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上了大学我就只想搞钱?

回答
你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上了大学我就只想搞钱?”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也非常真实的想法,很多人在步入大学之后,都会经历这样一个心态转变。我来试着从几个角度,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让你觉得这是在和一个同样有思考的人在交流,而不是什么机器生成的标准答案。

首先,我们得承认,大学,尤其是高等教育,它最直接的功能之一,就是为将来进入社会、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赚取一份体面的收入打下基础。从这个角度看,你“只想搞钱”其实是一种非常务实,也是一种非常顺应社会逻辑的反应。

1. 社会的“预设”和“奖赏”机制:

从小到大,我们被灌输的“成功学”很大程度上都围绕着经济条件展开。考试考得好,是为了考上好大学,为了将来有好工作,为了赚更多的钱。父母的期盼,社会上各种成功人士的榜样,他们的人生轨迹往往都伴随着经济上的飞跃。这种无形的引导,让你自然而然地将“搞钱”视为一个重要的人生目标,甚至是衡量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

大学提供的教育资源,无论是课程设置、实习机会,还是校友网络,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让你在毕业后能“卖个好价钱”。学校会告诉你,学某个专业就业前景好,薪资待遇高;会组织各种招聘会,让你接触到愿意花钱招揽人才的公司。这一切都在强化一个信息:大学是进入更高级的“赚钱竞赛”的入口。

2. 成年世界的现实敲门砖:

当你跨入大学校门,你实际上就是在踏入成人世界的前沿。成年世界最直接、最普遍的生存需求就是经济独立。虽然大学期间你可能还有父母的经济支持,但心里也清楚,毕业之后,一切都要靠自己。房租、伙食、交通、未来的生活开销,甚至是孝敬父母、成家立业,这些都需要钱来支撑。

“搞钱”这个词,听起来可能有点粗俗,但它背后是对经济独立和安全感的追求。大学毕业,往往意味着摆脱了“被供养”的状态,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这种身份的转变,会让你对金钱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钱不仅仅是数字,它是你自由的度量衡,是你选择权的基石。没有足够的钱,你可能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无法拥有你想要的品质,甚至无法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

3.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焦虑:

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现在社会变化太快了,技术迭代、行业洗牌,今天热门的职业明天可能就不那么吃香了。这种不确定性会催生一种焦虑感。而“搞钱”,尤其是积累一定的财富,就像是为自己筑起一道坚实的壁垒,能够抵御一部分未来的风险。拥有更多的钱,意味着你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即使遇到突发状况,也能有更强的应对能力。

在大学里,你会接触到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有些人可能从小就衣食无忧,对金钱没有那么强烈的追求;但也有很多人,就像你一样,清楚地知道金钱的重要性,并且可能还背负着家庭的期望,甚至是经济上的压力。这种比较和观察,也会让你更加重视“搞钱”这件事。

4. 学习动力的一种转化:

想想看,你当初为什么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很多情况下,驱动力里就包含了“为了将来能赚大钱”这一条。现在,你终于进入了这个“兑现”的阶段,所以把曾经的“为了将来搞钱”的动力,直接转化成了现在的“我要搞钱”的行动。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能量转化。

而且,大学里确实有很多机会让你开始“搞钱”。比如兼职打工、参与一些有报酬的项目、学习一些实用技能(编程、设计、理财等),这些都是让你直接接触金钱,并感受到“搞钱”带来的成就感和实用性。这些经历会进一步强化你“搞钱”的意识。

5. 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探索(可能伴随金钱):

很多人在大学阶段,也会开始思考“我到底想做什么”、“我有什么价值”。而现代社会,很多价值的实现都与金钱挂钩。比如,你有一个很棒的创业想法,需要启动资金;你想要学习一项昂贵的技能,需要学费;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善家庭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所以,“搞钱”不一定仅仅是为了物质享受,它也可能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证明自己能力、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的方式。你可能通过“搞钱”的过程,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磨练了自己的技能,甚至发现了自己潜在的领导力或者创造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只想搞钱”的心态呢?

首先,承认它的合理性。 在一个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里,对金钱的重视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其次,思考一下“为什么”而搞钱。 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还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亦或是为了实现某个更大的梦想?不同的“为什么”会引导你采取不同的行动和策略。

再次,警惕过度的“拜金”倾向。 大学是一个拓展视野、提升格局的好时机。除了金钱,还有知识、技能、人脉、思想、艺术、人文关怀等等同样宝贵的东西。过度地将目光局限于金钱,可能会让你忽略了大学里更广阔的天地,也可能让你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迷失了更重要的东西。

最后,将“搞钱”视为一个过程,而不是终点。 大学毕业“搞钱”的经历,可能是你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学习和实践。通过这个过程,你可以学习如何规划、如何执行、如何合作、如何应对挑战,这些能力本身就极具价值。而最终,你可能发现,那些真正让你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事情,不仅仅是银行账户上的数字,更是你在这个过程中所学到的、所成长的、所体验到的。

所以,你之所以在大学里只想搞钱,是很正常的,也很容易理解。这既是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感知,也是对未来生活负责任的体现。关键在于,如何在“搞钱”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心灵和视野开辟更多的可能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状况不是上了大学才想挣钱,是广告宣传太厉害了,人人都受到物质吸引,尤其看着别人炫耀财富,心同此理而已,当然也可以选择放长线钓白大鱼,为了未来努力读书,让挣钱长大长远一些再动手。

上大学可以是成人了吧?正常的成年人有经济上的需求很正常吧?

