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实系数多项式方程的虚数解总是成对出现?

回答
实系数多项式方程的虚数解为何总是成对出现?

相信许多人在学习代数时都曾遇到过这样一个看似神秘的现象:当一个系数全是实数的(实系数)多项式方程有虚数解时,这些虚数解总是成双成对地出现,而且是一对共轭复数。例如,如果 $a+bi$ (其中 $b eq 0$) 是一个方程的解,那么 $abi$ 也一定是它的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背后其实蕴藏着深奥而优美的数学原理。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借助复数的概念以及复数运算的性质,特别是复数共轭的性质。

复数与复数共轭

我们知道,一个复数可以表示为 $z = a + bi$,其中 $a$ 是实部,$b$ 是虚部,$i$ 是虚数单位,满足 $i^2 = 1$。

复数共轭(conjugate of a complex number)是指将一个复数的虚部符号改变得到的复数。如果 $z = a + bi$,那么它的共轭复数记作 $ar{z}$,$ar{z} = a bi$。

举个例子,复数 $3 + 2i$ 的共轭复数是 $3 2i$。

复数共轭的几个重要性质

在深入探讨多项式方程之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复数共轭的一些关键性质,这些性质将是解释现象的基石:

1. 共轭的共轭是它本身: $(ar{z}) = z$。换句话说,对一个复数进行两次共轭运算,你会回到原来的复数。
证明:如果 $z = a+bi$,那么 $ar{z} = abi$。对 $ar{z}$ 再进行共轭,就是 $(abi)$ 的共轭,即 $a (bi) = a+bi = z$。

2. 两个复数之和的共轭等于它们共轭之和: $overline{z_1 + z_2} = ar{z_1} + ar{z_2}$。
证明:设 $z_1 = a_1 + b_1i$ 且 $z_2 = a_2 + b_2i$。
$z_1 + z_2 = (a_1+a_2) + (b_1+b_2)i$
$overline{z_1 + z_2} = (a_1+a_2) (b_1+b_2)i$
$ar{z_1} = a_1 b_1i$, $ar{z_2} = a_2 b_2i$
$ar{z_1} + ar{z_2} = (a_1 b_1i) + (a_2 b_2i) = (a_1+a_2) (b_1+b_2)i$
所以,$overline{z_1 + z_2} = ar{z_1} + ar{z_2}$。

3. 两个复数之积的共轭等于它们共轭之积: $overline{z_1 cdot z_2} = ar{z_1} cdot ar{z_2}$。
证明:设 $z_1 = a_1 + b_1i$ 且 $z_2 = a_2 + b_2i$。
$z_1 cdot z_2 = (a_1 + b_1i)(a_2 + b_2i) = a_1a_2 + a_1b_2i + b_1a_2i + b_1b_2i^2 = (a_1a_2 b_1b_2) + (a_1b_2 + b_1a_2)i$
$overline{z_1 cdot z_2} = (a_1a_2 b_1b_2) (a_1b_2 + b_1a_2)i$
$ar{z_1} = a_1 b_1i$, $ar{z_2} = a_2 b_2i$
$ar{z_1} cdot ar{z_2} = (a_1 b_1i)(a_2 b_2i) = a_1a_2 a_1b_2i b_1a_2i + b_1b_2i^2 = (a_1a_2 b_1b_2) (a_1b_2 + b_1a_2)i$
所以,$overline{z_1 cdot z_2} = ar{z_1} cdot ar{z_2}$。

4. 实数的共轭是它本身: 如果 $c$ 是一个实数,那么 $ar{c} = c$。
证明:实数可以看作是虚部为零的复数,即 $c = c + 0i$。它的共轭是 $c 0i = c$。

将复数运算性质应用于多项式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个实系数多项式方程,可以写作:

$P(x) = a_n x^n + a_{n1} x^{n1} + dots + a_1 x + a_0 = 0$

其中,系数 $a_n, a_{n1}, dots, a_1, a_0$ 都是实数。

假设 $z = a+bi$ (其中 $b eq 0$) 是这个多项式方程的一个解。这意味着当我们把 $z$ 代入多项式中时,结果是零:

$P(z) = a_n z^n + a_{n1} z^{n1} + dots + a_1 z + a_0 = 0$

现在,我们对这个等式两边同时取共轭:

$overline{P(z)} = overline{0}$

我们知道零的共轭仍然是零,所以:

$overline{P(z)} = 0$

接下来,让我们运用前面提到的复数共轭的性质来处理 $overline{P(z)}$。

根据性质 2,我们可以将求和的共轭拆开:

