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Intel为什么不取消AMD的X86架构授权?

回答
Intel 和 AMD 之间关于 x86 架构的授权关系,是一个在信息技术历史上非常有趣且复杂的议题。Intel 不取消 AMD 的 x86 架构授权,其原因并非单一,而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含了法律、商业、技术以及市场战略等多个层面。

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

一、 历史根源:历史遗留的“历史授权”和交叉授权

起源:授权的合法性与垄断的担忧
Intel 最初是 x86 架构的创造者和主要推动者。然而,在 20 世纪 80 年代,Intel 将其 x86 架构的设计授权给了 AMD。当时这样做有几个原因:
避免垄断指控: Intel 作为微处理器市场的巨头,当时已经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如果它完全阻止其他厂商进入,很容易受到反垄断调查和法律诉讼的压力。通过授权给 AMD,可以一定程度上分散市场风险,并被视为“开放”了技术。
加速 x86 生态的普及: 更多的兼容处理器出现,可以加速 x86 架构在个人电脑市场的普及,这反而有助于 Intel 巩固其在 PC 领域的领导地位。更多的软件和硬件开发者会围绕着 x86 生态进行开发,从而形成网络效应。
财务收益: 出售授权本身就能为 Intel 带来直接的财务收益。

“历史授权”的演变:
随着 x86 架构的发展,Intel 每次推出新的指令集和技术(例如 MMX, SSE, AVX 等),都需要与 AMD 进行新的授权谈判或确认。AMD 也利用其“历史授权”作为筹码,要求 Intel 授权新的技术,或者通过“交叉授权协议”(Crosslicensing agreements)来达成共识。
交叉授权协议是一种双方互相授予专利使用权的协议。Intel 拥有大量的 x86 相关的专利,而 AMD 也在开发自己的 x86 处理器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相关专利。双方通过交叉授权,可以避免在技术专利上互相起诉,同时又能合法地使用对方的技术。

二、 法律与反垄断风险

反垄断的威胁: 如果 Intel 试图单方面取消对 AMD 的 x86 架构授权,这几乎肯定会引发严重的法律后果。
全球反垄断监管机构的干预: Intel 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严格的反垄断监管。一旦 Intel 取消授权,AMD 极有可能会在全球多个司法管辖区(包括美国、欧盟等)提起诉讼,指控 Intel 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违反反垄断法。这可能导致巨额罚款、强制性的行为改变,甚至是对 Intel 的拆分。
专利侵权诉讼的反击: AMD 也可以根据现有的授权协议和交叉授权协议,对 Intel 的技术发起专利侵权诉讼。虽然 Intel 在专利数量和广度上可能占优,但 AMD 同样拥有可以有效制约 Intel 的关键专利。

授权协议的法律约束: 历史上,Intel 和 AMD 之间签订的授权协议和交叉授权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单方面违约将是严重的法律行为。Intel 需要遵守这些协议,除非有法律上非常充分的理由且双方达成一致。

三、 商业与市场战略考量

“竞争才有市场”的逻辑: 尽管 AMD 是 Intel 的主要竞争对手,但 AMD 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维持了 x86 市场的竞争活力。一个只有一家厂商(Intel)的 CPU 市场,可能会面临增长停滞、创新动力不足以及客户(如 PC 制造商)议价能力过低的风险。AMD 的存在迫使 Intel 不断创新,推出更先进的产品,从而保持市场的整体健康发展。
生态系统的维护: x86 架构的生态系统非常庞大,包括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硬件外设等。如果 Intel 取消授权,AMD 作为 x86 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面临巨大挑战,甚至可能退出市场。这会对整个 x86 生态造成动荡,尤其会影响到大量依赖 x86 兼容性的软件和硬件厂商。
Intel 的自身利益:
保持产品线竞争力: Intel 需要 AMD 作为竞争对手来驱动自身产品的迭代和性能提升。如果 AMD 不存在,Intel 可能没有足够强的动力去快速推出新一代处理器。
避免市场真空和替代方案的出现: 如果 AMD 因为授权问题被迫退出 x86 市场,那么市场将出现一个巨大的真空。这可能会加速其他架构(如 ARM)在 PC 和服务器领域的渗透,对 Intel 长期构成更大的威胁。换句话说,让 AMD 以 x86 的形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围堵”其他架构的扩张。
风险分散: Intel 的许多客户(如大型 PC 制造商)往往会同时采购来自不同供应商(主要是 Intel 和 AMD)的 CPU,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获得更好的价格。如果 Intel 强制 AMD 退出,这些客户可能会转向其他处理器架构,从而减少对 Intel 的依赖。

