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我们不能因为孙中山先生的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情过分高估这张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的地图,不能以中国今天的铁路建成图与这张图有部分重合就说他有如何神奇。
但也不能因为图中的很多线路尤其是中西部线路未考虑地形地貌就说这不过是简单的连连看,因为当时国力的积贫积弱无法在中短期实现这些巨量工程就说这是一纸空谈。
其实,这张铁路规划图源于孙中山《建国方略》中《实业计划》中六大计划的第四项“铁路建设”,是他提出打造中央、东南、东北、西北、高原五大铁路系统的具象化体现。
但请注意,孙中山自己也没有想越俎代庖,扮演铁路工程师的角色,他在《实业计划》自序中就已说明:“此书为实业计划之大方针,为国家经济之大政策而已,至于实施之详细计划,必当再经一度专门名家之调查,科学实验之审定,乃可从事。”
换句话说,他是提构想提方向,具体落实他也认为一定得请专业人士。
还想提一下的是,这第四项铁路建设除了打通中国内部经脉,主要还是为了配合《实业计划》中的前三项港口建设(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南方大港)而规划。让中国成为亚欧大陆的东方桥头堡,成为商贸繁盛的工业强国,是孙中山一直以来的理想。
我们如果用审视今天铁总规划图的眼光去看百年前一位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革命家的设想,未免有点苛求,但也可以理解为另一种敬意。因为我们觉得,这位第一个擎起火把的伟人也许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而孙中山本人也许也是这么想的,作为一名领袖,他本没必要做这么细的工作。以他的威望,他哪怕只是提个“铁路强国”的口号,照样能彪炳史册——还不会落下被后人嘲笑的把柄。唯一的原因,就是他真心乐意去做,虽然做得并不完美。
在我看来,这张规划图最重要的价值是将铁路的重要性普及给国民,将铁路建设首次提升为国家战略。对于国家来说,铁路之所达,便是权力之所及。对于国民来说,要想富,先修路。
中国今天成为铁路大国、铁路强国的源头之一,中国铁路强国梦的开始,便是在此。
首先,这个十万里铁路的规划还真不是孙中山一人拍板的,他是个医学家,隔行如隔山。
其次,孙中山这个设想是在当年中国铁路工程的权威指导下完成的。
最后,十万里造路计划的最初提出者可能并不是孙中山,或者说,这个计划是两人的共识,孙中山后来将之写进了《建国方略》里。
那么十万里铁路的真正设计师是谁呢?
对,就是课本上那位设计了“之字型”京张铁路的那位,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
1912年5月,孙中山卸任临时大总统后就马不停蹄的找到了詹天佑,询问兴办铁路事宜,詹天佑也竭尽所能、畅所欲言,“十万里铁路”之说也在此时广为人知。
同时,孙詹两人的私交也极为亲密,他俩是广东老乡,詹天佑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赴美学童,毕业于耶鲁大学,他的同学是欧阳庚,和他同为一批的赴美学童、耶鲁同学。这个欧阳庚是清廷驻旧金山领事,还是孙中山的广东香山老乡、邻村儿的发小儿,孙中山赴美入境,欧阳庚做的担保,后来这事儿东窗事发,清廷问责,欧阳庚表示并不知道孙逸仙就是孙文(๑• . •๑)。——虽然孙詹之前可能没见过面,但因为欧阳庚的关系,孙詹是天然的盟友,对了,欧阳庚的表弟是廖仲恺。
1911年11月广东光复,为清廷做事的商办跑了一堆,生怕革命党大刀砍到自己头上,只有詹天佑临危不乱,十分淡定,为啥?——廖仲恺就是广东光复的领导者之一,这刀砍到谁也砍不到詹天佑头上,这明明是自家人嘛!
