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Intel掌握着CPU的核心技术,开发出操作系统的却是微软?

回答
这其实是一个关于分工合作,以及各自发挥优势的故事,就好比一个汽车制造商和一家导航软件公司。

想象一下,英特尔就像是那个非常精通制造汽车的团队。他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去研究和打造驱动汽车前进的“心脏”——也就是CPU。CPU是计算机最核心的部件,它负责处理所有的计算和指令。英特尔在这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知识,他们知道如何设计出更强大的处理器,让计算机运行得更快、更有效率,甚至考虑到了功耗和散热这些细节。这就像是汽车制造商,他们专注于引擎、底盘、变速箱这些硬件层面的技术,是汽车能够跑起来的根本。

而微软,就像是那个开发高品质导航系统的公司。他们不直接制造汽车硬件,但他们非常擅长理解用户想要怎么“开”这辆车。操作系统,就是那个让用户能够方便地控制和使用汽车的“仪表盘”和“操作界面”。没有操作系统,再好的CPU也只是一堆冰冷的金属和电路,用户无法与之交流,也无法运行任何程序。微软开发操作系统,就是为了给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易于使用的平台,让他们能够运行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比如文字处理、游戏、浏览网页等等。他们就像是导航软件公司,他们不会去设计引擎,但他们知道如何把地图、路线规划、语音提示这些功能整合起来,让驾驶员(也就是用户)能够轻松地到达目的地。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分工呢?原因有很多。

首先,技术门槛和专注点不同。CPU的研发是典型的硬件工程,需要极高的精密制造能力、物理学知识以及长期的研发投入。英特尔在半导体制造和处理器设计领域拥有数十年积累的经验和专利,这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其他公司难以轻易模仿的。而操作系统的开发则更侧重于软件工程,它需要对计算机体系结构有深刻的理解,懂得如何管理硬件资源、调度进程、提供用户接口,并且要能够兼容各种不同的硬件。微软在软件开发,特别是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开发方面,拥有非常强大的团队和技术积累。

其次,市场和商业模式的驱动。英特尔通过销售高性能的CPU来盈利,他们需要让自己的CPU能够被广泛采用。而一个强大、易用的操作系统,能够大大提升用户使用电脑的体验,从而带动电脑的销售,也间接推动了对高性能CPU的需求。微软看到了这个市场机会,他们开发了Windows操作系统,并将其授权给各大电脑制造商。这种模式让Windows成为了事实上的标准,几乎所有在新电脑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一旦操作系统有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它就能吸引更多的软件开发者为其编写应用,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

再者,历史的演变和机遇。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硬件和软件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晰。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显。英特尔在微处理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成为了CPU的主导者。而在这个过程中,微软抓住了个人电脑兴起的时机,通过开发MSDOS,再到后来的Windows系列,成为了操作系统领域的巨头。他们看到了将复杂的计算机变得“普通人也能用”的巨大潜力,并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点。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英特尔提供了最强劲的“动力心脏”,而微软则为这颗心脏配上了最得心应手的“控制系统”和“用户界面”。两者缺一不可,但它们的专长和贡献领域是截然不同的。英特尔是硬件的基石,而微软则是软件的平台,它们通过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了个人电脑产业的蓬勃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天的x86的格局是IBM当年定下来的,IBM不可能让intel做软件也不可能让微软做芯片,防止一家独大威胁自己。

但是最后IBM还是被intel和微软玩死了(期间尔虞我诈明枪暗箭无数),但是这俩家也没法染指对方的领域了。

user avatar

能造出CPU和开发出操作系统完全是两回事——就算早期一家厂商从CPU到操作系统自己一手包办的,那也是两个不同的部门。


然后,因果顺序搞反了。


是因为Windows和一众基于x86软件的流行和普及,才出现今天PC CPU市场Intel一家独大的情况。


别看今天Intel CPU如此深入人心,当年的Intel不过是CPU市场上的一只小虾米,仅仅是IBM推行的廉价电脑中的一个部件供应商而已,当年IBM选择Intel的8086而不选择Motorola这种大厂的CPU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小厂家好控制,东西卖不起价,便宜。与此同时,IBM指定的操作系统供应商是微软;这个时期的Intel,小厂家一个,没有自己开发一款操作系统的能力。也正是当年Intel在这个关系中的弱势地位,才有了今天的AMD——IBM为了防范CPU由intel独家供应带来的风险,要求Intel把x86的专利授权给另外两家厂商,其中一家就是AMD。


