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有无知的好处,知道太多了,而无力改变什么,甚至遇见到未来,然后还要看着它一点点变为现实是很痛苦的。
历史看多了,对人和人性看的太多了,对人的恶了解的太多,真的会觉得“毁灭吧 赶紧的 累了。”的感觉。
大彻大悟的人最后都去信教了,不是没有原因的。
应该比比皆是吧?
《资治通鉴》不是历史书,是一部职场斗争书、谋略书,鸡汤书,谁看谁得利,全看完读懂的,年薪20万美元起算了吧?
千万不要乱看《资治通鉴》!
千万不要乱看《资治通鉴》!
千万不要乱看《资治通鉴》!
有人喜欢买车,有人喜欢买表,有人喜欢吃喝玩乐,有人喜欢去会所品茶,我不一样,我这人最大的爱好就是买书,我家的客厅和书房都是整墙整墙的书:
除了《毛选》和《资治通鉴》,其他书都是些闲书,或是买回来装样子的,或是买回来无聊的时候随便翻翻的,或是买回来当参考书查阅的。
唯独《毛选》和《资治通鉴》,我看得多,特别是《资治通鉴》。
为啥呢?
因为这是一部陪着一起成长的书。
小的时候家里里穷,没钱当后浪,很少出去玩,刚好爷爷有一部《资治通鉴》,那时候在家无聊就捡起来看,这样消磨时间不用花钱。
这个事情可以参考我写的另一篇知乎回答:
从一开始的被迫看书,但慢慢的就成为一种习惯,越看越着迷,从求学到工作,这部书一直陪着我,比如说我写这个回答的时候,左手边就有一本《资治通鉴》:
这部书我看了5遍,如果谈感受,就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讲清楚的了。
之前有写过一篇感受,收藏点赞比较多:
但是,看这书容易没朋友,很容易找不到满意的对象,为何?
第一是会变得挑剔,对朋友的要求高,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容易感到不快乐,不满足。
第二是会变得有所保留,《资治通鉴》里的出卖与背叛太多了,看惯了春花秋月和物是人非,很难再死心塌地的相信任何人;
第三是会变得孤独,这种孤独是心理上的孤独,并非没人愿意和我说话,而是没有这么一个人,当我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我感觉这就是最好的自己,我想我喜欢的不是那个人,而是最好的自己。
总而言之,不要乱看《资治通鉴》,看多了《资治通鉴》,总会感觉自己年纪轻轻的,眉宇间就有一股超越年龄与阶级的气质。
这种感觉或许让你快乐,或许让你痛苦,或许兼而有之。
为自己的快速成长而感到快乐,为相见恨晚感到痛苦。
看多了《资治通鉴》,会让生活变得非常的枯燥,我的生活就很枯燥,除了工作,就是看书,要么就是去健身,要么就是在家做饭搞家务。
虽然变强了,但总想变得更强,但不再有从前那么容易感到快乐,我享受这种简单的生活,却又觉得缺少什么,若有所失。
有时候实在是不知道干什么,就把自己看《资治通鉴》的一些感受,发表到公众号上,自媒体是个好东西,可以让世界各地的同路人聚在一起。
不知不觉,写了一年多《资治通鉴》读后感,文章近500篇,竟然积累了近15万读者粉丝
如果你真的好奇,看完《资治通鉴》是个什么感受
不如关注我的公众号:【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看看一个读了五遍《资治通鉴》,写了一年公众号收获15万粉丝的人,是个什么感受吧
以下为更新(20201023):
卧槽!卧槽!卧槽头大!
没想到这个回答这么火
我刚刚无意中发现,这个问题最高赞的回答是我公众号的搬运工:
回答的几乎所有内容都是从我公众号搬来的,轻轻松松5K赞,比我还高,牛。。。
例一、
他的知乎回答:
我的公众号文章:
例二、
他的回答:
我的公众号文章(这篇不是我写的,是我的粉丝南山之南的投稿):
还有几个我就不全贴了,太长了,贴一部分:
他的回答:
我写的文章太多,记不清找不到了,不知道是不是搬的我的,不是的话,估计他应该也是在哪里搬运来的。。。
他的回答:
这篇搬得是我的公众号文章:
天啦撸,这是个人才,随便从我公众号般几篇文章一凑就搞到5K赞,干得漂亮。
在此我和这小老弟说一声:别干了,不如跟我干,我很忙没时间引流,不如负责专门把我的公众号的文章往其他平台分发。
只要保持这个水平:【小老弟的回答】
我可以给你年薪10万。
我列举的文章,都可以在公众号的搜索栏里搜到:
有人搬运我,很开心,说明我的东西受到了认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