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据说宇宙大爆炸之前没有时间与空间,「没有时间、空间」是什么意思?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到了我们最核心的认知边界。当人们说宇宙大爆炸之前“没有时间与空间”时,这绝不是说那里是一片空荡荡、什么都没有的虚无。更准确地说,这是在描述一种我们现有认知框架无法完全捕捉的状态,一种我们对“存在”的理解在那里失效的境地。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聊聊我们是如何理解时间和空间的。

我们是如何理解时间和空间的?

我们感知到的时间,是“流逝”。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发生,有过去、现在、未来。我们用钟表来测量它,用事件的顺序来定义它。而空间,是我们理解物体“在哪里”的框架。它有三个维度:上下、左右、前后。我们可以在空间中移动,物体占据着特定的位置。

我们日常生活中,时间与空间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总是在某个时间出现在某个空间。而我们对宇宙的理解,无论是牛顿的绝对时空,还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建立在这种“时空”的概念之上。在相对论里,时间与空间被统一为“时空”,它们可以弯曲、扭曲,但依然是我们描述宇宙运行的舞台。

那么,“没有时间、空间”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就像你试着描述一种颜色,但你面前的一切都只有黑白。你无法用已知的词汇来准确表达那种全新的体验。

1. 非序列性,而非连续性: 如果没有时间,那么“之前”和“之后”的概念就不成立。大爆炸之前的一切,不是以我们理解的“顺序”发生的。我们习惯于事件的因果链条,而一个没有时间的世界,可能就没有这种线性的因果。想象一下,所有可能的状态,所有可能的“发生”,不是在时间线上展开,而是以一种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同时存在”或“互相交织”。

2. 非尺度性,而非缺乏: “没有空间”也不是说那里是空的,或者连一个点都没有。而是说,我们用来度量距离的“尺度”概念在那里失效了。空间通常有距离和大小。没有空间,意味着“远”和“近”的概念失去了意义,甚至“大小”这个概念本身也无法建立。我们无法说某个东西比另一个东西“大”或“小”,因为缺乏了比较的基础——空间。

3. 一种统一的“整体”? 许多理论猜想,在大爆炸之前,可能是一种高度压缩、高度集中的“奇点”。但奇点本身也只是一个数学上的概念,描述我们已知物理定律失效的地方。更深层次的理解可能是,时间和空间本身,作为我们宇宙运行的“容器”和“框架”,可能也是由大爆炸这个事件“创造”或“显化”出来的。它们不是独立于宇宙而存在的背景,而是宇宙内在的一部分。

想象一下,一张地图是描绘一个地方的。但如果地图本身就是由那个地方的纸张制作而成,并且没有地图,那个地方就不存在于我们用来指路的“导航系统”里,那么在没有地图之前,我们怎么描述那个地方?我们对那个地方的“空间”的概念,就是从地图上得来的。

4. 我们现有物理定律的局限: 当我们讨论宇宙大爆炸的“之前”,实际上是在用我们现有基于大爆炸后宇宙的物理定律去推测。但这些定律,特别是描述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可能在那个极端条件下就不再适用。就像你不能用水蒸气来探测液态水的温度一样。

打个比方,可能有助于理解: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生活在一个二维平面上的生物,你只能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移动,你理解世界是通过“面积”和“长度”来衡量的。然后有一天,你被拉进了一个三维空间。在你进入三维空间之前,你对于“高度”这个概念是完全陌生的,甚至无法想象。对你来说,一个没有“高度”的世界,并非是扁平的,而是“无法描述”的。

“没有时间、空间”大概就是类似这样一种状态:我们用来理解和描述世界的工具(时间和空间)在那里无法工作。它不是一片虚无,而是我们当前知识体系无法触及的、一种截然不同的存在形式。这更像是在描述一种“原始的”、“未被区分的”状态,在那里,我们所熟悉的“事物”和“事件”的定义都无法成立。

