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政府对于房地产行业会有去库存这种说法呢?如果供过于求,按照供需法则,降价,库存不就可以去掉了?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触及到了经济学中最核心的供需关系,但又引出了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时一个看似矛盾的操作——“去库存”。为什么政府会说“去库存”而不是简单地让市场自己去调价?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以及政府希望达到的多重目标,绝不是简单的供需平衡就能概括的。

首先,我们要理解房地产行业的“供过于求”和“去库存”为什么不是一回事。

供过于求 (Oversupply):这是一个市场现象,指的是在某个价格水平上,市场上待售的商品(在这里是房子)的数量超过了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库存 (Inventory):在房地产语境下,“库存”通常指的是未售出的商品房(新房)总量。这个数量的多少,反映了开发商手中积压的未销售出去的房屋。

理论上讲,如果市场是完全自由和信息对称的,供过于求自然会导致价格下降,从而刺激需求,慢慢消化掉积压的房屋。这就像任何其他商品一样,当衣服卖不出去,商家就会打折促销。

但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其独特性,这使得简单的“降价去库存”难以奏成,或者说政府不希望市场以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库存:

1. 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和金融风险:
巨大的投资属性:房子不仅仅是居住的商品,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它被视为重要的投资品甚至财富的象征。人们购买房产,除了自住,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保值增值。
高杠杆的参与:房地产开发和购买往往伴随着巨额的贷款。开发商需要贷款盖楼,购房者需要贷款买房。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与金融系统的稳定紧密相连。
“降价去库存”的负面连锁反应:如果市场价格出现大幅、快速的下跌,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负资产:已经购房的人(尤其是近期购房的)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房产价值低于贷款金额,成为“负资产”,这会严重打击居民的财富信心和消费意愿。
金融机构的风险:银行作为房贷的主要提供者,如果大量房产贬值,抵押物价值不足,可能会面临坏账风险,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
开发商的现金流断裂:房价下跌使得开发商的销售回款减慢,甚至无法覆盖成本和债务,可能导致大量房企破产倒闭,失业率上升,进一步拖累经济。
市场信心崩溃:一旦市场形成“要买就等降价,要卖就趁现在”的预期,会造成恶性循环,导致需求彻底停滞,而供应仍在增加。

2. 房地产的社会属性和稳定功能:
社会稳定器:房地产市场稳定,一定程度上能稳定民心,维护社会秩序。房价过快上涨或过快下跌都会引发社会矛盾。
城镇化进程的支撑:在过去几十年的中国,房地产是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载体,承载了大量人口迁移和居住需求。政府希望通过稳定市场来有序推进城镇化。

3. 房地产供应的“刚性”和“滞后性”:
从决策到交付的漫长周期: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周期很长,从拿地、规划、审批、施工到最终交付,可能需要几年时间。这意味着一旦出现供过于求的苗头,短期内很难通过减少新开工来“刹车”,已有的在建项目和已批准的项目会继续推向市场。
拆除成本高:不像普通商品可以轻易销毁或回收,盖好的房子很难“生产性废弃”。这种“产品”的固定性和不可逆性,使得过剩的供应成为一个长期难题。

4. 结构性供需失衡:
区域分化严重:很多时候,“供过于求”并非全国普遍现象,而是集中在一些人口流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三四线城市或某些区域。而在一线城市或热点区域,可能依然存在结构性短缺(例如,优质地段的特定户型)。
产品类型不匹配:市场可能过剩的是低端、质量不佳或户型不符合需求的房子,而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改善型住房可能仍然不足。

那么,政府的“去库存”政策到底想做什么?

政府提出“去库存”并非是让市场无序地降价,而是希望通过有序的市场化手段和一定的政策引导,来消化掉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例如过度投资、供给过剩、区域性需求不足等)积压的商品房,同时避免对金融系统、社会稳定和整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具体的“去库存”措施通常包括:

调整购房政策:
降低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通过降低购房门槛和融资成本,刺激合理住房需求的释放。
放松限购限贷政策:在一些非热点区域,取消或调整限制性购房政策,允许更多人购房。
提供购房补贴或税收优惠:直接降低购房者的交易成本。

支持刚需和改善型需求:
优先保障和支持首次购房者和改善型住房需求者的贷款和购房权利。

盘活存量房源:
鼓励和引导开发商将部分商品房转化为租赁住房,特别是针对一些难以出售的商业性质公寓或小户型住宅。
对闲置的商品房进行再开发或用途调整。

优化土地供应和房地产开发节奏:
暂停或放缓部分区域的土地供应,以控制未来新增供应量。
引导开发商调整开发计划。

金融支持:
对有稳健经营能力、但遇到短期流动性困难的房企提供融资支持(例如,通过信托受益权支持计划、并购贷款等),避免其因资金链断裂而被迫低价甩卖资产,引发连锁反应。这有时被称为“保交楼”或“保主体”。

