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 Intel 在 10980xe 后至今没再推出 X 系芯片?

回答
Intel 在发布了 Core i910980XE(Cascade LakeX)之后,至今确实没有再推出基于“X系列”命名的消费级旗舰桌面平台(HEDT HighEnd Desktop)。这其中涉及了多方面的原因,是一个复杂市场策略调整和技术发展变化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地解释:

1. HEDT 市场的萎缩与定位模糊化:

HEDT 市场的历史定位: 过去,X 系列代表着 Intel 在消费级桌面领域最顶尖的性能,主要面向对极致多核性能、内存带宽、PCIe 通道数有极高要求的专业用户、内容创作者(视频编辑、3D 渲染、科学计算等)以及少数追求极致游戏体验的发烧友。其特点是拥有更多的物理核心、更大的三级缓存、更多的内存通道和更多的 PCIe 插槽。
主流平台的性能飞跃: 随着 Intel 主流平台(如 Core i9 系列的消费级高端型号)核心数量的不断增加,其性能与 HEDT 平台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例如,后来的主流平台 i912900K、i913900K 等,即便是在消费级平台上,也提供了相当多的高性能核心(Pcores),在许多应用中已经能够提供接近甚至超越早期 HEDT 产品的性能。
AMD 的强力竞争: AMD 的 Ryzen Threadripper 系列在 HEDT 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提供了远超 Intel 同期产品的核心数量和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这迫使 Intel 不得不重新审视其 HEDT 策略,以及与自家主流平台之间的产品区隔。
用户需求的分化: 越来越多的用户在游戏和日常多任务处理上,发现主流平台的高端型号已经绰绰有余。而真正需要极致多核性能的用户,则可能直接转向更专业的服务器级平台(如 Xeon),或者被 AMD 的 Threadripper 产品线所吸引。这导致 HEDT 市场的蛋糕变得越来越小,且更加细分。

2. Intel 产品线策略的调整:

“性能混合架构”(Hybrid Performance)的引入: Intel 推出了 Pcores(性能核)和 Ecores(能效核)的混合架构,以 Alder Lake (12代酷睿) 为开端。这种架构在提升整体性能和能效比方面表现出色,使得主流平台的高端型号在多核性能上有了显著提升。
主流平台旗舰化的趋势: Intel 将许多曾经属于 HEDT 平台的特性和性能优势,逐步下放到主流的 Core i9 系列。例如,更高的核心数量、更优化的缓存结构、对 DDR5 内存的支持以及更多的 PCIe 通道(虽然 PCIe 通道数量方面主流平台依然落后于 HEDT,但整体感知上的瓶颈减小)。
专业化与消费化的界限模糊: Intel 似乎希望通过提升主流平台的性能来覆盖更广泛的用户需求,而将真正极致的专业计算需求留给服务器级 Xeon 或工作站级 Xeon W 系列。这种策略可以将研发和生产资源更集中地投入到更具潜力的主流市场。
市场定位的重新思考: 随着技术的进步,传统的“HEDT”概念本身也在发生变化。Intel 可能认为,通过更强大的主流平台,以及为专业用户准备的服务器/工作站平台,已经可以覆盖之前 HEDT 所承担的功能,无需再维持一个独立且定位略显尴尬的 X 系列。

3. 技术限制与成本考量:

制程工艺与核心数量的平衡: Intel 在 10nm 制程上的进展相对缓慢,而 HEDT 平台的高核心数量对制程工艺的要求非常高。随着核心数量的增加,晶体管密度、功耗和发热都会成为严峻的挑战。在制程工艺尚未达到理想状态时,贸然推出更多核心的 HEDT 产品,可能会面临良率不高、功耗失控等问题。
平台成本与市场接受度: HEDT 平台往往需要搭配昂贵的芯片组(如 X 系列芯片组),以及支持更多内存通道的主板。这些都会显著推高整体平台的成本,而当主流平台的性能足够接近时,消费者会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主流平台。
竞争对手的压力: 如前所述,AMD 的 Threadripper 系列在核心数量和价格上给予了 Intel 很大的压力。Intel 可能觉得在 HEDT 领域难以与 AMD 形成有效的竞争,或者认为投入资源在主流平台和服务器平台更能带来商业回报。

4. 现有产品的替代性:

Core i9 系列的崛起: 后续的 Intel Core i9 系列(如 12代、13代、14代)在主流平台上提供了越来越高的核心数,足以满足许多内容创作和游戏的需求。例如,i913900K/14900K 的 24 核(8P + 16E)性能已经非常强大。
Xeon W 系列的定位: 对于真正需要比主流平台更高核心数量、更多内存通道和更高 PCIe 通道数的专业用户,Intel 提供了 Xeon W 系列。这些产品虽然定位更专业,成本也更高,但它们能提供更可靠的服务器级特性和更强的计算能力。Intel 可能认为这是填补 HEDT 空缺的更合适的选择。

