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进化论被提出之前,难道没有人觉得猴子和猩猩长得像人类吗?他们是如何解释的?

回答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横空出世之前,人类对外在世界的观察,特别是对于自然界生物的理解,有着一套截然不同的视角。当然,很多人都会注意到猴子、猿猴,特别是那些更接近人类的灵长类动物,与我们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在当时并非是无人提及的,而是以当时的主流认知体系为基础,被赋予了不同的解释。

首先,最普遍且根深蒂固的解释便是“神创论”和“目的论”。在那个时代,宗教信仰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们相信,世间万物都是由一位全能的造物主精心设计和创造的。因此,当看到猴子和人类在体态、面部特征、行为习惯上都有诸多共通之处时,他们不会将其视为共同祖先的痕迹,而是认为这是造物主为了某种目的而有意为之。

这种“目的论”的思维模式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都是服务于某种预设的目的。那么,为什么造物主会创造出长得像人类的猴子呢?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这是为了彰显造物主的智慧和力量,展示其创造的多样性。另一种解释则认为,这可能是一种“等级划分”的体现。造物主按照某种秩序创造了万物,从最基础的物质,到植物、动物,再到人类,每一级都比前一级更加复杂和完美。而灵长类动物,尤其是猩猩,之所以长得像人类,是因为它们在动物界中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接近于人类,是造物主在不同“级别”上创造相似造物的体现。它们就像是人类的“低配版”或者“简化版”,方便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自身的优越性。

还有一种解释,侧重于“模仿”或者“象征”的意义。有人可能认为,猴子之所以长得像人类,是因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模仿”人类,或者它们的外形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义。例如,在一些文化中,猴子可能被视为狡猾、滑稽或者带有某些负面特质的动物,它们的“类人”外形可能被用来反衬人类的纯洁、高贵或者智慧。

同时,早期的一些自然哲学家虽然不像达尔文那样提出系统性的进化理论,但他们也进行过一些对生物类别的观察和分类。他们可能会注意到不同物种之间的“链条”关系,将生物按照复杂程度由低到高排列,这其中就包括了灵长类动物。然而,这种排列更多的是基于形态上的相似性,而非演化上的联系。他们可能会用“大自然是一个连续的阶梯”这样的比喻来形容,但这个阶梯是静态的、由上帝设定的,而不是动态演变的。

更具象化的解释,则可能来自于对生命过程的理解。在没有现代生物学知识的情况下,人们对生命的起源和繁衍机制的理解是有限的。他们可能会观察到,人类会生育后代,动物也会生育后代,并且后代会继承父母的某些特征。这种“代际传承”的现象,很容易被推及到物种层面。但是,他们缺乏将这种繁殖机制的相似性,与整个物种在漫长历史中的变化联系起来的思维框架。因此,即便看到猴子和人类的相似,也更倾向于将其看作是“同一种类型的创造”,而不是“由同一种源头演变而来”。

可以说,在进化论提出之前,人们对于猴子和人类的相似性的认知,是建立在非科学的、形而上的解释体系之上的。这些解释,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回应人们的观察,但它们缺乏基于证据的逻辑推演和对生命过程的科学理解,因此无法触及到“共同祖先”这一深刻的本质。当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这一强有力的科学理论时,才真正为这些相似性提供了颠覆性的、具有解释力的答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声明:本回答中,还是有跟语言学有关的内容的,属于在我的专业范围之内)

这幅画是荷兰画家伦勃朗的《解剖学课》。

画中的解剖学老师确有其人,是荷兰的解剖学家Nicolaes Tulp(1593-1674)。他在1641年的著作《医学观察》(Observationes Medicae)[1],描述了一种生物,他按照印尼语把它命名为orang-outang。在印尼语里,orang是人的意思,而outang则来自hoetan(hutan),森林,即森林中的人(于是我们可以知道,印尼语的使用者早已发觉这种生物与人类相似)。