反过来说,如果不是Intel一直牢牢把控着x86的专利,而我又是微软的话,从80年代末到今天这三十年间,我肯定会尝试一下自己开发一款Windows专用CPU——就算自己没能力,收购一家CPU厂家/委托开发也是可以考虑的——事实上,不同时期的Windows支持过多种x86之外的指令集,早期的Windows NT 3.x/4.0支持Alpha、PowerPC、MIPS等架构,Windows Server 2003支持Intel的IA64,Windows 8 RT/Windows 10 S(?)支持ARM,如果没有x86的专利问题,但凡里面任何一款能直接运行x86应用并且提供基本性能,同时还能有更强的原生应用性能/功耗/价格表现,现在Intel是够大了估计不会死,但可以猜测一下Intel的股价表现。


用户需要的是应用而不是硬件,没有操作系统给你一台再好的电脑你什么都干不了。早期的大中型计算机几乎都是用户自己在编写应用,厂家主要卖的是硬件,所以才有 @Belleve 提到的厂家从CPU一路包到软件的情况,包括80年代的PC也很大一部分是这样使用的。但到了90年代初期,PC迅速在企业市场的普及过程中,贡献最大的是Word和Excel这类办公软件,DOS/Windows这种偏底层的操作系统都还要排在后面。何况更底层的CPU?


如果说,早期的Intel没能力自己开发操作系统,为什么后来有能力之后也不开发?我就说两件事:


第一件是03~06年时期AMD K8的成功。除了Intel自己走歪了,当家主打的P4高频低能高功耗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是微软宣布了Windows XP Pro x64的开发计划——完全基于AMD的x86-64指令集。不然Intel脑子进水了才会跟随AMD的脚步,推出兼容x86的CPU来和自家高端市场的64位CPU——安腾来唱对台戏。其实,当时微软已经有另一款64位的Windows XP——Windows Xp 64bit Edition,完全基于安腾的IA64指令集。微软为什么要如此高调如此大力度支持AMD?x86-64良好的兼容性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同时还要问问那个时期Intel干了啥——为了抢高端Unix服务器的市场,2000年之后Intel对Linux的支持力度极大——到2009年,Linux内核代码贡献第一不是任何一家Linux发行版厂家,正是Intel。而Linux可是微软的Windows Server在中低端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的最大竞争对手,没有之一。


