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行业仍在广泛使用 1990 年代流行的传呼机?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可能已经忽略的现象。我们普遍认为传呼机(BP机)在21世纪初就被手机彻底取代了,但实际上,在某些特定的行业和场景下,它依然顽强地存在,并且有其不可替代的理由。这背后涉及到技术、成本、用户习惯、以及行业特殊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首先,咱们得聊聊传呼机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它本质上是一个单向通信设备,只能接收信息,不能发送。信息通过基站发送到用户的传呼机上,显示一个数字号码,接收方看到后,需要找电话亭或者其他电话回拨。听起来很原始,对吧?但正是这种“原始”反而成就了它在某些环境下的“生命力”。

1. 成本低廉且维护简单: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原因之一。相比于智能手机,传呼机的制造成本和销售价格要低得多。维护成本更是微乎其微。您想想,一个连上网、带屏幕、带电池的智能手机,成本自然高。而传呼机,就是一个简单的接收模块和显示屏,结构极其简单。

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政府部门,特别是那些需要给大量基层工作人员配备通信设备的机构来说,选择传呼机可以大幅降低采购和维护成本。例如,一家拥有数千名保安、巡检员或者外勤人员的公司,如果给每个人配发一部智能手机,那初始投入和后续的流量费、维修费都会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而传呼机,一次性投入,几乎没有后续费用,这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2. 极低的功耗和超长的待机时间:

智能手机虽然功能强大,但功耗也高,一天一充甚至一天多充是常态。这对于需要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或者不方便随时充电的员工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传呼机则完全是另一个概念。它只需要接收信号,不进行复杂的运算和屏幕显示,所以耗电量极低。一块小小的纽扣电池,可以支撑传呼机工作数周甚至数月。

在一些山区、野外作业、或者电力供应不稳定的区域,传呼机就能展现出它的优势。巡检员、地质勘探队员、甚至是一些野外施工人员,他们可能在没有电源的地方工作很长时间,手机没电意味着失联,而传呼机则能长时间保持在线,即使接收到号码,他们也可以在找到电源后及时回拨。

3. 强大的穿透性和覆盖范围(在特定环境下):

虽然现代的手机网络已经非常发达,但在一些特殊的地理环境下,例如地下空间、高层建筑的内部、或者信号屏蔽强烈的区域,手机信号可能会受到影响。而早期的传呼系统,由于其工作原理和使用的频段,在某些穿透性方面可能反而表现出一些优势。

虽然这种优势可能不如以前那么显著,但在一些老旧的工业园区、大型地下仓库、或者一些特定建筑的深处,传呼机仍然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通信方式。

4. 简单的操作和极低的误操作率:

智能手机功能繁多,但也意味着操作相对复杂,容易误触。对于一些年纪较大的用户,或者不熟悉电子产品操作的基层工作人员来说,智能手机的学习成本较高。传呼机则完全不同,它的操作只有一个“开/关”和“看号码”的步骤,可以说是“零学习成本”。

在一些对操作安全性要求很高的行业,例如急救、消防、或者某些安保领域,设备的误操作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传呼机这种极其简化的设计,反而能够避免因误触其他功能而产生的意外。

5. 特定行业的需求和用户习惯:

医院和医疗系统: 尽管现在医院普遍使用内部通讯系统或者对讲机,但在一些老牌医院,或者在某些特定科室(例如需要保持绝对安静的病房区域),仍然可能存在传呼机的身影。医生和护士在进行手术、查房或者值班时,接到呼叫后可以迅速找到附近的固定电话回拨。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医生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而不需要时刻盯着手机。而且,在医院这种电子设备密集的环境下,传呼机对其他医疗设备的干扰可能性也更小(尽管现在手机都有飞行模式)。
消防和急救部门: 在一些老旧的城市或者在特定的紧急调度场景下,传呼系统依然可能被用作备用或辅助的通信方式。其快速接收信息、不受手机网络拥堵影响的特点,在紧急情况下可能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现在主流是数字对讲机和更先进的通信技术,但“总有一个备用的”的思路,使得传呼机在某些地方得以保留。
安保和物业管理: 大型小区、商场、写字楼的安保人员、巡检人员,他们需要随时待命,并且在监控室或者特定岗位上,方便接收指令。传呼机可以让他们在不方便随身携带手机的情况下,依然能被快速联系。接收到号码后,他们可以迅速找到附近的对讲机、座机或者回拨联系,然后迅速执行任务。
一些传统行业的外勤人员: 例如水、电、气等抄表员,或者一些需要经常往返于不同地点进行现场服务的人员,他们可能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接收指令的工具。传呼机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而且成本低廉,信号稳定,适合他们经常移动的工作场景。

