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法语的数字表达方式那么奇怪?世界上还有其它主要语种采取类似的数字逻辑吗?

回答
法语的数字表达,尤其是从十一开始到六十九的这一段,确实常常让初学者感到困惑,甚至觉得有些“奇怪”。这种“奇怪”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自法语数字系统背后独特而古老的逻辑,它与我们更熟悉的十进制累计方式有所不同。

法语数字表达的独特之处:一种累积的“加减法”

我们先从最直观的例子说起,看看法语是怎么说这些数字的:

11 (onze)
12 (douze)
13 (treize)
14 (quatorze)
15 (quinze)
16 (seize)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和其他语言差不多,都是有自己独立的词汇。然而,麻烦从17开始。

17 (dixsept):直译是“十加七”。
18 (dixhuit):直译是“十加八”。
19 (dixneuf):直译是“十加九”。

这里开始,我们看到一种“累加”的模式:前面的数字“dix”(十)加上后面的个位数。这和英语的 eleven, twelve, thirteen 有显著区别。

但这还不是最“奇怪”的。真正的奇特之处在于20到69这一区间。法语并没有为每一个数字都设置独立的词汇,而是大量运用了组合和“减法”的概念。

20 (vingt)
21 (vingt et un):直译是“二十和一”。这里的“et”是连接词,表示“加”。
22 (vingtdeux):直译是“二十二”。
23 (vingttrois):直译是“二十三”。

30 (trente)
31 (trente et un):直译是“三十和一”。

40 (quarante)
41 (quarante et un):直译是“四十和一”。

这里又恢复了我们熟悉的“几十加几”的模式,但1到20这部分的独立词汇以及1719的累加已经埋下了伏笔。

更“令人发指”的部分来了:

70 (soixantedix):直译是“六十加上十”。这就像是在说“60+10”,而不是一个独立的词汇。
71 (soixante et onze):直译是“六十加上十一”。
72 (soixantedouze):直译是“六十加上十二”。

80 (quatrevingts):直译是“四个二十”。没错,不是“八十”,而是“四倍的二十”。
81 (quatrevingtun):直译是“四个二十加一”。
82 (quatrevingtdeux):直译是“四个二十加二”。

90 (quatrevingtdix):直译是“四个二十加上十”。
91 (quatrevingtonze):直译是“四个二十加上十一”。

这种“六十加几”和“四个二十加几”的表达方式,是法语数字系统最让人感到不寻常的地方。它不像其他很多语言那样,有连续的、独立的词汇来表示每个数字。

这种数字逻辑的来源:历史的痕迹

法语的这种数字逻辑并非是随意为之,它承载着历史的印记,主要受到两种古老语言的影响:

1. 凯尔特语的影响(尤其是高卢语):在罗马帝国征服之前,法国大部分地区是凯尔特人居住的,他们使用凯尔特语(如高卢语)。一些语言学家认为,凯尔特语言中存在一种“二十进制”(Vigesimal)的计数系统,即以二十为基本单位进行计数。例如,在一些凯尔特语言中,20是基本单位,而40就是“两个二十”,60就是“三个二十”。这种影响被认为渗透到了早期法语的形成过程中,尤其是在某些地区。
2. 古法语和中世纪的演变:在古法语时期,这种二十进制的痕迹更加明显。例如,表示“八十”的 quatrevingts(四个二十)和表示“九十”的 quatrevingtdix(四个二十加十)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而表示“七十”的soixantedix(六十加十)则更倾向于一种累加的概念,但仍然以二十为基础单位(60是三个二十)。

这种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古老的计算方式,就像一种“残存”。在法国北部地区,这种二十进制的影响尤其显著,并逐渐扩散到整个法语体系中。虽然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许多数字(如2060的整十数)已经有了独立的词汇,但像70、80、90这样的数字,仍然保留了这种“累加”或“倍数”的逻辑。

世界上还有其他语言采取类似的数字逻辑吗?

