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据说家猪放生会一年内野化成有獠牙的野猪,这是什么原理?

回答


关于“家猪放生后一年内野化成有獠牙的野猪”的说法,目前在科学界并未有明确的实证支持,这可能源于民间传说、误解或对动物行为与生理特征的混淆。以下从科学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理和相关背景:



一、家猪与野猪的生物学差异
1. 基因差异
家猪(Sus scrofa domesticus)是通过长期人工驯化从野猪(Sus scrofa)演化而来。野猪的基因中保留了更多原始特征,如发达的獠牙(犬齿)和更强的攻击性,而家猪在驯化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这些特征,以适应人类的饲养需求。
獠牙的退化:家猪的獠牙(犬齿)在幼年时通常不明显,成年后因营养充足、无捕食压力而退化。野猪的獠牙则更发达,用于撕咬食物和防御。

2. 行为与生理适应
野猪在自然环境中需要更强的生存能力,包括捕猎、躲避天敌和争夺资源。而家猪在人工环境中被驯化为温顺的家畜,因此行为模式和生理特征(如獠牙)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二、可能的误解或现象解释
1. “野化”的行为特征
环境压力下的行为变化:若家猪被放生到野外,可能因食物短缺、天敌威胁或竞争压力,表现出更原始的捕猎行为(如攻击性增强),但这属于行为上的“野性化”,而非生理结构的突变。
应激反应:突然的环境变化可能引发应激反应,导致家猪出现短暂的攻击性或异常行为,但这与獠牙生长无直接关联。

2. 獠牙的生长与环境因素
营养状况:若放生后家猪因食物匮乏导致营养不良,可能加速某些生理特征的发育(如獠牙),但这一过程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数月),而非一年内。
激素水平变化:压力或环境刺激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激素水平波动,但獠牙的生长主要受遗传和生长激素调控,与环境压力无直接因果关系。

3. 个体差异与遗传因素
遗传多样性:家猪群体中可能存在隐性基因,某些个体在特定环境下可能表现出更接近野猪的特征(如獠牙)。但这种现象属于自然变异,而非“野化”导致的突变。
幼年獠牙的发育:家猪的幼年獠牙(乳牙)在出生后会自然脱落,成年后若因营养不良或疾病导致牙齿异常生长,可能被误认为“獠牙”,但这属于病理现象,非正常生理变化。



三、科学界对“放生野化”的研究
1. 野猪的野性化现象
野猪在自然环境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家猪的野性化需要长期的环境压力和基因积累,不可能在一年内完成。
案例参考:某些被遗弃的家猪在野外可能因饥饿或疾病逐渐表现出野性行为,但这属于个体行为变化,而非生理结构的突变。

2. 獠牙的生长规律
野猪的獠牙(犬齿)在成年后才会明显发育,而家猪的獠牙因驯化过程而退化。若家猪的獠牙在一年内显著增长,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疾病或外伤:牙齿损伤后可能因修复导致异常生长。
误诊或误解:可能将家猪的牙齿(如犬齿)误认为獠牙,或因生长过程中的牙齿替换被误解为“獠牙”发育。



四、民间传说与科学事实的差异
1. 传说的来源
该说法可能源于对野猪与家猪差异的误解,或对动物行为的夸张描述。例如,某些地区可能流传“家猪野化后会变成野猪”的故事,但缺乏科学依据。
文化背景:在部分文化中,动物的“野化”可能被赋予神秘色彩,导致对自然现象的过度解读。

2. 科学界的共识
家猪与野猪的基因差异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环境因素改变。
獄牙的生长与环境压力无直接关联,属于遗传和生理特征的自然表现。



五、结论
“家猪放生后一年内野化成有獠牙的野猪”这一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可能涉及以下误解:
1. 行为与生理特征的混淆:将野性行为误认为生理突变。
2. 环境因素的夸大:将短期环境压力过度解释为“野化”现象。
3. 个体差异的误读:将家猪的牙齿发育误认为獠牙生长。

科学结论:家猪的野性化需要长期环境适应和基因积累,而獠牙的生长主要受遗传和营养因素影响,无法在一年内显著变化。因此,这一说法更可能是民间传说或对动物行为的误解,而非真实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家猪太可怜了,绝大部分没成年就到了你碗里,家猪的正常寿命有二十年,然而它们只能活几个月。