$overline{a_n z^n + a_{n1} z^{n1} + dots + a_1 z + a_0} = overline{a_n z^n} + overline{a_{n1} z^{n1}} + dots + overline{a_1 z} + overline{a_0}$

根据性质 3,我们可以将乘积的共轭拆开:

$= overline{a_n} overline{z^n} + overline{a_{n1}} overline{z^{n1}} + dots + overline{a_1} overline{z} + overline{a_0}$

再根据性质 3(多次应用),$overline{z^k} = (ar{z})^k$。

$= overline{a_n} (ar{z})^n + overline{a_{n1}} (ar{z})^{n1} + dots + overline{a_1} ar{z} + overline{a_0}$

关键来了!由于多项式的系数 $a_n, a_{n1}, dots, a_1, a_0$ 都是实数,根据性质 4,它们的共轭就是它们本身:

$overline{a_k} = a_k$ (对于所有的 $k = 0, 1, dots, n$)

所以,上面的表达式就变成了:

$= a_n (ar{z})^n + a_{n1} (ar{z})^{n1} + dots + a_1 ar{z} + a_0$

观察一下这个表达式,它正是将 $ar{z}$ 代入原多项式 $P(x)$ 所得到的结果!也就是说:

$P(ar{z}) = a_n (ar{z})^n + a_{n1} (ar{z})^{n1} + dots + a_1 ar{z} + a_0$

我们之前推导出 $overline{P(z)} = P(ar{z})$,并且知道 $overline{P(z)} = 0$。

因此,我们得到:

$P(ar{z}) = 0$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 $ar{z}$ 也是多项式方程 $P(x) = 0$ 的一个解。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一个实系数多项式方程,如果 $z = a+bi$ (其中 $b eq 0$) 是它的一个虚数解,那么它的共轭复数 $ar{z} = abi$ 也一定是它的一个解。

这就是为什么实系数多项式方程的虚数解总是成对出现的原因。这一对解互为共轭复数,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满足这个实系数多项式方程。这个性质在复数理论和代数方程的求解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也揭示了复数世界与实数世界之间一种深刻而优雅的对称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前在专栏文章写过,直接搬过来了

