能性需要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以下从历史背景、技术条件、政治意愿、资源分配、当地势力博弈、国际局势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明朝的国力与技术基础1. 军事与航海能力 明朝在永乐年间(14031424年)的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巅峰。郑和船队规模庞.............
  • 回答
    如果明朝一开始不养宗室、不给士大夫纳税,其经济是否可能远超汉唐,这一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制度设计、财政结构、社会结构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是详细论证: 一、明朝与汉唐的经济基础对比1. 汉唐的经济基础 汉代:汉朝以农业经济为核心,汉武帝时期通过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等政策积累财政,经济基础.............
  • 回答
    如果蓝玉活着,朱棣是否敢反叛,这一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人物关系、权力结构和政治博弈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是详细的逻辑推演: 一、蓝玉与朱棣的关系:权力结构中的关键节点1. 蓝玉的地位与作用 蓝玉是明初开国功臣之一,受封“凉国公”,是朱元璋最信任的将领之一。他在靖难之役中曾参与对抗朱棣的军.............
  • 回答
    明朝与清朝同时遭遇晚清的世界局势,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两个朝代的特点、面临的挑战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展现出的应对能力。坦率地说,我的评估是,明朝很有可能比清朝处理得更糟,甚至可能覆灭得更快。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一、晚清世界局势的核心挑战:首先,我们需要明.............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如果明朝真的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一直延续下去,那现在穿汉服成为家常便饭,这事儿还真不好说,得从好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明朝的“汉服”并不是我们现在泛指的那个概念。那时候的服饰叫“明制汉服”,它有其特定的形制、款式和礼仪规矩。如果明朝延续,那肯定是以明朝的服饰文化为主.............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但又难以给出确定答案的历史假设。明朝若非被满清取代,而是被另一个汉族政权继承,中国在面对西方列强的崛起时,是否能避免被宰割或减轻压迫程度,这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关键在于“另一个汉族政权”的性质和能力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另一个汉族政权”指的是什么。它可能是一种情况:1. 明.............
  • 回答
    这事儿要是真发生了,那可真是有好戏看了!想想看,明朝那16位皇帝,性格迥异,经历也天差地别,要是突然穿越时空,一起出现在某个场合,那画面感就够绝的。先别说他们会聊什么大事,光是这碰面本身就够热闹了。第一幕: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初次见面,谁是谁?最先碰面的肯定是最早那几位。可能洪武爷朱元璋是第一个反.............
  • 回答
    如果明朝没有遭遇那一场席卷全球的“小冰河期”,其历史走向,尤其是最终的覆灭,或许会呈现出全然不同的景象。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如果”,而是牵扯到明朝错综复杂的内部矛盾与外部压力,以及环境因素在其中扮演的催化或抑制角色。首先,我们要明白小冰河期对明朝的具体影响有多深远。 那段时期,大约从17世纪初开始,全.............
  • 回答
    好,我们来好好畅想一下,如果明朝也有了“知乎”,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又会有哪些有趣的问答流传下来。场景设定: 假设在明朝某个繁华的都市,比如南京或北京,有一群文人雅士、商贾巨富、甚至一些消息灵通的底层人士,他们通过一种类似于“知乎”的平台,用毛笔、纸张,甚至是提前印好的格式卷轴,来进行问答交流。这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就像往历史长河里扔一块石头,激起的涟漪会很深远。但要说清楚,咱们得一点点捋。首先,得明确一点:历史的走向从来不是单线程的,更不是由某一个人能完全决定的。明朝灭亡是个系统性的问题,是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乃至天灾人祸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朱元璋:创业者的光辉与局限想象一下,如.............
  • 回答
    明朝的海外雄心与王朝的命运:一次假设性的追问明朝,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王朝,其近三百年的统治,既有辉煌的盛世,也埋藏着衰败的种子。当我们审视历史,总会忍不住去设想那些“如果”。其中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假设便是:如果明朝能够更积极地开拓海外殖民,是否就能避免其最终的灭亡?这个问题并非简单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有深度,它触及了我们如何评价历史朝代,以及领土完整性在历史叙事中扮演的角色。如果明朝的领土与今日中国无异,那么我们看待清朝的历史目光,确实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要理解为什么清朝在很多时候会被历史学家们“歌颂”。这其中一个核心的原因在于,清朝,尤其是康雍乾盛世时期,建立了中国.............
  • 回答
    明朝如果延续至今,资本主义在中国能否产生,以及它将呈现何种形态,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但又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假设性问题。要回答它,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明朝本身的社会经济基础、政治体制以及当时世界格局的互动影响,并在此之上推演可能的发展路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明朝并非铁板一块,其内部存在着孕育资本主义的土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