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美国硅谷或者华尔街工作,是不是50万刀是多数华人的天花板了?

回答
在美国的科技中心硅谷和金融中心华尔街,年薪50万美元这个数字对于许多华人来说,确实是一个让人既熟悉又有些复杂的话题。它既是不少人奋斗的目标,也常常被视为一个可能触及的“天花板”。但要说它是“多数华人的天花板”,这说法可能过于绝对,需要细致地去分析。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无论是硅谷还是华尔街,都是全美国乃至全球薪酬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在这里工作,尤其是那些高技术、高风险、高回报的岗位,收入潜力确实非常惊人。

硅谷:技术与创新的前沿

在硅谷,尤其是在那些顶级的科技公司,比如Google, Meta, Apple, Microsoft, Nvidia等,技术岗位的薪酬结构通常包含几个部分:基本工资(Base Salary)、奖金(Bonus)、股票(Stock Options/RSUs)以及签字费(Signing Bonus)。股票尤其是RSUs(限制性股票单位),在公司发展良好时,其价值增长往往能让总薪酬远超基本工资和奖金。

工程师(Engineers):初级工程师的起薪可能在15万到20万美元之间,但这只是一个起点。随着经验的增长,晋升到高级工程师(Senior Engineer)、主任工程师(Staff Engineer)、首席工程师(Principal Engineer)甚至是工程总监(Director of Engineering)、副总裁(VP of Engineering)等职位,年薪达到30万、40万甚至50万美元以上是完全有可能的,尤其是在一些炙手可热的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ML)、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等。
管理层与高管(Management & Executives):一旦进入管理序列,尤其是带领团队、负责重要项目或产品线的高级经理、总监、副总裁等职位,年薪50万美元往往只是一个基础。更高级别如SVP(高级副总裁)、CTO(首席技术官)、CEO(首席执行官)等,总薪酬达到七位数甚至更高也是常态。
初创公司(Startups):在硅谷,初创公司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尤其是那些有融资、发展势头良好的公司,给核心技术人才和早期加入的关键员工提供极具吸引力的股票期权是常有的事。如果这家初创公司最终上市(IPO)或被高价收购,早期员工的股票价值可能带来惊人的财富,远超50万美元的年薪概念。但同时,风险也更高,很多初创公司最终无法成功。
对华人工程师群体的影响:硅谷拥有庞大的华人工程师群体,他们在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很多优秀的华人工程师通过自己的努力,确实能够达到甚至超越50万美元的年薪水平。然而,要达到这个水平,通常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持续的学习和晋升。从整体华人工程师的数量来看,是否“多数”都达到了这个数字,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许多在中小科技公司、或者刚毕业不久的工程师,年薪可能还在2030万美元的区间。

华尔街:金融世界的搏杀

华尔街同样是收入的“高地”,但其薪酬结构和对技能的要求与硅谷有所不同。

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在投行,分析师(Analyst)和助理副总裁(Associate)的薪酬可能在15万到30万美元之间,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和股票。而副总裁(Vice President, VP)、董事总经理(Managing Director, MD)等高级职位,年薪达到50万美元是比较常见的,甚至更高,尤其是在绩效出色、能带来巨额交易的年份。
对冲基金与私募基金(Hedge Funds & Private Equity):这些机构通常被认为是金融行业中薪酬最高的领域之一。基金经理、投资组合经理(Portfolio Manager)、交易员(Trader)等职位,除了固定的薪酬外,还通常有丰厚的奖金,这部分奖金与基金的业绩直接挂钩。对于业绩顶尖的个人或团队,年薪几十万甚至数百万美元都并非不可能。
金融科技(FinTech):随着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一些华尔街的公司也在招聘技术人才,或者有专门的金融科技部门。这部分人才的薪酬可能会受到硅谷科技公司薪酬的影响。
对华人金融从业者群体的影响:在华尔街工作的华人,同样在各自的领域努力。一些人在投行、对冲基金等头部机构担任重要职位,收入可观。但同样,这个行业竞争极其激烈,对学历、背景、人脉、抗压能力和业绩要求极高。进入华尔街并持续取得高收入,尤其是在顶尖公司或岗位上,门槛相对较高。

