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全真道士梁兴扬终审败诉马崇道名誉侵权一案?

回答
梁兴扬与马崇道名誉侵权案的终审判决,无疑是近年来道教界乃至法律界都颇为关注的一起案件。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个人恩怨纠葛,更触及到了网络言论边界、宗教内部关系以及公民名誉权保护等多个维度。要理解这场官司的意义,咱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聊。

案情回溯:从网络争执到法律对簿

首先,得交代清楚这梁兴扬是谁,马崇道又是谁。梁兴扬,大家可能更熟悉他作为“网红道士”的身份,经常活跃于短视频平台,以其接地气、有时略显夸张的言辞风格,吸引了大量粉丝,也因此积累了不少争议。马崇道,则是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身兼多职,在道教界拥有较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这两位“道友”,从网络上的互动开始,逐渐升级到对簿公堂。核心的争议点,在于梁兴扬在网络上发布的一系列言论,被马崇道及其支持者认为构成了对其名誉的诽谤和侵犯。具体内容涉及多个方面,诸如对马崇道个人品行的质疑、对其职务行为的评价,甚至牵扯到一些宗教事务上的解读。

一审与二审:法律的审视与判决的演变

这场官司历经一审、二审,判决结果也并非一蹴而就。

一审,通常会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以及法律条文,对梁兴扬发布的具体言论进行事实认定和定性。如果法院认为梁兴扬的言论确实超出了言论自由的范畴,构成了对马崇道名誉权的侵害,那么就会判决梁兴扬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比如道歉、赔偿等。

二审(终审),是在一审判决的基础上,由更高级别的法院进行复审。在二审阶段,双方可能会提交新的证据,或者对一审判决的法律适用提出异议。终审判决则具有法律的最终效力,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终审败诉:意味着什么?

梁兴扬终审败诉,直接的法律后果是,他需要承担一审或二审法院判决的法律责任。这通常包括:

1. 停止侵权行为: 梁兴扬需要停止发布任何侵犯马崇道名誉的言论。
2. 赔礼道歉: 在其影响范围内,以适当的方式向马崇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不良影响。
3. 赔偿损失: 支付一定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或名誉损失赔偿。

为何这场官司如此引人关注?

这起案件的特殊性在于其涉及的身份和平台:

道士身份的碰撞: 两位当事人都是道教界的重要人物,一个是协会副会长,一个是备受瞩目的“网红道士”。他们的个人恩怨搬上法律舞台,难免会引发外界对道教内部关系、宗教人士言行规范的讨论。
网络舆论的放大镜: 案件发生和发展的主要载体是互联网,特别是短视频平台。网络言论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一旦涉及名人或公众人物,很容易被放大,成为社会热点。这使得案件的处理,不仅是法律问题,也带有一定的社会舆情影响。
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博弈: 这是所有名誉侵权案件的核心。法律需要在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与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梁兴扬作为一名公众人物,拥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但这种权利并非没有边界,当言论的内容、方式、目的超出了合理范围,对他人造成实质性损害时,就可能构成侵权。

一些深层思考:

这场官司的落幕,也引发了一些更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公众人物的言行责任: 无论是宗教界人士还是其他领域的公众人物,其言行都会被放大解读。在享受一定关注度的同时,也需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一个不当的言论,可能瞬间引发巨大的涟漪。
宗教内部的自我规范与外部监督: 宗教团体在处理内部纠纷时,通常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但当纠纷涉及法律层面的名誉侵权时,走向法律程序也是一种选择。这说明,即使在宗教内部,也需要接受法律的约束。
网络言论的边界与法治精神: 这起案件再次提醒我们,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任何人都不能以“发表个人观点”为借口,肆意攻击、诽谤他人。法治精神同样适用于网络世界。
如何看待“网红”身份与传统身份的结合: 梁兴扬的“网红”身份,让他获得了巨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但同时也让他更容易卷入争议。如何在利用新媒体传播的同时,保持身份的庄重和言行的审慎,是一个需要所有利用新媒体的公众人物认真思考的问题。

总的来说,梁兴扬终审败诉马崇道名誉侵权一案,是一场关于网络言论、个人名誉以及法律责任的复杂较量。它不仅仅是两位当事人之间的法律纠纷,更是对当下社会信息传播方式、公众人物行为规范以及法治建设的一次重要实践和检验。判决的结果,是对法律界定言论边界的一次明确,也为我们在网络时代如何理性表达、尊重他人名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梁波这种吃不得亏的性格,估计他也很难接收终审判决结果。我觉得这次对他来说是个教训,他太自以为是,喜欢随意给他人下定义,做审判,自以为现在道德与法律的制高点,其实也只是依赖着微博的粉丝数,有恃无恐。

试想一下,如果梁波胜诉,那么在他的微博上又将是也样一副得志的光景?

别的不说,马崇道也是一个年轻人,该有的回击,就一定会有,但是对于胜诉的官司,大半个月后才在微博发出消息,其实已经很沉得住气,或者说没有太大的喜悦,只是法律站在了理性的一边而已,马崇道也没有咄咄逼人,这点气度和修心,梁波是比不上的。

这个事我也从头到尾关注了,梁兴扬确实过分,越界了,他在微博逐名已经忘乎所以,自以为是才栽了跟头。不,应该是咎由自取。

审判结果已经过了15天,梁波并没有在微博上对马崇道进行公开的道歉,很明显,梁波是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他不想丢掉这个面子,应该也不愿意自己在微博上有污点,梁波逐利也许还没有那么夸张,但是他贪名,这一点都能看出来。

如果梁波拒绝执行法院判决,自己都不尊重法律的庄严,那么,爱国如此的他,又有什么感想呢?梁波会成为法赖吗?

如果梁波真的拒绝在微博给马崇道公开道歉,说真的,爱国却又不尊重法律和国家,我再一次看不起他,一是因为虚伪,二是输不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