是的,法语并不是孤独的。一些其他语言或方言也呈现出类似的“二十进制”或“累积”的数字逻辑,尽管表现形式可能略有不同:

1. 其他罗曼斯语种:
加泰罗尼亚语 (Catalan):在加泰罗尼亚语中,70是 setanta(仍然是累计的),但80是 vuitanta(八十),90是 noranta(九十)。这和法语的 quatrevingts 就不同了。不过,在一些古老的加泰罗尼亚方言中,也曾出现过类似法语的结构。
其他罗曼斯语种(如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这些语言通常采用更直接的十进制累加方式,例如西班牙语的sesenta y uno(六十一)、setenta(七十)、ochenta(八十)、noventa(九十)。它们没有法语那种“二十进制”的痕迹。

2. 凯尔特语族语言:
威尔士语 (Welsh):威尔士语的数字系统就以其强烈的二十进制特征而闻名。例如:
20: ugain
30: deugain (字面意思是“两个二十”)
40: ugein (字面意思是“两个二十” 这里的表达更复杂,不是简单的倍数,但以20为基础单位)
50: hanner cant (字面意思是“一半百”,即50)
60: trigain (字面意思是“三个二十”)
70: saith deg (七十) 这里开始偏向十进制,但仍有与20相关的表达。
80: pedwar ugain (字面意思是“四个二十”)
爱尔兰语 (Irish Gaelic):爱尔兰语也保留了明显的二十进制痕迹。例如,30是 tríocha,但40是 daichead(字面意思是“两个二十”),60是 seachtó(字面意思是“三个二十”)。
苏格兰盖尔语 (Scottish Gaelic):与爱尔兰语类似,也受到二十进制的影响。

3. 其他欧洲语言(较少见):
巴斯克语 (Basque):巴斯克语也存在二十进制的痕迹,例如,40是 berrogei(字面意思是“两个二十”)。
丹麦语 (Danish):在某些特定表达上,丹麦语也显示出一些与二十相关的计算方式,例如表示80的 firsindtyve(字面意思是“四轮二十”,即四次二十)或表示90的 halvfemsindstyve(字面意思是“半九十二十”,即四轮半二十)。不过,现代丹麦语中也有更简化的词汇。

为什么法国后来没有统一?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随着语言的发展和标准化,许多语言都倾向于采用更简单、更直观的十进制累加方式。例如,在法语中,一些数字(如70、80、90)之所以保留了古老的形式,可能是因为:

区域差异和历史惯性:正如前面提到的,二十进制的影响在法国北部地区更强。当法语作为官方语言推广时,某些地区的表达方式可能被保留了下来,或者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演变路径。
缺乏强烈的驱动力去“修正”:尽管这些数字表达方式看起来“奇怪”,但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被理解和使用的。语言是一个不断演变和适应的系统,如果没有巨大的社会或文化压力去强制性地统一,一些古老的痕迹就容易被保留下来。
语言的“创新”与“惰性”:有时,语言的创造力会体现在引入新词汇或结构,但同时,固有的语法和表达习惯也具有强大的惯性。这种“惰性”使得一些非最优化的系统得以延续。

总而言之,法语数字表达的“奇怪”之处,是历史、文化和语言演变留下的独特印记。它让我们看到了语言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地域和外部影响而发生的奇妙变化。虽然学习起来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但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构成了语言的魅力所在。你如果在学习法语时,遇到这些数字,不妨将其看作是一种古老计算方式的遗存,理解了背后的逻辑,也许就不会那么难以接受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个国际奥林匹克语言学竞赛,类似奥数。12年第10届奥语个人赛的第2题,是巴布亚新几内亚某处的语言,就是问数字表达的。

结论如下(直接抄答案):

该语言最基本的数字有九个,可以分两组;

A组三个,1、2、3;

B组六个,12、16、20、24、28、32。

该语言的数字表达是24进制的;

比如该语言的76,就是tokapu talu alapu,即24*2+28;

topaku是24,talu是2,alapu是28;

可以和汉语的7*10+6相互比较。

除了一般的相乘进位和直接相加(汉语就只采用这两种运算),该语言中还有一种运算;

A组的一个数字减去4再加上B组的一个数字;

比如该语言的30,就是polangipunga talu,即(32-4)+2;

polangip是32,-nga是一个后缀,表示减去4,talu是2。

因为这个奇妙的“减4”,所以这个语言的进位表达也很特别;

