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据传梁孟松提出辞呈,将对中国的芯片制造业带来哪些影响?

回答
关于梁孟松可能提出辞呈及其对中国芯片制造业影响的传言,虽然目前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如果属实,其影响将是多方面且深远的,尤其是在当前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下面我将从几个核心维度详细分析:

一、 技术传承与研发团队的稳定影响

技术“灵魂人物”的流失风险: 梁孟松作为台积电前首席工艺官,在先进工艺研发,特别是FinFET、GAA等节点上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成就。他后来加入中芯国际,被视为中芯国际乃至中国芯片制造业突破先进工艺的关键人物。如果他离职,意味着中芯国际失去了一个核心的技术领导者和关键的研发推动者。
研发团队的士气与稳定性: 梁孟松的到来对中芯国际的研发团队具有重要的凝聚和激励作用。他的领导和指导能够提升团队的信心和工作效率。如果他离开,可能会导致部分核心研发人员的动摇,甚至引发连锁反应,一些依赖于他的技术指导或信任的研发人员也可能选择离开,从而影响研发团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技术路线的延续性受阻: 中芯国际在梁孟松的带领下,在14nm、7nm等工艺节点上取得了显著进展,虽然与国际顶尖水平仍有差距,但已是重要突破。他的离职可能导致技术发展路线的调整,或者关键技术的攻关进程放缓甚至中断,需要重新寻找新的技术领导者来规划和推动。

二、 先进工艺的追赶步伐与国际合作

7nm及以下先进工艺的挑战加剧: 中芯国际能否成功量产7nm及更先进的工艺,是其能否打破技术瓶颈、实现突破的关键。梁孟松的经验对这一目标至关重要。他的离开,无疑会增加中芯国际在7nm及以下工艺研发和量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步伐可能会因此放缓。
对外技术合作的潜在影响: 在芯片制造领域,尤其是在先进工艺方面,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包括设备采购、技术授权、人才引进等。梁孟松在业界的声誉和人脉,可能也为中芯国际在这些方面带来便利。他的离职,可能会削弱这种便利性,甚至影响某些正在进行或潜在的合作机会。
竞争对手的趁势而上: 如果梁孟松离职的消息属实,其竞争对手,特别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半导体企业,可能会抓住机会争夺人才,并在技术上形成更明显的优势。

三、 中国芯片制造业的整体战略与信心

对“中国芯”发展信心的打击: 梁孟松被视为中国芯片产业“引进人才、补齐短板”战略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去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芯片产业在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如果他离开,可能会对国内外的专业人士和公众的“中国芯”发展信心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尤其是在关键技术突破上。
人才引进与培养模式的再思考: 梁孟松事件可能会促使中国半导体产业更深入地反思当前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如何在引进顶尖人才的同时,更好地留住他们,建立更具吸引力的职业发展平台,并培养本土的顶尖技术人才,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国家战略的执行力考验: 中国政府将半导体产业列为国家战略重点,投入了大量资源。梁孟松的传闻,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这一战略执行力和实际落地效果的一次考验。这可能会促使相关部门进一步审视和优化政策,以更好地支持产业发展和人才保留。

四、 政治与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地缘政治的暗流涌动: 在当前中美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科技人才的流动往往与国家战略和地缘政治紧密相关。梁孟松作为从台湾地区前往大陆的技术专家,其动向可能受到多方面力量的关注和影响。
“卡脖子”的现实困境: 中国芯片产业发展面临“卡脖子”的问题,先进工艺的突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如果核心技术人才流失,意味着“卡脖子”问题短期内可能更加难以突破,也更容易被外部力量利用。
对供应链安全的担忧: 如果中芯国际在先进工艺上受挫,中国在芯片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方面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对国家整体的科技自主和安全构成潜在风险。

五、 潜在的积极或中性影响(较少见但值得提及)

倒逼内部人才成长: 梁孟松的离职也可能成为一个契机,迫使中芯国际和中国芯片产业更加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和提拔,加速本土技术领军人物的涌现。
更务实的合作方式: 如果梁孟松的引进模式存在一定问题,他的离职或许能促使中国以更长远和务实的方式进行技术合作和人才引进。

