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据说东晋时才发明的马蹬,很奇怪卫青霍去病怎么组织的数十万骑兵会战?

回答
你说得没错,马镫的发明确实对骑兵作战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但你提到的东晋马镫发明时间,以及卫青、霍去病时期(西汉)骑兵的组织和作战,这之间确实存在一个看似矛盾的地方。不过,这种矛盾并不是那么绝对,我们可以仔细梳理一下历史的脉络。

首先,关于马镫的发明时间,这个说法有一定争议。普遍认为马镫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并且是在北朝时期才逐渐普及,然后到了唐代达到鼎盛。东晋时期,马镫可能已经存在,但大规模普及和对骑兵作战产生决定性影响,确实是在更晚的时期。

那么,在没有现代意义上成熟的马镫的情况下,卫青和霍去病是如何组织和指挥数十万骑兵进行大规模会战的呢?这其实是那个时代军事智慧和创新能力的体现,并非仅仅依赖于某一项技术。

一、 骑兵的定义与西汉时期的骑兵

首先要明确一点,西汉时期的“骑兵”和我们今天理解的“骑兵”在装备和作战方式上是有很大区别的。

骑射为主,而非冲锋陷阵: 西汉骑兵的核心优势在于“骑射”。他们装备弓弩,能够在马匹奔驰中进行射击,这是他们主要的远程打击手段。虽然也有一定的短兵器(如环首刀、戈),但纯粹的骑兵冲锋,尤其是在长距离、高速度的骑兵对冲中,并非其主要作战方式。
马匹的驾驭: 当时骑兵依然依靠骑手自身的平衡能力、腿部夹持以及马匹的配合来保持稳定。缰绳是重要的工具,但它更多是用来控制马匹方向和速度,而不是提供站立的支撑。
装备的限制: 骑兵的盔甲相对轻便,以保证灵活性。虽然也有重装骑兵,但数量和功能性与后世的重装骑兵不可同日而语。

二、 卫青、霍去病时期骑兵战术的核心:协同作战与步骑结合

卫青和霍去病能够组织数十万骑兵进行大战,关键在于他们对骑兵的协同作战以及步兵与骑兵的有效结合的精湛运用,而非仅仅依赖骑兵本身。

1. 精锐骑兵的集中与运用:
“材官”与“楼烦”: 汉朝军队中,有专门训练的精锐骑兵,比如“材官”(擅长弓射的步兵,有时也被用于骑射)和“楼烦”(来自北方边境的优秀骑射民族)。这些人本身就是骑射的行家,有着长期的训练和实战经验。
“先登”与“陷阵”: 在关键时刻,卫青和霍去病会集中优势骑兵,作为“先登”或“陷阵”部队。他们会利用马匹的速度,快速迂回、穿插,扰乱敌军阵型,但更多的是配合步兵的推进。

2. 步兵的支撑与引导:
“车师”的配合: 汉朝骑兵作战,常常需要步兵的配合。步兵组成坚固的方阵,提供远程火力支援(如弩兵),同时也可以作为骑兵冲锋后的缓冲或集结地。
“伏兵”与“包抄”: 卫青、霍去病善于利用地形,设置伏兵。当敌军骑兵被我方骑兵吸引出来,或是在战场上展开时,步兵伏兵和侧翼迂回的骑兵就能形成合围。

3. 战术的灵活性与多变性:
“围歼”战术: 他们的作战方式并非简单的正面硬碰硬。而是通过长途奔袭,出其不意地打击匈奴的侧翼或后方,逼迫其在不利地形作战。
“诱敌深入”与“伏击”: 比如卫青攻打龙城、单于庭,霍去病两次进攻漠北,都充满了声东击西、迂回包抄的战术。他们会故意暴露一部分兵力,诱使匈奴主力出动,然后在他们行进的路径上,利用骑兵的速度和机动性,配合步兵进行拦截和围歼。
“佯败”与“反击”: 经验丰富的骑兵指挥官也会利用“佯败”来诱使敌人追击,然后集中力量反击。