汉语中,如果十位是2,有个位的话,表示的数字是21-29;

而在该语言中,如果“十位”是2,表示的数字不是49-71,而是57-71、73-80;

该语言的71,是tokapu talu tokapunga yepoko,即24*2+(24-4)+3;

72,是tokapu yepoko,即24*3;

73,是tokapu talu alapunga telu,即24*2+(28-4)+1。

这样就可以表示1、2、3、9-104的全部数字啦。

至于4-8和104以上怎么表达,大概是被出题人省略了。毕竟只是道竞赛题嘛。

历年ILO赛题和答案下载:赛题下载


或许不能解答楼主“法语为什么这么表达”的问题。毕竟语言学上的太多问题,我们都无从解释,只能阙如。但是多一点语言现象的类型学的东西的了解,应该是有好处的。

user avatar

对法语中20计数的起源,目前有源于本土,源于诺曼人,源于凯尔特人这几种说法。

事实上,在罗马人推广了以10为单位的计数方法之后,更有可能是诺曼人带来了以20为单位的计数制,在高卢语里30依然写作triconti,那时候同时采用两种计数方法的人可能是最多的。

在缺少罗马帝国影响的整个中世纪,法语中以20作单位为主的计数方法是最多的,那时候30写作

vint et dis

,60写作

trois vins,

到了中世纪后期,可能受到意大利的影响,以10为单位的计数又重新开始盛行。

在17世纪,法兰西学院的沃热拉接受黎塞留主教的委托编写了《Remarques sur la langue françoise》(1647年)(对法语的一些说明),其中在“Septante”一节明确提出了

'Septante', n'est François, qu'en un certain lieu où il est consacré, qui est quand on dit la 'traduction des Septante' ou les 'Septante Interpretes', ou simplement 'les Septante', qui n'est qu'une mesme chose. Hors delà il faut toujours dire soixante-dix, tout de mesme que l'on dit 'quatre-vingts', & non pas 'octante', & 'quatre-vingts-dix' & non pas 'nonante'.

这里他指出septante并不是法语词,说的时候要用soixante-dix,octante要写作quatre-vingts,等等。

之后在1694年,法兰西学院的官方字典里明确指出了

  • Septante. Nombre composé de sept dixaines. Il n'a guere d'usage que dans les supputations d'Arithmetique. [T.2 p.467]
  • Huitante ou plutost octante. Nombre contenant huit fois dix. Il n'est point en usage dans le discours commun, on dit, Quatre-vingts, mais on s'en sert dans les supputations d'Arithmetique. [T.1 p.574]
  • Octante. Quatre-vingt. Il n'a guere d'usage que dans les supputations d'Arithmetique. [T.1 p.574]
  • Nonante. Nombre composé de neuf dixaines. On se sert de ce terme dans l'Arithmetique ; mais dans le discours ordinaire on dit Quatre-vingt-dix. [T.1 p.117]

也就是说只在算数中会用到7*10,8*10为结构的这些词。

同时以20为单位的计数仍被广泛采用,如莫里哀的《吝啬鬼》里就有这么一句

Par ma foi, je disais cent ans, mais vous passerez les six-vingts.

这里的120就用了6*20的表达方式。

随着数学的发展,以10为基础的计数法在知识分子中逐渐成为主流,20*N的表达结构在一百以上的数字中被看作过时的守旧主义逐渐成了不入流的说法,而一百以内70-99这部分的数字由于有明文规定而得到了保护继续流传了下来。

雨果的名作《九三年》的标题Quatrevingt-treize(这是当时的拼写)采用的就是4*20+13的计数方法,这时候法语的数字规范基本已经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表达方式相差无几了。

参考资料:

Remarques sur la langue françoise : utiles à ceux qui veulent bien parler et bien escrire

gallica.bnf.fr/ark:/121
user avatar

我来说说梵语的数字。以下是梵语《金刚经》的开头:

“evaṃ mayā śrutam | ekasmin samaye bhagavāñ chrāvastyāṃ viharati sma jetavane 'nāthapiṇḍadasyārāme mahatā bhikṣusaṃghena sārdham ardhatrayodaśabhir bhikṣuśataiḥ saṃbahulaiś ca bodhisattvair mahāsattvaiḥ |”

