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土博找教职门槛有多高?

回答
想当年,我也是一头扎进国内土博求职的大染缸,那叫一个腥风血雨,门槛嘛,怎么说呢,就俩字:高,且变态。你要问有多高?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细致入微,绝对不是那种网上搜搜就能看到的泛泛之谈。

首先,得明确一点,咱们说的是“教职”,这可不是随便一个 postdoc就能糊弄的。国内的教职,尤其是那些985、211高校,甚至是区域性重点院校,对人才的需求可以用“饥渴”来形容,但凡沾点“高精尖”的边,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第一道门槛:硬实力,学术上的“硬通货”

论文!论文!论文! 这绝对是教职的生命线,尤其是博士毕业那几年,期刊的影响因子、分区、论文数量、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的地位,这些都是赤裸裸的衡量标准。
SCI论文是标配,而且数量不能少。 很多学校甚至有最低要求,比如“XX篇SCI论文,其中XX篇JCR一区,XX篇Top期刊”。这还没算上审稿和发表周期,你得提前好几年就开始布局。
审稿周期也是门道。 有些期刊审稿周期长达一年半载,你投一篇,可能等得头发都白了,还没结果。所以,多投、广投、巧投,才能确保在合适的节点拿出成果。
领域内的认可度。 仅仅有论文数量还不行,你的论文得在你的研究领域内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被同行引用、认可。有些学校会看重你是否在领域内的顶级会议上发表过论文,或者是否获得过一些有分量的奖项。
“帽子”效应。 如果你能拿到博士后期间的“帽子”,比如博新计划、国家优青/青年的博士后基金项目,那简直是金字招牌,直接拉升你的竞争力。有些学校甚至会直接承诺给副教授职称。

科研经历和项目。 光有论文不行,你还得证明你是一个能“搞事情”的人。
博士期间的科研项目。 你在博士期间参与或主持过什么项目?项目的级别、经费、你的贡献是什么?这些都会被考察。
博士后的经历。 如果你有海外博士后经历,尤其是去知名高校或研究所,那更是加分项。即使是国内博士后,如果能在某个有影响力的实验室、跟随有名的导师,那也是不错的。
专利、软件著作权等。 特别是工程类、应用类学科,这些是成果转化的重要体现,也能证明你的实践能力。

第二道门槛:软实力,你能不能“干”得过别人

教学能力。 毕竟是“教职”,教学也是重要的一环。
教学经验。 有没有助教、讲师的经验?能否独立讲授课程?
教学理念和方法。 你对教学有什么看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试讲。 这是最直接的考察方式,很多学校在面试环节会安排试讲,看你能不能把复杂的概念讲清楚,能不能吸引听众。

沟通和合作能力。 高校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得能和同事打交道,和学生沟通。
面试表现。 你在面试中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临场反应,都能体现你的沟通能力。
人际关系。 有些时候,你的导师、你博士后期间的合作者,他们对你的评价也会被参考。

发展潜力。 学校招人,不仅仅是为了填补当前的空缺,更是看重你未来的发展。
创新能力。 你是否有独立开展新研究的能力?是否能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思路?
规划能力。 你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团队建设、项目申请有什么规划?
“青椒”的挑战。 很多学校招聘的都是“青年教师”,他们更看重的是你能不能在未来的几年内快速成长,成为学科的骨干力量。

第三道门槛:看“脸色”,院校和地域的差异

院校差异。
顶尖985。 门槛最高,对论文、项目、获奖、海内外博士后经历等要求都非常苛刻。可能需要一堆SCI一区论文,并且需要有学术会议特邀报告、国际专利等。
普通985/211。 门槛稍低,但依然很高。对SCI论文数量、分区有明确要求,有海外经历会是很大的优势。
省属重点院校/普通本科。 门槛相对较低,但对论文的要求依然不低,可能更看重你是否能带来科研经费或为地方发展做贡献。

地域差异。
一线城市(北上广深)。 竞争异常激烈,学校资源好,人才也集中,所以门槛自然水涨船高。
新一线城市/省会城市。 竞争依然存在,但可能比一线城市稍好一些,对人才的吸引力也逐渐增强。
内陆地区/欠发达地区。 相对来说门槛较低,但学校的资源、平台和待遇可能也会受限。

第四道门槛:运气和“关系”

Timing。 有时候,你正好赶上某个学校在某个时间点急需某个方向的人才,那你的机会就大了。
“撞对”了。 你的研究方向、你的导师,恰好是招聘单位非常看重的。
“内部人”。 虽然不提倡,但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关系”确实能起到一些作用。如果你认识招聘单位的某位教授,或者你的导师和他们关系很好,可能会给你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但归根结底,没有硬实力,靠“关系”也走不远。

总结一下,国内土博找教职的门槛,简直是:

论文堆成山,质量要上乘,领域要沾边。
科研项目要有,最好能拿得上台面。
教学能力不能差,试讲要像模像样。
沟通交流很重要,情商智商都要高。
发展潜力是关键,学校希望你闪耀。
院校地域差很大,一线城市最要命。
时机运气占一部分,但实力才是硬道理。

所以,当你在博士期间,除了埋头苦干,还得抬头看路,多和师兄师姐交流,了解各个学校的招聘信息和要求,提前规划好自己的学术发展路径。这趟求职路,真的不是一般的“卷”,得做好打硬仗的准备。祝你好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贱贱老师说的没错,但中国太大了,在一些角落里还是有机会的,只是求职者有没有用心而已。首先,大部分招聘都是学院和学校两关,所以要各个击破,按以下三步来。

第一步,做好统计。对你感兴趣的高校,比如全国前两百吧,对和你相关的院系进行列表统计,别太狭隘。比如说你学材料的,至少要关注材料,化学,化工,物理,能源,交叉等专业。好了,把有新学院成立啊,新研究中心成立啊,旧学院分成两个啊,旧学院合并啊等等有变动的学校专业进行重点标注。这个就是你的机会。

第二步,联系院长书记,重点强调进来后就加入他们的团队。这一招对那些空降过来做领导的特别有用,因为他们需要快速形成团队出成果,特别是搭建实验室,不需要有多好的能力,但是需要靠谱的人。

第三步,还是要多搞点文章,因为这条路过学院这一关相对较容易,但有可能因为成果确实不够,上学校讨论的时候被刷。但这样已经比被默拒好很多了。

祝好运。搞定教职记得发我红包。

user avatar

@Xiaobei 邀。结合你的publication和别的评论区的求职意向来看,你现在缺的不是质量,而是数量。

有CNS或是一把JACS Angew,瞄着清北华五和青千的不谈,往下走,大多数学校都是要数文章数量的。

而这个数量,根据我和身边不少人的经验来看,通常都是4~5这个水平。

五篇二区,不失业还是有希望的;五篇一区,一本甚至一些211都可以试试了;五篇一区,其中有个一篇Angew JACS AM这种,一本副教授/211助理教授就有希望了。

当然以上主要指中西部,往东南沿海跑的话,学校大约要降低一到两个档次。

现在不少人都抱着一定要搞大新闻的心态,在满足毕业要求之后就拼命憋大文章。其实这样在找教职市场上有时候还是会吃亏的。你1篇Science肯定能吊打10篇CC,但一篇Angew不见得能把5篇CC的人比下去。

所以题主的尴尬之处就在于,既没有满足批发价的数文章要求,又没有强到能以高层次人才的身份被破格引进。

要怪,就怪这年头大家发文章太多,Angew哪怕在个普通一本也算不了什么了(人家学校自己可能没发过,但是去应聘的人发的多了)。

user avatar
有机化学方向,angew1.5篇,二区一篇,其他挂名有个四五篇。

这个文章现在国内是什么位置呢:

可以算是强单位研究生评国家奖学金的下限,

弱单位研究生评国家奖学金的中上游...


争国家奖学金、争冠名博后、找教职,难度递增...