回到话题,在孙中山提倡十万里铁路之时,全中国就没几个人信,比如袁世凯就讽刺过,当时只有詹天佑鼎力支持,也正是作为中国铁路权威的詹天佑支持,孙中山才有底气四处宣扬十万里铁路。我为什么说这个十万里造路计划是詹天佑的手笔呢?詹天佑在他死前修建、规划的铁路与《建国方略》是一致的。
那么詹天佑为何支持这个现在人看来不切实际的蓝图呢?是因为历史局限性么?——错了,很多人分析历史的时候总是想当然的认为,有局限性的不是前人,而是我们,我们没有代入彼时的历史背景。
在20世纪初,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铁路,飞机刚刚发明十几年,改良柴油机尚未普及,当时小汽车的运输能力极为有限,大卡车的主要能源还是蒸汽……那么兴建铁路几乎是发展交通的唯一选择,十万里的里程对标的是19世纪美国的铁路里程,中美两国领土相当,修十万里路并不过分,而“十万里铁路”密密麻麻的铁路线、裁弯取直的网络实际上相当于今天铁路网、公路网、民航网的总和,詹天佑、孙中山都没有开天眼、能预见到50年后世界交通工具大变革、更不知道现代运输上公路逐渐取代了铁路。
现在很多人嘲笑“十万里铁路”简直是“连连看”,用直线把各个城市连起来,忽视复杂地形——您别忘了,他詹天佑最爱干的事儿就是“裁弯取直”……这是老詹的修路风格,“无论多复杂的地形,老夫架桥凿洞、整条之字型就给我上去……”当年修京张铁路的时候外国人也是嘲笑詹天佑外行、不知道绕过山地……
孙中山干革命直来直去,
詹天佑修铁路直来直往,
直男style
1919年4月,詹天佑病逝。
1919年6月,《建国方略》出版,以慰英灵。
还有人死撑詹天佑没参与孙中山十万里铁路,现在能放图了,请看128页右侧
后来又发展了
我贴一下之前的别的问题的回答,那个问题被删了,我只列出孙中山的部分:
---------------------------------------------------
我想说:玩连连看谁不会啊?
这哪里是宏伟蓝图?不就是玩连连看吗?
题主给的图不清楚,我来个高清大图:
这张图上,忽略山川河流,无视地形地貌,简单的把主要的大城市用铁路连接起来,这TMD的叫规划?这明明就是连连看,而且这连连看的水平一点也不高。
举几个列子:
1、无视地形限制。修铁路不是玩模拟城市,中国中西部有很多山脉非常难以跨越,规划铁路不是随手在地图上画一条线就完事了。这张图上,川藏方向有两条线,跨越横断山脉和多条大江大河,你闹呢?
2、这张图上没有干线和支线的区分,有几条长线意义不明。能大概看出来,重点在南京上,但那么多平行线是怎么回事?干线与干线不交叉,那有什么用?南京到银川有一条长线,那为什么银川到兰州就没联线了?
3、有些莫名其妙的线路,比如从连云港开始沿着海岸线修到青岛、荣成、烟台、塘沽、秦皇岛、锦州……绕渤海湾一圈,这是在干嘛呢?先不说海边的土质是否适合修铁路,就说绕这一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渤海湾沿线的城市发展并不如那边的好,也不像南边那样适合修建港口(因为黄河的问题),绕渤海湾走一圈实在是浪费。还有东北也绕一圈是要干啥啊?
4、有些重要的线路这图里没有。比如:沪昆线,这是东西大动脉啊;焦柳铁路,山西的煤、南阳的石油,沿线还有铁矿等等,是重要的资源运输通道……
所以,画个图,谁都会,更何况是一个水平不高的图。去铁路论坛,随便抓个老油子过来都能给画一个不错的规划图,保准比这个图好,百度百科里各种千奇百怪的规划图就是现成的例子。现在有“四纵四横”,搞个“五纵五横”也可以嘛,八纵、十纵也不是不可能。或者,更简单的,把现在高速公路网换成高速铁路网,也没问题啊。
中国现有铁路网也不是按照这个“宏伟蓝图”修建的。
你去看看《建国方略》。
读几页,你就知道孙大总统的认知是什么水平。
连连看铁路只是他计划的一部分。
富强这个东西,和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是一样的。
但是有的地方能成,有的地方不成,折腾完了百姓苦,个人致富,这就是领导者的认知水平和决策水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