家猪刚出生的时候,就要迎来一次剪牙,防止它们互相撕咬或者咬伤母猪,它们的獠牙在雏形的时候就要被剪掉一大半……养猪主要是为了让它长肉,猪是没有什么猪权的。


家猪更可怜的是,当他们还是小猪仔的时候,就要迎来一次集体阉割,阉割之后獠牙就长不长了……

以前农村兽医的本职工作其实是骟猪,骟完还能把小猪睾丸带回家炒一盘菜。

如果一头家猪自由自在生长到成年,都会长出獠牙,没有野猪那么长而已。

我们村以前有个老爷子,工作就是给每家的牲畜受精,他家里养了一头种公猪、一头种公羊……都是没有骟过的,那头公猪简直是猪中奥尼尔,硕大无朋,獠牙龇出嘴唇外,经常口吐白沫发出哼哼声;那头公羊也是没有羊形,长得羊高马大,长胡子,还有鬃毛,远远看去就是一匹马。

他家整个院子里骚气逼人,所以都叫他家那两头牲畜为骚公羊、骚公猪。

老头最常做的工作,就是赶着他那头巨大的骚公猪走村窜巷,去给别人家的老母猪配种……以此赚钱谋生。

孩子们跟在后面围观,那头公猪身上最壮观的部位,不是獠牙(因为獠牙也被剪短了),而是它硕大无朋的睾丸,走起路来一晃三摆,引得一群小孩大喊“卵子!卵子、卵子!”

那头猪看起来威猛 ,实际上是头懒猪,经常出工不出力,到了人家门口,人家母猪都用两条板凳捆好了,请它享用,结果这货哼哼唧唧挑三拣四还嫌天气热,刚上去没几秒口吐白沫趴着不动……用冷水浇醒它,它又一激灵缩回去装死……往往折腾得几个人满头大汗,也完成不了本职工作,能不能配种成功全靠运气,是个摸鱼猪。

后来我回村的时候,骚公猪早就死了,骚公羊也不见了,老头也死了,村里农民没有人养猪养羊了……

他家破院子荒废了,房子都倒塌了,没有骚味儿了,倒是隔壁镇上建了个大型养猪场,臭气熏天,隔着几里路都能飘过来,整个村子都笼罩在工业化的猪屎味里。

注:我国建国之后养的大部分猪都是西方“白皮猪”,最早是五十年代从苏联引进的白猪,然后是六十年代丹麦的长白猪以及英国的约克夏猪,后来是杂交的“三元猪”……白猪肉量多,生长周期短,适合工业化养殖。

中国本土的田园猪其实是黑猪,体型更瘦,嘴巴更长,獠牙更长、奔跑速度快、看起来有点凶恶……《西游记》电视剧里的猪八戒,其实搞错了。

user avatar

知道猪坚强吗?2008年汶川地震被救出来的,2021年死的,因为生活养尊处优,大概寿命是13岁,和猫狗差不多还略短,按人生七十古来稀计算,换算下来猪的一岁差不多就是人类的6岁到7岁左右,加上猪不嗜烟酒,体脂率又低,平时又没什么压力,取个最大值撑死算8岁不能再多了。

现在生猪喂饲料的一般三月肥、四月肥,也就是说从小猪断奶满月到出栏一般是不到六个月,过去中国传统的饲养方法也就是“杀年猪”,出栏时间不到一年,猫猫狗狗六个月还是半大条子,一年也就刚刚成型,都算小猫小狗,也就是说现在出栏的猪还是儿童时期就被杀了吃肉了,还没到长獠牙的时间而已,加上被劏了,肯定不可能长獠牙了。。。

猪猪那么可爱,为什么要吃猪猪?