四、 技术演进与互补性

技术协同与标准确立: 尽管竞争激烈,但 Intel 和 AMD 在 x86 架构的发展过程中,有时也会在某些技术标准上达成某种程度的默契。例如,当新的指令集(如 AVX512)出现时,双方的处理器都会尝试兼容或提供支持,这有利于软件开发者统一开发。
交叉专利的价值: 如前所述,双方的交叉授权协议意味着它们都拥有对方某些技术的使用权。Intel 想要完全阻止 AMD 使用 x86 架构,就意味着它自己也可能失去某些 AMD 专利的使用权,这会对其自身产品研发产生不利影响。

总结来说,Intel 不取消 AMD 的 x86 架构授权,主要原因如下:

1. 法律与反垄断风险: 取消授权会面临严重的法律诉讼、巨额罚款和监管机构的干预。
2. 历史授权协议与交叉授权: 双方的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并且通过交叉授权,双方都拥有重要的专利使用权。
3. 商业战略考量: 维持市场竞争,防止市场真空,避免其他架构(如 ARM)趁机崛起,并巩固 x86 生态的整体地位。
4. 生态系统的稳定: 保护庞大的 x86 生态系统免受动荡。

本质上,Intel 不取消对 AMD 的 x86 架构授权,是一种“可控的竞争”。与其冒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和市场动荡去彻底“消灭”竞争对手,不如让对手以一种可控的方式存在,同时还能从其存在中获得间接的商业利益,并维持整个 x86 生态的健康。这是一种更成熟和更符合长远利益的市场博弈策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很想,但是自己挖的坑,只能跪着填下去。

Intel的发家史, 你只能说命好的人怎么都挡不住, AMD的发家史, 你只能说, 技术NB还是有点活路的.

实际上, x86的专利,最初并不属于Intel.

x86最早的设计来自Datapoint, Datapoint是一个智能终端厂商, 他试图用高集成化的微处理器代替大块电路板,来解决当时小型机终端的散热问题。

Datapoint设计了8008相关的指令集和寄存器系统, 并委托几家公司开发,最终选择了自己的存储供货商Intel。Intel起初并没有兴趣,因为这会影响他的主业务,微处理器没有存储挣钱。但最终Intel还是接了下来了, 但是悲催的是菜鸡Intel进度非常落后, Datapoint最终放弃了8008, 选择了自己重新开发的另外一款CPU。

Datapoint随后把看起来已经没用的8008的知识产权以5万美元的价格,抵扣给Intel作为开发费用, Intel也只能含泪接受了。Google 书店有本书Datapoint: The Lost Story of the Texans Who Invented the Personal Computer,介绍了这段八卦.

同期Intel还接了一个日本计算器厂商的活, 定制了一个给计算器使用的专用计算芯片4004, 这也是Intel第一块真正意义上的CPU. 4004的设计者Faggin, 在完成4004后就跑到了基本死翘翘的8008项目组, 重新设计并领导完成了8008. 而Faggin是Intel在签了4004的合同以后才招来的, 这运气.

8008是真正意义上的x86体系的基石,之后到了74年,Faggin在8008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完成了首款商业化的8位CPU 8080,最初用来控制交通灯,然后被雅达利选为PC牵牛星的CPU而广为人知, 这也是通用意义上的第一台PC。


8080被认为通用微处理器市场的真正奠基者, 各种衍生型号活跃了快20年,至今依旧在嵌入市场发光发热.

8080之父Faggin也同样出身仙童公司, 但他依旧和Intel管理层八字不合, 他认为Intel不重视CPU, 不把他当回事, 比如他刚设计完4004, Intel居然就把4004的知识产权很便宜的卖掉了.