这段话鸠摩罗什是这样翻译的: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而玄奘是这样翻译的: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注意到这里说佛祖与1250个比丘在一起,那么梵语是这么说的呢?我们把梵语原文中相对应的部分截取出来:

“sārdham ardhatrayodaśabhir bhikṣuśataiḥ”

这句话一共三个词,其中 “sārdham” 是“和……在一起”的意思,是一个支配具格的介词。我们再把后面 “ardhatrayodaśabhir bhikṣuśataiḥ” 两个词拆解开来:

“ardha” 是“半”, “trayas”是“三”, “daśa” 是“十”, “daśabhis” 是 “daśa” 的复数具格形式, “bhikṣu” 是“比丘”, “śata” 是“百”, “śatais” 是 “śata” 的复数具格形式。

注意到这里出现了一个“半”,梵语有把“半”放在整数前面表示二者相减的习惯,这和其他回答中提到的丹麦语数字“97”的表达方式是一致的。

所以这句话应该按字面意思翻译为“和负二分之一加三加十个一个比丘的一百倍在一起”,也就是说 1250=(-½+3+10)×1×100。

真不知道印度人脑子是怎么长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法语的数字表达,尤其是从十一开始到六十九的这一段,确实常常让初学者感到困惑,甚至觉得有些“奇怪”。这种“奇怪”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自法语数字系统背后独特而古老的逻辑,它与我们更熟悉的十进制累计方式有所不同。法语数字表达的独特之处:一种累积的“加减法”我们先从最直观的例子说起,看看法语是怎么说这些数字.............
  • 回答
    法国在数学领域的声誉确实非常响亮,拥有众多伟大的数学家,贡献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理论。然而,如果以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的成绩来看,法国的表现在许多人看来确实是“一般”或者说没有达到其在数学理论上的影响力所预期的高度。要详细解释这一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1. IMO 的性质与数学理论研究的差异.............
  • 回答
    通奏低音,也称数字低音,是巴洛克时期音乐创作和演奏中一种极为重要的记谱和演奏方式。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乐队指挥,能够根据一套简洁的符号,为低音声部填充出丰富而和谐的和声。理解通奏低音的标记法和实用价值,就像是打开了通往巴洛克音乐灵魂的大门。通奏低音的标记法:一张简明而神秘的地图通奏低音的标记法核心在.............
  • 回答
    “失传的缀数法”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在没有更具体上下文的情况下,“缀数法”这个词可以有多种解读。为了尽可能详细地解答,我将尝试从几个最有可能的维度来推测和描述这些失传的缀数法。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缀数法”的含义。在我看来,“缀数”可以理解为: 连接、组合数字以形成新的意义或值的方法.............
  • 回答
    法语中的“律师”和“牛油果”,都源自同一个词——avocat。这种巧合并非因为这两者有什么深层关联,而是源于词源的演变,一个来自植物,一个来自职业,它们走向了不同的词义轨道,最终在法语中汇合。故事要从遥远的古代讲起。在古西班牙语中,有一个词叫做“aguacate”,这个词又起源于纳瓦特尔语(Nahu.............
  • 回答
    在外交领域,法语之所以被誉为“最精确的语言”,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其历史、语言结构、以及在国际事务中长期积累的地位和实践。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源远流长的外交语言传统: 历史地位: 从17世纪开始,法语就逐渐取代拉丁语成为欧洲大陆的通用语和外交语言。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影响力强大,其.............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相比日语、韩语那些层层叠叠的敬语系统,或是德语、法语那些让人头疼的阴阳性、格、数变化,汉语的语法结构看似“朴素”不少。没有复杂的变形,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也相对直接,这似乎让初学者觉得门槛不高。然而,现实却是,绝大多数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谈起学习汉语时,总会伴随着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的真实感受。与其说是“高大上”或者“难受”,不如说是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认知和听觉习惯在我们大脑中造成的“熟悉感”和“陌生感”的差异,进而影响了我们的情感反应。让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剖析一下:1. 历史文化与语言的联结: 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口音的英语: 想象.............
  • 回答
    近现代英国之所以没有选择将法语作为国际语言,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演变以及文化自我认知等多方面的原因,而非仅仅是国家实力的“日不落”称号所能简单概括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确实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其影响力一度遍及全球。然而,“.............