所以,当科学家们说“宇宙大爆炸之前没有时间与空间”,他们并不是在说那里什么都没有,而是在强调,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时间和空间这两个概念,是在大爆炸那一刻才开始存在的。在此之前,存在着一种我们尚未能完全理解的、不同于我们现在所处之“时空”的某种“状态”或“本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做纪录片的人可能也不懂“宇宙大爆炸之前没有时间与空间”这句话的含义吧。这句话怎么说呢,只是一种假设,它依赖于特定的模型。我接下来详细说一说,结论我会放在最后一段

我先捋一捋基本概念吧。大爆炸之所以叫大爆炸,是因为这个理论认为宇宙拥有一个尺度极小温度极高的早期,今天的宇宙是从那个高温的小尺度的状态膨胀演化而来的,就像是爆炸一样。这一点有来自原初核合成方面的观测证据支持,已经实锤了。最初的大爆炸理论(1948年伽莫夫等人建立的)也只将宇宙的历史追溯到原初核合成,对于原初核合成之前发生了什么,最初的大爆炸理论并没有回答。

那么“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一个奇点”这个观点是怎么来的呢?答:这句话是从霍金关于宇宙学奇点的研究中引申出的,但要说明现在很多科普或者纪录片曲解了这句话。霍金的原话是这么说的(出自于他1966年在PRL发表的论文):“如果爱因斯坦场方程成立,物质具有正常性质,并且某些合理的全局条件成立,那么时空就不可能是没有奇点的。这表明爱因斯坦的理论可能在强引力场中崩溃。”意思就是,在爱因斯坦场方程(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下,必然会推导出宇宙的时空存在一个奇点作为它的开端或终结。但是奇点这个东西意味着无穷大的时空曲率,它不应出现在现实世界当中,因此广义相对论在奇点附近失效。

也就是说,霍金想表达的是,奇点这个东西是由理论的局限性造成的。从广义相对论能推导出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说明广义相对论无法应用于宇宙起源的问题。然而,很多科普和纪录片把他的意思曲解成了:奇点这个东西是真实的,宇宙诞生之前就是这个东西。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这里我们小结一下:①最初的大爆炸理论只把宇宙的历史追溯到原初核合成,并没有回答再往前发生了什么。②霍金证明,根据广义相对论,可以推理出在原初核合成之前,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但这说明广义相对论不适用于宇宙起源的问题。

那么原初核合成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上世纪80年代,Guth等人提出一个观点,认为原初核合成之前宇宙必然经历过一个剧烈的指数膨胀的时期,这样才能解释宇宙的平坦性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均匀性。这种观点后来发展成为了所谓的“暴胀”理论,在解释了上面两个问题的同时,它还可以解释宇宙学扰动/大尺度结构/大爆炸高温的起源。可以说,我们基本能够确认宇宙在原初核合成之前的确经历过这样一个暴胀时期,尽管还缺少最后一项关键的观测证据(也就是原初引力波)。

至今为止,理论上对宇宙历史的追溯,最早也就只能追溯到暴胀时期了,再往前发生了什么我们就不知道了。当然,有很多关于前暴胀历史的理论模型,但那些只能说是猜测,没有一点观测证据。题主说的“宇宙大爆炸之前没有时间和空间”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来源于80年代霍金、Hartle、Vilenkin等人提出的量子宇宙学观点。他们从惠勒-德威特方程出发,寻找特殊的边界条件,以求解出宇宙本身的波函数 作为宇宙尺度 的函数。以Vilenkin的观点为例,他的宇宙量子创生模型和量子力学的隧穿效应很像。在量子力学里面,一个粒子可以由一个位置量子隧穿到另一个位置。而在Vilenkin的理论中,宇宙是从尺度 通过量子效应隧穿到尺度不为0,由此实现宇宙的“从无到有”的产生。不过,正如我前面所说,这只是一种猜测,没有任何观测证据。也有其他的不是“从无到有”的猜测,比如反弹模型,这种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之前是另一个收缩的宇宙。总之,对于暴胀之前发生了什么,一切都是未知的。