完成8080的流片以后, Faggin和另外一个骨干自己跑路出来单干做了z80. z80兼容了8080指令集, 又做了扩展, 还有更好的性能和功耗控制. 在76年出来以后就打的8080满地找牙(这个故事也说明,指令集本身是没有专利的,专利还是指令集背后的ISA)。

某些中年痴汉熟悉的任天堂GB,用的就SHARP生产的z80特别定制。

8080反响很好,但是Intel本身只是一个华强北小厂,这类厂子当时普遍的问题是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糟糕。而这恰恰是当时AMD的优势, AMD是拿到了军方认证的专业second source厂商,妥妥的一线大厂, 军工品质。而且AMD的技术很牛, 在集成电路相关领域, 实力比没有Faggin的Intel更强, 在协处理器和内存控制器方面领先于Intel.

AMD证明自己的NB简单干脆, 他很快逆向了8080, 推出自己的山寨AM9080,居然比原厂质量还好。Intel卖给雅利达的8080一片才75美元,而AMD出售给军方的9080为每片700美金(根据访谈录修订)。Intel最初试图起诉AMD, 但Intel的工程师弄不明白AMD为何能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复刻8080,只能随便找了个专利起诉,没成功。

所以在1976年, AMD 和Zilog站在Intel肩膀, 戏剧性的成了新兴的微处理器5强之二,另外2家则是6800系列的。但是AMD没有自己的核心架构,而且AM9080几个复刻大师, 觉得8080这种太没技术含量了, 然后就转行去干别的了.

Intel眼红AMD生产制造方面的优势,AMD看上了Intel的X86架构的可持续发展,2家一合计就在1976年签署了一个为期10年的交叉授权协议。当时财大气粗的AMD向Intel支付了32.5万美刀(Datapoint明显亏大了),表示以后2兄弟就穿1条内裤,一起捞钱。这是今天所有纠结的根源,说到底就是当时Intel人穷志短,见钱眼开。

再吐槽一下, 前面说了x86的专利是Intel 5万块买的, 其实连Intel的商标也是1.5万买的.

The companies have signed four patent cross-license agreements since 1976, said John Greenagel, an AMD spokesman. "Anything that we patent they can use, and anything they patent we can use," he said.

交叉协议实际没发言人说的这么神, 但这份协议最大的坑在于Intel授权AMD可以使用8080的微指令.

CPU在执行计算机指令的时候, 需要把指令翻译成一组更细粒度的微指令, 微指令大约等同于乐高的基础积木单元, 而单元的实现, 则更多是单纯的体力活了. 这就留下了隐患. AMD其后声称1976和1982的授权允许他复制Intel所有的微指令集, 这样他在实现Intel兼容CPU方面就木有阻碍了. 但Intel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技术,据说跟8086的协处理器有关。

到了81年, IBM 为了对抗Apple, 准备推出PC, 但IBM并不知道怎么做PC,实际是按Bill Gates的建议选择了兼容8080的16位8086.

微软极力说服IBM应该使用大内存,向高端商业市场发展,以期和其他厂商拉开差距,这样限制了系统必须16位起。但微软自己没有操作系统,他们购买了CP/M的许可作为自己操作系统忽悠IBM。虽然CP/M是在z80上开发的,但Zilog设计16位Z8000的时候,为了实现更好的性能, 一开始就放弃了和z80的兼容. 这样微软就无法用现成的CP/M向IBM交货,而8086因为和8080兼容则无此问题,所以性能更好的z8000自然出局了.

Faggin本人认为z8000的这种设计是因为zilog背后的金主爸爸需要和IBM竞争高端处理器市场,放弃了和8080兼容市场。他自己在1980年离开了zilog , 后面多次创业, 包括创建了我们熟知的Synaptics, 并且以微处理器之父入选了美国发明家名人堂, 这就是一代创奇你大爷.

