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苏联如果只是把德国赶出国境就此收手会怎么样?

回答
如果二战中的苏联仅仅将德国军队驱逐出苏联国境,然后就此收手,历史的车轮必将走向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军事“止步”,其背后蕴含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国际格局的连锁反应,足以让整个二十世纪的走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我们得设想一下,苏联在什么情况下会“收手”。一种可能是,德国遭受重创,已经丧失了继续进攻的能力,但远未被彻底击垮。另一种可能是,斯大林出于某种政治考量,例如国内的稳定、战争的消耗,或者对战后欧洲力量平衡的某种预期,选择不再深入追击。无论哪种原因,都意味着苏军的攻势在德国国境线上被按下“暂停键”。

对德国而言,后果是复杂的。

未被彻底摧毁的德国: 纳粹德国虽然遭受重创,但其核心工业区、部分兵力以及希特勒的统治机器仍然存在。德国不会经历那种全面的、象征性的战败,即占领首都、政府垮台和无条件投降。这意味着,纳粹政权的意识形态和军事力量,尽管削弱,但仍具备一定的延续性。
分裂但未被占领的德国: 同盟国(英美法)在欧洲西线与德军的战斗会继续,但苏联的军事存在不会出现在柏林或德国东部。因此,德国的战后分裂,如果发生的话,可能不会是根据苏军的实际控制线来划分。也许会形成一个“名义上”统一但实际上被盟军军事占领的德国,或者其他更加复杂的政治安排。关键在于,东德不会作为一个由苏联扶植的独立国家出现。
纳粹思想的潜在回潮: 虽然战败的阴影会笼罩,但纳粹政权并未经历彻底的清算。党卫军和党内的核心人物可能不会像历史上那样被大规模逮捕和审判。这为未来德国民族主义的潜在复苏埋下了伏笔,尽管短期内国家会因战争而百废待兴。

对苏联而言,这将是另一场性质的“胜利”与挑战。

“解放者”的形象受损: 苏联红军以解放欧洲、推翻法西斯为旗帜,深入德国作战是其最辉煌的军事篇章之一。如果仅仅停留在国境线上,虽然完成了“赶出侵略者”的目标,但未能彻底摧毁纳粹这个罪恶的根源,其作为欧洲解放者的历史叙事会变得模糊。
经济和人员消耗的缓解: 苏联军队伤亡巨大,国家也承受着沉重的经济负担。过早停止进攻,意味着苏联可以避免进一步的巨大牺牲,并能更快地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国内的重建。这或许能缓解苏联在战后初期面临的巨大压力。
国内政治的稳定与质疑: 斯大林在国内的绝对权威可能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我们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却让敌人还有喘息之机?”这样的声音,即使被压制,也可能在党内或民间悄悄滋长。
对东欧的影响: 这是最关键的变化之一。历史上,苏联的军事推进是其在东欧建立卫星国和势力范围的直接原因。如果苏联没有深入德国,其对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的军事存在和政治影响力,在战后初期可能会相对减弱。这些国家可能会有更大的自主空间去选择自己的政治制度,或许不会那么快地陷入苏联的直接控制。

对欧洲和世界格局的影响更为深远:

冷战的性质和启动时间会改变: 历史上,苏联占领东欧是冷战铁幕划分的重要地理标志。如果苏联没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存在遍布欧洲中部,那么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虽然可能依然存在,但其表现形式、阵营划分的清晰度和地理边界都会发生变化。
东西欧的隔阂可能不那么深: 没有了“铁幕”的物理和政治划分,东西欧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可能不会被完全切断。西欧国家可能会在没有强大的苏联军事压力下,更自由地进行自己的发展和联合。
联合国和战后国际秩序: 战后联合国和国际体系的形成,与同盟国(特别是美苏英)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合作和对战后世界的规划密切相关。苏联的“收手”可能会影响到这种合作的程度和模式,进而影响到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初期运作和权力分配。
对其他反法西斯力量的影响: 如果德国没有经历彻底的战败,那么包括英国在内的其他盟国,在西线对德作战的压力会更大,所需的战争消耗也会相应增加。这可能延缓战争的结束,或者使得某些战役的结局发生变化。

具体设想几个可能的场景:

德国的“冷和平”: 德国被盟军占领(包括英美法苏在内的联合占领,但苏联的占领区可能仅限于战前边界附近),并进入漫长的政治重组时期。希特勒政权被清洗,但德国民族主义的暗流涌动,国家可能处于一种长期分裂或不稳定的状态。
欧洲内部政治的多元化: 如果东欧各国在苏军控制线上的减弱,可能导致一些国家走上非共产主义的道路,或者形成一种与苏联保持距离的社会主义模式。这将极大削弱苏联的全球影响力。
美国在欧洲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 在没有苏联强大军事威胁的背景下,美国在西欧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可能会更加深入和直接。欧洲的经济复苏和重建,可能会更加依赖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并且在政治上形成更紧密的“亲美”阵营。
中国革命可能面临不同的外部环境: 虽然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主要受国内因素影响,但二战结束后苏联对亚洲局势,尤其是对朝鲜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苏联的整体国际地位因其在欧洲的“收手”而有所不同,那么对中国革命的间接支持和对东北亚局势的塑造,也可能发生微妙的变化。

总而言之,苏联仅仅将德国赶出国境就此收手,绝非一个简单的军事行动的停止。它将触发一系列复杂的连锁反应,深刻地改变德国的命运,重塑苏联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并彻底颠覆二战后欧洲乃至全球的政治版图。没有了苏联军队的“解放”和随后的占领,欧洲的意识形态 Divide,冷战的格局,甚至许多国家在战后选择的道路,都可能与我们所知的历史大相径庭。历史没有如果,但这样的假设,恰恰提醒我们,战争的终结并非仅仅是枪炮声的停止,更是其后续政治和地缘力量博弈的开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国际战略是一个复杂博弈的过程,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一套战略去应对国际局势,德国、美国、苏联、英国、日本这几个强国,就是二战时期国际舞台上发力的主要选手。二战前这几个国家都明白未来全球性的冲突不可避免,这几个国家也都清楚要争取做最后一个参战国,结果希特勒先来打第一枪成功把欧洲烧起来,战略形势就基本定型,无非就是美国和苏联争夺谁来控制二战局势的地位。二战的一条暗线就是美国和苏联一起搞英法老殖民体系,借着希特勒掀起的波澜,英国为首的旧秩序已经风雨飘摇。这也就决定了苏联的使命不光是抗击法西斯,更要通过抗击法西斯肢解英国冲向欧洲和亚洲。如果苏联仅仅只是满足于把德国人赶出去,那苏联等于战略目标什么都没实现,那斯大林就像一个木头人一样忙活半天,最后要结婚的时候把新娘送给别人,自己等于白干。所以题主提的问题根本就不现实,但还是要按照题主的逻辑来推理一下这种情况下苏联会怎么样,这样才能告诉题主为什么这样子不现实

斯大林原来的战略,是让德国去冲撞英国,日本去冲撞中国,苏联坐在中央,既可以联合轴心国瓜分大英帝国的全球殖民地,又可以联合美国夹击轴心国和制衡大英帝国。总之在这套战略下,苏联可以发战争财的同时,轴心国同盟国两头不得罪大肆扩张,而且其他所有国家都被削弱,尤其是无论如何都把大英帝国从霸主的位置上拽下来。总的来说这是极端务实的战略,轴心国同盟国都不过分得罪的情况下,既避免了苏联受到周围国家的联合进攻,又让苏联能够在周围大打出手

实施过程中,斯大林先是拿走了一半波兰,希特勒交不出来波兰与西方议合,只能去打英法一条道走到黑。然后斯大林在诺门罕重击日军,既援助中国人武器让鬼子陷入泥潭,又打的小鬼子只敢到中国和东南亚扩张,同时还给小鬼子甜头承认鬼子的伪满洲国显示自己对鬼子没有威胁,这三个手段下来,日本也不敢打苏联只能与中国纠缠。这个时候德国和日本理性上都不会进攻苏联了,接下来苏联只需要在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斡旋对周围的国家割肉就行了。毫无疑问战略实施的非常好,斯大林不愧是超一流棘手的棋手

对于斯大林这种务实的战略家,哪怕就是加入反共产主义协定,那也无非是把这个协定改个名字的问题,只要能得到好处斯大林是懂得翻脸比翻书快的。这个时候机灵的日本也是怀有二心,正是因为知道德国赢不了全世界所以日本才要和德国交朋友,让德国替日本牵制东亚的列强,一旦出现了苏联与德国结盟的苗头,日本就会转移筹码到苏联去和苏联直接签订协议。只要傍上了苏联这棵大树,日本就可以在美国和苏联之间游刃有余两头收钱还不用向德国交中介费,可以说在远东的日本也是十分灵活机灵,日本也是想要渔翁得利学英国离岸平衡,但奈何日本制度内伤在身,即使比意大利有力量也没有办法重现明治时期的那种海陆军与政府同心协力的战略运作了