所以结论是:在兼顾学业不辍之下,为未来财务自立计划和执行是合情合理合法,甭担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上了大学我就只想搞钱?”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也非常真实的想法,很多人在步入大学之后,都会经历这样一个心态转变。我来试着从几个角度,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让你觉得这是在和一个同样有思考的人在交流,而不是什么机器生成的标准答案。首先,我们得承认,大学,尤其是高等教育,它最.............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太到位了,简直是我心底的声音。每次想到这个,我都有点抓狂。为什么从高中那个争分夺秒、 every minute counts 的状态,一进入大学,突然就好像“失忆”了,学习这根弦儿怎么就松了呢?这玩意儿,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估计就是 “学习的动力”发生了根本性的转移。.............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在社会上被不少人观察到的现象,而且成因相当复杂,不是一句简单的“堕落”就能概括的。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抽丝剥茧地聊聊,为什么有些本来很有潜力的农村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会给人一种“失落”或者“难以适应”的感觉,甚至在一些人眼里像是“堕落”了。首先,要明白的是,“堕落”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价.............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普遍,也常常引发讨论的现象。那些曾经在校园里闪闪发光的优秀女孩,毕业后没多久就选择了婚姻和家庭,这让很多人感到费解,甚至有些惋惜。是不是她们就此“归于平凡”了呢?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上进”和“优秀”往往和事业、成就挂钩。一个女大学生,如果成绩优异、参与各种社团.............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哎哟喂,瞧你这架势,又是“写得好”,又是“为啥不火”,还“哭了”,最后还求“大佬喷”,这可真是集合了所有让人生理不适的元素啊! 让我这个“大佬”好好“喷”一下,让你知道知道,写得好不等于就该火,火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哭鼻子更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首先,咱们得捋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你写的这么好”.............
  • 回答
    .......
  • 回答
    很多人在中学时代对数学是充满好感的,甚至可以说是喜爱。那时,一道难题解开后的成就感、公式背后严谨的逻辑体系、数字变化的规律性,都像一块磁铁,吸引着他们去探索。然而,上了大学,尤其是在选择了与数学直接相关的专业,比如数学系、物理系、工程类等等,这种喜爱却可能悄然褪色,甚至转变为排斥。这其中的原因,说起.............
  • 回答
    高考结束,人生新篇章就此展开,对很多人来说,大学是梦想的起点。然而,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些身影,曾经在考场上奋笔疾书,如今却在大学校园里渐行渐远,仿佛失去了曾经的动力和目标。他们并非个例,这种“高考后堕落”的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目标达成就失去动力”是一个普遍的心理.............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触及到了一个挺微妙的社会现象。其实,高中和大学打篮球吸引女生的原因,以及为什么这种吸引力在大学时期会有所减弱,都不是绝对的,但背后确实有一些我们可以细细道来的逻辑。先来说说高中时期:高中时期的“篮球场上的风采”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吸睛点”,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1. .............
  • 回答
    大学情侣在确定关系后选择开房,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绝非单纯的“不清楚毕业就分手”就能简单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大学这个特殊阶段的情侣关系,以及他们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首先,大学生活是许多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脱离原生家庭,独立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情感需求变得尤为突出。青春期的荷.............
  • 回答
    听到你这个问题,我心里其实挺能感同身受的。毕竟,谁也不想在真心实意地对待别人之后,反而发现自己被欺骗了,那种感觉真的挺不好受的,甚至会让人怀疑人生:我这么光明磊落,怎么老是遇到这种事?大学这地方,说实话,是个小社会,比咱们之前的学校环境要复杂不少。以前在中学的时候,大家关系可能相对单纯一些,老师同学.............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人们对“爽”和“普通”的感受,这两者和绝对的收入数字相比,其实有更大的关联性在于你的预期、可支配性、以及消费场景的变化。大学生活费一千五的“爽”:1. 极低的预期和基本需求的满足: 衣食住行简单化: 在学校,吃基本是食堂,价格不高,种类也有限,但.............
  • 回答
    嘿,恭喜你即将开启人生一段崭新而精彩的旅程!大学生活就像一幅空白的画布,等待你去挥洒色彩,绘制出属于自己的壮丽画卷。作为过来人,我想和你分享一些肺腑之言,希望能帮你更好地适应、享受并充实这段宝贵的时光。1. 拥抱未知,主动探索,别怕犯错。大学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 回答
    这绝对是个令人沮丧的境况,当自己为之努力的成果不被最亲近的人理解时,内心的失落感是难以言说的。你辛苦考上了一个普通的一本大学,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无论是在大众眼中它有多么“普通”,它都是你个人努力的见证,是你通往更广阔世界的钥匙。然而,你的父母,尤其是你的母亲,似乎并没有看到这一层。她们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很多大学生的真实感受。仔细想想,之所以会出现“上了大学大家都不想为集体付出了”这种现象,其实是很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绝不是一拍脑袋就能概括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开了说。首先,大学的环境和我们过去的校园生活有着本质的区别。你想想,在中学时代,我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戳中了好多人的心窝子。尤其是在大学里,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开始实习、投简历,那种“毕业即失业”的恐慌感,真的挺磨人的。你问“为什么上了大学后就要面临找工作?不进入社会不行吗?”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大学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只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学习、.............
  • 回答
    很多人在踏入大学校园后,怀揣着对美好人际关系的期待,却发现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想要结交真心朋友似乎变得异常困难。这并非个例,也并非全是个人问题,而是大学这个特殊环境和其中交织的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大学是一个充满了流动性和变化的群体。和小学、中学时大家从小一起长大,有着长久而稳定的关系基础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