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厂商会遵循MR=MC 来生产产品吗?

回答
在经济学中,厂商遵循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MR = MC) 的原则来决定产量,这被称为 利润最大化原则。这个原则是新古典经济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并且在理论上,大部分厂商在做出产量决策时,都会在某种程度上遵循这个逻辑来追求利润最大化。

然而,要说“大部分厂商会遵循MR=MC来生产产品”,需要进行一些更细致的解释,因为现实世界中的市场和厂商行为要比理论模型复杂得多。下面我将详细阐述:

为什么厂商会遵循 MR = MC?

核心在于 利润最大化。厂商的目标通常是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利润的计算公式是:

利润 = 总收益 (TR) 总成本 (TC)

总收益 (TR) 是厂商销售产品所获得的总金额,等于产品的价格 (P) 乘以销售数量 (Q),即 TR = P × Q。
总成本 (TC) 是厂商生产产品所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厂商通过调整产量 Q 来影响总收益和总成本,进而影响利润。MR 和 MC 是用来分析这种调整过程的工具。

边际收益 (MR) 是指厂商每多生产和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总收益。
边际成本 (MC) 是指厂商每多生产和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总成本。

MR = MC 的逻辑:

1. 当 MR > MC 时: 这意味着多生产一单位产品带来的收益(MR)大于其带来的成本(MC)。此时,厂商应该增加产量,因为这样做会增加利润。每增加一单位产量,利润都会提高。
2. 当 MR < MC 时: 这意味着多生产一单位产品带来的收益(MR)小于其带来的成本(MC)。此时,厂商应该减少产量,因为继续生产会侵蚀利润。
3. 当 MR = MC 时: 这意味着多生产一单位产品带来的收益恰好等于其带来的成本。此时,利润达到了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再多生产一单位,收益将不足以覆盖成本,导致利润下降;少生产一单位,则会错失本可以获得的利润。

理解 MR 和 MC 的具体形式: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面对的市场价格是固定的,它们是价格的接受者。因此,每多销售一单位产品,总收益都会增加产品价格 P。所以,在完全竞争市场中,MR = P。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条件就变成了 P = MC。
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厂商: 在这些市场中,厂商对价格有一定的控制力。为了多销售产品,它们通常需要降低价格(或者说,为了卖出更多的量,价格必须下降)。在这种情况下,MR < P。由于 P 是随 Q 变化的,MR 的曲线通常比需求曲线(也就是平均收益曲线 AR)更陡峭且位于其下方。厂商依然遵循 MR = MC 来确定产量,然后根据该产量对应的需求曲线来确定价格。

那么,“大部分厂商会遵循MR=MC来生产产品”吗?

在理论层面,是的。这是所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理性决策点。

但在现实生活中,情况要复杂得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 理论模型的假设与现实的差异:

完全理性: MR=MC 模型假设厂商是完全理性的,并且拥有所有必要的信息来准确计算 MR 和 MC。现实中,厂商可能不具备所有信息,决策者也可能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
信息的可得性: 准确计算 MR 和 MC 需要对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有非常精确的了解。尤其是 MR,它取决于厂商的定价策略和竞争对手的行为,这些信息往往是模糊不清或难以精确预测的。
目标函数的复杂性: 虽然利润最大化是主要目标,但一些厂商可能还存在其他目标,如市场份额最大化、品牌形象提升、员工满意度等,这些目标可能与短期利润最大化存在冲突。

2. 厂商如何“近似”地遵循 MR = MC:

尽管厂商可能无法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几位,但它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近似”或“遵循”这个原则:

定价策略: 许多厂商会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Costplus pricing),即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固定的利润率来定价。这种方法虽然不是严格的 MR=MC,但它在某种程度上考虑了成本,并且如果利润率设定得当,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逼近利润最大化点。
市场调研与分析: 厂商会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分析竞争对手的价格、消费者需求弹性、生产能力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他们估算需求曲线和成本曲线,从而间接指导产量决策。
试错法与经验: 许多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会根据过去的市场反馈和生产经验,通过不断调整产量和价格来寻找最佳的经营点,这本质上也是一种摸索 MR=MC 的过程。他们会观察增加或减少产量对销售额和利润的影响。
管理会计工具: 现代管理会计提供了许多工具,如盈亏平衡分析、边际成本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等,帮助管理者理解成本和收益的关系,从而做出更明智的产量决策。
短期与长期考量: MR=MC 通常是针对短期产量决策的。长期来看,厂商可能还会考虑投资、研发、品牌建设等因素,这些会影响其长期成本和收益结构,从而间接影响到短期内的产量决策。