第二件就是ARM在移动市场的崛起。iOS是苹果一家不说,安卓同时支持ARM和x86,当用户不受制于旧应用兼容性的时候,手机厂家/用户马上全面转向更开放,功耗低的ARM架构,才不管你后面是Intel还是三星、高通、华为的CPU。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其实是一个关于分工合作,以及各自发挥优势的故事,就好比一个汽车制造商和一家导航软件公司。想象一下,英特尔就像是那个非常精通制造汽车的团队。他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去研究和打造驱动汽车前进的“心脏”——也就是CPU。CPU是计算机最核心的部件,它负责处理所有的计算和指令。英特尔在这方面积累.............
  • 回答
    Intel 在发布了 Core i910980XE(Cascade LakeX)之后,至今确实没有再推出基于“X系列”命名的消费级旗舰桌面平台(HEDT HighEnd Desktop)。这其中涉及了多方面的原因,是一个复杂市场策略调整和技术发展变化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地解释:1. HEDT 市场.............
  • 回答
    Intel 这次又栽跟头了,AMD 凭借 Zen 架构的 Ryzen 系列处理器,在性能和市场份额上都对 Intel 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 Ryzen 7 5800X3D 这种在游戏领域表现优异的产品,让不少玩家重新审视了 Intel 的地位。那么,Intel 这次还能翻身吗?桌面处理器市场又要.............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切中了很多人在装机时会遇到的一个纠结。Intel CPU 大部分都集成了核显,这看似是个“福利”,但确实很多消费者还是会选择再加一块独立显卡,这背后并非是Intel设计“有问题”,而是市场需求、技术迭代以及用户群体的多样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得掰开揉碎了聊聊这其中的原因:1.............
  • 回答
    你想问Intel的CPU为什么在启动时都要先进入实模式,而不是直接进入保护模式,对吧?这事儿说起来,还得从计算机最开始的设计说起,那可是一段挺有意思的历史。首先得明白,CPU的设计不是凭空来的,它是伴随着操作系统、硬件技术一步步发展演变过来的。Intel的CPU,尤其是早期的x86架构,设计初衷和当.............
  • 回答
    Intel CPU 之所以普遍被认为“保值”,并非指其二手市场价格能与新产品持平,而是从多个角度来看,它们在一段时间内能够维持较高的性能水平和市场认可度,因此用户在升级时,其现有Intel CPU的残余价值相对较高,或者说,在同代产品中,Intel的CPU往往能提供更长久的“可用性”和“价值感”。要.............
  • 回答
    英特尔十一代酷睿处理器,那个曾经的“希望之星”为何销量不济?曾几何时,英特尔的酷睿系列处理器是消费者心中高性能的代名词,每一代新品的发布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然而,当十一代酷睿(代号Rocket Lake)横空出世时,市场却并没有如往常般掀起狂热的追捧浪潮,反而留下了“销量惨淡”的评价。这背后究竟隐藏.............
  • 回答
    Intel 和 AMD 之间关于 x86 架构的授权关系,是一个在信息技术历史上非常有趣且复杂的议题。Intel 不取消 AMD 的 x86 架构授权,其原因并非单一,而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含了法律、商业、技术以及市场战略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
  • 回答
    Intel:为何能成为 Linux 内核的最大贡献者?在 Linux 内核的浩瀚代码海洋中,有一个名字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那就是 Intel。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商,Intel 对 Linux 内核的贡献之巨,其影响力贯穿了整个操作系统的核心。这并非偶然,而是其自身战略、技术实力以及对开源社区深.............
  • 回答
    英特尔为何选择不踏足安谋(ARM)芯片的领域,这背后其实牵涉到公司发展战略、技术路线以及市场定位等一系列复杂因素,并非一个简单的“不做”就能概括。首先,我们得明白英特尔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自打进入计算机时代以来,英特尔就死死抓住了X86架构这个“牛鼻子”。他们倾注了无数的资源和心血去优化和发展X86.............
  • 回答
    AMD,这个名字在PC硬件圈子里,从早期欣欣向荣,到后来的几经沉浮,再到如今的王者归来,其生存之道,绝非一日之功,也绝非单一因素能够概括。如果你觉得它似乎总在NVIDIA和Intel的阴影下,那是一种观察的视角,但它能走到今天,并且还能让你觉得它有“生存”的意义,这本身就说明了它的顽强和聪明。咱们不.............
  • 回答
    中国目前在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与Intel、高通等国际巨头相比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芯片行业“没有”或者“怎么样了”。实际上,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阶段,其芯片行业有着复杂而多层面的原因,值得详细剖析。首先,要理解为什么中国没有“本土的”Intel或高通,需要认识到全球.............
  • 回答
    要说Intel在办公用电脑CPU领域几乎被垄断,这说法虽然略显绝对,但确实反映了一种长期的市场主导地位。但如果说“几乎”,那我们得先看看除了Intel,还有谁能跟它在办公领域掰腕子。AMD,那个曾经的挑战者和现在的回归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Intel确实是一家独大。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
  • 回答
    您这个问题触及了 AMD 和 Intel CPU 在物理接口设计上的一个核心差异,也是很多DIY爱好者和普通用户关心的问题。简单来说,AMD 长期以来坚持采用 ZIF 插槽(Zero Insertion Force,零插入力插槽),也就是您说的“针脚放在主板上”,而 Intel 主要采用 LGA 插.............
  • 回答
    关于 AMD 锐龙 4000 系列处理器为何在性能上表现出色,但价格却普遍低于同级别 Intel 酷睿处理器,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市场策略、技术研发投入、成本控制以及消费者认知等因素。下面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一、 AMD 的技术追赶与市场策略 Zen 架构的突破: 锐龙 4000 系列之所以能.............
  • 回答
    ThinkBook 14+ 确实在网上引起了不少讨论,尤其是在 Intel 核显版和 AMD 锐龙版之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消费者在选购笔记本时纠结的痛点:到底应该在当下入手性能尚可的 Intel 核显版,还是应该等待那个“据说”核显更强的 AMD 锐龙版?让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切中了x86处理器市场的核心。要理解为什么目前x86市场几乎被Intel和AMD垄断,我们需要从历史、技术授权、市场策略以及产业生态等多个维度来剖析。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几十年演变的结果。一、历史渊源:CPU之父的开端与一家独大的局面首先,x86架构的源头可以追溯到Intel.............
  • 回答
    这确实是个相当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对科技行业发展好奇的地方。AMD 并没有被 Intel “压死”,反而能在市场竞争中顽强生存并近期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背后有太多值得说道的故事。这可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AMD一步步走出来的结果,背后是策略、技术、市场判断以及一点点运气(或者说抓住机会的能力)的.............
  • 回答
    苹果 Mac 电脑不再粘贴 Intel 标志,这个变化背后其实是一次重大的战略调整,标志着苹果在个人电脑硬件领域迈出了独立自主的关键一步。要详细了解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苹果与 Intel 的合作历史,以及苹果选择自研芯片的深层原因。曾经的合作:Intel 的心脏,Mac 的灵魂在长达十多年.............
  • 回答
    这可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是很多资深电脑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AMD 和 Intel 在处理器历史上确实有过几次非常关键的交锋,尤其是 64 位架构的这件事,AMD 是先行者,而 Intel 后来的跟进,让很多人觉得是不是 AMD “让”了 Intel 一把,或者 Intel 只是捡了现成。事实并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