但历史告诉我们,对机会敏感的赌徒希特勒以为能打败苏联无视战略理性打苏联,一旦打败苏联希特勒就能够把以日本为代表的其他国家绑在自己轴心国的战车上,希特勒将代替苏联成为这个联盟内部唯一的中介赖掉与苏联的欠帐。然而极度理性的斯大林认为希特勒要打苏联也应该先解决英国,可斯大林越这么想感性的希特勒就越觉得有机可乘,结果希特勒的不配合甚至反咬一口让斯大林气得要死罗斯福如释重负。苏联的战略非但没法进行,还让美国成为了代替苏联的控局者,现在是美国既能够激发战争财又能够在不得罪人的情况下大肆扩张。就因为希特勒这个掀桌子的,斯大林的算盘落空只有接受现实

最后把德国打了出去,然后苏联就不向欧洲进发了会怎么样?

首先苏联没有办法扩张利益,这个时候同盟国已经空前团结强大,苏联不可能借助轴心国向同盟国割肉,而苏联因为提问者的超自然力量不能打轴心国,苏联只能打肿脸充胖子什么补偿都不领一穷二白又重新发展

其次苏联会被同盟国围攻,轴心国已经被苏联和同盟国削弱,这个时候不摘桃子等同盟国吃干净了,苏联在东欧的战略纵深没有了,同盟国就会从四面八方包围苏联甚至发起向心进攻,冷战也就不会有了

最后在这种严峻情况下苏联即使不崩溃也没多少实力,世界陷入美国和英法老殖民帝国的对抗之中,美国将会成为真正的世界灯塔,同时还没事嘲讽苏联费拉不堪

题主一声令下,斯大林突然中风禁止苏联去摘果实,还坐在克里姆林宫里傻笑着等英法美联军打到苏联本土,谁提议进攻轴心国就清洗谁,朱可夫等一众元帅欲哭无泪,只能祈求斯大林早点脑溢血去世