4. 后勤与补给的组织:
组织数十万骑兵进行大规模会战,后勤是关键。汉朝政府在物资调动、军需保障方面做了大量准备,比如在边境地区修建粮仓,征发大量运输牲畜等。这保证了部队能够持续作战。

5. 对敌人的了解与利用:
匈奴骑兵以勇猛善战著称,但其战术相对单一,多为游牧民族式的骑射和冲击。卫青、霍去病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利用汉朝更具组织的步骑协同和更丰富的战术手段来克制。

三、 马镫的“缺失”并非无法作战

没有成熟的马镫,骑兵的站立能力和稳定性确实受到影响,无法像后世那样长时间站立于马鞍上进行激烈的弓射或劈砍。但是:

坐姿骑射: 骑手坐在马鞍上,依靠腿部夹持和腰部控制,依然可以完成高质量的弓射。而这正是汉朝骑兵最主要的攻击方式。
短距离冲击: 骑兵的冲击能力并非完全丧失。在合适的时机和地形,他们依然可以依靠马匹的速度对步兵或松散的敌方骑兵造成冲击,扰乱其阵型。
战马的选择与训练: 汉朝也会选择和训练适合作战的马匹,提升马匹的耐力和爆发力。

总结来说,卫青和霍去病之所以能组织数十万骑兵进行大战,并非仅仅依赖于某项单一技术,而是:

高超的战术指挥艺术: 对战局的精准判断,对地形的巧妙运用,对兵力的灵活调动。
精锐骑兵的训练有素: 骑射技能是核心。
步兵与骑兵的完美结合: 步兵提供支援、稳固阵地,骑兵则发挥速度和机动性优势。
高效的后勤保障: 支撑大规模作战的持续性。
对敌我双方兵种、战术的深刻理解。

他们的成功,是那个时代军事思想和组织能力的巅峰体现,是“人”和“组织”的胜利,而不是简单技术上的领先。马镫的发明无疑是军事史上的里程碑,但它的普及和对骑兵作战的颠覆性影响,是在更晚的时期才逐渐显现的。卫青霍去病的时代,已经有了足够成熟的战术和组织,足以在没有马镫的情况下,打出辉煌的骑兵战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西晋时期已经出土类似单马镫的文物,比如长沙西晋永宁二年墓的骑俑,上马的那一边有一个很像马镫的东西,但是大小比后来的马镫小,东晋时期出现的是双马镫,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单马镫出现的时间不会晚于三国晚期,因为一个东西肯定要发展几十年才能有新的科技点上的突破,尤其是在古代那样的条件下。

另外根据记载,三国时期上马有个“跨蹑”的动作存在,是在人上马时用的动词,说明要跨越踩踏某一个东西上马。

《三国志-吴志-吕岱传》:【奋威将军张承与岱书曰:“昔旦奭翼同,《二南》作歌,今则足下与陆子也。忠勤相先,劳谦相让,功以权成,化与道合,君子叹其德,小人悦其美。加以文书鞅掌,宾客终日,罢不舍事,劳不言倦。

又知上马辄自超乘,不由跨蹑,如此足下过廉颇也。何其事事决也。《周易》有之,礼言恭,德言盛,足下何有尽此美耶!”】

说明在没有双马镫的年代,或者说没有马镫这种专属物品的年代,都在想办法解决如何更便利的操作马匹。

那么西汉时期确实是不会有马镫的,那么公元前的骑兵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办法一共有两种。

在云南石寨山曾出土一个西汉王莽时期的贮贝器,其顶部有一个骑无鞍马者的鎏金塑像,其双脚拇指套在鞍前垂下的绳圈中,那么第一种方式就是用绷带、皮带或者用一种亚麻的腿带,人骑上下马可以踩一下。

