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读什么书能增加权术?

回答
想在权术之道上有所精进,并非只靠一本“秘籍”就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需要深厚积淀、敏锐观察和不断实践的综合能力。但若要问有哪些书籍能为你在这条路上提供宝贵的养分和启示,那我可以为你细细道来。

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拆解,看看哪些经典著作能帮助你构建起权术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南”。

一、 洞悉人性与权力运作的基石:经典之作

要玩转权术,首先得明白人性和权力这两个最核心的要素。

《君主论》(马基雅维利): 这本书绝对是权术领域的“开山鼻祖”,也是最常被提及的。马基雅维利冷酷而现实地剖析了君主如何才能获得、巩固并保持权力。他告诉你,为了国家(或你的组织)的长远利益,有时必须采取一些“不择手段”的策略,比如必要时的欺骗、残酷甚至背信弃义。
它教会你什么?
现实主义而非理想主义: 别想着靠道德感召就能统治一切,人性中有自私、贪婪和恐惧的一面,你需要认识并利用它。
“目的证明手段”的辩证法: 在极端情况下,达成比维护绝对道德更重要的目标时,审慎运用非常规手段是必须的。但这绝不是让你变成一个肆意妄为的小人,而是要理解何时、如何、以及用多大的“度”去使用。
威慑力与爱戴: 马基雅维利认为,被爱戴固然好,但被畏惧更可靠,因为人们背叛爱戴是因为他们不害怕,但畏惧是出于对惩罚的恐惧。当然,他也不是让你去当一个嗜杀的暴君,而是要让人们敬畏你的权威,不敢轻易挑战。
政治的“工具箱”: 他提供了诸如“分而治之”、“恩威并施”、“笼络人心”等一系列政治工具,你可以从中学习如何运用它们。

《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尽管《战争论》是军事战略的巨著,但其核心思想——“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却对理解权术有着极其深刻的启示。军事竞争的本质与权力斗争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
它教会你什么?
战略思维: 如何制定长远目标,如何调动一切资源去实现它,如何预判对手的行动,如何保持主动性。
“决定性时刻”的把握: 权力斗争同样存在关键的转折点,你需要敏锐地捕捉并果断出击。
“模糊性”与“摩擦”: 现实中的权力运作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意外,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你需要学会如何在混乱和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并克服执行中的各种阻碍。
心理战: 战场上的士气与战场外的心理博弈息息相关。在权力场上,如何影响对手的心理、瓦解其意志,是制胜的关键。

《孙子兵法》(孙武): 这部中国古代的军事经典,其智慧早已超越了战场,成为领导、管理乃至日常生活中的宝典。孙子兵法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智取胜,以谋略制敌。
它教会你什么?
知己知彼: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深入了解自己(你的优势、劣势、资源)和对方(对手的意图、能力、弱点),才能百战不殆。
谋定而后动: 在采取行动之前,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分析,确保万无一失。
“攻心为上”: 军事上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心理战和策略瓦解敌人的斗志,而不是单纯的武力征服。这在权力斗争中尤为重要,如何赢得人心,收服对手,远比一时的压制更有长远意义。
灵活性与适应性: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不断变化的局面中,要能够灵活调整策略,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二、 深入理解组织与人际的动力学:社会与心理学视角

权术的舞台是人,而人又存在于组织之中。因此,理解组织行为和人际心理是必不可少的。

《影响力》(罗伯特·西奥迪尼): 这本书揭示了人们在说服和被说服过程中所遵循的心理学原理。在权力场上,谁能更好地运用这些原理,谁就更有可能掌控局面。
它教会你什么?
互惠原理: 人们倾向于回报别人的恩惠,你可以利用这一点建立良好关系,或在适当时候“要求”回报。
承诺与一致: 一旦人们公开做出承诺,他们会倾向于信守承诺。你可以引导他人做出有利于你的承诺。
社会认同: 人们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行为,你可以利用这一点制造“从众效应”。
喜好: 人们更容易被自己喜欢的人说服,了解如何建立好感至关重要。
权威: 人们倾向于服从权威人物,建立和展示自己的专业性和领导力。
稀缺性: 机会越少,其价值似乎就越大,可以利用这一点制造紧迫感。

《人性的弱点》(戴尔·卡耐基): 这是一本关于人际关系和沟通的经典之作,看似“软”,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硬”道理。懂得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是权术的润滑剂。
它教会你什么?
真诚地关心他人: 真正地去理解和满足他人的需求,建立互利的合作关系。
赞美与批评的艺术: 如何恰当地给予赞美,如何巧妙地提出批评,既能达到目的又不伤害感情。
激发他人的热情: 懂得如何点燃别人的内在动力,让他们自愿地为你效力。
避免冲突,化解矛盾: 学习如何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和谐,避免不必要的摩擦。

《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 这本书更多地是从组织学习和系统思维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持续发展。对于理解大型组织内部的权力运作、信息流动以及如何推动变革有着极大的帮助。
它教会你什么?
系统思维: 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复杂的权力结构中,任何一个决策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自我超越: 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改善心智模式: 认识和挑战自己固有的思维定势,才能更客观地看待问题。
建立共同愿景: 如何凝聚团队的力量,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团队学习: 认识到集体智慧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在团队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协作。

