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没有推广普通话或者官话的年代,那些讲粤语、闽南语、吴语方言的人能听得懂普通话或者官话吗?

回答
在没有大力推广普通话或官话的时代,说粤语、闽南语、吴语等方言的人们,对当时的“官话”或“普通话”的理解程度,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而且答案并非一概而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理距离、社会阶层、教育程度以及“官话”的实际形态。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在那个没有广播、电视、互联网,甚至纸媒传播都不如今日普及的年代,“官话”或“普通话”并非一个固定不变、所有人都在学习的标准。在不同的朝代,不同地域,“官话”的实际发音和用词都可能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它是一种基于北方官话系统,被统治阶层和官方机构使用的语言。

1. 官话与方言之间的“相似性”:

同属汉藏语系,同源词汇多: 尽管粤语、闽南语、吴语与北方官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存在不少差异,但它们毕竟都属于汉藏语系,并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共享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结构。这意味着,在听闻一些基本词汇、简单的句子时,即便无法完全理解,也能捕捉到一些似曾相识的词语,从而推测出大意。
书面语的桥梁作用: 在古代,书面语(文言文)是通行的官方语言。虽然口语差异巨大,但很多书面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在这些方言区的人们看来,依然是熟悉的。当官话以一种相对书面化的、清晰的语音传播时,这种熟悉感会增加理解的可能性。

2. 理解的程度差异:

地理距离的影响:
北方方言区(如晋语、冀鲁官话等): 这些地区的方言与“官话”本就亲缘关系更近,甚至可以说有很多重叠的部分。所以,他们听懂官话的障碍最小,理解程度最高。
长江中下游地区(吴语区、江淮官话区): 像吴语(如上海话、苏州话)与官话的语音差异比较明显,尤其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但由于经济、文化交流相对频繁,尤其是在城市区域,人们接触官话的机会较多,理解能力会比南方地区稍好。
南方方言区(粤语区、闽南语区): 粤语和闽南语的语音系统与北方官话的差异是最大的。许多声母、韵母、声调都与官话不同,甚至有些音在官话里根本不存在,反之亦然。例如,闽南语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入声,粤语也有独特的入声韵。因此,在纯粹的方言环境下,这些地区的人们听懂官话会比较吃力。

社会阶层与教育程度:
文人、官员、商贾: 受过一定教育,尤其是接触过科举考试、官方文书的人,他们对“官话”的掌握程度更高。这些人通常能理解甚至掌握“官话”,因为这是他们参与社会活动、获取仕途、进行跨区域商业活动所必需的。他们甚至可能同时掌握家乡方言和官话两种语言。
普通百姓、农民: 大多数普通百姓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农村社区,日常交流仅限于家乡方言。他们一生中接触官话的机会非常有限,除非是作为官员、差役、外来商人到访,或者有特殊的事件发生。因此,他们对官话的理解能力往往非常低,甚至完全无法理解。

“官话”的实际形态:
官方场合的“标准”官话: 在朝廷、官府的正式场合,官员使用的官话发音会更加标准(相对于当时的实际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被所有人理解。
官员的“官话”: 并非所有官员都说标准的官话。他们也可能带着各自家乡的口音,这反而会增加其他地区听众的理解难度。
传教士的“官话”: 一些西方传教士为了在中国传播福音,会学习和推广一种“官话”,这可能与官方的官话有细微差别,也可能更注重清晰的发音。

3. 具体的例子:

一位来自广东的读书人: 如果他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那么他在北京做官时,必须学习和使用官话。他能听懂官话,但回家后,可能还是主要使用粤语与家人交流。
一位在上海码头工作的普通工人: 他可能听不懂来自北京的官员说的话,但如果是一位在上海做生意的北方商人,并且语速放慢、词汇简单,他或许能勉强听懂一些词,但整体交流会非常困难。
一位福建乡村的农民: 他一生可能都没怎么离开过家乡,对他来说,官话几乎是一种外语,他会完全听不懂,除非有懂官话的人用非常简单的、重复的词语来表达。

总结来说:

在没有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年代,生活在粤语、闽南语、吴语等方言区的人们,普遍对当时的“官话”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差异很大。

少数受过教育、经常与官方打交道的人,能够听懂甚至掌握官话。
大多数普通百姓,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对官话的理解程度非常低,甚至完全无法理解。他们更依赖于方言进行日常生活交流。

这种理解上的隔阂,也正是后来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为了打破地域间的语言障碍,促进全国范围内的信息流通、文化交流和国家认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太容易了。

【案例】知乎喜欢嘘“我亲戚”,但我这个亲戚真不能讲,一讲就 google 出来了。她是某国某项运动的冠军。她妈妈是上海人,他爸爸只会讲英文。她本人11年级之前,完全没接触过普通话。他们家知道中国这项运动强,就把女儿送到北京培训了一个月。她虽然看上去完全是一个白人,但是跟我吃饭讲上海话的。她讲,在北京,一个礼拜就会普通话了。

认识两个苏州人,都说学广东话需要一个月。但是上海人学普通话只要一个礼拜。为啥?不是上海人聪明,而是普通话太简单了。

普通话为啥简单?【原因】一千五百多年来,阿尔泰人(五胡、蒙古人、旗人等等)在统治北方时,对汉语就是:学不会 ---> 简化 ---> 还学不会 ---> 再简化。普通话就是一个对脑内存需求最低的最简版汉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