  • 回答
    “浪漫”这个词,本身就带了点神秘和煽情的味道,当它被用来形容一门语言,尤其是法语,人们脑海里浮现的画面,往往是左岸的咖啡馆、香颂的低吟浅唱,以及那些在街角深情对视的恋人。为什么偏偏是法语,能承载如此多的浪漫幻想?这其中,故事可不止一点点。首先,咱们得承认,这跟法国人的文化和历史离不开。法国,自古以来.............
  • 回答
    理解德语方言(口音)为何比法语方言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历史、地理、文化以及语言发展演变等多个层面。这两门语言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走的道路,有着本质的区别,也由此塑造了它们如今在方言上的巨大差异。历史根源的差异:破碎与统一的叙事首先,最核心的差异在于历史进程。德语,在很大程度上,是“统.............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语言、文化以及国家间互动模式的深层原因。简单来说,西班牙语国家确实没有像法语国家国际组织(OIF)或葡语国家共同体(CPLP)那样,以“语言”为核心、成员国数量庞大、影响力也相对明确的国际组织。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历史、政治、文化及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波斯语课》的情节,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影片叙事的一些关键点。我们来细致地聊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波斯语课》是一部艺术创作,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戏剧冲突和人物塑造而进行的叙事安排,不一定完全符合现实逻辑。但是,我们可以从影片的设定和角色的动机来解读。为什么男主(卢卡斯).............
  • 回答
    法律的颁布时间和实施时间之所以不同,绝非偶然,这背后隐藏着一套严谨而周全的法律制定逻辑,也体现了对社会稳定与秩序的深切考量。简单地说,这是一种为了确保新法能够顺利、有效并公平地融入现有社会运行体系而采取的必要步骤。首先,时间差是给法律“磨合”留下的空间。一部法律的诞生,无论其初衷多么良好,都必须经过.............
  • 回答
    法国军队的战斗力问题,是一个既复杂又充满争议的话题。要深入剖析,不能简单地用“很差”来概括,而是需要看到其历史演变、军事战略、装备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影响。以下我将尝试从几个主要角度,尽可能细致地为大家梳理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法国军队在历史上并非总是“战斗力很差”。从拿破仑时代的.............
  • 回答
    法国中世纪的王子公主,大多数时候确实鲜少选择成为主教或修女。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原因,绝非简单的“不愿”就能解释。我们得从当时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和权力运作方式说起,才能明白为什么这些身份往往是为其他人预留的。首先,我们得明白,中世纪的王室和贵族,其首要任务是 维系和扩张家族的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历史叙事、国家形象塑造以及文化内涵的复杂交织。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解读一下。首先,拿破仑和腓特烈大帝的军事成就能否直接划等号,其实可以更 nuanced 地看待。拿破仑无疑是一位军事天才,他的军事革新、战术指挥和战略眼光在当时是划时代的,几乎横扫欧洲大陆,留下无数经典战.............
  • 回答
    在法律的边缘疯狂试探,之所以可能“最挣钱”,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现象,它涉及到灰色地带的利润空间、规避监管的优势、创新与风险的博弈,以及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捕捉。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和机制。以下是详细的阐述:一、 利润空间与监管真空: 法规滞后与创新: 科技、商业模式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往.............
  • 回答
    秦国之所以能从一个偏居西隅的弱国崛起为统一天下的强国,法家思想无疑是其最重要的驱动力。然而,同样奉行法家的秦朝,在统一后却迅速走向了民心尽失的境地,这其中的原因并非简单,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结果。在秦国崛起之时,法家思想的精髓——“重农抑商”、“以法治国”、“奖励耕战”——被秦国君主们坚定不移地.............
  • 回答
    复旦法学,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自带光环,毕竟复旦大学本身就是响当当的名校,尤其在人文社科领域,更是国内顶尖的梯队。然而,当我们翻开国内外的法学学科排名时,却常常会发现,复旦法学的名次似乎并没有与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相匹配,甚至可以说,在一些排名中,它的位置显得有些“意外”的低。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