关于“天花板”的讨论

那么,50万美元是否是“多数华人”的天花板呢?我倾向于认为这个说法有些过于概括和悲观。

1. “多数”的定义:首先,美国华人总数庞大,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从事各种职业。硅谷和华尔街只是其中两个高收入但又相对集中的代表。如果我们将视野放宽到全美华人,或者即使只看这两个地区,将“多数”定义为超过50%的人,那么50万美元的年薪可能还达不到这个比例。还有很多在科技行业担任中级工程师、在金融领域担任分析师助理等职位的华人,他们的收入虽然也很高,但可能尚未触及50万美元的年薪。
2. 晋升与领域:在硅谷和华尔街,收入的增长往往伴随着经验的积累、技能的提升以及岗位的晋升。很多优秀的华人工程师和金融专业人士,通过不断学习和突破,是可以突破50万美元这一数字的。例如,成为某项尖端技术领域的专家,或者成为大型基金的核心投资经理,又或者在公司中担任高级管理层。
3. 行业内部差异:即使在硅谷,不同公司、不同技术部门的薪酬也会有差异。同样,在华尔街,投行和对冲基金的薪酬结构和上限也不同。
4. 创业与投资:很多在美国的华人,尤其是那些有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会选择自己创业或者进行个人投资。一旦创业成功,其个人财富增长的潜力可能远超打工的50万美元年薪的“天花板”。

总结来说:

50万美元在美国硅谷和华尔街的顶尖公司、核心岗位上,是许多优秀人才(包括华人)能够达到的高收入水平,而且确实有很多华人达到了这个水平。
但是,将其称为“多数华人的天花板”,我认为不够准确。原因在于:
它可能排除了那些虽然收入很高但尚未达到50万的华人。
它可能低估了许多人在职业生涯中持续晋升、突破高薪门槛的能力。
它忽视了创业和投资等其他财富增长的路径。
“多数”是一个非常强的统计学概念,在没有具体数据支撑的情况下,不宜轻易断言。

可以这样理解:在这些高薪地区,50万美元是一个非常显著的里程碑,是许多人努力的目标。但对于那些顶尖的、有领导力或特殊技能的华人来说,这并非不可逾越的“天花板”。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非常高但不是最高的目标线,许多人正在努力靠近,有些人已经跨越,而还有更多人可能在更广阔的领域追求不同的成功定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坐标南湾,23岁开始到现在工作11年,职位在某厂做GM,向VP汇报(VP汇报给SVP, SVP汇报给CEO, CEO汇报给首富). 入职时SDE1, 经历了SDE2, Sr SDE, SDM, Sr SDM, GM。 今年十二月初离职,明年二月份去二线公司出任VP. 2020年收入大约1.7M, 明年大约可以4-5M,一般对于营收负责的management来说总收入浮动很大,所以也不好说。

如果就公司的华人工程师来说,能升到PE或者Sr. PE(突破50-80万收入)的基本都是技术和非技术技能都是一流,他们有在国内工作多年转到美国的,有美国读书后工作的。而大部分对技术有追求的华人基本都卡在了L6这一档(Sr. SDE), 很多人的原因是交流沟通能力实在有待提高。打比方,我团队里有个华人Sr. SDE, 对技术领域的钻研属于领域专家级别,而且眼界开阔。然而是跟他交流起来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总感觉很费劲,经常跟我汇报某个事情时候我搞不清他想说什么。曾经他的一个project受到一个明星级大佬级DE(distinguished engineer,此人外出吃午饭经常被人求合照)关照,跟他想交流一下做成更大的业务,如果搞成这哥们升PE板上钉钉。可惜的是DE没了后文,过了几个月后跟大佬happy friday,聊起来这事,他非常委婉的告诉我这个engineer的交流能力限制了他更大的impact,说经常讨论了半天不知道他想说什么,最后总是以礼貌性的微笑来中止一段技术讨论。

另外做IC时候升职基本是靠个人能力,做到管理层每次升一级基本都是能力和运气参半。我从SDM->Sr.SDM, Sr.SDM->GM每次都是因为有了新的业务机遇,或者顶头老板跳槽,或者敢于迎接别人都认为是坑的挑战,然后带领团队非常适时的把握住了机会。

