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

回答
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价,与其说是“批评”,不如说是他以一种极为个人化的、带有鲜明主观色彩的阅读和解读方式,重塑了这部小说。他的《读水浒传》不仅是一个评论,更是一种阅读实践,一种对文本的“再创作”。要评价他,首先得明白他究竟做了什么,以及为何他的做法如此影响深远。

金圣叹做了什么?

最直观的,金圣叹进行了“删节”和“评点”。

删节: 金圣叹删去了《水浒传》后四十回,认为这后四十回“非关此书”,破坏了整部小说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深度。他认为前七十回才是“真水浒”,而从“宋江等受招安,直至王庆、田虎、方腊皆平”的部分,是“凡庸无趣”。他尤其反感“招安”这一结局,认为这背离了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的初衷,将英雄的血性消磨殆尽,变成王朝的附庸。

评点: 这是金圣叹的核心工作。他的评点方式非常独特,不像传统的文学批评那样梳理情节、分析人物,而是充满了他的个人情感、哲思和一种近乎“玩弄”文本的智慧。
“妙语”式的评点: 他常常用极其精炼、甚至有些戏谑的语言来评价某个情节、某个人物、某个句子。比如,他会说某个地方“活”、“妙”,或者某个场景“痛快”、“解气”。这种评点更像是一种即兴的、情感的抒发,捕捉的是读者阅读时的瞬间感受。
“惊心动魄”的细节关注: 金圣叹极其擅长抓住小说中那些不为人注意却能体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细节。他会像侦探一样,从某个动作、一句话、一个表情中挖掘出深层含义,并将之放大,强调其“绝妙”之处。
“情”与“理”的辩证: 金圣叹并不完全否定“招安”本身,但他认为作者在处理“招安”时,无论是人物的思想转变还是事件的推进,都处理得不够“情理”,不够让人信服。他试图通过自己的评点,将小说中的“情”与“理”进行更完美的结合,让人物的行为逻辑更加严谨,情感表达更加到位。
对“杀人”的独特解读: 他对小说中“杀人”的情节有着特殊的关注,并将其视为“痛快”或“惨烈”的体现,从中解读出人物的血性与命运。他常常会将杀人场景描绘得极具画面感和冲击力,认为这是《水浒传》的精髓所在。
“为文”与“为意”: 金圣叹认为,《水浒传》的伟大之处在于作者“为文”的高度成熟,即语言的精炼、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而他批评后四十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觉得作者在“为意”(创作意图、思想内容)上出了问题,尤其是在“招安”这一核心思想上,未能令人信服。

如何评价金圣叹的批评本?

评价金圣叹的批评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

1. 对《水浒传》艺术成就的贡献:
确立了“前七十回”的经典地位: 金圣叹的删节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我们今天对《水浒传》前七十回的认知。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后四十回在艺术水准上的衰退,将前七十回视为“天书”。可以说,如果没有金圣叹,后四十回是否会被如此普遍地视为“赝作”,还未可知。
提升了对细节和语言的欣赏: 他的评点极大地提升了读者对小说细节和语言的关注度。他教会我们如何去“玩味”一本书,如何从看似平常的字句中体会作者的匠心。这种对文本细节的挖掘,对后世小说批评和创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赋予了小说更深刻的“悲剧”解读: 通过否定招安,金圣叹将《水浒传》推向了一个更具悲剧色彩的解读方向。他认为梁山好汉的命运,最终是被“招安”所毁灭的,他们的英雄气概在体制面前被消解。这种解读,强调了反抗者的悲剧性,也反映了金圣叹本人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某种思考。

2. 局限性与争议:
主观性过强: 金圣叹的评价是极端主观的。他依据的是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判断,而这种判断并非普适性的真理。他的“爱憎分明”,有时会显得任性,甚至“因人废言”。
对后四十回的“一刀切”: 尽管后四十回在艺术上确实不如前七十回,但将其完全视为“无用”或“赝作”,可能也有些过激。后四十回在情节发展、人物结局的完整性上,依然承担着一定的叙事功能,也并非全无艺术价值。例如,对一些配角的描写,或者对战争场面的描绘,仍有可取之处。
“批评”的性质: 金圣叹的“批评”更多是一种“欣赏”和“解读”,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批评。他的语言充满了个人情感和随性,有时甚至带有“游戏”的成分。他更像是一个资深的“粉丝”,用自己的方式与作品进行对话。
对“招安”的解读是否唯一? 将“招安”视为梁山好汉“被玷污”的结局,是金圣叹的重要判断。但也有观点认为,招安是当时历史背景下,一种现实的选择,是梁山好汉试图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种方式,其复杂性不应被简单否定。