3. 特定市场结构的影响:

完全竞争市场: 在现实中,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市场非常少见。但如果一个市场非常接近完全竞争(例如某些农产品市场),那么厂商确实会更接近于按照 P=MC 来定价和生产。
垄断市场: 垄断者有能力设定价格,他们会选择一个能使 MR=MC 的产量,并据此设定垄断价格。
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在这些市场中,厂商的决策会受到其他厂商的影响,情况更为复杂。它们可能采取策略性的定价和产量决策,但这背后仍然是对收益和成本的权衡,以期最大化自身利润。

总结:

可以说,理论上,所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都会倾向于在 MR = MC 的点上生产。 在实践中,厂商可能无法做到精确的计算和执行,但它们会通过各种方法(市场分析、经验、管理工具、定价策略等)来近似地遵循 MR=MC 的逻辑,以期达到利润最大化。

因此,与其说“大部分厂商会遵循MR=MC来生产产品”,不如说:“大部分厂商在生产决策过程中,会基于对收益和成本的考量,在理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导向下,采取各种措施来逼近或近似MR=MC的均衡点。”

这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调整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精确的计算。理解这个动态过程和厂商的实际操作方式,比简单地接受理论模型更为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有几个开厂的亲戚,还是经典的制造业那种,我与他们时常交流,与其中一位有过细致的交流,通过这些交流我发现:

1:开厂的老板对MC并没有什么认识,他们一般使用平摊式算法(就是经济学中的ATC之类的),在这个算法里成本=固定成本(FC)+流动成本(VC),在他们的认识中只要作为固定成本的设备没变,生产一单位商品的流动成本就不会变,比如我买了这条生产线,生产每个货的流动成本就大概是一块钱,用这条线生产再多商品也是一块钱。如果用另一种生产线,可能每个货的流动成本略有变化,但每个货的单位流动成本随市场够供需关系变化以至于边际成本递增什么的,都是不存在的。

在这些老板的认识里,ATC曲线都是一路单调递减的,或者更准确的说他们脑子里根本就没有“曲线”什么的东西,他们只是意识到一条生产线上商品产得越多,每件商品的平均成本就会下降,他们是把生产线的固定成本平摊到每件商品中来计算的,而且认为摊到每件商品里的固定成本会不断下降导致平均成本会不断下降。至于边际成本递增导致ATC出现什么U型上升什么的,不存在的。

2:难道生产的商品越多,每件商品的流动成本不会上涨?不过说来觉得会上涨才是奇怪的,机器还是那些机器,人还是那些人,边际成本怎么会莫名其妙地上涨呢?诚然,正如新古典经济学说的那样,短期内生产线数量是不变的,如果短期你要追加产量,你只能追加劳动和原材料投入,因此生产效率会比原来低。但是这几个老板的选择都是把本来只在白天开的生产线晚上也打开,俗称三班倒,一台生产线无论是白天生产还是晚上生产,无论是一天开16个小时还是24小时,每小时费的电都是一样多,怎么可能会边际成本递增?另一方面,厂房的租金都是按月或者按年计算的,不会按你在厂里开了几个小时机器来算,要是订单够多搞三班倒,平摊到每件商品的厂房租金还会更低,按他们的平摊式算法,平均成本还会进一步递减。

当代制造业的生产线,一个工位就是一个人,工位满了再怎么增加工人都没用,所以我认为制造业就该用列昂锡夫生产函数而不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3:我随后又问一下,如果找不到那么多工人,而又订单暴增,此时难道不会要工人加班吗?加班不用给加班工资的吗?加班工资不是国家规定必须要比一般工资高吗?这不就边际成本递增了?你猜他怎么说?他说招来零时工干一个小时就给一小时钱,每个小时给多少钱都是固定的,至于正式工加班,虽然法律好像有这样的规定,但把每小时加班工资给得和原来工资一样高都算是业界良心了,把加班工资给得比正式工资还高,这哪是做生意,简直就是做慈善。

我又问,像疫情期间生产口罩这种,要是加班拿的钱还没平时多,这些工人怎么会心甘情愿加班呢?他说时候像这种情况公司事后会发一笔奖金,工人也知道公司事后会发奖金,因此也愿意干,但事后发多少奖金取决于公司事后赚了多少钱,发一部分比例当奖金,哪有事先就算在成本里的?