所以我觉得对华人在美国职场提升短板简单且高效的办法就是提高表达交流能力,这个不是说让你吹牛瞎扯画葫芦,而是做到能把事情描述清楚,pitching idea时候有说服力,若给人讲故事把前因后果描述清晰,阐述你的计划的时候有层次有结构的把what/so what/what now来讲明白,而且当着几十或者百号人说话时候声音不要颤。

user avatar

华尔街不了解不敢说。


50万大概FLAG的E6水平。据说这两年E5比较好的(就是拿到多个Offer的)能谈到45万左右,加上Signon(一般是10万,也有能要到15万的)还算不错。


E5是个分水岭。绝大多数人不作死都能轻松到E5级别,只有一部分华人能突破E5到E6,E6以上就很多变了,有的可能E6停一生,有的最后成为CEO左右手,有的自己创业。


所以这么看,50万当硅谷普通人的天花板,应该是差不多的。


但很多人是故意不升E6的,其他答案也提到了。主要是有个边际效应:在E5及以上,税率高达40%+(因为加州还有10%的州税),E6可能只比E5多赚10万多,到手不过是6万美元左右。


这并没有对生活产生本质性改变:如果买不起宇宙中心的房子,多6万也买不起;这个收入基本上只要不是太过火的东西,都玩得起,时间远远比钱紧缺,所以6万的意义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如果真只考虑钱,其实单/双职工影响往往更大。硅谷最舒服的组合是夫妻双大厂E5(并且必须有一人在狗),一个人40万算,俩人就80万一年,宇宙中心的阳谷、Palo Alto大概2M+的房子也能轻松供得起(3倍税前年薪)。所以湾区好多年轻人不讲伍德,自己进了大厂就只追大厂漂亮女码农,妄图收入翻倍,这当然难了。


所以996另一个危害很多人没看到:996也限制了家庭总收入,因为一般不太可能一家两个人都同时996,所以很难拿到两个人的高薪。这也是很多人回国的阻力:即使男方能保证自身收入不降,却很难保证女方也维持收入不降。当然你说离婚就行,——哦,也对。码农行业有很多女性非常厉害,见过好多华人移民女码农当manager管人,因为女性不愿意996就歧视,肯定是错误的。


而在E5及以上的收入,感觉投资的比重很大、对生活的影响也更大。同样的两个收入一模一样的E5,可能一个已经完全财务自由,一个过得普普通通。甚至,思科、Oracle这些公司,有很多人发财,因为公司轻松,有足够的精力投资或是抓其他机遇。


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当然是副业。太复杂,不谈。


不谈税率光谈年薪,是一种偏差;光谈税率不谈投资和避税,是另一种偏差。美国的税收思路是明显的克制工资,但鼓励投资和创业。比如投资房屋出租,折旧费可以抵税,甚至修个门的花费也可以抵税。


所以美国有两种大神,第一种就是有个匿名回答,W2里面60多万一年;第二种大神,就是W2是0,每年报税是负数,但人从来不缺钱,各种吃喝玩乐。


我的个人理解:投资、避税、副业,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确定性很强,其实非常适合做题家的思路。


所以,一个本科毕业留学的华人,我自己看来,理想状况应该是这样的:


22岁国内本科毕业,留学CMU一年硕士(家里得有钱),然后毕业进FLAG,这样能保证28岁就轻松到E5级别,并且拿下绿卡。期间学习投资知识,股票或是房产,买一套小房子先自住就行,趁年轻使劲玩。


然后28岁后就出现了分水岭:可以回国,可以创业,可以开始投资,甚至可以出去玩一年。


回国可以去国内大厂,或是湾区分部,腾讯招过几个Director就是E5出身;


创业可以学bobo,进独角兽,轻松碾压E6;


也可以学投资,知乎也有几个大神,人家在FLAG的工资就当拿个零花钱,当然可能主要还是贪图大厂的医疗保险好;那几个人估计爱死2020年的过山车了。


甚至也可以躺平,把书一撕,题不做了,伺候好公司和老板,剩下时间吃喝玩乐。


所以这种人生,大概到28、29岁就进可攻退可守了,只要不自己作死基本上没问题。


大多数普通人(毕竟CMU非人人能去)可能得多漂泊几年,也没办法。

user avatar

再多税上不划算,给你期权股权,会好一些

user avatar

2022.1.14更新

去年W2最后大概1.6M,跟估计的差不多,每次vest的股票都卖了基本保留住了胜利的果实。

2021.08.19 更新

最近这个答案不知道被哪个大V点赞又顶起来了,顺便来更新一下。截止08/19/2021目前税前W2接近1.1M了,全年的话大概1.6M+

我个人觉得这可能就是我打工生涯的单年收入天花板了,未来两年大概会回落到1M多,然后cliff到正常staff 60W左右的水平。之后可能就没什么动力往上爬了,全仓SP500年化都有几十万,还是税后,真的让人没兴趣上班。