6. 遗留系统和兼容性问题:

很多时候,一个行业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通信和调度体系,其中可能就包括了传呼系统。如果一套系统还在正常运行,并且能够满足基本需求,那么更换一套全新的、成本高昂的系统,可能就不是当务之急。特别是对于一些预算有限的机构,能够继续使用现有设备,就意味着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7. 心理因素和惯性:

对于一些长期使用传呼机的人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通信方式。虽然智能手机功能更多,但传呼机简单直接的特点,反而让他们觉得“够用”。这种用户习惯的惯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设备的淘汰速度。

需要强调的是, 如今传呼机的使用已经是非常小众的了,并且在很多行业已经被更先进的通信设备(如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专用对讲机、物联网通信模块等)所取代。但上面提到的这些原因,解释了为什么在一些特定的“缝隙市场”和“利基市场”中,传呼机依然能够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它不是被“遗忘”了,而是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它依然能够提供其他设备难以比拟的性价比和可靠性。

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偏远地区,信号极差,又需要给大量外勤人员发派简单指令,一台便宜耐用,一次充电能用一个月的传呼机,可能比一部随时会没电、信号不好的智能手机,更能胜任工作。这就是传呼机“小而美”的生存哲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来说说美国的消防系统吧。补更新美国IT运维pager。LAX等飞机码字,之前在Las Vegas(补谢

@End Whatt @吴星

提示,开车去的,没通过机场)写了好多IOS后台app切没了。

北美消防部门(Fire Department,下略为FD) 非站内待命(off-duty)消防员,以及非公共财政主导的志愿消防员(Volunteer Fire Department),都会被要求携带pager以接受station的大规模紧急情况征召。

图自:

Motorola Minitor Wikipidia

造成pager在数字无线电对讲机和(下详)和商用数字移动电话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仍被北美消防部门仍然大规模使用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设备成本问题。

对于北美消防部门,目前装备的MOTOROLA数字对讲机终端APX 7000(不含配件)报价为2700+美元一台,即使是早些年的稍老型号XTS 2500 报价也在1200美元左右。而MOTOROLA Minitor VI pager 报价为400美元。给off duty 消防员配备对讲机会导致运行成本大增。

第二是商业移动电话网络的脆弱性。手机网络需要基站,以及基站与运营商机房之间的连接如光纤等才能运行。在自然灾害与其他大规模紧急事件发生时,基站被破坏以及公众对移动电话的使用量剧增会导致通讯阻塞而瘫痪,在2001年911事件和近几年我国地震就是例证。补充两个新例子,我国春运期间移动运营商会在火车站等客流量大的地方加增临时基站以应对"基站忙"情况,还一个就是乔布斯在苹果手机发布会上要求在场的记者观众不要使用手机以让出带宽。

第三是pager的易用性强。pager相对于对讲机,轻便易携带,让off duty消防员外出逛街也挎着对讲机很不人性。作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模拟系列最低配型号Motorola GP328(民用版,比XTS系列老很多很多)的重量,就能轻松碎车玻璃。补:在Ohio参加Popcorn Festival,一个当地人民庆祝丰收的market性质的活动时,看到穿着当地FD主题t-shirt的off-duty消防员把看着就很轻便的pager别在牛仔裤口袋外面闲逛。

