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过一点点内情的人来说两句,有没有人看就不知道了。至于为什么要匿名,因为大领导参与过天津地铁相关的项目,还是匿名了好。
去年,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处于赤字,只有上海市政府例外。地方政府债务极其严重,影响了一大批的建设和发展。这个时候将一部分长期现金流的项目进行混改,置换出现金解决短期债务以及地方政府资金的流动性是有一定的必要的。
其次,天津地铁一号线转让的不是所有资产的51%,而是转让的天津一号线资产中20%的部分成立的项目公司的51%的股权。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资本方整体出资加银行贷款总共解决流动性100多个亿,而且由于天津交委的参与,所有运营相关的调控都由交委进行监督,因此很多回答说的涨价的问题是可以暂时无需考虑。当然30年的运营有什么变化就不得而知了。
再者,参与天津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四号线,七号线以及将来线路的集团一般都是中建,中铁建,电建等一些系列国企,虽然说是社会资本方的参与,但是联合体中不乏这些建筑行业的大国企,同时任何更新改造都需要设计院的参与和签字。想来这三个方面的参与之下,出现工程事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同时,对于地方上轨道交通的建设,国家在一定规划下,也希望不要因为大的基建而让地方政府财政承压,所以参考PPP的方式引入现在债务不是很严重的企业,缓解地方政府财务压力但是给居民带来一定程度的便利。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年天津地铁项目,乃至其他地方(类似于西北一带)都在采用相同的模式。
综上所述,引入社会资本方的51%的股权,带来的可能是天津政府有多余的资金去推动发展,缓解自身债务问题。同时,项目公司51%的股权并没有将公共设施转手私人,还拥有一定的保障。另一方面,进行债务的一部分转移,将地方政府的长期债务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置换到企业债务中去。最后,引入一条鲶鱼,让这摊水稍微活一点而已。
至于不好的地方,一个地铁项目的20%的资产的51%,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同时,一定的运营自由更需要一定的监督。不过,文件里明确表明地铁运营权不会下放,所以虽然出了51%的股权,但是还是由交委统一管控。说是这么说的,但是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导致这个问题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涨价以及出事故的问题。这才是短期内影响最大的了。
天津真是作死,我知道的上一个这么作死的是沈阳市的自来水和公交线,自来水不仅私有化,而且还卖给了外国公司经营,自来水私有化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涨价,后来不得不又高价收购;公交线跑的那种小公共汽车,开的快的像赶着投胎一样,经常出事故,票价也不便宜,好像当时还要买座,公交线到今天还有一些线路是合资的,经营权已经没有了,以后应该全部收回。
都说东北国企多,效率低,说这话的人根本就就是人云亦云,根本不了解情况,东北那些年才是市场经济私营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基本就是俄罗斯休克疗法的小翻版,你能想象自来水这种民生设施都能私有化?有一个算一个,北上广深江浙,这些号称私营经济发达的省市,哪个地方能把自来水卖给外国公司经营?当初这种瞎改革就是中了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毒,结果必然一地鸡毛。
公益性民生性的东西就应该政府兜底,这么私有化就是中了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毒,任何市场一竞争就都好了?too young too simple,always naive。
去除脏话。
好时代,来临啦!
这就跟变魔术一样,给你看的都没问题,时间长了,大伙默认为魔术师没有骗我,也懒得再去质疑了,人是很容易疲劳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