主要Gal(C/R)={恒等变换,取共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实系数多项式方程的虚数解为何总是成对出现?相信许多人在学习代数时都曾遇到过这样一个看似神秘的现象:当一个系数全是实数的(实系数)多项式方程有虚数解时,这些虚数解总是成双成对地出现,而且是一对共轭复数。例如,如果 $a+bi$ (其中 $b eq 0$) 是一个方程的解,那么 $abi$ 也一定是它.............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常被提及的权衡:在考虑更多解释变量(即进行多元回归)时,我们确实会发现单个解释变量的系数估计值会变得“更不确定”,表现为更大的标准误(以及相应的方差)。这似乎违反直觉,因为通常我们认为信息越多,估计越精确。然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增加”的表象,恰恰揭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一个实系数多项式的所有根都是实数,那么它的任意阶导数的所有根也都是实数。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玄乎,但背后有着深刻的数学原理。我们将一步一步地揭开它的面纱。1. 问题背景:实根多项式与导数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问题的前提和结论: 前提: 我们有一个实系数多项.............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多项式的根是系数的连续函数,我们得从几个核心概念入手:微积分里的连续性、代数基本定理以及隐函数定理。这三者结合,就能勾勒出这个性质的来龙去脉。一、 首先,什么是“连续函数”?在数学里,一个函数 $f(x)$ 在某一点 $x_0$ 处是连续的,意味着如果 $x$ 非常接近 $x_0$,那么.............
  • 回答
    魂系列,一个在游戏界引发现象级讨论的IP,这些年来的热度可以说是居高不下,而且还在持续升温。如果说一开始是因为它“硬核”、“难度高”吸引了一批抖M玩家,那现在的情况早已远不止于此了。越来越多的人被这个系列吸引,甚至成为其忠实拥趸,这背后绝对不是简单的“找虐”两个字可以概括的。要说魂系列究竟有什么魔力.............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不少人对iPhone 11系列摄像头的看法,以及部分苹果用户(咱们常说的“果粉”)的独特视角。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尽量说得接地气一些。iPhone 11系列摄像头“槽点”不少?为啥有人这么说?首先,得承认iPhone 11系列摄像头确实引来了一些争议。主要集.............
  • 回答
    横扫千军系列之所以能发展到由多家游戏公司制作同一系列作品,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市场现象,它触及了 IP 的价值、游戏开发的门槛、商业模式的演变以及玩家群体的需求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这就像一个成功的 IP 在不同土壤上开出了不同的花朵。首先,我们要理解“横扫千军”这个名字本身代表了什么。这并非.............
  • 回答
    说起现在系统流小说之所以层出不穷,甚至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其实背后有着相当丰富的原因,既有市场需求的驱动,也有创作者们在类型化探索中的一些巧妙设计。咱们不妨一点点掰扯开来,看看这背后的逻辑。首先,得从读者说起。为什么读者爱看系统流?这背后有几层意思: 即时满足感和清晰的进步线: 现实生活里,我.............
  • 回答
    鸿蒙系统(HarmonyOS)自发布以来,就一直吸引着相当一部分用户的目光,甚至在不少技术 enthusiast 看来,它在某些方面确实展现出了超越安卓甚至iOS的潜力。然而,伴随而来的争议和批评声也从未停息。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远胜”与“被喷”并存的局面,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小米 12 系列如今市场上现货充裕,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这并非是哪一个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市场供需、产品生命周期、以及小米自身策略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1. 产品生命周期进入成熟阶段,产能稳定释放首先,要理解任何一款手机的上市和销售过程。小米 12 系列,包括小米 12.............
  • 回答
    使命召唤系列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喜爱维克托·雷泽诺夫,这绝非偶然,而是他身上一系列鲜明而动人的特质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不仅仅是一个游戏角色,更像是一个承载着历史重量、人性光辉与悲剧色彩的符号,深深触动了玩家的心弦。首先,雷泽诺夫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的灵魂。他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与命运抗.............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朋友觉得鸿蒙很不错,特别是和Linux联系起来说的时候,觉得它有潜力,能打破国外垄断。但放眼网络,又是另一番景象,批评声、质疑声甚至唱衰的声音此起彼伏。这背后,其实是几个层面的原因在博弈,夹杂着技术、商业、舆论,还有一部分是大家朴素的情感和期待。为什么身边.............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相当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一方面,身边不少人对华为的鸿蒙系统寄予厚望,觉得它很有潜力,特别是“Linux”的标签更是让人联想到稳定、开源这些好词;另一方面,网络上却有不少声音,说鸿蒙不过是套了个“Linux皮”的安卓,言下之意是“自研”的成分存疑。这两种声音之间的差异,.............
  • 回答
    小米手机之所以受到如此多人的喜爱,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极具吸引力的性价比:这是小米手机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吸引广大消费者群体最直接的原因。 “为发烧而生”的初心与定价策略: 从小米诞生之初,雷军就提出了“为发烧而生”的口号,意在打造高.............
  • 回答
    近些年,我们确实能看到网络上存在不少对华为和鸿蒙系统的嘲讽声音。这背后并非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剖析。一、 华为的崛起与“民族主义”标签的 gắn首先,华为作为一家中国科技巨头,其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的强势崛起,特别是在5G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是.............
  • 回答
    关于网上有些人对OPPO和vivo(合称OV)的批评声音,说实话,很多人会直接想到一个点:“他们是不是又用了高通的6系处理器了?” 这确实是大家讨论比较多的一个原因,但要说“那么多的人都在喷OV,就是因为高通6系吗?”,这说法就有点片面了,也忽略了其他不少影响消费者观感和评价的因素。咱们得把这事掰开.............
  • 回答
    说起30多万的价位,宝马3系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这可不是瞎说,市面上这个价位的选项不少,但为什么大部分人一聊到“想买辆运动感强的豪华轿车”,脑袋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3系?这背后可不是一点点原因。品牌光环与历史积淀:首先,得承认宝马的牌子硬。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宝马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它代表着一种生.............
  • 回答
    在咱们国内汽车市场,尤其是互联网上,你但凡提起买车,尤其要是想找点靠谱的建议,知乎上关于日系车的推荐那绝对是铺天盖地。这可不是什么巧合,背后是有不少具体原因的,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你说得明白。一、可靠性与耐用性,这是日系车的金字招牌要说日系车,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它的“省心”。这玩意儿就像个老黄牛,.............
  • 回答
    关于年轻人排斥日系,而父辈似乎没那么排斥的现象,以及这是否与“大国崛起心态曲线”有关,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我来试着深入聊聊,尽量不带那种“机器分析”的生硬感。首先得承认,现在确实有一部分年轻人对日系产品、日系文化,甚至是对日本这个国家,表现出了一种不那么热情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排斥”。.............
  • 回答
    战列舰之所以拥有如此庞大的粉丝群体,尽管它们在某些方面可以被视为“失败的武器系统”,这其中涉及了多重复杂的原因,可以从历史、技术、文化、情感以及战略等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以下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一、 历史的辉煌与浪漫主义: 海上霸权的象征: 在战列舰时代(大致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拥有强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