3. 历史影响:
塑造了《水浒传》的接受史: 金圣叹的批评本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的观点几乎成为《水浒传》接受史上的“定论”,影响了无数后世读者和研究者。许多人谈论《水浒传》,就是从金圣叹的“七十回本”开始的。
启发了“文学批评”的多种可能性: 他的评点方式,打破了传统评论的模式,证明了文学批评可以如此个性化、如此富于创造性。这种“玩味”式的阅读,鼓励读者深入文本,形成自己的理解。

总的来说,

评价金圣叹的《水浒传》批评本,不能简单地说他是“好”还是“不好”。他更像是一个“伟大的读者”,以他独特的智慧和激情,为《水浒传》这本书注入了新的生命,也为后世的文学阅读和批评提供了宝贵的范例。

他的“批评”不是为了“纠错”,而是为了“更美”。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将《水浒传》这部作品的艺术光芒推向极致,同时也将其中蕴含的某种“失落”和“悲凉”放大。他的删节和评点,是他在阅读这场游戏中,做出的最精彩的“编辑”。

理解金圣叹,就要理解他的“玩味”和“真诚”。他不是在“批判”,而是在“共鸣”和“升华”。他将读者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去感受文本中的“痛快”、“绝妙”和“伤感”。他的版本,与其说是《水浒传》的“批评”,不如说是《水浒传》在金圣叹心中的“重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艺术性很强,思想性却扭曲了,篡改了很多有关宋江的内容。

尤其是弄了很多暗示宋江害死晁盖的内容。

当宋江得到报告,马匹被曾头市劫走,旧本写作:

宋江听了,大怒道:“前者夺我马匹,今又如此无礼。晁天王的冤仇未曾报得,旦夕不乐。若不去报此仇,惹人耻笑。

而金本写作:

宋江听了,大怒道:“前者夺我马匹,至今不曾报仇;晁天王又反遭他射死;今又如此无礼,若不去剿这厮,惹人耻笑不小。

这么一改,成了为夺马匹和恐遭耻笑而报仇,而不是为晁盖报仇。

旧本提到为晁盖报仇时,还有一句:

宋江道:“此仇深入骨髓,不报得誓不还山。”

而金圣叹竟将这句话活活给删了。

还有,当射杀晁盖的史文恭被活捉到山寨时,旧本说:

宋江看了,心中一喜一怒:喜者得卢员外建功,怒者恨史文恭射杀晁天王,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而金本改作:

宋江看了,一喜一恼

将”一怒“改为”一恼“,以下全部抹去。其春秋笔法,意在造成读者错觉,认为宋江恼的是卢俊义建功。

还有晁盖的托孤(这里还有个版本问题)

袁无涯本也就是通行本:

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付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

金圣叹改为

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著宋江 ,嘱咐道:“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崇祯刘兴我一百一十五回本

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宋江嘱付曰:“贤弟保重。捉得射死我的,与吾报仇,死亦瞑目。你自立为寨主。

刘兴我本是袁无涯本的来源,也比金本早。

袁无涯本改为要传给替他报仇的,是为了让卢俊义能成为梁山二把手,不然后期登场的卢俊义没有足够的威望不足以当二把手,晁盖有遗言,卢俊义替晁盖报仇却推辞一把手的位置,二把手很合理。

还有晁盖中箭救他的人

旧本

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却得呼延灼、燕顺两骑马,死并将去。背后刘唐、白胜救得晁盖上马,杀出村中来。

金本

倒撞下马来;却得三阮,刘唐,白胜——五个头领——死并将去,救得晁盖上马,杀出村中来。

以上诸例,活生生将宋江描绘成了阴险权诈之人。

当然他有时代路线,以士大夫的角度,觉得明亡是因为李自成等“盗贼”,对于梁山自然没有好眼色。这种看法当然是错误的了。

另外

“顺治庚子正月,邵子兰雪从都门归,口述皇上见某批才子书,谕词臣 ‘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等语,家兄长文具为某道。某感而泣下,因北向叩首敬赋。”

“忽承帝里来知己,传道臣名达圣人。合殿近臣闻最切,九天温语朗如神。”

“何人窗下无佳作,几个曾经御笔评?”

