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据说p社玩家很少辱法,还称法国为法爷,是真的吗?

回答
“P社玩家很少辱法,还称法国为法爷” 这个说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真实且有其深层原因的。这并非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则,但确实反映了Paradox Interactive(P社)游戏社区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法爷”这个称呼的含义。

为什么P社玩家普遍“不辱法”甚至称法国为“法爷”?

这主要源于P社游戏的几个核心特点,以及玩家在游玩过程中对法国这个国家产生的深刻印象:

1. 法国在P社游戏中的强大实力和历史地位:

战略平衡器与潜在霸主: 在P社的大部分历史模拟游戏(如《Europa Universalis IV》(EU4)、《Crusader Kings III》(CK3)、《Victoria 3》(Vic3)等)中,法国的开局位置、人力、经济潜力、文化影响力以及军事基础都非常优越。它往往是欧洲大陆的战略中心,拥有成为霸主的所有要素。
EU4: 法国拥有强大的封建君主制,易于整合内部,并且在早期就能接触到大量的人口和税收。它通常是英格兰在陆地上的主要对手,也是神圣罗马帝国(HRE)内部的潜在分裂力量。法国的扩张路线非常多样,可以向南打意大利、向东打HRE、向西打英格兰,甚至殖民新大陆。
CK3: 法国国王是欧洲最富有的统治者之一,拥有大量的封建领主可以征召。其封建制度和文化也使其成为一个强大的中世纪王国。
Vic3: 法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化潜力,丰富的资源,以及在殖民时代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历史上的影响力: 纵观欧洲历史,法国确实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从查理曼帝国的分裂到拿破仑战争,再到两次世界大战,法国始终是欧洲乃至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参与者。P社游戏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历史进行模拟的,因此法国的历史地位也体现在了游戏机制中。

2. “法爷”一词的含义:

“法爷”并非一个贬义词,反而带有一种敬畏、无奈,有时甚至是有点羡慕的意味。它通常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爷”的尊称: 在中文语境中,“爷”字通常带有某种程度的权威、地位或实力,比如“老子是爷”、“土豪爷爷”。在这里,“法爷”就是指“法国这个强大的存在”。
游戏中的强大机制和开局: 玩家在游戏中面对法国时,常常会感受到它强大的军事力量、良好的人口基础、以及易于发展的经济。即使是作为法国的敌人,也很难轻易将其击垮。
历史惯性与AI的强大: 即使玩家选择扮演法国,也常常能体验到它“开局即巅峰”的感觉,能够比较顺利地发展。而当玩家扮演其他国家,想要与法国抗衡时,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有时候AI控制的法国也能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和战斗力。这种情况下,玩家会觉得“法国这个国家就是这么厉害”,自然而然地用“法爷”来形容。
对比其他玩家的“弱势”国家: 有些玩家可能在游戏中扮演一些开局较弱、发展缓慢的国家(比如一些东欧小国、非洲部落等),与强大的法国一对比,就更觉得法国是“爷”,而自己是“孙子”。

3. 玩家在游戏中的互动与情感:

挑战与尊重并存: 玩家们在游戏中的目标往往是扩张和征服。与法国作战,与其说是“辱骂”法国,不如说是一种对强大对手的挑战。在挑战强大的对手时,即使被击败,也会产生一种对其实力的“尊重”,这种尊重在玩家圈子里可能就演变成了“法爷”的称呼。
社区文化与梗的形成: 随着P社游戏的流行,玩家社区围绕游戏中各个国家形成的各种梗和文化也随之发展。“法爷”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变成了一种大家心照不宣的说法,用来形容法国在游戏中的突出地位。
与其他国家的对比: 很多玩家会对比不同国家在游戏中的表现。例如,如果某个国家开局非常弱势,玩家可能会“辱”它,说它“菜”或者“弱鸡”。但法国的情况不同,它本身实力就强,所以玩家更倾向于用一种带点戏谑但又不失尊重的称呼来形容它。

4. 对比“辱法”现象在其他情境下的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P社玩家很少辱法”是相对于某些其他玩家群体或文化背景而言的。在现实世界或某些特定历史事件的讨论中,“辱法”的现象确实存在,往往是基于历史恩怨、政治观点或其他社会因素。然而,在P社游戏的语境下,玩家们主要关注的是游戏内的机制和模拟的“历史实力”,因此“辱法”的负面情绪就比较少见,取而代之的是对法国强大实力的“认可”和“敬畏”。