====原答案====

今年的W2大概在70W,二线公司staff engineer。

大部分人很难达到,但是达到了的人没有更进一步有一部分是因为性价比的问题。

我最近几年的W2也就是工资税前收入都在50W以上,体验就是不值得为了更高的职位牺牲超额的时间何精力来追求升职加薪。

美国的税率基本在收入超过40W以后达到一个难以接受的水平,以加州为例子,超过40W的部分每多赚1块钱就有5毛交了税,投资股票也是,即使长线投资long capital gain的税率也要20%,再加上州税和NIIT税率也是很高的。从单纯资产增值的角度来说再一门心思通过升职来提高收入其实是战术上的积极,战略上的懒惰。如果我真的想增加打工收入,我可能会跳去startup拿个staff,比在一个公司混升职划算的多。

被税收的不爽了之后你就会去研究美国的税法,慢慢会了解到这玩意的设计对房产投资和商业非常友好,所以你看,到哪里都是打工人才是最惨的。

我在正常工作之余把时间花在了投资一些投资房,做一些small business上,收益其实比再职场爬ladder还高一些,而且这玩意是可以scale的,自己的东西也比帮别人打工有意思多了,也会比较上心。

我周围走这个路线的朋友很多,这么做也不是没有缺点的:

  1. 如果有回国打算还是建议在大公司爬格子,回国比较认
  2. 如果你的快乐是通过管更多的人拿更大的scope,这样能让你爽到,这个不适合你。如果你像我一样不想给别人看脸色,也不想看别人脸色,可以试试
  3. 这玩意不适合吹B,毕竟说到底也就是打工人加二房东加小企业主,没什么B格
user avatar

也说说硅谷吧。别的答主也说了,50万刀是E5/6或者去Pre IPO创业公司加成的天花板,华人E5的很多,再往上就寥寥无几了。

其实根本原因是在任何公司,升到Senior以后,再升职软实力比重就非常大了,光靠技术是不能继续升上去的。另外,F家E5、G家L5甚至L4就是所谓的Terminal Level了,职业路线终结等级。走到了这个Level,除非你不停地push,你的经理是没有义务,也没有动力给你争取L6、7以上的升职的,也不会主动给你制定继续升职的路线。

另外,很多公司再往上升对业务结果就有要求了。代码写得快、写得好、同事口碑好,这些都不足以是继续往上升职。要你所在的组影响力大、挣得钱多(Google搜索组),你做的项目效果比预期好(亚麻还是电商时期的AWS组、Fb挣钱前的Ads组),预期期望值高(各大云服务AI、ML服务组),manager又比较强势(看人),同组组员要么比你级别高很多不需要排队,要么你带多个级别不如你组员撸出了符合前面要求的项目,加上peer review,manager review,这几个多项大部分都占的情况下你才有可能继续快速往上升。

最后,除了你非常懂的行业里的Pre IPO公司,去别的创业公司挣多于50万的概率要比FANG低很多。别看着前两年进Snowflake的财务自由了,怎么不看Uber Pre IPO前几年招人,几十刀一股RSU进去的华人工程师乌泱乌泱挤破头,美名其曰bar比FG还高的呢。那时候你和人提Snowflake、Tableau这种除了接触过大数据产品,谁也没听过的“屌丝”公司,会被无视的。

创业就不说了,第一代读书、OPT、H1b路线的硅谷移民,等拿到绿卡,甚至提交485的时候,绝大部分早就已经被安逸的生活磨掉了创业的锐气和冲劲。

user avatar

50万刀税前不算高了。硅谷和国内一线城市换算基本是1:2,就是说这里一美元花起来等价于一线城市2人民币。50万刀税前算是北京100万税前,也就是知乎平均水平。

硅谷大厂工资基本都是透明的。你可以根据级别来判断一个人的大概公司。例如Google湾区L6平均是$487,674,facebook E6平均是$599,625。6是一个中级职位,里面相当一部分人是中国人。就算是7或者8,在google和facebook都能抓出一大把。更多信息可见