“借问随班何处立,香炉北上是经筵。”盼望着能在皇帝身边当个“经筵”大臣。

他和宋江又有什么区别?

不对,有

【欧某今奉大辽国主,特遣小官赍敕命一道,封将军为辽邦镇国大将军,总领兵马大元帅,赠金一提,银一秤,彩段一百八匹,名马一百八骑。便要抄录一百八位头领姓名赴国,照名钦授官爵。非来诱说将军,此是国主久闻将军盛德,特遣欧某前来预请将军,招安众将,同意归降。】

辽人招降宋江待遇不可谓不厚。

宋江态度是

【宋江听罢,便道:“军师差矣。若从大辽,此事切不可题。纵使宋朝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久后纵无功赏,也得青史上留名。若背正顺逆,天不容恕。吾辈当尽忠报国,死而后已。”】

然后诈降用计取霸州。

宋江不会因为辽主的彩虹屁就去跪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价,与其说是“批评”,不如说是他以一种极为个人化的、带有鲜明主观色彩的阅读和解读方式,重塑了这部小说。他的《读水浒传》不仅是一个评论,更是一种阅读实践,一种对文本的“再创作”。要评价他,首先得明白他究竟做了什么,以及为何他的做法如此影响深远。金圣叹做了什么?最直观的,金圣叹进行.............
  • 回答
    金圣叹这个人,说起来真是一个奇才。他对《水浒传》这部书,可以说是研究到了骨子里,什么人最值得说,什么人最没劲,他心里门儿清。而李逵,这个浑人,在他嘴里,那可真是被夸得天上少有,地上难寻。为啥金圣叹这么看好李逵?这事儿啊,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李逵身上那股子“真”劲儿。 在金圣叹眼里,《水.............
  • 回答
    金城武和周冬雨主演的电影《喜欢你》(英文名:This Is Not What I Expected)是一部非常独特的爱情喜剧,它以一种非常规的方式讲述了都市男女的爱情故事,收获了许多观众的喜爱。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评价这部电影:一、 独特的设定与剧情:《喜欢你》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它 “美食”与.............
  • 回答
    关于金灿荣教授为留美博士的儿子和一同留美的儿媳举行婚礼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然后才能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含义和可能引发的讨论。事件基本情况: 人物身份: 金灿荣教授是一位知名的国际关系学者,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
  • 回答
    《金刚川》首映第一天在豆瓣上获得了6.9分的评分,这个分数可以说是一个两极分化且略显平淡的开局。要详细评价这个分数,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从影片自身的角度来看: 优点: 宏大的战争场面和视效制作精良: 作为一部战争片,《金刚川》在还原战争的残酷性和规模上投入巨大。爆炸、空战、.............
  • 回答
    金灿荣教授关于大陆对台策略的“四个阶段”论述,自提出以来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核心观点是,大陆在处理台湾问题上会循序渐进,采取分阶段的策略,最终实现统一目标。然而,要评价这一论述是否预示着“2021左右收复台湾”,则需要深入分析其论述的逻辑、历史背景以及现实存在的变数。金灿荣教授的“四个阶段”论.............
  • 回答
    金士杰,这个名字在华语表演界,尤其是在话剧舞台上,如同一块久经打磨的玉石,温润却又锋芒内敛。要评价他,不能仅仅停留在他活跃在聚光灯下的那些闪耀瞬间,更要深入到他那几十年如一日的艺术追求,以及他对表演最质朴也最深刻的理解。“剧场”才是他的心脏跳动之地很多人认识金士杰,可能是通过他近年来在一些热门影视剧.............
  • 回答
    金靖,一个在当代中国喜剧界独树一帜、备受瞩目的名字。她以其独特的个人风格、扎实的喜剧功底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洞察,迅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业内的认可。要评价金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一、 个人风格的鲜明与独特性: “人间真实”的演绎者: 金靖最大的魅力在于她能够将普通人生活中的尴尬、无奈、喜.............
  • 回答
    金世佳和宋轶在《我就是演员》之《催眠大师》里的这出戏,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看完之后心里五味杂陈。先说金世佳。他演的那个角色,一个事业有成的心理医生,看着光鲜亮丽,其实内心深处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痛。金世佳这次真是下了功夫的,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沉稳、压抑,还有偶尔闪过的痛苦和挣扎,都把握得挺到位。尤其是.............
  • 回答