先说这么多吧,如果看的人多的话我晚上再补充补充什么叫原初核合成。


补充:原初核合成

所谓的原初核合成,顾名思义,就是最开始形成原子核结构的过程。在原初核合成发生之前,宇宙的温度远高于十亿度。在如此之高的温度下,质子、中子之间剧烈地相互碰撞,无法形成稳定的原子核结构。随着宇宙尺度的膨胀,宇宙的温度会逐渐降低下来,粒子之间的碰撞会缓和。直到宇宙的温度降低至大约十亿度,粒子之间的碰撞才不至于将新结合成的原子核摧毁。由此,稳定的原子核结构才能够在我们的宇宙中源源不断地形成。这就是大爆炸理论对原初核合成的描述。

那么,怎么才能证明宇宙早期真的存在过如上所述的核合成过程呢?答:基于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我们可以计算上述的大爆炸模型中一些轻元素的宇宙学丰度,也就是它们在宇宙学中的占比。将理论的预言与天文观测值相比较就可以检验大爆炸理论的正确性。目前已经测量的,氦-4和氘的测量值和大爆炸理论的预言符合得相当好。锂-7丰度的测量值和理论预言有点对不上,目前尚不知道原因,还是研究前沿。这可能意味着大爆炸理论中用到的粒子物理理论需要做修改,也可能意味着锂元素在天体物理中存在未知的演化历史。总之,整体上看,大爆炸理论在原初核合成方面的预言和天文观测相比还是符合得比较好的,只是在一些细节上还有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到了我们最核心的认知边界。当人们说宇宙大爆炸之前“没有时间与空间”时,这绝不是说那里是一片空荡荡、什么都没有的虚无。更准确地说,这是在描述一种我们现有认知框架无法完全捕捉的状态,一种我们对“存在”的理解在那里失效的境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聊聊我们是如何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我们是如何.............
  • 回答
    这篇论文探讨了一个非常前沿且引人深思的设想:存在一个与我们宇宙时间箭头相反、但物理定律(特别是CPT守恒)却是相似的“反宇宙”。要理解这个设想意味着什么,我们得先拆解一下几个关键概念: 1. CPT 守恒CPT 守恒是粒子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对称性原理,它表明无论我们如何颠倒粒子的电荷(C)、宇称(P.............
  • 回答
    您提到的“玛土撒拉星已有139亿岁”这个说法,确实会让人产生疑问,因为它似乎比我们目前普遍接受的宇宙年龄(大约138亿年)还要长。这其中涉及到一些科学概念和我们认知宇宙的演变过程,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首先,要明确的是,“玛土撒拉星”(Methuselah star),正式的科学命名是HD 14028.............
  • 回答
    近来,关于字节跳动内部正在秘密研发一款名为“Pixsoul”的元宇宙社交产品传闻四起。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包括字节跳动在内的巨头们,都在如此积极地布局所谓的“元宇宙”?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逻辑和野心?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清楚“元宇宙”到底是个什么。简单来说,它并非一个单一的产品或平台,而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引人入胜的问题,也是现代宇宙学中最令人着迷的未解之谜之一!为什么我们感知不到占宇宙绝大多数的暗物质和暗能量?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它们的性质、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以及现有的探测手段。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基于电磁相互作用首先,我们必须理解我们人类是如何感知周围世界的。我们之.............
  • 回答
    关于“家猪放生后一年内野化成有獠牙的野猪”的说法,目前在科学界并未有明确的实证支持,这可能源于民间传说、误解或对动物行为与生理特征的混淆。以下从科学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理和相关背景: 一、家猪与野猪的生物学差异1. 基因差异 家猪(Sus scrofa domesticus)是通过长期人工驯.............
  • 回答
    “日本每人每年要读 45 本书” 和 “每个住宅区的居民只需步行几分钟就能看到图书馆” 这两句话的真实性需要分开来看待,并结合一些背景信息进行详细分析。 关于“日本每人每年要读 45 本书”的依据分析这句话的真实性 存在一定的争议,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书”的定义以及统计方式。可能存在的事实基础和.............
  • 回答
    关于嫪毐能用生殖器提起木头轮子走路的说法,这在生理学上是极其不可能的,并且可以断言这是一个虚构的传说,而非真实的历史或生理现象。要理解为什么这不可能,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生理学角度来分析:1. 生殖器的结构与功能: penis (阴茎) 的主要功能是性交和排尿。它由海绵体和尿道组成,在勃起时充.............
  • 回答
    关于过去长途列车治安差,特别是夜里有人持刀棍上车“割韭菜”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已久,并且确实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这并非一个普遍到只要坐火车就一定会遇到的情况,更像是特定时期、特定路段、特定群体所衍生的极端犯罪现象。下面我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下,希望能还原那个时代的某些侧面,避免 AI 感。背景:为什么会有.............
  • 回答