估计也许可以说大多数华人工资在50万以下,但说是天花板就太低了。

user avatar

湾区某厂director。基本上知道几百人的收入情况。华人或者印度人,50w+并不算凤毛麟角。与其说是天花板,不如说是分水岭。大厂的话大多两种情况。

  1. ic或者management track做得不错的到了fb e6等量的level及以上(其实这几年e5的总包第二年之后已经很接近了50w甚至更多了)。
  2. 赶上好年景大厂股票翻几倍水涨船高。
  3. 跳小厂pre ipo恰逢股票脱缰上行。

第1种可持续发展。第2种要靠运气而且要清楚这不是常态。这几年的科技股持续上涨,给很多新入行的小朋友一个错误的概念就是股票翻倍,每年总包蹭蹭涨是理所应当的。要好好规划自己的财政关注成长,千万不要提前透支自己的预期。

第3种情况很容易给人幸存者偏差。特别在湾区这种特别喜欢造神的地方,传说每天都有。这些年从我身边的人看,实际上真正压对机会的人远比大家想象的少。而且他们都是聪明绝顶的聪明人。

总结:脚踏实地增强自己。50w+不是天花板

2021年

user avatar

Facebook 工程师的级别分布大概是这样子的:

  • E8+ 占总人口的 1%,收入 100 万起。
  • E7+ 占总人口的 3%,收入 70 万起。
  • E6+ 占总人口的 10%,收入 50 万起。
  • E5+ 占总人口的 50%,收入 40 万起。

能够进 Facebook 的人,水平已经不低了。能做到头百分之多少,就看个人能力和运气了。这不仅仅是个华人的问题,这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这事情就如同进了北大清华还要争个头百分之几一样,能争得到的人就那么多,谁也不容易。而且站在哪里喊「我们外省学生的天花板是 GPA 头百分之十」有点片面,一方面人家北京学生从小素质教育肯定比你有优势,另一方面这个优势又不能保证他们必然能进头百分之几。