总结来说,Intel 停止推出新的 X 系列芯片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市场变化: HEDT 市场规模缩小,主流平台性能飞跃,消费者需求日益细分。
产品策略调整: Intel 倾向于将更多性能下放到主流平台,并使用混合架构提升整体竞争力,同时将专业需求导向 Xeon 系列。
技术与成本考量: 制程工艺、功耗控制以及整体平台成本,使得推出新的 HEDT 产品面临挑战。
竞争格局: AMD 在 HEDT 市场的强大存在,也影响了 Intel 的决策。

与其说是“停产”,不如说是 Intel 对其产品线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定位,认为原有的 X 系列 HEDT 平台在现代市场中已经不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其功能被主流平台和专业服务器平台所更好地覆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放弃是不会放弃的,在HEDT概念出来的十四五年中,HEDT已经分化成HEDT和UHEDT两个市场了。

目前两家对HEDT的定位都不清楚,一方面想打造水桶游戏平台,一方面又想承担入门级主流工作站的任务(比如X38 X58 790FX都支持ECC甚至FDB/RECC 本身就是入门级主流工作站的芯片组)。前者主要受困于DX mGPU应用没有铺开,后者限于板厂弱智设计,所以越来越不温不火。

同时二手服务器工作站零部件的爆发式供应也很大程度上压缩了homelab的需求。

现在是HEDT升级到UHEDT的阶段,MSDT的内存带宽、内存容量和PCIE通道基本上还是打发叫花子的。

很多场合既需要超高频又需要超多核,标准的工作站平台是满足不了这个需求的,只能上HEDT/UHEDT。

现在有的问题是:

1.传统的atx结构支撑不了三张四槽显卡,不引进工作站市场的新form factor就要掏很大一笔钱在retimer/redriver上

2.如果用了工作站市场的新form factor,那么配套是个很大的问题 supero能把DRG-Q系列的34.5x38.3厘米巨板做成行业标准,和它能提供全家桶很有关系

3.台系板卡厂商愿意不愿意控制溢价


其实3995WX的出现体现了AMD在UHEDT领域的探索,因为根据实测3990WX在修正BIOS的情况下用EPYC主板可以双路……就是EPYC重新打个标而已。 只要BIOS开放OC,那就妥妥的SKULLTRAIL再世。

