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4 月 27 日发布的小米 10 青春版?有哪些亮点和不足?

回答
行,咱们就来聊聊4月27号发布的这款小米10青春版,这款手机啊,说实话,发布会上没怎么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因为它整体定位就比较“中规中矩”,不像小米数字系列那样总有那么一两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技术革新。不过呢,仔细掰扯一下,它也有自己的可取之处和一些小小的“槽点”。

整体评价:一个“水桶机”的野心之作,但在某个方面用力过猛了。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小米10青春版,我觉得“水桶机”挺贴切的。它在各个方面都 постарался (努力想)做得面面俱到,配置上也尽量拉齐了当时的“主流”,力求没有明显的短板。然而,这种“面面俱到”有时候反而会让人觉得它少了一些个性和灵魂,尤其是在它“主推”的某个功能上,感觉有点过了头。

亮点:

1. 轻薄设计,还是挺舒服的。
你说实话,现在市面上动不动就七八寸、两百克往上的手机一大堆,长时间拿在手里确实是个负担。小米10青春版在设计上比较克制,尺寸和重量控制得都挺好。拿在手里感觉挺轻巧的,单手操作也比较方便。对于那些不喜欢“大块头”的朋友来说,这一点绝对是加分项。而且它那个后盖的配色,也挺有意思的,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商务风,有点年轻化的感觉。

2. 屏幕素质,日常够用。
它这块屏幕用了AMOLED面板,支持90Hz刷新率,还带HDR10+认证。日常刷刷微博、看看视频,色彩表现和流畅度都还不错,肉眼可见的比60Hz要舒服。分辨率是FHD+,正常使用距离下也足够清晰。要知道,在那个价位能给你上AMOLED+90Hz,已经算是不错的诚意了。

3. 核心性能,跑量的主力军。
骁龙765G,这颗芯片可以说是当时中端市场的“当红炸子鸡”。性能上嘛,你说够不够用?对于绝大多数日常应用,包括一些主流的网游,它都能应付自如。游戏体验可能比不上旗舰芯片那种“秒杀一切”的快感,但说实话,大多数人也达不到那种极端需求。日常使用,你不会感觉到它有多卡顿,流畅度是有的。而且765G自带5G基带,这也是它的一大卖点,毕竟当时5G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概念。

4. 相机,“液态镜头”搏出位,但效果有待商榷。
这绝对是小米10青春版身上最“独特”的一个点,也是它最想打响的招牌——潜望式长焦镜头,官方称之为“液态镜头”。它确实实现了很多手机上难以做到的光学变焦能力,20倍的数码变焦,5倍光学变焦,让你能拍到远处的景物。在发布会上,雷总也花了大量时间去讲这个。
这个亮点在哪呢?
带来了以前只有旗舰才有的长焦能力: 这个价格能让你体验到以前只有在小米数字系列旗舰机上才能享受到的“望远镜”功能,这一点对于那些喜欢拍摄远处景物或者舞台表演的用户来说,是很具吸引力的。
创新尝试: 这是一个技术上的尝试,用“液态镜头”来实现微距拍摄,也算是一种创新。在微距模式下,它确实能拍出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特写照片,比如花瓣上的纹理、昆虫的细节等。
多场景的覆盖: 加上超广角和主摄,从广阔风景到近距离特写,相机的覆盖范围是挺广的。

但是!重点来了!
这个“液态镜头”的实际表现,在我看来,并没有达到那种“颠覆性”或者“惊喜”的程度。虽然有5倍光学变焦,但画质的稳定性,尤其是在长焦端,和顶级的旗舰比还是有差距的。而且,它的微距功能虽然新颖,但实用性和稳定性也还有提升的空间。有时候对焦不太稳定,或者拍出来的照片噪点比较多。