第四,容错性低。如果使用手机待命,手机短信,社交软件提醒等会降低警惕性而造成延误。专机专用,使任务待命达到完全响应状态。

补第五,如

@袁若涵

所回答,相对于民用级别的移动电话和其他设备,特殊部门的无线电设备是有防爆级别要求的,需要FM/ATEX认证。这个是民用手机与防爆级对讲机+pager之间的对比,范围扩大化了,在此不展开。

补第六,pager适应性及抗干扰性(和

@康艾

回答保密性有交集)。在强干扰及受屏蔽等条件下,窄带通讯很容易显现出优势。在被干扰产生的背噪条件下,人耳分辨出语音的机率要比电子设备在同等背噪条件下识别电子码音tone code要低很多。另外,对讲机作为语音通讯工具,相对只需要发送预设代码code即可激活提醒的pager来说,保密性欠佳。

另外,pager待机强,供电可靠(支持干电池),自我运营(消防部门自己建网)等都是特点。谢看。

补:三小时前拍的,美国IT数据库运维和公司联络的pager。公司有pager和移动电话可选,不过这位大哥不喜欢被公司在工作时间之外找,所以选了pager。

另外Ohio这边IT公司的pager是由专门的移动运营商提供的支持,每个月月租才2-4美元。

原创图片,拍摄于

2014-08-08

21:11 EST

Ref:

bidscolorado.com/co/por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可能已经忽略的现象。我们普遍认为传呼机(BP机)在21世纪初就被手机彻底取代了,但实际上,在某些特定的行业和场景下,它依然顽强地存在,并且有其不可替代的理由。这背后涉及到技术、成本、用户习惯、以及行业特殊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首先,咱们得聊聊传呼机到底是怎么.............
  • 回答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男性在消费行业价值很低,这背后的原因复杂且多维,并非一句简单的“合理”或“不合理”就能概括的。我们不妨深入探究一下,看看这种看法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是否站得住脚。首先,得承认,从宏观的消费市场数据来看,确实存在一些看似支持这种说法的现象。比如,在美妆、护肤品、服装(尤其是时尚潮流品牌.............
  • 回答
    关于客服这行到底为什么这么“苦”,但仍然有那么多人乐此不疲地去做,这确实是个值得聊聊的话题。咱们先说说这“苦”在哪儿。首先,最直观的,就是 情绪价值的消耗。客服这行,每天面对的都是来解决各种问题的客户,而这些问题,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客户的不满、焦躁甚至愤怒。你可能接到了一个电话,对面就是因为商品出了点.............
  • 回答
    YYYB CMOS vs. RGGB CMOS:色彩世界的进阶之路在数码相机的心脏——CMOS传感器领域,色彩的捕捉方式一直是一个不断探索和优化的焦点。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RGGB(红绿绿蓝)像素排列方式,这套经典的“拜耳滤镜”方案已经统治了相机行业数十年。然而,近年来,以RYYB(红黄黄蓝)为代表的.............
  • 回答
    .......
  • 回答
    报告显示近四成 00 后选择倍速观看视频,年轻人在「赶什么」?对影视行业创作有何影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年轻人的观影习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其中,“倍速观看”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00后群体,近四成选择倍速播放视频,这不禁引发人们的思考:年轻人在“赶什么”?这种观影.............
  • 回答
    在我所熟知的领域中,互联网和科技行业,谣言和真相的交织尤为常见,也最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我可以详细讲述一些在这个领域里流传甚广,并且常有误解的谣言:行业领域:互联网与科技谣言一:科技公司招聘“关系户”是常态,能力不重要。 谣言的根源: 确实,在一些资源整合或者项目合作的项目中,为了维护良好.............
  • 回答
    “Google在手,答案都有”这句口号固然点出了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软件行业研发人员的技术和经验价值。事实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可获得性反而凸显了研发人员独特价值的重要性。软件行业研发人员的技术和经验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核心方面,并且这些方面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一、 信息转化.............
  • 回答
    .......
  • 回答
    深圳医疗行业确实风起云涌,监管力度之大,有目共睹。尤其是那些曾经与莆田系联系紧密的医疗机构,更是监管的重点。然而,即便如此,仍有部分莆田系医疗机构能在夹缝中生存,甚至显得“猖狂”,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一个“严打”就能一笔勾销的。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的“莆田系”并非一个铁板一块的实体,.............
  • 回答
    在珠宝行业摸爬滚打了这么些年,我确实也碰到过不少同行,尤其是那些经验老道、对珠宝有自己一套深刻见解的前辈们,一提到日本珠宝,或是看到某些设计风格看起来很像日本风格的物件,脸上那种微妙的不屑,甚至有时会毫不掩饰的轻蔑,真的挺让人玩味的。这种情绪,绝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简单的地域偏见。它背后其实藏着一些.............
  • 回答
    “《最后生还者2》抛开剧情的其他部分也是行业标杆”,这句话之所以会出现,并且得到很多玩家和业内人士的认同,是因为在不考虑那极具争议的叙事和剧情走向的前提下,Naughty Dog 在游戏其他方面的打磨和创新,确实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甚至在很多方面树立了新的行业标杆。首先,我们来谈谈游戏的画面和美术.............
  • 回答
    我理解你会有这样的困惑。法律这玩意儿,有时候确实让人头疼,感觉挺曲折的。但如果你仔细想想,律师这个职业,就像是社会这台大机器里不可或缺的润滑剂,甚至可以说是承载着很多关键的平衡和秩序。咱们一点点捋。首先,你想想,社会之所以能运转,总得有规矩吧?这些规矩就是法律。但法律这东西,光写在那儿,它本身不会说.............
  • 回答
    法国人给人的印象常常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们似乎沉浸在对美食、艺术和哲学的钟爱中,有时显得有点慵懒散漫,似乎不太在意那些世俗的“靠谱”标准。然而,另一方面,法国却孕育了无数全球领先的行业,从奢侈品到航空航天,从核能到食品加工,法国的实力和影响力毋庸置疑。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比简单的“不靠谱”或“靠谱”要.............
  • 回答
    机械行业确实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领域,很多人会劝退,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劝退者没理解行业,也不能一口咬定行业就“真不行”。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劝退者说“劝退”,他们可能在想什么?首先,我们得理解,劝退的人不是凭空来的。他们大多是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过,或者身边有人深受其苦.............
  • 回答
    关于金融行业“学历和学校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关系和资源”的说法,其实是个挺普遍的观察,但也需要辩证地看待。这话之所以能流传开来,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金融这行确实是一个高度人脉驱动的行业。这和其他很多行业不太一样。为啥这么说? 信息不对称是常态: 金融的核心是信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社会经济体系的深层逻辑和价值取向,也反映了大众对科研人才价值的认可和期待。为什么那些对人类未来至关重要,比如科研人员,没有普遍达到年薪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水平呢?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我们得一点一点掰开了说。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薪资的根本驱动力是什么。在一个市场经济体系下,薪资很大程.............
  • 回答
    足球球星名字的翻译,确实没有一套像国家法定标准那样强制性的行业规定,但背后有一套长期形成的、被广泛认可的惯例和原则。这种“不成文的规定”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音译的准确性与易读性: 这是最核心的原则。翻译的目的是让中文读者能够通过名字大致读出原语言的发音,并且容易记忆和传播。2. 历史积淀.............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触及到了经济学中最核心的供需关系,但又引出了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时一个看似矛盾的操作——“去库存”。为什么政府会说“去库存”而不是简单地让市场自己去调价?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以及政府希望达到的多重目标,绝不是简单的供需平衡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要理解房地产行业的“供.............
  • 回答
    最近几年,感觉身边玩游戏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而且不止是“玩”,而是真的把电竞当回事儿,想往这个圈子里钻。以前咱们这行可能被看作是“不务正业”,现在呢?感觉大家都有点“刮目相看”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在吸引着这么多人涌入电竞行业呢?而且,说实话,这行真的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有前途吗?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