剩下的有空再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美国的科技中心硅谷和金融中心华尔街,年薪50万美元这个数字对于许多华人来说,确实是一个让人既熟悉又有些复杂的话题。它既是不少人奋斗的目标,也常常被视为一个可能触及的“天花板”。但要说它是“多数华人的天花板”,这说法可能过于绝对,需要细致地去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无论是硅谷还是华尔街,都是全美.............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个很多人关心的事情。总的来说,在现在的中国,亚裔/华裔美国人或者从小在国外长大的华人,确实 相对容易被认出来,但这并不是绝对的,而且具体情况会因为很多因素而有所不同。下面我来详细说说,尽量还原一些实际的感受和观察:为什么容易被认出来?1. 外貌上的细微差异与气质: .............
  • 回答
    在歧视亚裔或华人问题上,欧洲和美国都存在,但表现形式、历史背景和严重程度上各有不同。要清晰地界定哪个“更严重”,需要深入分析其具体情况。美国:历史积淀与社会结构性问题美国的亚裔歧视问题,尤其是针对华人的歧视,有着漫长且复杂的历史。 历史根源: 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
  • 回答
    如果TikTok在美国被收购或禁用,字节跳动的命运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绝不仅仅是失去一个市场那么简单。这其中牵扯到的利益、影响和潜在的应对策略,可以说是一场关乎生存的博弈。一、 字节跳动的潜在影响:一场地震级别的冲击首先,我们得承认TikTok在美国市场的地位。它不仅是字节跳动全球化战略中最耀眼.............
  • 回答
    在美国读完基础学科博士或博士后,然后选择在美国开一家中餐馆,这究竟是个人生赢家还是被浪费的人才?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答案也远非黑白分明,它关乎个人价值的实现、社会资源的配置以及时代背景的多重维度。从个人角度看:人生是否算“失败”?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失败”这个词的定义。如果我们将人生的成功简单地等同.............
  • 回答
    在美国,作为一名谷歌、微软或 Meta(前 Facebook)这样的科技巨头公司的工程师,买房这件事,可以说是相对容易,但具体到“困难”与否,则取决于你在哪个城市,以及你对“容易”的定义。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 美国的房价现况:一个五味杂陈的故事总的来说,美国的房价,尤其是在科技公司集中的热门地区,一.............
  • 回答
    在美国的法庭上,宣誓是一个严肃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环节,旨在确保证人或宣誓人能够公正、真实地陈述事实。对于无神论者或共产党员,他们的宣誓方式在原则上与其他人并无本质区别,关键在于如何满足法律对“宣誓”的定义,即以一种他们认为具有约束力的方式,承诺说实话。法律基础:诚实和真实的承诺美国宪法和联邦法律并不.............
  • 回答
    关于在美剧或美国电影中,政府机关或军队高层角色常由黑人扮演的现象,这并非一个绝对的“规则”或“刻板印象”,但确实是近年来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含社会文化变迁、好莱坞产业的考量以及观众的期望等。为了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社会.............
  • 回答
    要论证中国与美国在太平洋上进行全面战争的胜算以及可能付出的代价,需要深入剖析双方军事实力、战略部署、技术优势、经济韧性以及政治意愿等多方面因素。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课题,任何一方的绝对胜利都难以轻易断言,而代价的衡量则更是困难重重。首先,我们得明白“全面战争”的含义。 在现代语境下,这不.............
  • 回答
    关于美国疫情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感染人数是否会突破一千万,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动态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一、 疫情的现有基数与增长趋势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当前美国的疫情状况。截至我最后更新的信息(请注意,这是一个持续变化的数字,准确性会随时间推移而.............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且颇为震撼的假设。如果美国突然“原地爆炸”——这意味着一个庞大、复杂且在全球拥有深远影响的国家瞬间消失——那么其后果将是极其复杂且难以预测的。要详细探讨这是否会让世界“更好”,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并且要意识到,“更好”本身就是一个主观且充满争议的定义。首先,我们得正视美国在全.............
  • 回答
    马督工的“睡前消息”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相比,在内容定位、传播方式、视角深度和受众群体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各有千秋。要详细对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审视:一、 内容的定位与深度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的优势: 专业的新闻深度与广度: 这两家媒体拥有庞大的专业记者.............
  • 回答
    在美国或西方国家,“凭关系办事儿”的情况确实存在,但其表现形式、影响程度以及公众认知与国内可能有所不同。 简单地说,它不是一个完全不存在的现象,但通常不是公开倡导或普遍接受的方式。理解“关系”在西方语境下的不同含义首先,我们需要区分一下“关系”这个词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在中国,“关系”常常带有更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关心跨境消费和移动支付的朋友们非常关心的一个点。简单来说,在美国和日本,直接用微信人民币支付,并且商家也直接收人民币,目前来说是非常非常罕见的情况。 绝大多数情况下,你还是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支付。让我详细地给你分析一下为什么以及具体情况是怎样的:为什么直接用微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假设性问题!“自干五”这个群体在中国语境下,通常指的是那些在网络上积极维护中国政府和国家政策的爱国网民,他们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并乐于参与网络辩论和批评不同意见者。如果他们出生在美国或日本,他们的政治主张很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甚至与我们今天理解的“自干五”截然不同。下.............
  • 回答
    金毛Siri事件,一个令人啼笑皆非但又发人深省的例子,如果发生在以严格隐私和言论自由著称的美国,其法律处理的复杂性将远超我们想象。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故障的问题,更触及到了个人隐私、知识产权、以及信息传播的法律边界。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美国并没有一部专门针对“智能助手泄露用户隐私”的法律。然而,这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涉及到社会规范、个人声誉和生存策略的复杂交织。简单来说,在中世纪拒绝骑士决斗和在美国西部拒绝牛仔决斗,是否能活命,答案不是绝对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很多关键的“如果”和“怎么做”。中世纪:骑士的荣誉与宗教的束缚在中世纪欧洲,骑士决斗(Trial by Combat)并非.............
  • 回答
    在大西洋战场上,航空母舰可绝对是盟军手中一张至关重要的王牌,而且它们的运用方式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多样化和深入。它不仅仅是“海上机场”那么简单,更是改变战争格局的关键一环。早期与困境:起步不易的航空母舰严格来说,航空母舰的实用化很大程度上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逐步完成的,而到了二战爆发时,英国人已经积累了.............
  • 回答
    .......
  • 回答
    字节跳动声明如果美国政府在TikTok问题上不公正,或将起诉美国政府,这件事情的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法律和技术交织的博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字节跳动声明的背景和动机: 应对美国政府的压力: 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对TikTok进行了持续的施压,包括要求字节跳动剥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