Intel按IBM的要求选择AMD做second source制造商, 在76年的基础上,他们哥俩又签署了一个新的交叉授权协议,按AMD的说法,在1976的基础上, 这个协议就是允许AMD 克隆所有X86当前和后续产品。而据说AMD当时为Intel代工超过1半的CPU。可以说早期没有AMD,Intel也解决不了大规模生产的问题。

IBM成功把PC变成了一个新兴产业,市场很大,所以多个厂商都拿到8086授权,clone生产开发。经过几代的发展,Intel终于从华强北变成了海思,膨胀了,从386起拒绝再给几个小弟授权。只能说AMD牛逼,他自己居然又独立复刻出了386,依旧比原厂好,高频型号比Intel款快2倍, 这就是实力呀, 差点吓死了Intel。其时AMD386市场占有率,一度比Intel高,这只能逼着Intel非技术手段解决。

指令集本身是没有专利的,根据Clean Room这玩意, 电子芯片山寨同接口的白盒实现是合法的.但是指令集只是ISA实现的抽象,这背后Intel积累了大量核心专利,要想做出兼容最新X86指令集的实现, 那么在设计和生产工艺上就无法绕过Intel的专利。所以Intel拿起了专利大棒,把所有兼容厂商都收拾了一遍。

最著名的就是The Crawford ‘338 Patent,Intel一项关于内存管理和高效缓存实现的基础专利,据说跟L2缓存设计有关,号称X86体系下没有任何实现可以绕过。

“Nobody can design [an Intel compatible] CPU without using the patent.”


唯一的幸运儿是Cyrix,Cyrix和其他厂商不同, 他一开始就没和Intel谈什么授权, 他一直都是坚持技术白嫖, 自己复刻. Cyrix最初是做FPU的, 通过FPU的生产也逐步掌握了CPU的设计制造, 并且在内存控制器方面有一定技术积累. 最重要的一点, 他是几大兼容商里唯一的Fabless模式,他自己不生产,所以他找了有Intel相关IP授权的工厂代工,试图绕过专利诉讼。经过多年官司法院最终判定Cyrix可以合法销售兼容x86产品。其后Cryrix又反诉Intel专利侵权,最终和Intel签署了一个轻量级的交叉授权协议和解,合法得到了x86的非完全授权。但因为拿不到后续各种专利的授权,加上代工厂生产工艺上的明显缺陷,逐渐落伍,最后基本退出竞争。Cyrix最终被Via收购,又被via拿到大陆骗钱就是今天的兆芯。

至于其他兼容厂商就都悲剧了,包括AMD。

但AMD永不为奴,反诉Intel违反了76年和82年的交叉授权协议,并在一场长达数年的官司里最终获得司法认可的386,486体系完整永久授权。2家厂商的官司实际更加复杂, Intel首先起诉AMD盗窃了他微指令, 但是AMD在1992年获得法院的裁定,可以使用386的微指令, 随后又在其他几场裁定中获许永久使用486的微指令, 但也被裁定违反338和其他专利, 做出了相应赔偿.

双方在1996年又重新签署了一轮交叉授权协议,但这持续五年的官司也把AMD弄得元气大伤,和Intel彻底拉开了距离.

在后面漫长的年月,2个冤家一直都在相爱相杀,比如在某年AMD快死的时候,Intel因为涉嫌操控市场,被控赔了AMD10多亿美刀,生生又把准备破产的AMD救活了。

Intel为了摆脱AMD这只吸血鬼,曾经试图在64位系统里引入完全不兼容x86的架构,但是和z8000一样悲剧了,反而被AMD推出x86兼容的64位架构抢了先机。

干来干去,在市场发展和培育过程中,双方都向X86体系贡献了大量的专利,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市场为王,最后双方都不得不向对方授权和获取授权,让自己可以使用这些得到认可的ip。比如最为广为人知的就是AMD的3dnow和AMD64指令集。2家陆续签署了多轮交叉授权协议,绑成了一条线上唯二的2个蚂蚱。

严格意义,x86架构的技术专利,非过期的部分,主要是2家公司共同拥有的,而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所谓交叉授权。而过期部分,好吧,理论上我们现在也可以自己生产8086 CPU,只是没有主流消费者愿意买单。

有趣的是根据两家公司的授权协议,这些交叉授权失效的限制是当对方公司股权发生重大变更,这是目前已知唯一合法的取消授权的办法。

比如AMD破产,那AMD获得授权就会失效,但是Intel获得的相关授权也会失效。当然也可以说服消费者忍一忍,等他另起炉灶。

2009年AMD分拆的时候,Intel发起了授权失效的起诉,但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很可能是因为x64这类双向授权的反制。