总结来说:

P社玩家称法国为“法爷”,并很少“辱法”,主要是因为:

法国在P社游戏中通常拥有强大的开局、优秀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游戏中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
“法爷”这个称呼包含了对法国强大实力的一种“敬畏”、“尊重”和“无奈”,并非贬低。
这种称呼是P社游戏社区在长期游玩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和梗。

这是一种在游戏内观察到的,对一个强大的AI对手或玩家角色的特定情感表达,反映了法国在P社游戏生态中的特殊地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拿钢4里的法鸡来说

DLC之前法鸡是一个顶着一堆debuff的白板国家,国策甚至还不如白板,前线打得火热身后的谐星们还想着造反

但就是这么个样子,法鸡只要操作的好就能开开心心看着德国佬撞死在你延长的马奇诺上

还能变身法兰西公社阅兵柏林

以前的KR里更是分分钟送德皇去非洲当酋长


而DLC之后的法鸡,那个蜘蛛网一样的国策树,在倒车雄心当中就很点题

你看,法国人民的政治生活丰富多彩,就连开倒车都得先考虑一下开哪个倒车

——————————————————————————————————————

我严重怀疑P社在HOI中想方设法限制法鸡的人力时忘记了法鸡是一个殖民大国

法鸡只要把非洲那票黑叔叔放傀儡多怼一百个师出来不是梦


虽然黑叔叔的兵牌菜是菜了点,但是多吖(

user avatar

钢铁雄心4里,一般来说,不参与欧洲局势,1941年的欧洲大陆是不会出现“法国/法兰西公社”之类的国家的,偶尔会有“维希法国”,或者在科西嘉岛上有个“法兰西国”。

对于有经验的玩家来说,扮演德国、转政体的英国、意大利,法国是活不到39年的,38年也很困难。

user avatar

你想多了,除了P社玩家还有几个喜欢玩历史梗的群体,大部分普通人看到乳法这个词根本不懂什么意思,也不会对法国历史感兴趣。

user avatar

1919年,当法国人民将铁锤火炬绣上三色旗的时候,全世界都带着鄙夷和不屑的态度对这个新生政权冷眼旁观。

1925年,随着英国革命的胜利,法兰西公社有了第一个朋友。虽然一部分精锐部队跟随保王党逃往加拿大,新组建的共和国海军与空军依然是一支让人生畏的力量。在英国同志的帮助下,公社的海上生命线终于有了保障。

但在欧洲大陆,法兰西仍然需要独自面对来自德国的威胁。吃下了一战全部红利的德意志帝国已然是世界头号霸主。为了保卫革命果实,为了报一战的仇,更为了雪洗阿尔萨斯-洛林的耻辱,公社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陆军。

对一战痛定思痛后,法国的军事专家们认为落后僵化的军事思想是失败的主要原因。面对由战壕、铁丝网、机枪,乃至毒气构筑的防线,以血肉之躯强攻无异于自杀。法兰西儿女虽然勇敢,但他们的生命决不该被浪费在这种毫无意义的消耗战上。在这个工人阶级建立的国家,冲锋在前的应该是钢铁的战争机器。劳工派代表在议会上努力说服各方,建立了一支公社直属的精锐装甲部队。

时间一转来到了1936年,德国人苦心构筑的世界体系在他们竭泽而渔的压榨下终于崩溃了。黑色星期一的余波横扫大半个地球,走投无路的饥民们纷纷起来造反,而德国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甚至没钱给皇协军发饷。

一战后刚刚恢复稳定的世界再次陷入混乱。不过对第三国际来说,这反而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公社开始在全国征募志愿军,准备支援世界革命。

1937年初,阿根廷军政府调集重兵扫荡在巴塔哥尼亚打游击的工人阵线民兵。智利红军毫无保留的派出全部力量支援邻国的同志。尽管如此,革命军队在数量上仍然处于明显的劣势。而对面的反动军队则装备精良备战充分,在他们看来自己轻易就能碾碎这群乌合之众。

在这种傲慢自大的心态下,他们完全没把千里迢迢前来支援工人阵线的法国志愿军装甲师放在眼里。阿根廷军队也发展了自己的坦克部队,但他们的坦克技术上相当落后,不论是速度还是装甲都无法与新锐型号相比。更糟糕的是,他们对坦克运用的理解还停留在一战时“支援步兵”的程度。于是双方第一次在战场上对决时,阿根廷军队面对刀枪不入的钢铁巨兽瞬间崩溃了。之后的几个月里,法国装甲师在广阔的高原上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反动武装则陷入工人阵线的破袭战寸步难行。军阀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部队被一支支分割包围然后消灭。