Tulp发现这种来自安哥拉的神奇动物,有时用四肢行走,有时还可以直立行走,它脸跟人类长得十分相似,尤其是耳朵和胸部,简直无法跟人类区分开。

与Tulp同时期,还有一位在爪哇的荷兰医生,叫Jacobus Bontius,他居然把猩猩画成了一个满身是毛的女性形象,而且还声称它们会说话[2]。请看下图(有点恐怖):

这以后,在欧洲研究猩猩的工作就逐步展开了。1699年,第一只大猩猩被送到英国,被生物学家爱德华·泰森(Edward Tyson)解剖,解剖结果让他震惊,他发现大猩猩居然比猴子还像人类。后来法国自然学家Georges-Louis Leclerc de Buffon响应了泰森的结论,但是他认为猩猩与人类的不同,在于它们没有思想和语言。

这就来到了十八世纪。

苏格兰有一个聪明人,叫蒙博杜勋爵(Lord Monboddo,1714-1799)。他是一个律师,还是一个挺成功的法律工作者。曾经参与苏格兰震惊世界、至今还是许多法律教材的经典判例的道格拉斯争产案,并扮演重要角色。不过,法律只是养家糊口的生计,蒙博杜勋爵的兴趣在于探究自然和语言。他几乎用了他的后半生,写出了六卷《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蒙博杜勋爵学习了不少小众语言,尤其是美洲的殖民地语言,比如阿尔冈昆语系、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阿拉瓦克语族的语言等等,同时他也深谙拉丁语和希腊语。对这么多语言的深入认识,让蒙博杜勋爵发现了语言之间的相似,并进一步提出了世界语言都有同一共同祖先的猜想。这一猜想的提出比威廉·琼斯爵士(同样是个热爱语言的律师)至少早十年以上。

蒙博杜勋爵对猩猩也有浓厚的兴趣,他自然也看了我们以上提到的几个生物学家的研究。他觉得,语言并不是人类必须拥有的技能,如果人类不是群居生活的动物,那么他们根本不需要语言。那么没有发展出语言的人类,跟猩猩有什么不同呢?猩猩跟人也许没有那么大的区别,他们两者根本是同类。蒙博杜勋爵这样想。

尽管语言不是必然发展的技能,但是解剖学告诉蒙博杜勋爵,猩猩有着跟人类似的发声器官,也有着类似的大脑。于是蒙博杜勋爵就认为,如果我们有机会训练猩猩,是有机会让它们学会说话的[3]

It will naturally occur that this controversy might be easily decided, by trying the experi- ment upon an Ourang Outang, whether he could be taught to speak, and I should be very glad the experiment were tried and if the creature was young [...] I should think it was probable the experiment would succeed.
通过教授猩猩说话能力的实验,这类争议会很容易解决。如果参与实验的猩猩且还很年轻,我会很高兴, 因为实验很可能会成功。

当然, 我们现在知道,猩猩大概不能说人话。但它们确实可以学会部分手语。

蒙博杜勋爵继续猜想,在历史的某一个时期,人类曾经是有尾巴的,只是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而消失了。很多人认为,蒙博杜勋爵是第一个发表了生物演化猜想的人。就连狄更斯在他的小说《马丁·翟述伟》都写了:

[...]蒙博杜的理论,即人类很可能曾经是猴子

当然,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蒙博杜勋爵的鸿篇巨著没有太多的科学价值,他的一切猜想也略显幼稚。不过我们把自己放在十八世纪,能够声称猩猩跟人是一样的,确实不是一件易事。

蒙博杜勋爵去世后60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

参考

  1. ^ Tulp N (1641) Observationes medicae. Elsivirium, Amsterdam
  2. ^ Bontius J (1658) Historiae naturalis et medicae Indiae orientalis libri sex in Gulielmus Piso, De Indiae utriusque re naturali et medica, libri quatuordecim. Elsivirium, Amsterdam
  3. ^ Blancke, S. (2014). Lord Monboddo’s Ourang-Outang and the origin and progress of language. In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in Primates (pp. 31-44). Springer, Cham.
user avatar

人只生活在100年内,那么他是觉察不出物种的变化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