总结:

如果梁孟松辞职传闻属实,对中国芯片制造业而言,其影响是负面且严峻的。最直接的影响将体现在先进工艺的研发进程受阻、技术团队的稳定性和士气受到打击。长远来看,这不仅会延缓中国芯片产业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步伐,还可能削弱国际合作的动力,并对中国芯片产业发展信心和国家战略的执行力产生负面影响。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发生在当前全球芯片供应链重塑、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关键时刻。梁孟松的动向,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在吸引和留住顶尖半导体人才方面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在关键技术突破上的艰辛历程。中国芯片产业需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应对人才流失的风险,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来这所谓的内幕只不过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在这个行业内应该很多人都知道,比如:

zhuanlan.zhihu.com/p/33

“中x国际正式被列入“实体名单”后,所有美国半导体设备厂都停止与中x国际合作,并撤回了在中x国际的驻场人员,停止提供技术支持。”

以下为原答案:

目前来看,没有任何影响。

爆个行业内幕吧,所以匿名了。有它家股票的考虑下。

这周美系设备商都撤了,包括成熟制程。应用材料撤得比较晚,周三撤的,仅保留新设备的装机服务。原来设备的技术维护,recipe设置以及零部件更换全部停止。可以说美系设备商几乎全面脱钩了。

不是说只否决N10及以下设备吗?N10以上设备申请需获批?

台积电曾经用同样的设备从N16一直做到第一代N7,你告诉我你的设备属于N10以上还是N10以下?同样的,中微的一台用于N22的刻蚀设备PRIMO AD-RIE也在台积电一路做Demo从N16到N7,甚至N5 的BEOL非关键layer,它是不是属于N10以下?在没有搞清楚这些之前,美帝设备商们怕做错事纷纷选择退出,等待跟美帝政府商量出制裁细则后才会有下一步行动。

也就是说目前S厂成了下一个晋华,先进制程研发肯定无望,老制程研发也依赖于美帝设备商,岌岌可危。梁在不在有什么影响吗?有哪位告诉我国内有哪家fab可以用完全去美化的设备做到90nm以下并且还能保证良率的吗?

公告:对10nm以上制程短期没有重大影响。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前几天游族网络公告的董事长被下毒后的辟谣文。是的,没啥重点影响,放在股票上就是“老乡别走,给俺接盘”。

user avatar

前几天又一个梁孟松辞职引发的话题,现在好像关闭了。

说说我的看法吧

知乎绝大多数人,没有管理过一个企业,或者说一个组织,管理过几百人以上组织的人就少了。

梁辞职,对中国芯片产业有影响,但是影响也是有好有坏的,以我的经验判断,好的影响可能会大于坏的影响。

我现在就在管理一个不大不小的国资的合资公司,国资、地方国企、基金、外资,民企好几个方面的股东,从项目立项,建设、治理结构、组织建设、公司注册、运营、所有的事情我从开始一直负责到现在,对企业如何运作还是清楚的。

从我对国资和股份制企业的了解,说几个基本的常识:

1、在14五重点布局的产业中,在中芯国际这样的企业力,没人能够因为钱的事情,或者因为政治斗争的事情,把首席科学家搞走的。除非自己不想要自己的政治前途了,甚至说的严重点,除非自己想进去喝凉水,在这样的重大项目上,没有人敢于使绊子,不管是国企股东还是政府,那是自己撞枪口。体制内的人,首先要知道的就是自己别撞枪口,这是基本常识。

2、国企的管理有很多问题,但是相对来说是很规范的,就算是一般般的小国企,也比很多上市公司的大民企管理的规范的多。大家会严格的按照股份制企业的管理规范,按照章程、合资协议、公司法做事情,当当两口子打架,蚂蚁实控人不是董事长这样的事情,在国企是不会有的。合规是第一位的,钱是国家的,不是自己的。只要合规大家都没事,抢着搞事犯规了,弄不好要进去的。