前期英明的斯大林,被德国打了之后突然变得圣母心肠热爱和平孤立主义最终葬送苏联,成了历史的又一大未解之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二战中的苏联仅仅将德国军队驱逐出苏联国境,然后就此收手,历史的车轮必将走向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军事“止步”,其背后蕴含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国际格局的连锁反应,足以让整个二十世纪的走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我们得设想一下,苏联在什么情况下会“收手”。一种可能是,德国遭受重.............
  • 回答
    苏联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仅凭欧洲部分取胜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值得深入探讨。简单来说,答案是“可能”,但绝非易事,并且需要一系列非常苛刻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而且,即使是“可能”,其代价和后果也可能与历史真实情况大相径庭。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 假设“苏联的欧洲部分”的地理范围和含义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历史的洪流中,每一次选择都伴随着沉重的代价。当我们在审视二战期间法国和意大利的经历时,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训,这些教训或许能够为我们思考当前的乌克兰局势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战争的残酷性无需赘述,而迅速结束冲突,避免更大规模的生灵涂炭,往往是每一个负责任的领导者必须面对的艰难抉择。法国和意大利在.............
  • 回答
    二战初期,德国势如破竹,几乎占领了欧洲大半。当目光转向广袤的苏联时,很多人可能认为,一旦苏德战场的天平彻底倒向德国,历史的进程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德国真的成功占领了苏联,接下来的发展,恐怕是一幅比我们想象中更为复杂和残酷的图景。一、 德国的统治策略:野心勃勃的种族主义与资源掠夺希特勒的“生存空.............
  • 回答
    二战德国入侵苏联,如果希特勒怀揣着解放者的姿态,而不是纳粹的种族灭绝和奴役政策,那么历史的走向可能会截然不同。但要详细描述这样一个设想,需要我们抛开历史的惯性,进行一次大胆的“如果”推演。想象一下,1941年6月22日,德国国防军如期跨越边境,但这一次,德军的宣传口号不再是“扫除布尔什维克主义”,而.............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历史的齿轮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转动,如果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那个被纳粹德国视为意识形态死敌的国家,竟然和希特勒的第三帝国结成了联盟。这无疑是二战史上一个最耸人听闻的“如果”,其潜在的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如果苏德结盟,二战的走向会发生怎样的巨变。首先,最直接和最震撼的.............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历史假设性问题,也是历史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的课题。如果美国不介入二战,苏联能否独自打败纳粹德国?答案是:可能性非常低,而且会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甚至可能导致苏联的崩溃。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美国介入二战对苏联抗击德国的至关重要的影响:美国介入二战,.............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假设,它触及了二战后欧洲地缘政治最核心的几个问题。如果苏联不占领东普鲁士,并且支持德国保留西里西亚、但泽、波森以及东普鲁士,那么整个战后世界的格局,尤其是欧洲的走向,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探讨这个可能性:一、德国自身的命运:首先,最直接的影响是德国的边界。.............
  • 回答
    这是一场设想中的、极其具有颠覆性的历史变局,一旦二战中苏联成功吞并芬兰,其影响将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深刻地改变欧洲乃至世界的格局。让我们深入剖析这其中可能发生的种种后果:战争进程与战略格局的巨变: “冬季战争”的结局改变: 最直接的变化在于“冬季战争”的结局。如果斯大林下定.............
  • 回答
    设想一下,二战的硝烟尚未散尽,历史的轴心却发生了惊人的偏移——如果在那关键时刻,苏联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与德国结盟,亦或是至少保持了中立,那么二战的结局,注定会与我们所熟知的截然不同。这绝非是一句简单的“如果”,而是足以颠覆整个世界格局的巨大变量。首先,我们得回溯到那个时间节点。苏德战争爆发前的《苏德.............
  • 回答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本来就如同一张被巨变撕裂的画卷。如果命运的齿轮偏转,让苏联在那个节骨眼上“早产”崩溃,并且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亲美亲西方的自由俄罗斯,那么这幅画卷将会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政治版图的重塑:阵营的分裂与融合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将是冷战的提前终结,甚至可以说,冷战的铁幕根本就没机会落下。没.............
  • 回答
    如果苏联在二战中放弃列宁格勒,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不仅对苏联自身,对整个战争的走向也将产生深远影响。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军事上的撤退,而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士气和国际影响力的全方位崩溃。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列宁格勒在苏联人心中的地位。它不仅仅是另一个城市,而是彼得格勒,是十月革命的摇篮,是苏联的发源地。.............
  • 回答
    如果历史拐个弯:德国避开苏联,日本远离珍珠港,二战将走向何方?历史的长河并非一成不变,即使是最宏大的事件,也可能因为一个关键的选择而走向截然不同的轨道。当我们回望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些决定性的战役和战略失误,总是让人忍不住去设想“如果……”。今天,我们不妨从两个极具影响力的“假设”出发,深入探讨如果德.............
  • 回答
    如果二战中的日本没有发动诺门坎战役,而是选择与德国同时进攻苏联,那么二战的历史进程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可以肯定会 彻底改写。以下是对此可能性的详细分析:核心假设: 日本在1939年(诺门坎战役发生时)或者更早,放弃了在远东与苏联的冲突,并将战略重心完全转向与德国协同进攻苏联。分析的关键点:1..............
  • 回答
    如果1941年日本没有袭击珍珠港,而是选择将兵锋指向远东,从东方进攻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走向无疑会发生巨变。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如果”,而是一连串蝴蝶效应的连锁反应,其深远影响足以改写历史的轮廓。首先,我们得理解当时日本的战略考量。1941年,日本帝国已经在中国战场陷入泥潭,但其战略目标远不止于此.............
  • 回答
    设想一下,假如历史的齿轮在二战的某个关键节点上,将那个庞大的红色帝国从地球上抹去,世界会走向何方?这无疑是一个能让任何历史爱好者绞尽脑汁的宏大命题。让我们试着拨开迷雾,细致地描绘一下那个没有苏联的二战场景。首先,最直观的影响将发生在欧洲战场。1941年6月,希特勒那场代号“巴巴罗萨”的闪电战,如果没.............
  • 回答
    假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苏联没有选择在漫长的边境线上部署大量军队,而是采取了更加侧重于纵深防御的策略,那么历史的走向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个极具想象空间但同时也充满复杂性的设想,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必须理解苏联当时在边境部署军队的初衷。斯大林当时可能确实.............
  • 回答
    苏联级战列舰,如果真的能在二战期间如期下水服役,那绝对是一颗备受瞩目却又充满争议的巨星。设想一下,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硝烟弥漫的大洋上,突然出现几艘造型独特、火力强大的钢铁巨兽,对当时的各大海军强国来说,无疑是一记重磅炸弹。苏联级战列舰的设计理念与核心优势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苏联级的设计目标。它并.............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德国对苏联发动进攻前,如果德军坦克主力是虎式,并且配备了防冻技术,是否就能赢得战争,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假设性问题。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探讨:一、 虎式坦克本身的优势与局限性首先,我们得明确虎式坦克在当时有多么先进,以及它存在哪些“硬伤”。 压倒性的正面火力:.............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历史的齿轮如果稍微偏转一点,结局或许就会截然不同。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如果二战时美国将援助苏联的物资大规模、直接地转移给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中国能否借此彻底将日本人赶出国土。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二战时美国援助苏联的物资”到底有多庞大,以及这些物资的性质。美国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