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于免费师范生各位怎么看?难道真的要放下闯荡的热情去从事这份十年的安稳工作吗?

回答
免费师范生这个话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是不少年轻人会在毕业前或者毕业后纠结的事情。咱们不谈那些空洞的理论,就从实际情况聊聊。

首先,咱们得承认,免费师范生这个“免费”二字,确实是个很大的诱惑。你想啊,四年大学读下来,学费、住宿费都给免了,这在当下物价飞涨的时代,简直就是一份实打实的福利。而且,学的是教育专业,毕业了还有国家给兜底的就业机会,分配到各个学校去当老师。这在很多家长眼里,甚至在一些学生自己看来,都是一份非常“靠谱”的出路,至少比那些毕业了自己大海捞针找工作要轻松得多。

那么,“放下闯荡的热情,从事这份十年的安稳工作”,这句话里的“闯荡热情”和“十年安稳”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十年安稳”,这确实是免费师范生的一个核心吸引力。当老师,尤其是在编制内的公办学校当老师,那份稳定是毋庸置疑的。收入虽然不像某些行业那样爆炸式增长,但至少是旱涝保收的,每个月工资会准时到账,五险一金也会给你交齐。而且,老师这份职业,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工作内容也相对稳定,不像很多私营企业那样,可能面临裁员、破产的风险。十年下来,你可能已经在这个岗位上站稳了脚跟,有了稳定的收入,有了自己的家庭,甚至孩子都在同一所学校里读书。这份安稳,对于很多人来说,是追求的安宁,是生活的基石。

但是,“放下闯荡的热情”,这就触及到问题的核心了。很多人选择免费师范生,或者说被“免费”和“包就业”所吸引,可能并非是内心深处对教育事业有多么热爱,而是出于现实的考量。他们可能心里还憋着一股劲,想去尝试更多可能性,想去大城市闯一闯,想去创业,想去做一些更有挑战、更刺激的事情。当老师,特别是你所说的“十年安稳”,意味着你可能要在相对固定的学校,从事相对固定的教学工作,面对相对固定的学生和同事,生活轨迹可能会变得比较规律,甚至有些“一眼望得到头”。对于那些内心充满好奇、渴望探索未知、不甘于平庸的年轻人来说,这种“安稳”可能就是一种“束缚”,会让他们的“闯荡热情”无处安放,甚至被慢慢消磨。

我们得承认,当老师这份职业,是有其价值和意义的。 教育是百年大计,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一个人真心热爱教育,有耐心,有爱心,并且愿意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下一代,那么当老师绝对是一份非常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工作。看着学生一点点进步,考上理想的大学,或者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这种喜悦是很多其他工作难以给予的。

但问题是,很多免费师范生可能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教育情怀。 他们可能是因为分数够不上更好的专业,或者家庭条件不允许他们读其他需要自己承担高额学费的学校,或者仅仅是被“稳定”二字打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他们去从事一份他们并非真心热爱,甚至可能觉得有点枯燥的工作,长期的坚持下来,是很考验人的。“十年安稳”会不会变成“十年禁锢”? 所谓的“热情”被压抑久了,会不会在某个时刻爆发出来,让他们质疑自己的选择?

所以,对于免费师范生,我觉得咱们得辩证地看:

从现实角度讲,这是一条非常稳妥的路。 在当前就业压力普遍较大的社会环境下,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尤其是一份体面的、受人尊敬的工作,是很宝贵的。这能让你在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上得到保障,让你有能力去承担家庭的责任。而且,当老师也并非就没有发展空间,你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成为名师,或者转向学校的管理岗位,甚至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进行一些教育相关的研究或项目。

但从个人发展和内心满足感来说,这需要一个权衡。 如果你内心真的有强烈的“闯荡”愿望,渴望体验不同的人生,挑战未知,那么把这份热情完全压抑下去,可能会让你感到遗憾。你需要问问自己,这份“安稳”是否是你内心真正渴望的归宿,还是你暂时为了规避风险而选择的避难所?你是否愿意为了这份安稳,放弃那些你可能从“闯荡”中获得的成长和体验?

