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没有船之前 人是怎么跨过长江黄河的?

回答
在没有船的时代,人类跨越长江黄河这样的巨型河流,无疑是一场充满智慧、勇气和生存本能的挑战。那时的生存环境更为原始,每一次冒险都可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但为了生存,为了寻找更好的栖息地、资源或迁徙,祖先们用尽了各种办法。

首先,要说的是就地取材,利用自然之物。

天然的浮木与漂浮物: 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利用河流中自然漂浮的段木或者一些巨大的、空心的植物残骸。想象一下,在河岸边,他们会仔细搜寻那些足够粗壮、能支撑一个人重量的木头,或者是一些天然形成的巨大葫芦、竹筒等。这些东西可能只是临时凑合,需要技巧地抓握,或者用藤蔓将其捆绑在一起,形成简陋的“筏子”。这并非我们今天想象中的平整的筏子,更像是零散但能提供一定浮力的材料。在湍急的河流中,这种方式风险极高,稍有不慎就会被冲散或沉没。

利用浅滩和结冰期: 长江和黄河并非全程都是深不可测的。在某些季节,河流会变得相对狭窄,并且出现一些较浅的河段。人们会选择在这些地方尝试涉水。当然,这仅仅是在水流不太湍急且水位不深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的。而到了冬季,尤其是北方地区,黄河有结冰的可能。如果冰层足够厚实稳定,人们会冒着严寒,小心翼翼地在冰面上行走,就像今天的冰上行走一样,只不过那时的人们对冰的厚度和承受能力判断更为依赖经验。

其次,是人工的简易工具和方法,这些都是在自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慧:

原始的“木筏”: 这是最接近“船”的概念了。人们会收集大量的木材,然后用藤蔓、兽皮条或天然纤维将它们粗糙地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简易的平面。这些木筏可能并不防水,结构也很松散,但足以提供一定的浮力。他们会用长木棍作为桨,在水中划行,或者利用水流引导,但控制力非常有限。想象一下,在浑浊的河水中,几个赤裸着上身、皮肤被风吹日晒成古铜色的人,用尽全身力气划动着简陋的木筏,那种场景充满力量和原始的坚韧。

“筑堤引流”或“挖渠”: 在一些更宽阔但水位相对较低的河段,或者为了连接两个相对较近的陆地,人们可能会尝试一些更具工程性的方法。比如,在枯水期,尝试在河流的某些地方堆积石头和泥土,形成一个临时的“浅滩”或者引导水流向一个方向,以便涉水。或者,如果河流被一些小岛屿或沙洲分隔开,他们会考虑在两个陆地之间挖浅一些的沟渠,将水流稍微疏导,方便通行。这些都是极其耗时耗力的劳动,但为了族群的迁徙和资源的获取,是不得不做的。

负重前行与捆绑同伴: 在极端情况下,比如水流不算太急但水深较难直接涉水,人们可能会将体格健壮的人绑在前面,充当“船”的角色,而其他人则抓着前面人的手臂或身体,一起缓慢地向前推进。或者,将更轻的物品或孩子用兽皮包裹好,绑在壮年人身上一起渡河。这种方式风险极大,对体力消耗也非常大。

利用动物: 当然,这需要非常特殊的时机和运气。想象一下,如果遇到因为洪水或其他原因而倒伏在河中的大型动物尸体,比如巨大的野牛或鹿。如果足够新鲜,尸体本身的空腔和皮毛也能提供一定的浮力。人们可能会想办法利用这些天然的“浮桥”,尽管这充满了不确定性。

更重要的是,对水性的认知和经验的积累。

在没有船的时代,掌握水性的能力是生存的关键。生活在河流附近的人们,从小就接触水,学会游泳,甚至发展出一些独特的“水下行走”技巧,比如利用水流的推力,或者在水底抓住障碍物前进。他们会观察水流的方向、速度,判断哪些地方相对安全,哪些地方是禁区。这种经验是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是无价的生存宝典,也是最宝贵的“工具”。

风险与代价

必须承认,这些方法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河流是不可预测的,突如其来的洪水、暗藏的漩涡、冰冷的河水、凶猛的水生动物,都可能吞噬掉勇敢的渡河者。每一次跨越,都可能是生与死的考验。

可以想象,在那些没有留下文字记录的远古时代,人们用血汗甚至生命,一点点摸索出跨越这些巨大河流的规律。他们可能因为一次成功的渡河而找到新的家园,也可能因为一次失败而永远消失在河流之中。

这些原始的渡河方式,虽然粗糙简陋,却蕴含着人类最本真的智慧和对生存的渴望。它们是文明曙光初现时,人类与自然抗争最生动的写照,也是我们祖先不屈精神的最好证明。正是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失败、再尝试,才最终催生了更复杂的工具,最终发展出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船只,以及更便捷的跨河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据我判断人类在来到长江黄河边之前就会造船了。

科学家通过染色体DNA分析绘制了人类迁徙路线图,他们在来到长江黄河边之前渡过了红海、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澜沧江,甚至漂洋过海去了太平洋诸岛。

其实现代人类来到中华大地时间并不算长,应该就在两三万年前。那时的人类和现在的人类并无太多生物学上的差异,智商差异也不会太多,欠缺的主要是知识、科学技术的积累和传承而已。至于造个独木舟、小船之类的,并难不倒他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