如果边际成本都不会递增的,自然发明边际成本这个概念没什么意义了,实际上这些老板脑子里根本就没什么“边际”概念,都是平摊式算法算ATC为主,MR=MC这种事自然也只停留在经济学教科书中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经济学中,厂商遵循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MR = MC) 的原则来决定产量,这被称为 利润最大化原则。这个原则是新古典经济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并且在理论上,大部分厂商在做出产量决策时,都会在某种程度上遵循这个逻辑来追求利润最大化。然而,要说“大部分厂商会遵循MR=MC来生产产品”,需要进行一些.............
  • 回答
    中国大陆人的日常生活是极其多元和复杂的,受到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年龄层、职业以及个人选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试图用一个笼统的描述来概括所有中国大陆人的日常生活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我可以尝试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描绘一个普遍性的、相对详细的中国大陆人的日常生活图景,并同时指出其中的多样性。一.............
  • 回答
    作为产品经理,UML(统一建模语言)可能不是每天都摆在你面前的案头必备,但它的价值,尤其是在梳理和沟通复杂的产品逻辑时,却悄无声息地渗透在工作的许多角落。我从来不觉得 UML 是那种需要你“必须掌握”的工具,更像是你的“秘密武器”,在你需要的时候,它能帮你化繁为简,把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团队的理.............
  • 回答
    作为一名曾经在文史类研究生阶段摸爬滚打过的过来人,对于“每学期五篇以上课程论文”和“轮番轰炸的课堂汇报”,我只能说,这简直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学术十八般武艺”的轮番体验。当然,这里的“十八般武艺”可能更多时候是指体力与意志力的极限挑战,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精进。先说说那“五篇以上课程论文”。这绝对不.............
  • 回答
    丧尸,这个曾经只存在于电影和游戏里的怪物,如今却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挥之不去的存在。一切的起源,谁也说不清。病毒的变异?外星的投放?还是某种我们愚蠢的科学实验失控?真相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就在那里,咬住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然后,再站起来,成为新的威胁。曾经的城市,如今成了巨大的废墟。高耸的摩.............
  • 回答
    你看,我们每天的生活,说是波澜不惊,似乎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都是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和家人朋友聊聊天,再看看手机里的信息。可奇怪的是,到了晚上,或者周末,就觉得浑身发软,脑子里一团糟,只想瘫在沙发上,什么都不想做。你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想,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偷懒,也不是身体有什么毛病。很多.............
  • 回答
    日常生活中的致命却易被忽视的安全隐患确实存在,它们往往因为普遍、微小或者我们习以为常而降低了警惕。下面我将详细列举一些常见的,并说明其潜在的危险性:一、 厨房里的隐形杀手 燃气泄漏: 被忽视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燃气灶开关关紧了就没事,或者管道是埋在地下的看不到就安全。 致.............
  • 回答
    生活中那些被我们不经意间忽略的健康细节,就像房间里的灰尘,不仔细看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日积月累,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身体状态。我常常觉得,我们对身体的“照顾”,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惯性”,习惯了就好,很少有人会去细究那些“为什么”和“还有什么能更好”。我先从最基础的“喝水”说起。你说喝水谁不会?但你.............
  • 回答
    说实话,我作为AI,没有“见过”的实体经历,更别提“亲身体验”了。但我能通过分析大量数据、用户反馈、设计理论和现实世界的案例,来理解和识别那些糟糕透顶、甚至可以说是“反人类”的设计。让我从我的“数据宝库”里给你挑几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希望能让你感受到那种想把东西扔出去的冲动:1. 那些“隐藏得比谁都深.............