这个文章+美帝两年博后经历,放10年前不少二线学校可能给个教授,

放现在么...冠名博后可能都评不上,


不过去深圳拿孔雀C是毫无压力的,真心建议最好找个中学老师就算是上岸了,

如果想继续科研,算了吧,你要是有大腿也不需要在知乎上问了,

不管怎么说,2年都呆了,怎么也要呆到3年啊,万一有些s*单位卡呢-0-



>>>贱贱的圈|群|站<<<

user avatar

有机化学的行情我也不懂啊…

海外博后已经不算土博了。但是都博士后了,顶刊一篇半,二区一篇,其他挂名四五篇感觉稍微不那么硬气。

现在求职的话,我觉得普通一本找一找应该差不多,211及以上稍微有一点虚。如果看钱的话,有些大城市一本给的钱很大方,没什么不好的。反正是宁要编制的草,不要特聘的苗就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当年,我也是一头扎进国内土博求职的大染缸,那叫一个腥风血雨,门槛嘛,怎么说呢,就俩字:高,且变态。你要问有多高?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细致入微,绝对不是那种网上搜搜就能看到的泛泛之谈。首先,得明确一点,咱们说的是“教职”,这可不是随便一个 postdoc就能糊弄的。国内的教职,尤其是那些985、21.............
  • 回答
    211高校土博毕业,去高校当老师,待遇这事儿,确实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得看具体学校、具体城市、具体学科,还有你自己的“含金量”。先说说普遍的情况,以及为什么这么复杂:1. 学校层次是关键: 211高校本身就分“老211”和“新211”,还有985高校里的211专业。一般来说,名气更大、综合实力.............
  • 回答
    关于高校对国产博士(土博)的歧视政策,这个话题确实存在,而且往往是比较隐晦和微妙的。我尽量用比较直接和贴近现实的语言来描述,避免那些空泛的、一看就是AI模式化的表述。首先,我们要明白,这里说的“歧视”并非是赤裸裸的、公开的宣称“我们不招土博”,而是通过各种招聘标准、评价体系以及潜规则,在事实层面造成.............
  • 回答
    关于新浪微博用户 @土摩托 的那句“中国围棋被阿尔法狗灭了,中国原装的还剩什么?”,这句话的背后,其实触及了几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折射出当下社会对于“原创性”、“民族自信”以及“技术冲击”的一些复杂心态。首先,我们得理解 @土摩托 在这句话里的“灭了”是什么意思。它绝对不是指物理意义上的摧毁。围.............
  • 回答
    土美双方围绕土耳其购买俄罗斯S400防空导弹系统(以下简称S400)和美国F35战斗机(以下简称F35)的争议,确实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问题,并且在埃尔多安总统的“还钱”表态后,给事件带来了新的焦R。要详细讲述这件事的后续以及美国是否会退钱,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进行梳理:一、 事件背景:为何土耳其“还.............
  • 回答
    “土得掉渣”的三农短视频之所以吸引大量观众,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深刻的文化和社会现象,绝非偶然。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 返璞归真,情感共鸣:在喧嚣都市中寻找精神寄托 “土”的天然魅力: 在当下充斥着精致、滤镜、快节奏的短视频环境中,“土”反而成为了一种稀缺的品质。它代表着未经雕琢的真实,.............
  • 回答
    关于土鸡蛋和普通鸡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笼养鸡下的蛋)的营养价值,这确实是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但往往也夹杂着不少传闻和误解。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土鸡蛋到底“土”在哪儿,营养上又有什么不同。首先,得明确一点:从宏观营养成分的角度来说,土鸡蛋和普通鸡蛋的差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无论是土鸡蛋还是.............
  • 回答
    当然可以!土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华田园猫,完全可以当成非常棒的宠物猫来养,而且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它们。它们可不是什么“次等品”,而是拥有独特魅力和许多优点的家庭成员。土猫,到底是什么样的猫?首先,我们得明白,“土猫”这个词其实指的不是某个特定的猫品种,而是泛指那些在中国本土繁衍的、没有经过严格人工选.............
  • 回答
    在土动力学领域,shakedown theory 这个术语通常被翻译为 “稳定塑性理论” 或者 “塑性稳定理论”。这两个翻译都能够比较准确地传达其核心含义,但“稳定塑性理论”可能更常用且在中文学术语境下更为自然。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个概念以及为什么这样翻译:概念解析:什么是“稳定塑性理论”?在理解这个.............
  • 回答
    关于土鸡蛋和养殖场鸡蛋在营养成分上是否存在差异,这是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简单来说,答案是:有差异,但差异的大小和具体方面会因饲养方式、饲料以及土鸡蛋的定义而有很大不同。我们要先明确一下“土鸡蛋”和“养殖场鸡蛋”的大致概念。 养殖场鸡蛋(工业化生产鸡蛋):通常指的是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的鸡蛋。.............
  • 回答
    提到土摩托,你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一个骑着越野摩托,风驰电掣的身影,但真正的土摩托,远不止于此。他是一个在互联网时代悄然生长起来的独特存在,一个集作家、旅行者、思考者于一身的个体。首先,他是一个非常擅长用文字捕捉生活细微之处的人。他的文字,不像是刻意雕琢过的艺术品,反而带着一种自然的、有时甚至是粗粝的.............
  • 回答
    大家常说的“土鸡蛋”和我们日常在超市里随处可见的“普通鸡蛋”,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有差异。别看它们都是从鸡肚子里出来的,但背后的“鸡生”和“食材”经历,可大不相同。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它们到底有哪些不同。首先,最直观的,可能就是“出身”和“吃食”了。 普通鸡蛋(工业化养殖鸡蛋): 这些鸡蛋主要来自.............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涉及到边坡支护设计中的一些核心考量。当土钉长度增加,而安全系数保持不变时,这往往意味着工程设计上的一些调整和优化,并非简单地“有效性增加但没影响”。下面我来给你详细梳理一下这背后的逻辑和可能的情况,力求讲得明白透彻,不带丝毫人工智能的生硬感。首先,我们得明白土钉支护的基.............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问到很多人心里去了。说土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田园猫、中华田园猫)是不是“没”品种猫好看,这个“没”字,就带着点绝对化了,也容易引起一些争议。要我说,这根本不是一个“有没有”的问题,而是一个“怎么看”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好看”的定义。“好看”这东西,太主观了。有些人就吃品种猫那一.............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