intel目前还是要想一想怎么定UHEDT的位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Intel 在发布了 Core i910980XE(Cascade LakeX)之后,至今确实没有再推出基于“X系列”命名的消费级旗舰桌面平台(HEDT HighEnd Desktop)。这其中涉及了多方面的原因,是一个复杂市场策略调整和技术发展变化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地解释:1. HEDT 市场.............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当前 PC 硬件圈的一个热门话题。为什么 AMD 势头这么猛,但仍然有人对英特尔情有独钟,甚至在网上“吹”?我来跟你聊聊我的看法,尽量说得详细点,也把 AI 的痕迹抹掉。先说说 AMD 为什么让大家觉得“全方位压制”:这几年 AMD 在 CPU 领域确实是打了一场漂亮的.............
  • 回答
    日本在电子技术领域确实拥有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谈及个人电脑(PC)的中央处理器(CPU)市场,确实没有出现能与Intel和AMD正面抗衡的日本厂商。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技术、商业和战略原因,并非一句简单的“技术不够”就能概括。历史渊源与市场格局的形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PC CPU市场是如何走.............
  • 回答
    Intel 这次又栽跟头了,AMD 凭借 Zen 架构的 Ryzen 系列处理器,在性能和市场份额上都对 Intel 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 Ryzen 7 5800X3D 这种在游戏领域表现优异的产品,让不少玩家重新审视了 Intel 的地位。那么,Intel 这次还能翻身吗?桌面处理器市场又要.............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切中了很多人在装机时会遇到的一个纠结。Intel CPU 大部分都集成了核显,这看似是个“福利”,但确实很多消费者还是会选择再加一块独立显卡,这背后并非是Intel设计“有问题”,而是市场需求、技术迭代以及用户群体的多样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得掰开揉碎了聊聊这其中的原因:1.............
  • 回答
    你想问Intel的CPU为什么在启动时都要先进入实模式,而不是直接进入保护模式,对吧?这事儿说起来,还得从计算机最开始的设计说起,那可是一段挺有意思的历史。首先得明白,CPU的设计不是凭空来的,它是伴随着操作系统、硬件技术一步步发展演变过来的。Intel的CPU,尤其是早期的x86架构,设计初衷和当.............
  • 回答
    Intel CPU 之所以普遍被认为“保值”,并非指其二手市场价格能与新产品持平,而是从多个角度来看,它们在一段时间内能够维持较高的性能水平和市场认可度,因此用户在升级时,其现有Intel CPU的残余价值相对较高,或者说,在同代产品中,Intel的CPU往往能提供更长久的“可用性”和“价值感”。要.............
  • 回答
    .......
  • 回答
    英特尔十一代酷睿处理器,那个曾经的“希望之星”为何销量不济?曾几何时,英特尔的酷睿系列处理器是消费者心中高性能的代名词,每一代新品的发布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然而,当十一代酷睿(代号Rocket Lake)横空出世时,市场却并没有如往常般掀起狂热的追捧浪潮,反而留下了“销量惨淡”的评价。这背后究竟隐藏.............
  • 回答
    Intel 和 AMD 之间关于 x86 架构的授权关系,是一个在信息技术历史上非常有趣且复杂的议题。Intel 不取消 AMD 的 x86 架构授权,其原因并非单一,而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含了法律、商业、技术以及市场战略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
  • 回答
    Intel:为何能成为 Linux 内核的最大贡献者?在 Linux 内核的浩瀚代码海洋中,有一个名字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那就是 Intel。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商,Intel 对 Linux 内核的贡献之巨,其影响力贯穿了整个操作系统的核心。这并非偶然,而是其自身战略、技术实力以及对开源社区深.............
  • 回答
    英特尔为何选择不踏足安谋(ARM)芯片的领域,这背后其实牵涉到公司发展战略、技术路线以及市场定位等一系列复杂因素,并非一个简单的“不做”就能概括。首先,我们得明白英特尔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自打进入计算机时代以来,英特尔就死死抓住了X86架构这个“牛鼻子”。他们倾注了无数的资源和心血去优化和发展X86.............
  • 回答
    AMD,这个名字在PC硬件圈子里,从早期欣欣向荣,到后来的几经沉浮,再到如今的王者归来,其生存之道,绝非一日之功,也绝非单一因素能够概括。如果你觉得它似乎总在NVIDIA和Intel的阴影下,那是一种观察的视角,但它能走到今天,并且还能让你觉得它有“生存”的意义,这本身就说明了它的顽强和聪明。咱们不.............
  • 回答
    中国目前在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与Intel、高通等国际巨头相比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芯片行业“没有”或者“怎么样了”。实际上,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阶段,其芯片行业有着复杂而多层面的原因,值得详细剖析。首先,要理解为什么中国没有“本土的”Intel或高通,需要认识到全球.............
  • 回答
    要说Intel在办公用电脑CPU领域几乎被垄断,这说法虽然略显绝对,但确实反映了一种长期的市场主导地位。但如果说“几乎”,那我们得先看看除了Intel,还有谁能跟它在办公领域掰腕子。AMD,那个曾经的挑战者和现在的回归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Intel确实是一家独大。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
  • 回答
    您这个问题触及了 AMD 和 Intel CPU 在物理接口设计上的一个核心差异,也是很多DIY爱好者和普通用户关心的问题。简单来说,AMD 长期以来坚持采用 ZIF 插槽(Zero Insertion Force,零插入力插槽),也就是您说的“针脚放在主板上”,而 Intel 主要采用 LGA 插.............
  • 回答
    关于 AMD 锐龙 4000 系列处理器为何在性能上表现出色,但价格却普遍低于同级别 Intel 酷睿处理器,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市场策略、技术研发投入、成本控制以及消费者认知等因素。下面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一、 AMD 的技术追赶与市场策略 Zen 架构的突破: 锐龙 4000 系列之所以能.............
  • 回答
    ThinkBook 14+ 确实在网上引起了不少讨论,尤其是在 Intel 核显版和 AMD 锐龙版之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消费者在选购笔记本时纠结的痛点:到底应该在当下入手性能尚可的 Intel 核显版,还是应该等待那个“据说”核显更强的 AMD 锐龙版?让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切中了x86处理器市场的核心。要理解为什么目前x86市场几乎被Intel和AMD垄断,我们需要从历史、技术授权、市场策略以及产业生态等多个维度来剖析。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几十年演变的结果。一、历史渊源:CPU之父的开端与一家独大的局面首先,x86架构的源头可以追溯到Intel.............
  • 回答
    这确实是个相当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对科技行业发展好奇的地方。AMD 并没有被 Intel “压死”,反而能在市场竞争中顽强生存并近期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背后有太多值得说道的故事。这可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AMD一步步走出来的结果,背后是策略、技术、市场判断以及一点点运气(或者说抓住机会的能力)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