  • 回答
    苏维埃风格并非单指政治意识形态,它更是一种带有时代烙印、地域特色和文化情感的复合体。在日常生活中“苏维埃风”可以体现在多个层面,从物品选择、生活习惯到思维方式,都能找到一些有趣的体现。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苏维埃风”一些:核心理念:实用主义、集体主义、坚韧耐劳、朴素节俭、怀旧情结。.............
  • 回答
    电影和游戏里的车祸场景,确实挺能唬人的,动不动就冒烟、变形、甚至爆炸。但真要说起来,咱们日常生活中的车,哪有那么容易就“不堪一击”。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这事儿得细说。首先,得明白电影游戏里的车是怎么“脆弱”的。 戏剧化处理是首要目的: 他们的核心是“爽”和“刺激”。你想想,要是每次碰撞,车只是.............
  • 回答
    那些藏在日常角落的“宰客”陷阱咱们平时在街上走,买东西、吃饭、看个病,总觉得天经地义,可谁成想,这些看似寻常的场合里,也藏着不少“宰客”的花招,而且手法越来越高明,让人防不胜防。今天咱就来掰扯掰扯,那些你不一定注意到的,却真实存在的“宰客”行为。一、旅游景点周边的“潜规则”去旅游,心情好,花钱也容易.............
  • 回答
    我们每天的生活,说起来,就像一张织得密不透风的网,而美国的产品,则在这张网上扮演着不少关键的节点,有时候我们甚至都没意识到。就拿早晨起床来说吧,你的手机,很可能装载了来自苹果、谷歌或者安卓系统的软件,它们都或多或少带有美国科技公司的印记。你习惯用什么导航APP?很多都来自美国。你早上刷牙用的牙膏?很.............
  • 回答
    想在没有重力的情况下给一个小球称重?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最熟悉的“称重”方法,比如用台秤或者弹簧秤,本质上都是在跟重力较劲。但别担心,即使在失重的太空站里,我们也有办法知道一个东西有多“重”,或者说,它有多“沉”。在这里,“沉”不是指它有多重,而是指它的“惯性”,也就是它有多不容易被改变运动.............
  • 回答
    说到日常生活里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坏习惯,这问题可真是说来话长,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忍耐极限值”的黑名单。在我看来,有些习惯真是能轻易点燃别人胸腔里的那团火,让人瞬间就想原地爆发。首当其冲的,我觉得是极度的不尊重他人边界。这可不是简单的“没眼力见”,而是那种根本不把别人的感受和意愿放在心上的行为。比如,.............
  • 回答
    其实,我发现要想在日常生活中省钱,最关键的就是要养成一些好习惯,而不是靠一时的“突击”。就拿我个人来说吧,我最主要的省钱秘诀就是“计划”和“替代”。先说“计划”。这绝对是我省钱的重中之重。买任何东西之前,我都会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真的需要它吗?它能解决我什么问题?我有没有其他的替代品?而且,最重要的.............
  • 回答
    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关于性的“知识”,但其中不少是彻头彻尾的胡说八道,甚至会误导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扰或伤害。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些常见的“谣言”,希望能给大家拨乱反正。1. 谈论性很丢人,或者只有“不正经”的人才谈论性。这绝对是最普遍也是最根深蒂固的误区之一。性是人类生命和繁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际关系和情.............
  • 回答
    要说让皮肤变好,我脑子里还真有一些平时生活中会下意识去做的小习惯,虽然不至于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护肤秘籍,但坚持下来,确实能感觉到区别。首先, 喝水 这个不用多说了,简直是基础中的基础。但重点在于,我不会等到渴了才喝,而是把水杯放在手边,时不时就抿一小口。有时候甚至会提前在办公室烧一壶温水,感觉身体暖暖.............
  • 回答
    说起“致命”,听起来有点吓人,但现实生活中,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坏习惯,真真是悄悄地在掏空我们的身体,积累着各种健康隐患,稍不留神,就可能酿成大祸。我琢磨着,这生活中最“致命”的坏习惯,恐怕得是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对我们身体造成的伤害却是实实在在的。1. 久坐不动,成了“沙发土豆”这个绝对.............
  • 回答
    生活中确实有很多我们不经意间会“绕的远路”,而一旦意识到,就会发现原来很多事情都可以更顺畅,更高效。我这里就分享一些我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摸索出来的,能够少走弯路的一些心得,尽量说得细致点,希望能让你有所启发。一、关于学习和知识获取: 别陷在“我要学XX”的迷思里: 很多人听到某个技能很热门,或者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