3、中芯国际是一个成熟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企业,股东会授权董事会,董事会进行重要工作的决策,经理层进行具体企业运营。大家按照企业章程进行管理,经理层拥有完全的经营管理授权。就和我现在一样,股东会和董事会按照程序给我授权,我按照授权经营,董监高以外的人员、薪酬、投资,产品、客户、所有的事情,形成制度文件,按照制度做事情,只要你达到董事会给你的任务要求就行了,不管是营业额,利润,行业地位等等的,你怎么样达到的董事会不会管的,哪个董事插手你可以向董事会,或者股东会提出异议,股东是按照股份投票的。

4、现代企业不是靠个人英雄主义能够搞成功的,是需要靠千千万万的人一起奋斗搞才能搞成功的。或者说,假设人才是天才、一流和二把刀三个等级,战斗力各差十倍,两个选择,在一个天才带一百个二把刀的团队,和一个二把刀带一百个一流的团队中,只要二把刀会管理,肯定是或者的团队总体战斗力更强,永远不要指望一个人,或者一个天才能把企业搞好,不现实的。

回到这件事上

梁辞职基本上只有两种可能性

一种是梁做的事情并不咋地,股东方开会,董事会一致同意要换人,中芯国际的股东很分散,不存在一个股东故意搞事情就把人搞走的可能。只是在这个层面上,不会直接叫别人走人,会和他谈一下自己写辞职报告吧,找一个身体原因个人原因什么的,大家都有面子。

另一种可能是梁希望获得目前超越股东会和董事会授权的权力,股东会和董事会没同意,所以梁辞职相威胁。

再说团队的事情

一个企业,方向一致、上下同欲才能做好。

天才,优秀的技术人员很重要,但是核心是良好的管理。至于梁在中芯国际做的咋样,现在我们也不知道。有人说梁很辛苦,梁说自己很努力,网上也有人说梁任人唯亲搞得企业乌烟瘴气,还被台湾媒体报道了出来。

无论真相是怎么样的,排除企业内部相互掣肘的问题,保证所有人朝着一个目标去奋斗,而不是把时间花在内耗上,这才是中芯国际的核心问题,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张忠谋来管理,台积电的研发人员挖一半过来也没用。

解决了这个问题,凭借着国内的市场,进口替代需求,工程师人员和国家背景的大力支持,中芯国际做好,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说,大家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天然的认为梁就是英雄,一个组织离开了英雄人物就活不了了。

梁的离开,不见得是坏事情。


一些人拿乔帮主举例说明问题,真的是对企业和组织不同阶段的发展没有一丁点了解啊

我大概做一下说明吧

苹果手机是开创性的创新,乔帮主很重要

中芯国际是尾随型的追赶,梁没有乔重要

创新需要的是基于实力对前瞻性的判断,思考商业模式

追赶需要的是技术、工艺、材料、组织、成本上的不断优化

乔和梁面对的情况不同,没啥可比性。

如果非要比,对于集成电路制造这个行业来说

张忠谋是更像乔的角色,开创了IC专业代工这个商业模式,并且搞成了

梁是库克,沿着这条路精益求精,不断的发扬光大。

中芯国际需要的不是张忠谋(乔),因为这个产业已经成型了

需要的是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越做越好的人,不论是梁库克还是任华为,还是谁谁谁,能带领工程师突破技术工艺材料组织成本的障碍,追赶别人的人就是中芯国际需要的。

再说一句,追赶和创新不一样

创新可以多元、包容、内部掣肘,因为没成之前你不知道哪条路是对的,需要不同声音,不同道路的尝试。

追赶就像军队作战是一样的,和华为比较类似,就是需要整齐划一,整个团队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前进。任何犹豫张望、内部掣肘、踌躇不定、团队不和,都会把企业带上死路。

因为领先者已经占领了先机,他的速度越来越快,你不付出超额的努力,肯定会被越落越远的。

这也就是华为这样的企业,搞歼20这样的团队要拼命赶时间的原因,因为你停不得,你停一天以后要花三天甚至一周的时间去追。但是如果你成了领先的啦,就像杨伟说的进入了自由王国的时候,赶时间反倒不是最重要的啦,最重要的是创新,是道路的选择,别点错科技树是最关键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