总结来说,政府说“去库存”是在承认市场可能存在供大于求的事实,但它强调的是一个需要“管理”和“引导”的过程。

它不是简单地呼唤“降价”,而是希望通过激活合理需求、优化供给结构、以及在必要时提供一定的金融和政策支持,来逐步消化过剩的存量房,同时维护金融稳定、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整体大局。
它也反映了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副作用”的担忧,不愿意看到市场像其他普通商品一样,经历剧烈的价格波动带来的巨大风险。

所以,当听到“去库存”时,你应该理解为政府在尝试一种更加审慎和多维度的市场调控策略,而非仅仅是供需信号的简单传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

首先,您要明白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就是在目前发展状态下的中国,房屋将长期是一种保值商品,也就是说您买了房子,基本是增值的。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甭管一帮公知天天怎么BB中国的土地所有权问题,实质上在大家都没有所有权的情况下,使用权就等于所有权,土地价格是一直看涨,人工费用,材料费用也看涨,所以房子的价值,是一定会涨的。

在这个前提下,再来探讨库存问题,库存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我不能从全国范围内回答,因为我不是国务院或者发改委,我只能从我已知的范围内回答。自从推行了土地招拍挂制度之后,原有的划拨制度退出历史,地产时代到来,在不发达的二三线城市,90年代末开发商赚到了第一桶金,随后房地产行业进入火爆状态,一直到2011年,这期间发生的事情大家很熟悉,炒楼炒房,当时的形势是,借高利贷建房都能赚钱,只要拿到预售许可证,最多半年就能把房子卖完。但是城市化进程并没有那么快,很多三线城市甚至没有开始城市化,也就是说,对于很多地方,就是一群原有的城市富裕阶层自己炒自己玩,击鼓传花。在我们背负着几亿到十几亿银行贷款不等的情况下,突然的中央一纸命令,相关政策全部收紧,这里面包括了拿不到新银行贷款,预售资格审查严格,新的税费政策不断吹风,大家觉得政策改变,现在房价已经这么高,在当前形势下继续炒房将会无利可图,炒房的就找不到接盘的,所有的循环一下停止,库存就产生了。