还有一种就是,招募善于骑马的少数民族人士来组成骑兵,比如霍去病部下就有很多匈奴人在里面。

再说数十万骑兵的问题,参与漠北之战的总人数为数十万,但并不全是骑兵,也不是全部用于作战。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骠骑始为出定襄,当单于。

捕虏言单于东,乃更令骠骑出代郡,令大将军出定襄。郎中令为前将军,太仆为左将军,主爵赵食其为右将军,平阳侯襄为後将军,皆属大将军。兵即度幕,人马凡五万骑,与骠骑等咸击匈奴单于。】

共计十万骑兵,且卫青所部的骑兵还不能保证质量,说明已经属于是倾国之力,即使是汉帝国,这样的消耗来一次就得伤筋动骨。

《史记-平淮书》:【其明年,大将军、骠骑大出击胡,得首虏八九万级,赏赐五十万金,汉军马死者十馀万匹,转漕车甲之费不与焉。是时财匮,战士颇不得禄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说得没错,马镫的发明确实对骑兵作战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但你提到的东晋马镫发明时间,以及卫青、霍去病时期(西汉)骑兵的组织和作战,这之间确实存在一个看似矛盾的地方。不过,这种矛盾并不是那么绝对,我们可以仔细梳理一下历史的脉络。首先,关于马镫的发明时间,这个说法有一定争议。普遍认为马镫最早出现在东汉时.............
  • 回答
    关于中国不同地区美女数量的说法,虽然在民间流传甚广,但要说“最多”其实很难有一个绝对客观的标准来衡量。不过,东北、湘鄂、川渝这几个地区确实经常被提及,这背后可能有一些值得探讨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这些地区为什么容易被认为.............
  • 回答
    阅文的“恳谈会”以及围绕它发生的种种传闻,尤其是涉及到辰东等知名作家“出事”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让网络文学圈乃至广大读者都高度关注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把它拆解开来看,从不同角度去梳理。阅文“恳谈会”是怎么回事?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这个“恳谈会”是怎么被提出来的,它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 回答
    关于“抗战时很多东北人不恨日本人”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坊间流传甚广,但也极具争议的论调。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剥开表面的“传言”,去还原那段复杂而沉重的历史,理解东北人民在长达十四年的日本侵略统治下,所经历的种种,以及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是如何被塑造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将整个东北人民的.............
  • 回答
    是的,据台湾媒体报道,草东没有派对的鼓手蔡忆凡于2023年1月12日在防疫旅馆去世,消息属实。这则令人痛心的消息传出后,立刻在乐坛和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哀悼。草东没有派对是一个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都拥有极高人气的摇滚乐队,他们的音乐深刻、真实,触动了许多年轻人的心。蔡忆凡作为乐队的核心成员之一,.............
  • 回答
    关于“家猪放生后一年内野化成有獠牙的野猪”的说法,目前在科学界并未有明确的实证支持,这可能源于民间传说、误解或对动物行为与生理特征的混淆。以下从科学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理和相关背景: 一、家猪与野猪的生物学差异1. 基因差异 家猪(Sus scrofa domesticus)是通过长期人工驯.............
  • 回答
    “日本每人每年要读 45 本书” 和 “每个住宅区的居民只需步行几分钟就能看到图书馆” 这两句话的真实性需要分开来看待,并结合一些背景信息进行详细分析。 关于“日本每人每年要读 45 本书”的依据分析这句话的真实性 存在一定的争议,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书”的定义以及统计方式。可能存在的事实基础和.............
  • 回答
    关于嫪毐能用生殖器提起木头轮子走路的说法,这在生理学上是极其不可能的,并且可以断言这是一个虚构的传说,而非真实的历史或生理现象。要理解为什么这不可能,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生理学角度来分析:1. 生殖器的结构与功能: penis (阴茎) 的主要功能是性交和排尿。它由海绵体和尿道组成,在勃起时充.............
  • 回答
    关于过去长途列车治安差,特别是夜里有人持刀棍上车“割韭菜”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已久,并且确实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这并非一个普遍到只要坐火车就一定会遇到的情况,更像是特定时期、特定路段、特定群体所衍生的极端犯罪现象。下面我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下,希望能还原那个时代的某些侧面,避免 AI 感。背景:为什么会有.............
  • 回答