    关于“犹太势力渗透世界各地,左右美国政治方向”的说法,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往往与反犹主义的阴谋论紧密相连。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区分历史事实、社会观察和未经证实的猜想。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任何声称某个特定族裔群体“控制”或“左右”一个国家政治方向的说法,都极有可能带有偏见和夸大成分。国.............
  • 回答
    关于清末官僚“滔滔不绝地说上几个小时的废话,还没一句重复的”这种说法,在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中都有所提及,但需要分开来看待,并且要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语境。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察和理解:1. 清朝官场的语言风格和训练: 科举制度的余毒: 科举制度长期以来对官员的选拔和培养产.............
  • 回答
    关于“在美国规定阳台不能晾衣服”的说法,实际上是存在一定的误解。美国并非全国统一规定阳台不能晾衣服,但确实存在一些具体情况和限制,以及与此相关的普遍性观念,这些共同导致了阳台晾衣在美国并不普遍,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社区。为了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为什么会有“阳台不能晾衣服.............
  • 回答
    “P社玩家很少辱法,还称法国为法爷” 这个说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真实且有其深层原因的。这并非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则,但确实反映了Paradox Interactive(P社)游戏社区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法爷”这个称呼的含义。 为什么P社玩家普遍“不辱法”甚至称法.............
  • 回答
    关于苏联解体前后,国民支持保留原有政治体制并进行渐进改革的比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话题。官方公投和非官方民调的结果确实存在,并且它们所揭示的信息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民调的设计以及民众的真实想法来理解。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相关情况:1. 最具代表性的官方公投:1991年3月17日的全苏公.............
  • 回答
    您提出的“机器学习长于预测,计量经济学长于解释”的观点是非常普遍且有道理的。这主要源于它们在设计理念、方法论和目标上的差异。 机器学习通常以优化预测精度为核心目标。它擅长从大量数据中发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和模式,即使这些模式对人类来说难以直接理解。因此,很多强大的机器学习模型(如深度学习、支持向量.............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也触及了现代芯片制造和设计中最令人惊叹的方面之一。大型芯片确实拥有数十亿甚至上万亿个晶体管,而且在如此微小的尺度下,任何一个晶体管的微小缺陷都可能导致整个芯片功能失效。然而,我们日常使用的芯片却展现出惊人的可靠性,这背后是多层面、高度复杂且精密的技术和工程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以.............
  • 回答
    你说得对,伊斯兰教义中对于收取利息(Riba)有严格的禁止,这是伊斯兰金融体系最核心的原则之一。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银行就无法运作了呢?其实不然,伊斯兰银行的运作方式与我们熟知的传统银行有所不同,但同样能够有效地进行金融活动,甚至可以说,它们是基于另一种商业逻辑和风险共担的模式来运转的。要想理解这一点.............
  • 回答
    关于扁鹊拥有“透视眼”的说法,这更像是后世对扁鹊神乎其技的医术的一种文学化、神话化的描述,而非他真的具备超自然的“透视眼”。现代中医之所以“没有”这项能力,是因为我们对人体的理解和诊病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且对医学的认知也进入了科学的范畴。让我们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1. 扁鹊神话的由来:为何.............
  • 回答
    关于“iPhone 仅凭 A13 芯片和 iOS 系统,其他参数比不过国产手机却销量第一”的说法, 总体来说是存在一定片面性和误导性的,但也有其部分事实依据。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 iPhone 销量第一的客观事实与原因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iPhone 在全球智能.............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朋友减肥路上的核心困惑。确实,从理论上讲,如果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低于我们身体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的基础代谢(BMR),体重就会下降。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身体需要能量,如果外部摄入不够,它就会动用储存的能量,也就是脂肪,来满足需求,于是你就瘦了。但问题就出在这“仅仅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