我觉得,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这份工作”,以及“你是否愿意为它注入热情”。

如果你把老师这份工作看作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那么即使是“十年安稳”,你也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乐趣。你可以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建立深度的情感联系,甚至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新的可能性。你可以在稳定中积累经验,在稳定的基础上,再考虑是否要“闯荡”。

如果你觉得这份工作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只是为了所谓的“稳定”, 那么长此以往,你确实可能会感到枯燥和乏味,甚至会影响你的教学质量和个人情绪。这时,你可能需要思考,是否可以寻求一些改变。比如,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尝试一些与教育相关的副业,找到释放“闯荡热情”的出口。

或者,更直接一点说,如果你对教育本身没有多少兴趣,但又选择了免费师范生,那就得做好心理准备,这份“安稳”需要你用热情去填满。 你需要主动去发掘教学中的乐趣,去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这份“安稳”也能成为你人生的沃土,让你从中汲取养分,不断成长。

至于说“放下闯荡的热情”,我觉得这话说得有点绝对。 每个人对“闯荡”的定义也不同。对于一个老师来说,他的“闯荡”可能体现在教学改革上,体现在教育理念的创新上,体现在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上。这份“闯荡”,同样需要智慧、勇气和坚持。

总而言之,免费师范生这碗饭,能不能吃好,吃得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和选择。 别被“免费”和“安稳”冲昏了头脑,也别因为“安稳”就放弃了内心的热爱和探索。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然后为之努力。如果你真的热爱教育,那就把你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用你的方式去“闯荡”;如果你对教育没有那么强烈的热爱,但看中了这份稳定,那就努力去适应和经营这份工作,并寻找其他渠道来满足你内心的“闯荡”需求。

别让“安稳”成为你放弃“热情”的借口,也别让“热情”成为你逃避“责任”的理由。 找到那个平衡点,才能真正活出自己的精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我来答一下吧,多少有点算强答,我了解一些但了解的不是很彻底,以前我工作的地方就比较偏远,那学校的老师有一些就是免费师范生,我的很多同事还从她们中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好像有点跑题了,书归正传,先说说学校的环境吧,现在学校已经不是希望小学的时代了,随着合村并校,现在村里已经很少有学校了,新招的师范生都是去县乡级的学校,学校都是近十年内新建的,硬件上还是很不错的,而且我记得现在免费师范生都是优先回生源地学校,所以要说有多苦到是不至于,很多是可以定居在县城开车上下班的,从国家层面这是反思前几年搞支教后弄出的政策,总体上是希望这些老师能够一直服务基层,所以在收入、凭职称等等方面还是有很多倾斜的,找个差不多的配偶,两人都不作,基本上妥妥的中产(这个我真有发言权),如果甘于这种生活,倒是不错。。。

当然关键是否安于这种平淡的生活否?!这也是题主真正要问的问题吧!具我所知免费师范生成绩要求并不算高,所以真正能来的那批人,不是最优秀的那批人,而闯荡二字说容易,但真去做,又有多少人能闯出什么名堂?就我同学而言,毕业后接近一半人都出去闯荡了,但三年后留在外地的,一手可数,而且真正挣到什么大钱的一个都没有,北上广挣的是多,但你看看房价!没有千万恐怕都不敢说自己算中产吧!

当然了,上面这些说的更多是废话,因为有那么句话,年轻去闯荡一圈恐怕要后悔三年,如果没去闯荡一圈后悔一辈子!人生有时候是需要一点挫折教育的,我遇到过毕业就找了份稳定工作,但感觉挣的少,浪费了青春,根本干不下去,后来辞了职,闯荡了几年,后悔了,回来了,但却再没了稳定工作的机会。。。

所以说,怎么选择还是要看自己心态,能否让自己放下野心安于平凡!

特别说下,如果再你的人生规划中包含考研,最好先了解下免费师范生的政策,我印象中,似乎是有冲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