user avatar

原理是没人给他们拔牙了

user avatar

实际上是有可能的。獠牙与野生还是家养关系不大,即使是家猪养的如果时间长獠牙也会变长,通常都是一两年就杀,所以看不到。而无论是什么动物,即使是人,当生活环境转变、长期脱离熟悉的文明氛围后也一样会发生一定的退化。家猪重新退化成野猪是有先例的,不过只是行为上的野化,而不是物种的变化,生物学的野猪和家猪是不同的类属。

user avatar

谢邀,先纠正一个误解,家猪其实也是有獠牙的,只是很多猪出栏的时间比较短,獠牙还未充分发育,年龄越长、体型越大的公猪獠牙越明显,过去农村有时为防止猪打架或是伤人还会给其剪牙。

辽宁省大连市辖下瓦房店市松树镇庄口村,五保老人徐长金曾经养了一头体型巨大的家猪,这头猪体长2.5米,腰围达2.23米,獠牙长14.4厘米,重达900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头家猪,于2004年2月5日死亡,死亡年龄为5岁,后来被制成标本保存在辽宁省农业展览馆(内容出自百度百科)

ps:评论区有人问为啥照片上的猪没有鼻孔,这是已经制成的标本,有时会把一些穴窍封闭起来,主要是为了防止积灰和虫蛀。

家猪和野猪在基因层面的差距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它们杂交的后代也有完整的生育能力,并不存在生殖隔离,狼和狗也同样如此。

知乎上曾有人做过科普,西欧野猪染色体数目为18对36条(甚至还有37条的奇数个体),日本野猪为19对38条,它们杂交产生的后代仍然可育。

而且猪科并非个例,我们都知道家马(64条)和驴(62条)杂交生出的骡(63条)没有生育能力,存在生殖隔离,但家马和普氏野马(66条)却可以生下有繁殖能力的后代(65条),这显然推翻了有关于生殖隔离的一般常识。

另外,狮子和老虎染色体数目相同,都是19对38条,它们杂交产下的狮虎兽或虎狮兽,染色体数目和父母相同,按理说偶数可以正常分裂,可无论狮虎兽还是虎狮兽都和骡子一样高度不育,显然,染色体数目差异未必是造成生殖隔离的原因。

猪其实是一种适应能力相当强的动物,对环境的要求不高,食性广泛,生长和繁殖迅速,智力不低,块头和力量也比较可观,有不俗的自卫能力,只要野放条件不是特别严酷,野化生存不是太大问题。

在缺乏人工干预的野外环境下,家猪的鬃毛和獠牙会得到充分的生长,风吹日晒雨淋再加上泥尘中摸爬滚打,体色会比室内圈养的家猪更深,营养供给减少,体型也会变得瘦长,形态上自然更接近野猪,但还远不到发生基因突变的程度,你把一个干干净净的现代人丢到野外一年,出来后必定也是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遍体沧桑、判若两人,活像个野人一样。

另外也别太小瞧家猪的战斗力,大狗都不一定打得过它,家养的也未必就不能和野生的一战:


除了家猪野化以外,澳洲野狗(Dingo)也是典型的再野化案例。

澳大利亚本土原本并不存在这样的大型犬科动物,澳洲野狗起源于东亚家犬,距今约12000至3500年前,随早期移民者从婆罗洲(Borneo)和苏拉威西岛(Sulawesi)抵达澳大利亚(该数据引用自《澳洲野狗的起源发展及人狗关系史研究》),一部分犬与人类分道扬镳,在广袤的澳洲大陆开始独立生活。

如今澳洲野狗已经成为澳洲大陆统治级的掠食动物,取代了已经灭绝的袋狼的生态位,连强壮的袋鼠都是它们的猎物,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和缓解了野兔、野猫和狐狸的泛滥,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澳洲野狗也被称作warrigal,有三大品种:北方澳洲野狗(northern dingo),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金红澳洲野狗(reddish golden dingo),以及比较罕见的高山澳洲野狗(alpine dingo)。

澳洲野狗有一些和家犬明显不同的特征,它们的耳朵更直更大,犬齿更长,前肢比家犬更灵活,更擅长攀爬,也拥有更大更蓬松的尾巴,生活习性也几乎和狼无异。

在澳大利亚部分地区如维多利亚州、南威尔士州,饲养澳洲野狗是允许的,但在其他地区,如昆士兰州、塔斯马尼亚州等地就是违法行为。

由于与人类的交集较多,澳洲野狗和家犬杂交时有发生,许多澳洲牧羊犬和牧牛犬都带有澳洲野狗的血统,而澳洲野狗种群也混入了不少家犬的基因,因此有人呼吁采取措施以保证澳洲野狗的血统纯净。