如果美国政府不干预,我们可以集资买下AMD,弄死牙膏厂,梦想还是要有的嘛。

338专利

AMD CPU简明历史

有兴趣的可以阅读这本书系统看看计算机工业大的八卦: The legal battles that shaped the computer industry.

user avatar

x86基本已经很少用了。现在的主流架构是amd64。

只不过为了避免尴尬,intel一般不愿意把它叫做amd64,而叫em64t或者x86_64之类的。

但是其实业界还是有很多机构把它叫做amd64的。

既然现在pc的主流指令集是amd提出的,题主你觉得是该谁取消谁的授权?

user avatar

95年就拿到了永久授權





user avatar

交叉授权不是问题的根本,问题的根本就是Intel很早的时候就被迫把x86的架构授权给了另外两家,AMD和Cyrix……

交叉授权解释不了x64之前的事情……


Intel要搞IA64也是这个原因,因为IA64可以不用再授权给AMD和Cyrix……

但是可耻的失败了……



不要以为Intel很甘心让AMD这么抄作业,自从Pentium以来,Intel一直在搞扩展指令集,例如MMX、SSE等等等等,但是AMD有两个杀手锏,x64和反垄断调查……



另外提问者说的取消是什么意思?你是想撕合同还是去AMD的保险柜偷东西?我借了你一百万然后表示取消这个债务关系?