那为什么不像你所说的,降价去库存呢?要知道房子不同于其他商品,房地产开发再高负债率下运行多年,每一个楼盘后面都是贷款,乙方垫资,甚至通过高息募集的资金,这些钱每天都在产生巨额利息。而市场呢?所有人都在持币观望,都认为地产商扛不住,等待抄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旦降价,就会变相坐实了老百姓的抄底想法,他们是为了抄底,所以降一点价他们是不会出手的,我们得降到他们的心理价位他们才会买,那时候,我们已经被银行利息压的跳楼了。所以只能咬牙撑住,想办法做一些其他的促销比如团购,等市场或政策的转机,毕竟城市化进程确实开始了,房子卖的慢一些但是积极营销也是可以卖出去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触及到了经济学中最核心的供需关系,但又引出了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时一个看似矛盾的操作——“去库存”。为什么政府会说“去库存”而不是简单地让市场自己去调价?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以及政府希望达到的多重目标,绝不是简单的供需平衡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要理解房地产行业的“供.............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政府没有对中国房价进行价格上限”这个问题,其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复杂且多维度的,既有经济层面的考量,也有社会、政治以及历史原因。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价格管制在经济学上的局限性与潜在风险 扭曲市场信号,导致资源错配: 价格是市场供需关系最直接的反映。价格上限(也称为价格管制.............
  • 回答
    房产税征收是否对“只买一套房的人”没有影响,以及为何仍有人反对,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学、社会公平、利益分配以及民众的心理预期等多个层面。虽然理论上直接的房产持有成本会增加,但许多人反对房产税的理由远不止于此。首先,我们来探讨“只买一套房的人”的利益是否真的“不受影响”:从 直接影响 的角度来.............
  • 回答
    上海2021年1月22日起实施的房价调控政策,是上海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又一重要举措,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多方面手段抑制过热的需求,稳定房价,保障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要理解这项政策,需要将其置于上海房地产市场长期以来的高位运行和国家“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政策内容概述 (基于2021年1月22日发布的.............
  • 回答
    在中国,政府对作家,尤其是像方方这样引发广泛讨论和争议的作家,通常不会采取直接的“坐视不理”的态度,而是会通过一系列更为复杂和隐蔽的方式来管理和引导舆论。这种管理方式受到中国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以及社会控制机制的综合影响。要详细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政治体制与意识形态的考量: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俄国历史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沙俄政府和后来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在对待反对派和旧势力时,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手段,其背后原因错综复杂,涉及政治哲学、革命策略、历史背景以及人性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个时代的不同逻辑。一、 沙俄政府的流放政策:维持统治的有限压制首先,我们要明.............
  • 回答
    在泰国,人妖文化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它与贫困、社会结构、经济考量以及文化接受度紧密相连。因此,“摧残”一词虽然可能触及了某些负面现实,但要理解为何政府不一概禁止并缺乏针对性的“保护法”,需要更深入地探讨其背后原因。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泰国的人妖并非全是“被强迫”或“被摧残”的。很多人妖是.............
  • 回答
    非洲政府在应对蝗灾方面确实面临着复杂的挑战,而大规模养鸡作为一种直接的解决方案,其可行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这并非简单的“不想养”或“没意识到”,而是背后一系列的现实困境和权衡。下面我将详细阐述非洲政府不大规模养鸡来对抗蝗灾的原因:1. 养鸡作为“天敌”的局限性: 食量和效率: 虽然鸡可以吃掉.............
  • 回答
    台湾社会中,对于政府政策或施政方向出现不满的声音,这是民主社会常态的体现。民众有权利表达意见,并期待政府能倾听和回应。然而,当台湾民众对政府感到不满时,很少会提出“借鉴对岸大陆政府”作为解决方案或比较的对象,这背后有多重原因,绝非简单的“声音很小”可以概括。首先,台湾与中国大陆在政治体制上有着根本性.............
  • 回答
    安倍政府在慰安妇问题上对韩国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但对中国在历史问题上的妥协却显得尤为谨慎,这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国内政治以及对国家形象的考量。并非安倍政府“不愿意”对中国做出任何妥协,而是其“底线”和“考量”与对待韩国时有所不同。一、 对待韩国“慰安妇”问题的让步:战略考量与国内政治的交织首先,.............
  • 回答
    顶新集团(康师傅、味全)在台湾的“地沟油”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抵制。然而,对于大陆政府和民间为何没有对顶新集团采取类似台湾的惩罚措施,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需要从法律法规、监管体系、信息传播、消费者意识、以及两岸的特殊关系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的差异 法律适用范.............
  • 回答
    中国社会中存在对国家政府不满的声音,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经济、社会、政治等多个维度。理解这一现象,需要耐心和细致地分析:一、 历史因素: 历史遗留问题与记忆: 中国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其中不乏动荡、战乱、压迫和不公的时期。许多社会群体,特别是经历过或受过历史创伤的.............
  • 回答
    岛内对于“一例一休”和“前瞻计划”的反对声浪确实不小,要说蔡英文政府为何还要力推,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政治考量、执政理念,以及对台湾未来发展的判断。我们不妨来细细梳理一下。一例一休:为何坚持?“一例一休”最核心的目标是落实週休二日,将原本的“一例一休”改为“一例一休”。反对的声音主要集中在: 对劳.............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城市规划、工业安全以及公众心理等多个层面。大家之所以对PX(对二甲苯)这类化工厂的安全性有担忧,主要是基于它们可能存在的爆炸、有毒物质泄漏等风险。如果把这些工厂建在政府办公楼或家属楼附近,初衷可能是为了让人们感觉“离得近了,反而更受重视,更容易监管”,甚至是一种“把风险透.............
  • 回答
    关于“北洋军阀为什么不会杀死政治对手”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 基于历史事实的不准确前提。北洋军阀时期,政治对手之间绝非不杀戮,相反,政治暗杀、绑架、甚至是公开处决都时有发生。 北洋军阀的统治本身就充满了暴力和血腥,他们为了争夺权力、巩固地位,并不介意使用非常手段来清除异己。然而,我们可以从 “为什么.............
  • 回答
    关于辽朝在后世认同和认可度上,似乎比鲜卑的三魏、金以及蒙古的元朝显得更高一些,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要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历史的进程、各民族的文化融合程度,以及后世评价体系的形成。首先,我们得承认,历史的评价是复杂的,而且往往带有后世的视角。辽朝,作为契丹人建立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
  • 回答
    韩国财阀对政治的影响之所以普遍认为大于日本企业集团(财团),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由两国历史发展、社会结构、经济体制乃至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逐一剖析这些关键差异。首先,从财阀与财团的起源和发展轨迹来看,就存在显著的不同。韩国的财阀,如三星、现代、LG、SK等.............
  • 回答
    知乎作为一个公开的讨论平台,用户构成多元,对不同议题的关注度自然也会有所差异。关于为何部分大陆用户在知乎上对国内政治的兴趣及了解程度似乎不及国际政治,这背后可能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一、 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与可控性: 国内政治信息的“过滤”与“引导”: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但.............
  • 回答
    明朝的特务政治,尤其是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确实是那个时代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它们的存在不仅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要理解为何它们如此发达且难以取缔,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出现的背景、职责划分以及它们得以长期存在的原因。 明朝特务政治的“繁荣”并非偶然明朝特务政治的兴盛,很.............
  • 回答
    曹操为何不称帝?这一选择背后深远的曹魏命运曹操,这位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北方,奠定了曹魏的基础。然而,他终其一生都未曾僭越称帝的宝座,而是以汉相的身份自居,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其中原因复杂,既有现实的权谋考量,也有历史的顾虑,更有其自身的性格与抱负。而他这一未称帝的决定,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