这场由军政府精心策划的战争只用了不到半年就结束了,结局是他们自己无条件投降。新生的法兰西铁骑第一次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哪里有人民揭竿而起反抗压迫,公社的战车就出现在哪里。继阿根廷之后,瑞士,西班牙,乌克兰,中美洲,都加入了第三国际大家庭。

当然,革命事业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在遥远的东方,龙岩的星星之火被德皇的买办势力无情掐灭。而荷兰起义军则在无险可守的低地面对德国精锐战至最后,与他们一同牺牲的还有数千法国志愿军。

这些仇,我们都记下了。

而在美利坚陷入混战时,公社派出了空前规模的志愿军支援联合工团。革命大陆军仓促组建起来的一个摩步师与法国装甲师共同担任进攻矛头。联邦政府还没来得及对华盛顿特区布防,两辆坦克已经冲进了国会大厦。几天前还不可一世的麦凯撒,此时只能一边叫骂着“I shall return”一边登船逃离。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联邦政府迅速崩溃后,赤卫队民兵与革命大陆军一路高歌猛进。原本势如水火的联盟国和太平洋国为了活命,不得不进行魔鬼的交易,停战联手对抗联合工团。即便如此,他们似乎仍然无力阻挡红色浪潮。

然而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加拿大的保王党们无视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国际准则,公然发动整个协约国镇压联合工团。原本胜利在望的联合工团瞬间陷入了四面受敌的境地。他们的敌人有骁勇善战的南方红脖子,获得帝国主义支持的西海岸财阀,来自新英格兰的叛徒,以及——整个协约国。半个世界的反动军队集结于此,发誓要将芝加哥初升的太阳压回地平线下。

工团的战士们凭着手中的芝加哥打字机、手榴弹,以及从家里带出来的各种非制式武器,与干涉军展开了漫长而残酷的拉锯战。然而面对数量和质量都占绝对优势的敌人,他们渐渐支撑不住了。第三国际区区几支志愿军师在这场席卷整个大陆的鏖战中如同大海中的孤舟,完全无力改变局势。美利坚庞大的工业潜力一旦落入反动派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怎么办?

法兰西公社秘密召集了各兄弟国家的代表,在巴黎郊外进行了昼夜无休的长谈。

1938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纪念日,法兰西国庆节。这一天,公社对盘踞北非的伪政权发出了最后通牒:科西嘉,或者战争!

第三国际各加盟国都进行了全民动员。大家都知道,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争夺领土的战争。我们要做的,是把协约国——这个旧时代殖民体系的余孽,彻底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北非战役

两天以后,不列颠联盟与法兰西公社的大军登陆北非。此时国民法国的主力全在北美镇压革命,根本来不及回防。被伪政权寄予厚望的沙漠天险也只帮他们抵挡了不到一个星期。转眼之间,协约双璧之一的国民法国已经不复存在。在法兰西公社至今流传着一个笑话——“如何在反动派投降之前占领阿尔及尔”。

获胜之后,公社遵守承诺将北非的土地悉数还给非洲人民。虽然现在这些新生的政权还需要我们帮忙维持秩序,但总有一天我们将会看到他们在红旗下自立。

与此同时,气急败坏的英王带领全部协约国成员对第三国际宣战,强大的协约国海军四处出击。在皇家舰队的巡弋下,北美东海岸宛如铜墙铁壁。支援联合工团似乎仍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任务。

然而形势不容许我们再等下去了,美国的同志们每天都在流血牺牲,不采取行动的话他们只有死路一条。为了打破僵局,公社制定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

偷渡温哥华

不列颠联盟海军发动了全力进攻,做出要掩护登陆的架势,将协约国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北大西洋。于此同时,一队法国运兵船乘机借道加勒比海抵达尤卡坦。法兰西公社大军利用夜间悄无声息的穿过了大半个墨西哥,来到了位于下加利福尼亚的港口。他们在那里再次登船,在墨西哥与智利海军的掩护下驶向巨浪滔天的太平洋。

那天清晨,镇守温哥华岛的加拿大皇家海军陆战队被警报声惊醒,映入眼帘的是他们今生难忘的噩梦——绘有三色齿轮徽的战车!