对于生殖隔离和染色体数目的关系感兴趣的朋友,请看以下文章,原作者@五次方物语:

@李雷答主是中科院遗传学博士,足够专业和权威,有兴趣的同学建议关注:

人和猴子都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生殖隔离是如何产生的? 李雷的回答 - 知乎

其他相关内容请看:

猪明明在各项性能都比狗好,为什么没有警用猪? - 开心飞度的回答 - 知乎

羊为什么会无缘无故撞其他生物? - 开心飞度的回答 - 知乎

古代有军犬,警犬,或者功能类似的动物吗? - 开心飞度的回答 - 知乎

user avatar

家猪和野猪的对比(左家猪右野猪),家猪颅全长约38cm,野猪颅全长约41cm。

这只雄性家猪的犬齿清晰可见,这只家猪来源于山东金乡某养殖场。

对比一下野猪,此样本来源于山西吕梁山脉

真实情况,是成年雄性家猪本来就有獠牙,只是平时我们吃的猪年纪太小没有长出嘴唇而已,而且家猪的犬齿会终生生长,上下犬齿会互相摩擦,使得牙齿很锋利,老公猪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大家伙。

这是鄙人收藏的大约克夏公猪的头骨,颅全长约42cm,看看犬齿。


这是网图,估计也是约克夏公猪的头骨标本



这是野猪的头骨,明显比较狭长


法国自然博物馆的公猪骨架标本,可以看到其嘴上的四颗大獠牙

野猪骨骼标本,颈椎有点抬太高了(下侧应该是西猯)。

user avatar

家猪本来就有獠牙。

常见的白皮猪没獠牙有以下几个原因:

1、被拔了

2、被骟了

3、猪出栏的时候还不是成年猪

user avatar

一 一回答题主问题

——1,据说家猪放生会一年内野化成有獠牙的野猪,这是什么原理?——

这个据说出处在哪里?我觉得这说法是有问题的。

但是必须指出,家猪是有獠牙的,如下图所示,上面是野猪,下面是家猪,獠牙并没有彻底消失

只是我们一般猪出栏的时候才几个月大,尚未成年。事实上,当猪生长到一定年龄,是会长獠牙的。

——2,为什么野猪和家猪之间没有生殖隔离——

答案是,家猪和野猪是同一个物种,学名叫Sus scrofa。

家猪是野猪的亚种,叫Sus scrofa domesticus。亚种的概念大家都知道,没有生殖隔离。

其实,猪的驯化过程,主要是对其产肉性能(瘦肉率、肌内脂肪、肌间脂肪、背膘厚度)和生长性能的驯化。獠牙虽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毕竟驯化过程中,选择温驯的个体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可以类比另一个著名的物种,狗。狗的学名是家犬,是灰狼的亚种,所以狗和狼是没有生殖隔离的。

——3,染色体数量都不一样也可以杂交吗——

当然可以,尽管亚种间和亚种内核型都有一些差异,染色体数(2n)在36-38之间,如西欧野猪2n=36或37,日本野猪2n=38,但彼此间没有繁殖障碍。

事实上,不仅是猪,包括人类,一样可以实现染色体数量不同的杂交

21三体不仅可以生育,而且可以生出正常的小孩。

比如这篇文章就报道的是一个男性21三体患者生下了正常后代

Sheridan R, Llerena J, Matkins S, et al. Fertility in a male with trisomy 21[J].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1989, 26(5): 294-298.

并且指出,事实上,不止这一例,比如他们统计了 26位21三体综合症患者,生下了10个21三体患者,2个流产以及18个正常后代。

这是一个统计结果


由此可见,21三体,事实上,依然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分裂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正常的生殖细胞,一种是多一条染色体的细胞。 而前者,则可以正常的受精生育。


其实,生殖隔离,也许没有那么强大。 当然了,这里的21三体和骡子之类还是有区别的,毕竟马和驴属于两个物种,基因组差异太大,而21三体还是人类。。 但是,从差异小到差异大,这个界限在哪里?何时才会无法生育呢? 这是个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