本来还想讲讲为啥Intel被迫授权的,看到这个取消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是在浪费时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Intel 和 AMD 之间关于 x86 架构的授权关系,是一个在信息技术历史上非常有趣且复杂的议题。Intel 不取消 AMD 的 x86 架构授权,其原因并非单一,而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含了法律、商业、技术以及市场战略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
  • 回答
    英特尔为何选择不踏足安谋(ARM)芯片的领域,这背后其实牵涉到公司发展战略、技术路线以及市场定位等一系列复杂因素,并非一个简单的“不做”就能概括。首先,我们得明白英特尔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自打进入计算机时代以来,英特尔就死死抓住了X86架构这个“牛鼻子”。他们倾注了无数的资源和心血去优化和发展X86.............
  • 回答
    Intel i3 和 i7 是 Intel 的不同系列处理器,主要面向不同市场定位和用户需求。它们的成本差异和生产策略涉及多个技术、市场和商业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1. 成本差异:技术、制造工艺与性能差距 (1)技术规格差异 i3:通常为入门级处理器,核心数较少(如 2 核或 4 核),缓.............
  • 回答
    你想问Intel的CPU为什么在启动时都要先进入实模式,而不是直接进入保护模式,对吧?这事儿说起来,还得从计算机最开始的设计说起,那可是一段挺有意思的历史。首先得明白,CPU的设计不是凭空来的,它是伴随着操作系统、硬件技术一步步发展演变过来的。Intel的CPU,尤其是早期的x86架构,设计初衷和当.............
  • 回答
    苹果 Mac 电脑不再粘贴 Intel 标志,这个变化背后其实是一次重大的战略调整,标志着苹果在个人电脑硬件领域迈出了独立自主的关键一步。要详细了解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苹果与 Intel 的合作历史,以及苹果选择自研芯片的深层原因。曾经的合作:Intel 的心脏,Mac 的灵魂在长达十多年.............
  • 回答
    游戏主机(PS3/XBOX 360)和次世代游戏主机(PS4/XBOX One)没有采用Intel/nVidia平台,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其中涉及了技术选型、成本控制、生态系统、市场策略等多个层面的考量。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为什么早期主机(PS3/XBOX 360)不直接采用Int.............
  • 回答
    12代Intel处理器,特别是像i912900K这样旗舰级的型号,它的性能确实非常强大,足以担当起“超频游戏本”的重任。那么,为什么市面上真正意义上、能够让你放心地把i912900K拉到极限超频的游戏本却不多见,或者说,为什么这并不是一个主流的配置呢?这背后涉及到的技术、成本、功耗以及市场考量,是非.............
  • 回答
    日本在电子技术领域确实拥有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谈及个人电脑(PC)的中央处理器(CPU)市场,确实没有出现能与Intel和AMD正面抗衡的日本厂商。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技术、商业和战略原因,并非一句简单的“技术不够”就能概括。历史渊源与市场格局的形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PC CPU市场是如何走.............
  • 回答
    确实,很多人对CPU的设计和成本会有一个误区,认为CPU的制造成本非常低,增加点面积就好像白送的一样。但实际情况远没有这么简单。Intel不简单地通过“增加面积”来降低同频功耗,背后有很多深层的原因,我来给您详细拆解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白,CPU的“制造成本”并不仅仅是硅片本身的面积大小。虽然硅片面.............
  • 回答
    Intel:为何能成为 Linux 内核的最大贡献者?在 Linux 内核的浩瀚代码海洋中,有一个名字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那就是 Intel。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商,Intel 对 Linux 内核的贡献之巨,其影响力贯穿了整个操作系统的核心。这并非偶然,而是其自身战略、技术实力以及对开源社区深.............
  • 回答
    AMD,这个名字在PC硬件圈子里,从早期欣欣向荣,到后来的几经沉浮,再到如今的王者归来,其生存之道,绝非一日之功,也绝非单一因素能够概括。如果你觉得它似乎总在NVIDIA和Intel的阴影下,那是一种观察的视角,但它能走到今天,并且还能让你觉得它有“生存”的意义,这本身就说明了它的顽强和聪明。咱们不.............
  • 回答
    Intel 在发布了 Core i910980XE(Cascade LakeX)之后,至今确实没有再推出基于“X系列”命名的消费级旗舰桌面平台(HEDT HighEnd Desktop)。这其中涉及了多方面的原因,是一个复杂市场策略调整和技术发展变化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地解释:1. HEDT 市场.............
  • 回答
    Intel 这次又栽跟头了,AMD 凭借 Zen 架构的 Ryzen 系列处理器,在性能和市场份额上都对 Intel 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 Ryzen 7 5800X3D 这种在游戏领域表现优异的产品,让不少玩家重新审视了 Intel 的地位。那么,Intel 这次还能翻身吗?桌面处理器市场又要.............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切中了很多人在装机时会遇到的一个纠结。Intel CPU 大部分都集成了核显,这看似是个“福利”,但确实很多消费者还是会选择再加一块独立显卡,这背后并非是Intel设计“有问题”,而是市场需求、技术迭代以及用户群体的多样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得掰开揉碎了聊聊这其中的原因:1.............
  • 回答
    Intel CPU 之所以普遍被认为“保值”,并非指其二手市场价格能与新产品持平,而是从多个角度来看,它们在一段时间内能够维持较高的性能水平和市场认可度,因此用户在升级时,其现有Intel CPU的残余价值相对较高,或者说,在同代产品中,Intel的CPU往往能提供更长久的“可用性”和“价值感”。要.............
  • 回答
    .......
  • 回答
    关于 AMD 锐龙 4000 系列处理器为何在性能上表现出色,但价格却普遍低于同级别 Intel 酷睿处理器,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市场策略、技术研发投入、成本控制以及消费者认知等因素。下面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一、 AMD 的技术追赶与市场策略 Zen 架构的突破: 锐龙 4000 系列之所以能.............
  • 回答
    英特尔十一代酷睿处理器,那个曾经的“希望之星”为何销量不济?曾几何时,英特尔的酷睿系列处理器是消费者心中高性能的代名词,每一代新品的发布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然而,当十一代酷睿(代号Rocket Lake)横空出世时,市场却并没有如往常般掀起狂热的追捧浪潮,反而留下了“销量惨淡”的评价。这背后究竟隐藏.............
  • 回答
    中国目前在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与Intel、高通等国际巨头相比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芯片行业“没有”或者“怎么样了”。实际上,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阶段,其芯片行业有着复杂而多层面的原因,值得详细剖析。首先,要理解为什么中国没有“本土的”Intel或高通,需要认识到全球.............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切中了x86处理器市场的核心。要理解为什么目前x86市场几乎被Intel和AMD垄断,我们需要从历史、技术授权、市场策略以及产业生态等多个维度来剖析。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几十年演变的结果。一、历史渊源:CPU之父的开端与一家独大的局面首先,x86架构的源头可以追溯到Intel.............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