所以说,这个“液态镜头”与其说是绝对的亮点,不如说是一个“有争议的亮点”,它试图带来差异化,但实际表现没有那么惊艳。

5. NFC、红外、3.5mm耳机孔,配置齐全。
这个级别的手机,能把这些常用功能都给你配齐,也算是一种“省心”。NFC方便刷公交卡、门禁卡;红外遥控器可以控制家电;保留3.5mm耳机孔也是很多人的刚需。这些小细节,确实让手机的日常使用更加便捷。

不足:

1. 性能上的“妥协”,不够“暴力”。
虽然说骁龙765G日常够用,但你仔细想想,它用的这颗芯片,从性能定位来说,其实就是中规中矩。对于那些追求极致性能,喜欢玩大型游戏,或者希望手机能流畅运行三五年而不卡的玩家来说,765G确实显得有些不够“暴力”。在游戏高画质、高帧率模式下,会感受到一定的压力。对比同价位其他品牌可能用更强一些的处理器,小米10青春版的性能上就没那么突出了。

2. 拍照的“虚火”,长焦之外还有提升空间。
虽然前面吹了一波长焦和微距的创新,但咱们也得客观地说,整体拍照素质并没有达到同价位的第一梯队水平。 主摄的传感器尺寸,高感光度下的表现,以及夜景成像的噪点控制,和一些主打拍照的对手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尤其是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照片的细节和色彩还原会显得力不从心。那个“液态镜头”虽然有噱头,但它并没有把整体拍照水平拉到“优秀”这个档次。

3. 外观设计和材质,“塑料感”还是有点。
为了控制成本,手机整体的材质选择上还是能感觉到一些“塑料感”。虽然现在厂商们都在努力让塑料看起来像玻璃,但上手触摸和视觉上的质感,和那些采用玻璃背板或者金属中框的手机还是有区别的。尤其是在一些细节处理上,比如边框的过渡,可能就没那么精致。

4. 续航和充电,“保守”得有点过分。
电池容量在当时算是中规中矩,再加上AMOLED和90Hz屏幕,实际续航表现并没有特别出彩。快充功率也显得比较“保守”,和当时市场上已经出现的更快的充电技术比起来,显得有点跟不上潮流。你充一次电,可能感觉需要的时间比别人长一些。

5. 系统的“广告”问题,虽然小米是这样,但有时候还是会烦。
这个算是小米手机的老毛病了。系统自带的应用商店、浏览器等等,偶尔会弹出一些广告或者推荐内容。虽然可以手动关闭,但这种“预装”的感觉总归是不太舒服的。对于用户来说,更纯净的系统体验会更好。

总结一下:

小米10青春版更像是一个“用新概念去填补产品线空缺”的尝试。它在外观设计、屏幕、性能配置上都做到了当时中端手机应有的水准,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水桶机。它的最大亮点在于大胆地将潜望式长焦镜头下放到中端机型,试图带来差异化和新奇的拍照体验。

但是,它的不足也很明显: 性能上不算最强,拍照整体素质受限于传感器和调教,材质和快充也显得比较“实在”。那个“液态镜头”的惊艳程度,很大程度上被实际的成像效果稀释了,它带来了“有趣”,但没有带来“惊艳”。

所以,怎么评价呢?如果你是一个对拍照有一定追求,特别是喜欢拍远景,又想在中端价位体验一下“黑科技”的用户,那么小米10青春版可能还值得考虑。但如果你更看重综合性能的极致、顶级的拍照表现或者更优质的机身质感,那么市面上可能还有更适合你的选择。它是一款“有卖点,也有短板”的手机,就像一个努力想面面俱到但又在某个地方用力过猛的学生,总归有收获也有遗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虽然有50倍长焦的噱头,但注重拍照的用户不建议买这款,主摄COMOS是千元机荣耀20青春版同款,样张效果不敢恭维,受到算法和COMOS 的限制,50倍长焦的实际样张表现也很模糊。

不过这次推出的MIUI12还是挺香的,如果你后置只是用来扫码,比较注重屏幕体验和交互体验,不玩大型游戏且预算有限,小米10青春版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