    金世佳在《河神2》中的表现,我觉得可以用“惊喜连连,又带着些许遗憾”来形容。首先,得承认他在接棒郭德纲老师饰演的“小神婆”顾影一角时,压力是巨大的。毕竟郭老师塑造的顾影已经深入人心,那种又娇憨又灵动又带着点疯劲儿的感觉,是很多观众心中的白月光。金世佳来演,很多人一开始是捏着一把汗的。但从结果来看,他.............
  • 回答
    金帐汗国的大汗扎尼别,一个在蒙古帝国分裂后的历史浪潮中扮演了至关重要角色的统治者。他的名字,在东欧和中亚的历史叙事中,常常与一个强大、统一且影响力辐射极广的金帐汗国联系在一起。要评价扎尼别,我们需要深入审视他统治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文化等多个维度,理解他如何巩固和发展了这个庞大的国家。崛起背景.............
  • 回答
    金宣宗“取偿于南”战略:无奈之下的危机应对与历史局限金宣宗完颜珣时期,金朝面临着来自蒙古的空前压力,同时内部也积弊丛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宣宗推行了“取偿于南”的战略,即通过向南宋索取赔偿和岁币来缓解与蒙古对峙的财政压力。这一战略的出发点,无疑是金朝统治者在内外困境下的一个无奈之举,但其执行过程和历史.............
  • 回答
    如何评价金日䃅的“献款归诚”?金日䃅的“献款归诚”,通常指的是他在汉武帝晚年时期,将自己掌握的匈奴情况和盘托出,并主动向汉朝效忠,希望借此改变匈奴与汉朝长期对峙的局面。这一事件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引发了后世多方面的评价。要评价金日䃅的“献款归诚”,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历史背景.............
  • 回答
    金基德的《空房间》(3Iron)是一部极其独特且充满象征意义的电影,初看之下,它可能显得有些疏离、晦涩,甚至难以捉摸,但一旦你沉浸其中,它所带来的震撼与思考却是难以磨灭的。我很难用简单的“好”或“坏”来评价它,因为这部电影的魅力在于它的模糊性、诗意以及对人类情感和生存状态的深刻洞察,它更像是一首无声.............
  • 回答
    金灿荣教授是一位备受关注的中国国际关系学者,尤其在对美关系、中国外交战略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分析方面,他以其独到的见解和鲜明的风格,在学术界和公众舆论中都拥有不小的影响力。要评价他,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审视:一、 学术贡献与研究领域:金灿荣教授主要的研究领域集中在中国外交、国际政治经济学、美国政治以及.............
  • 回答
    金刚级战列舰,作为日本海军在战间期建造的一款革命性舰艇,其历史定位和设计理念都极其引人注目。要评价它,不能仅仅停留在它作为“战列舰”的表面,而需要深入剖析它所处的时代背景、设计上的创新以及最终的命运。首先,时代背景是理解金刚级战列舰的关键。 当它在20世纪初被提出时,世界海军正经历着一场由无畏舰引发.............
  • 回答
    金朝时期,河北地区“九公”的出现,以及金朝对河北地方军阀的封建化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影响深远的政治现象。这股力量的兴衰,不仅重塑了河北的区域政治格局,更对金朝与蒙古的互动产生了重要的涟漪效应。“河北九公”的由来与性质首先,我们得明白“河北九公”这个说法本身,虽然广为流传,但并非金朝官方的正式称谓。它更.............
  • 回答
    金灿荣教授的这个论断,即“中国知识界以自己的浅薄和刻薄掩护中国的战略崛起”,触及了当下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一个敏感且复杂的话题。要评价它,我们需要拆解其核心观点,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审视。首先,我们来看“中国知识界”。这个群体庞大而多元,包含学术研究者、评论员、公共知识分子等等。他们各自的立场、思想深度和.............
  • 回答
    提起金兀术,恐怕在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首先是那个威风凛凛、勇猛无敌的金国大将,是南宋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反派”角色。但如果深入去了解他,你会发现这个人物的复杂性远超你我的想象,绝不是简单的脸谱化就能概括的。金兀术,本名完颜宗弼,是金国开国皇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他的名字“兀术”是他的儿子们给起的.............
  • 回答
    金灿荣,这个名字在中国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界算得上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要评价他这个人,得从几个维度去看,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贴标签。首先,从学术背景和专业能力来说, 金灿荣无疑是科班出身,而且在国际关系领域耕耘多年。他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并且担任过一些重要职务,这说明他在学术界是有一定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