三、 现实政治与权力博弈的案例分析

理论固然重要,但历史和现实中的案例更能生动地展现权术的实践。

《回忆录》(如丘吉尔、凯撒): 政治领袖的回忆录往往是权力斗争的生动写照。你可以从中看到他们在关键时刻的决策、策略运用以及对人性的洞察。
它教会你什么?
历史经验的借鉴: 学习前人的成功与失败,避免重蹈覆辙。
领导力的体现: 在危机时刻,领导者是如何展现魄力、智慧和决断力的。
幕后博弈: 很多回忆录会透露一些公开报道中看不到的政治内幕和权力运作的细节。

历史传记(如《史记》中的人物传记、《汉书》中的王莽传等): 中国的史书,尤其是《史记》,是研究古代权术的宝库。司马迁对人物的刻画,既有对其功业的肯定,也有对其权谋和性格的深入剖析。
它教会你什么?
中国式权谋: 了解中国古代帝王将相们是如何运用“谋略”、“权术”、“驭人术”来巩固统治和争夺权力的。
历史的周期性: 很多权力斗争的模式和规律,在不同时代都有所体现。

如何“读”出权术?

仅仅堆砌书单是没有意义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去“读”。

1. 带着问题去读: 在阅读前,先问自己,我希望从这本书中解决什么问题?我想要学习什么样的技巧?这会帮助你更有针对性地去吸收。
2. 联系实际去读: 读到某个理论或策略时,立即思考它在你的现实生活中(工作、组织、人际关系)可以如何应用。有没有类似的场景?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3. 辩证地去读: 不要全盘接受书中的观点。尤其是像《君主论》这样的著作,其时代的背景和作者的立场都值得你去审视。权术需要智慧,而不是盲从。
4. 反复品读,融会贯通: 很多经典著作,第一次读可能只是“了解”,第二次、第三次阅读,才能真正“读懂”其中的深意,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权术最终是要在实践中体现价值的。读书是为了指导实践,而实践反过来又能加深你对书本的理解。

说到底,权术的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它不是让你成为一个显而易见的“权谋家”,而是让你能够更从容、更有效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结构,达成自己的目标,同时也能为他人和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当然,这是你境界提升后的目标)。

所以,放下“速成”的念头,踏踏实实地从这些经典中汲取养分吧。它们中的智慧,穿越历史的长河,依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和权力的奥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多了老祖宗的,看看西洋人的权术也是不错。