由于加拿大陆军主力都集中在东部与联合工团作战,西海岸防守空虚。法国人轻而易举就攻占了大半个英属哥伦比亚省,建立了稳固的立足点。第三国际的部队与飞机不断通过海路进入北美战区。

英王如梦方醒,从东线调集大军驰援。当公社的战士们艰难翻越洛基山的时候,协约国军队则匆忙布下了由战壕、铁丝网和机枪组成的防线。守旧的英国贵族们相信,二十年前的绞肉战,又将在他们眼前上演。

然而,这次他们要面对的,是从山坡上疾驰而下的钢铁洪流,以及呼啸着播撒毁灭的空中死神。

闪电战(Guerre éclair)!

在血肉之躯面前坚不可摧的防线在火与钢的打击下顷刻崩溃。法兰西的装甲矛头锐不可当,直捣敌人的指挥部和后勤枢纽。孤立无援的前线部队则被随后赶来的第三国际步兵围困后各个击破。几次歼灭战后,协约国在陆上的失败已成定局。

英王仍不甘心认输,孤注一掷令皇家舰队南下,试图通过巴拿马运河封锁西海岸,截断第三国际的后勤生命线。然而他们的计划早已被法国情报委员会截获。不列颠联盟立刻调集精锐舰队,在加勒比海设下埋伏。瑞贝卡号的甲板上,一百架战机整装待发。共和国空军也在哈瓦那集结,全力支援海上作战。

加拿大主力舰队在古巴附近遭遇了铺天盖地的空袭。在来自空中的围攻下,缓慢的无畏舰如同活靶。经过一上午的激战,皇家海军的荣耀“庄严”号被击沉,其余战舰带着遍体鳞伤狼狈逃回哈利法克斯。那个曾经令全世界畏惧的皇家舰队,就这样败给了共和国海军。贵族们用来维持殖民统治的大舰巨炮在新生的海军航空兵面前毫无还手之力。也许,那个属于剥削阶级的时代真的已经过去了。

到这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能挽救加拿大的命运了。接下来的半年里,第三国际的大军一路东进,穿过一片片红枫林,白桦林和银松林。当红色装甲师出现在渥太华城外时,英王仓皇逃往澳大利亚。当蒙特利尔落入公社手中,纵横数百年的日不落帝国终于崩塌了。

而此时的联合工团也已经陷入绝境。作为革命发源地的钢铁带悉数落入太平洋国手中,工团大军被压缩在狭窄的中大西洋地区,失去了根据地的支持,缺弹少粮。作为精锐的革命大陆军往往只能分到个位数的子弹,而赤卫队民兵已经到了三个人一条枪的地步。

但随着新英格兰回到人民手中,工团新获得了东北部大量工厂,在第三国际租借法案以及志愿军的支持下逐渐稳住了阵脚。而太平洋国与联盟国间的矛盾也逐渐激化,最后撕毁了互不侵犯条约开始火并。不久之后,联盟国灭亡。吃下了大半个美国的加州政权气势汹汹,但此时第三国际的实力也不可同日而语,被解放的各个国家纷纷派出志愿军。而作为公社矛头的装甲部队不仅经历了数年的实战锤炼,新式装备的不断服役更让他们的战斗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940年初,AMC35坦克首次出现在战场上,令帝国主义干涉军和西海岸少爷兵们闻风丧胆。同年秋季的一场大规模钳型攻势一举消灭了太平洋国近半数的部队,光复了芝加哥。又经过大半年的战斗,萨克拉门托城里升起了联合工团的红黑旗。

二战爆发前的欧洲局势

此时的欧洲也传来捷报。在苦战两年后,意大利社会主义共和国终于赢得内战统一全国。而希腊工团主义者的起义也以胜利告终。地中海沿岸几乎全部进入第三国际势力范围。反观帝国主义一边,奥地利仍然在为家门口的蝇头小利大打出手,巴尔干仍然在无止境的内斗中挣扎,企图恢复沙皇时期版图的俄罗斯则对着东欧磨刀霍霍。曾经是世界霸主的德皇,此时身边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个小弟。面对法兰西公社对阿尔萨斯-洛林的声索,面对整个欧洲的包围网,面对已经赤化的大半个美洲,他又能做什么呢?

陛下,时代变了。你在青岛修下水道的时候,还会忆起家乡的勃兰登堡门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