    关于“犹太势力渗透世界各地,左右美国政治方向”的说法,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往往与反犹主义的阴谋论紧密相连。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区分历史事实、社会观察和未经证实的猜想。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任何声称某个特定族裔群体“控制”或“左右”一个国家政治方向的说法,都极有可能带有偏见和夸大成分。国.............
  • 回答
    关于清末官僚“滔滔不绝地说上几个小时的废话,还没一句重复的”这种说法,在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中都有所提及,但需要分开来看待,并且要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语境。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察和理解:1. 清朝官场的语言风格和训练: 科举制度的余毒: 科举制度长期以来对官员的选拔和培养产.............
  • 回答
    关于“在美国规定阳台不能晾衣服”的说法,实际上是存在一定的误解。美国并非全国统一规定阳台不能晾衣服,但确实存在一些具体情况和限制,以及与此相关的普遍性观念,这些共同导致了阳台晾衣在美国并不普遍,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社区。为了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为什么会有“阳台不能晾衣服.............
  • 回答
    “P社玩家很少辱法,还称法国为法爷” 这个说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真实且有其深层原因的。这并非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则,但确实反映了Paradox Interactive(P社)游戏社区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法爷”这个称呼的含义。 为什么P社玩家普遍“不辱法”甚至称法.............
  • 回答
    关于苏联解体前后,国民支持保留原有政治体制并进行渐进改革的比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话题。官方公投和非官方民调的结果确实存在,并且它们所揭示的信息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民调的设计以及民众的真实想法来理解。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相关情况:1. 最具代表性的官方公投:1991年3月17日的全苏公.............
  • 回答
    您提出的“机器学习长于预测,计量经济学长于解释”的观点是非常普遍且有道理的。这主要源于它们在设计理念、方法论和目标上的差异。 机器学习通常以优化预测精度为核心目标。它擅长从大量数据中发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和模式,即使这些模式对人类来说难以直接理解。因此,很多强大的机器学习模型(如深度学习、支持向量.............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也触及了现代芯片制造和设计中最令人惊叹的方面之一。大型芯片确实拥有数十亿甚至上万亿个晶体管,而且在如此微小的尺度下,任何一个晶体管的微小缺陷都可能导致整个芯片功能失效。然而,我们日常使用的芯片却展现出惊人的可靠性,这背后是多层面、高度复杂且精密的技术和工程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以.............
  • 回答
    你说得对,伊斯兰教义中对于收取利息(Riba)有严格的禁止,这是伊斯兰金融体系最核心的原则之一。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银行就无法运作了呢?其实不然,伊斯兰银行的运作方式与我们熟知的传统银行有所不同,但同样能够有效地进行金融活动,甚至可以说,它们是基于另一种商业逻辑和风险共担的模式来运转的。要想理解这一点.............
  • 回答
    关于扁鹊拥有“透视眼”的说法,这更像是后世对扁鹊神乎其技的医术的一种文学化、神话化的描述,而非他真的具备超自然的“透视眼”。现代中医之所以“没有”这项能力,是因为我们对人体的理解和诊病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且对医学的认知也进入了科学的范畴。让我们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1. 扁鹊神话的由来:为何.............
  • 回答
    关于“iPhone 仅凭 A13 芯片和 iOS 系统,其他参数比不过国产手机却销量第一”的说法, 总体来说是存在一定片面性和误导性的,但也有其部分事实依据。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 iPhone 销量第一的客观事实与原因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iPhone 在全球智能.............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朋友减肥路上的核心困惑。确实,从理论上讲,如果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低于我们身体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的基础代谢(BMR),体重就会下降。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身体需要能量,如果外部摄入不够,它就会动用储存的能量,也就是脂肪,来满足需求,于是你就瘦了。但问题就出在这“仅仅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