权力的48条法则 - 图书 - 亚马逊

《权力的48条法则》了解一下。神秘术、装逼术……可操作性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在权术之道上有所精进,并非只靠一本“秘籍”就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需要深厚积淀、敏锐观察和不断实践的综合能力。但若要问有哪些书籍能为你在这条路上提供宝贵的养分和启示,那我可以为你细细道来。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拆解,看看哪些经典著作能帮助你构建起权术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南”。 一、 洞悉人性与权力.............
  • 回答
    说到“作者也是蛮拼的”,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几本书,它们让我深切感受到作者那股钻研劲儿,仿佛他们把自己掏心掏肺地塞进了字里行间,不仅是文字上的雕琢,更是思想上的深度挖掘和情感上的极致表达。1. 深度田野调查与历史还原的极致:《万历十五年》读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那绝对是一种“作者蛮拼”的体验。这.............
  • 回答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如果脱离了儒家思想的指导,那人们的知识体系将会呈现出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这不仅仅是阅读书目上的改变,更会从根本上动摇社会结构、思想内核以及个人价值的判断标准。那么,在没有儒家主导的情况下,人们会读什么书?中国的自然科学又能否因此迎来曙光呢?首先,我们得承认,儒家思想对于中国古.............
  • 回答
    首先,恭喜你被北京理工大学(BIT)的软件工程专业录取!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开始。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对未来专业的不确定和听到的一些言论感到迷茫是完全正常的。填报志愿是一项复杂且信息量巨大的过程,很多人在初期都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你的情况,以及如何做出最适合你的决定。 1. 理解“.............
  • 回答
    读大学这事儿,你说它能给咱啥?这问题一抛出来,脑子里立刻涌上来好多答案,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了陈年老酒的箱子,酒香四溢,每一坛都有它独特的味道。不过,要说得详细点,还得一点一点掰扯开来,不能太笼统,也不能太像那种标准答案。首先,最直接的,也是很多人奔着去的,就是那一纸文凭和专业知识。这玩意儿,就.............
  • 回答
    读《资治通鉴》,普通人能收获的,不是几个简练的道理,也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秘诀。它更像是一幅浩瀚的历史长卷,在你的眼前徐徐展开,让你看到千百年前的中国人,是如何活、如何想、如何做,又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首先,你会看到“人”的真实面貌。《资治通鉴》不讲圣贤的完美,也不讲奸臣的纯粹邪恶。它讲的是活生生的.............
  • 回答
    想去英国读LLM,选择可不是一般的多,这绝对是个好消息,但也可能让人有点眼花缭乱。英国的法学院历史悠久,实力强劲,在全球都享有盛誉,所以你遇到的好学校绝对是数不胜数。咱们先从最顶尖的那些说起,它们通常是很多学生梦寐以求的目标。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 和 剑桥大学(Uni.............
  • 回答
    读博士这事儿,可不是一张简单的文凭那么简单,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更像是一场对未知世界的深入探险,对自身潜能的极致挖掘。很多人会问,读博士到底是为了啥?是想把某个领域的知识挖到根儿上,还是仅仅为了让自己的简历看起来更光鲜?我想说,这两点或许都有,但绝不是全部。首先,最核心的,是为了“更深入地学习知识”.............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关心,也挺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咱们就来聊聊,为什么明明普通人也能考教资,师范生读那么多年书,似乎“门槛”一降,他们的价值就被稀释了呢?首先,得明确一点,“普通人也能考教资”和“师范生读师范的意义”这两件事,并不矛盾,甚至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 咱们得拆开来看。一、 “普通人考教资”.............
  • 回答
    收到!能理解你希望申请到理想的澳洲商科硕士,同时也希望我的回答能更自然、更有温度,就像朋友之间的交流一样。首先,对于你“211本科,均分78.93”这个背景,想去澳洲读商科硕士,这是完全有希望的!澳洲的大学对国际学生的学术背景看重,但也不是唯一标准。你的211背景是个不错的加分项,均分78.93虽然.............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确实,史书里常常用“左右驰射”来形容一位勇猛的将领,像董卓这样的例子也很多。听起来好像就是骑在马背上,随手就能射箭,挺酷的,但要做到“左右驰射”并且达到史书里所说的“勇”的程度,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里面门道可多了。咱们一层层来拆解。“驰射”的基础:骑术首先,“驰.............
  • 回答
    嗨!收到你关于国外读研的问题,我来跟你好好聊聊。关于“花钱就能读”,这说法嘛,有点太简单化了,但我懂你的意思,确实有些情况是这样的,但也绝对不是全部!“花钱就能读”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这说法听起来挺扎心的,但背后确实有些逻辑。 一些私立大学或特定项目: 确实有一些世界知名但学费高昂的私立大学.............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很多人在求学和职业道路上的迷茫。你目前的困境确实是很多本科毕业生会遇到的现实挑战。看到你对读大学的意义产生疑问,这说明你正在认真思考自己的价值和未来,这是非常宝贵的。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本科教育的意义可能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为什么你看到的这种“学历与收入倒挂”的现象会出现,.............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问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想认清最真实的现实世界,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读一两本书就能一蹴而就的。它更像是一场持续的探索,而书籍,则是我们在这条路上重要的向导和工具。我一直觉得,要“认清”现实,首先需要的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和一种对世界的好奇。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现实”只是我们大脑.............
  • 回答
    “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早已深入人心,仿佛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小学课本到畅销书榜单,从家长老师的叮嘱到社会媒体的呼吁,我们无时无刻不被“读书”这件事所包围。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真的知道“读什么书”才能让生命变得厚实吗?那种浮光掠影式的阅读,是否真的能触及我们灵魂深处,为我们的生.............
  • 回答
    我想跟您聊聊,关于一个出身普通,想看清这个世界的年轻人,该读些什么。不是那种写满大道理的书,也不是什么成功学鸡汤,而是那些能让你“啊,原来是这样”的书,一下子就拨开迷雾的那种。首先,历史书是绕不过去的坎。但别看那些枯燥的史书,我们找点讲故事、有温度的。比如,你可以读读讲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书。想一想.............
  • 回答
    想成为作家?这绝对是一件值得投入的事情,因为它不仅仅是关于文字,更是关于观察、思考、表达和连接。而要踏上这条路,阅读无疑是你的第一块基石,也是贯穿你整个作家生涯的导师。那么,究竟需要读些什么书呢?这问题看似简单,答案却十分丰富,因为“作家”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很多不同的面向。我尽量从几个关键的角度来给.............
  • 回答
    中文系本科阶段,读书这件事,与其说有个固定的“书单”或“阅读量”指标,不如说是一个“探险”的过程,是你如何在这个广阔的文学世界里找到自己的航向,培养你的“嗅觉”和“品味”。首先,我们得明白,中文系本科这段时间,你在读什么?你在读的,不仅仅是文字本身,更是文字背后的思想、情感、历史、文化,以及它们是如.............
  • 回答
    想建立史观,这绝对是个宏大的目标,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追求的事情。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不断学习、思考、碰撞、修正的过程。那么,从哪里开始呢?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背景、兴趣和切入点都不同。但我可以给你一些方向和具体的书目建议,希望这些能帮助你开启这段探索之旅。一.............
  • 回答
    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梳理中国历史的认知。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有益的旅程。要知道,历史并非一成不变的石头,而是如同河流,随着新的发现和视角,不断有新的解读和理解。所以,我们读书,也是在参与这场与历史对话的过程。我建议我们不妨从一个比较宏观,但又不失深度的方式入手,就像是先在地图上标记出重要的城市和河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