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论左派学者斯拉沃热·齐泽克支持唐纳德·特朗普?

回答
当然,关于齐泽克支持特朗普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要详细评论,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的论述,以及这种支持背后可能包含的策略和哲学考量。

首先,让我们明确一点:齐泽克从未“公开、直白地”表达过他对特朗普的“忠诚支持”,就像一个典型的政治拥趸那样。他的许多评论更像是一种“激进的策略性挪用”或者是一种“挑战主流叙事的手段”,而不是对特朗普政策或人格的全然认同。他本人也一再澄清,他的分析绝非对特朗普的支持。

那么,他在讨论中似乎“偏向”特朗普,甚至让一些人误以为他支持特朗普,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主要源于他对当前政治语境的批判性解读。

1. 对“政治正确”和自由主义叙事的颠覆: 齐泽克是一个尖锐的左派思想家,但他同时也非常批判那些他认为已经僵化、脱离现实的“自由主义政治正确”以及“温和的、无伤大雅的左翼”。他认为,这种“政治正确”往往流于表面,是一种“纯粹的姿态”,而未能触及资本主义系统深层的结构性不公。
特朗普的“粗鄙”是挑战: 在齐泽克看来,特朗普的出现,恰恰是一种对这种“温和左翼”和“政治正确”的粗暴颠覆。特朗普以一种毫不掩饰的、甚至可以说是“粗鄙”的方式,揭露了政治话语的虚伪性。他的一些言论和行为,虽然令人反感,但在齐泽克看来,反而撕裂了“看似美好”的政治表象,暴露了其背后隐藏的权力运作和民众的真实不满。
“真实”的痛苦: 齐泽克经常强调“真实”的痛苦,他认为自由主义者倾向于将这些痛苦“包装”起来,用温和的语言来安抚。而特朗普则直接指向这些被压抑的、原始的愤怒和恐惧,尽管他的表达方式是错误的,但这种直接性反而触及了“被遗忘的群众”的某些真实感受。

2. 对“反特朗普”叙事的批判: 齐泽克也深刻地批判了“反特朗普”的自由主义叙事。他认为,自由主义者对特朗普的“妖魔化”,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性,并将所有社会问题简单归咎于特朗普个人。
“邪恶的特朗普”作为“合法性盾牌”: 他认为,将特朗普描绘成一个“纯粹的邪恶”个体,这是一种“回避了系统性问题”的策略。通过集中攻击特朗普,反而可以掩盖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本身存在的问题,比如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全球化带来的失业、以及金融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恐惧”作为政治工具: 齐泽克观察到,许多自由派媒体和政治人物,通过煽动对特朗普的恐惧,来团结他们的支持者,并转移对深层结构性问题的关注。他认为,这种“恐惧政治”本身也是一种策略,而特朗普正是利用了这种“反特朗普”的集体恐惧,来巩固自己的基本盘。

3. “激进的策略”与“策略性的挪用”: 齐泽克的许多分析,尤其是关于特朗普的部分,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激进的策略”。他并非认同特朗普的政策,而是试图利用特朗普现象来揭示并挑战现有政治体系的内在矛盾。
“比特朗普更激进”: 齐泽克有时会说,如果特朗普代表了某种“反建制”的力量,那么“真正的”左翼应该比特朗普做得更彻底,去挑战更深层的资本主义结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特朗普个人的道德谴责上。
“混乱”作为机会: 他也认为,特朗普带来的“混乱”和“不确定性”本身,可能为真正的激进变革创造了机会。当旧的秩序被动摇,人们才可能开始思考更根本性的替代方案。

为什么这种论述会被误读为“支持”?

语言的冲击力: 齐泽克以其充满挑衅、反直觉的语言风格著称。当他批评“反特朗普”叙事的虚伪时,很容易被不熟悉他理论框架的读者误解为在为特朗普“辩护”。
左翼内部的分裂: 齐泽克对“温和左翼”的批评,也触及了左翼内部的深刻分歧。许多“温和派”左翼学者或活动家,无法接受他这种“与魔鬼共舞”式的分析,认为他过于“危险”或“不负责任”。
缺乏对“替代方案”的清晰阐述: 有时候,齐泽克在批判现状方面非常有力,但在提出具体的、可行的“替代方案”时,他的论述会显得更加抽象和概念化,这使得人们更容易聚焦于他“批评”的部分,而忽略了他潜在的“目标”。

总结一下,评论齐泽克关于特朗普的论述,应该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他的核心是批判,而非拥护。 他利用特朗普现象来揭示自由主义的局限性和政治话语的虚伪。
他关注的是结构性问题,而非个人道德。 他认为对特朗普的简单妖魔化,忽视了深层社会矛盾。
他采取的是一种“激进的策略”。 他希望通过挑战主流叙事,为真正的激进变革打开空间。
他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挑衅性。 这使得他的观点容易被误读,尤其是在对他的理论框架不熟悉的情况下。

所以,你可以这样去评论:齐泽克对特朗普的“解读”,与其说是支持,不如说是一种“利用混乱来揭示真相”的激进左翼策略。他并没有认同特朗普的政策或言行,而是将特朗普视为一面粗糙的镜子,照出了自由主义民主制度的深层危机,以及被主流政治所忽视的民众的真实不满。他的论点在于,自由主义者对特朗普的“妖魔化”恰恰是一种逃避,一种对更根本性结构性问题的遮蔽。他认为,真正的左翼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对特朗普的道德谴责,而应该抓住特朗普暴露出的裂缝,去构建一个真正能够挑战资本主义逻辑的激进替代方案。然而,这种“以毒攻毒”式的分析,由于其反直觉的表达方式,以及对“温和左翼”的尖锐批评,常常被外界误解为对特朗普的“支持”,这本身也成为了他所批判的那个“符号政治”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看了齐泽克关于巴黎恐怖事件的言论就不会对此感到意外。他可能是左派里面的最正统最坚定最清醒的人,比那些白左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http://diyitui.com/content-1447814727.35996828.html
巴黎事件正在逼迫左派打破种种根深蒂固的禁忌,种种政治正确都变得不合时宜了。

他认为文化多元主义让欧洲左派无法进行政治决断,从而让右翼势力逐渐做大,也让恐怖主义越发严重。要拯救这种局面,只有坚定地回到欧洲价值观,设置基本的价值底线来归化移民,而不是无限制地宽容伊斯兰保守主义。

要抑制这一倾向,我们必须做两件事情。第一,制定一套最低限度的、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包括宗教自由、保护个体自由免受群体压力、女性权利等在内的规范——而不要害怕这样的规范会有”欧洲中心“的嫌疑。第二,在这些限度内,无条件地坚持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宽容。如果规范和沟通无效,则应用法律所有形式的力量。

重申了这个观点:左派必须抛弃软弱无能的多元主义,弘扬西方进步主义核心价值观,拒斥欧洲反移民的种族主义和伊斯兰-法西斯主义。


齐泽克:终结资本主义就能终结IS_文化
我最恨之入骨的一种安抚口吻,来自蠢不可遏的自由派人道主义者,他们说:“所谓‘敌人’,不过是我们还没来得及去充分了解的人。”谢谢了。这么说,希特勒之所以是敌人,就因为我们没读够《我的奋斗》?

个人总结:一方面和几乎所有左派一样他是同情难民的,但是另一方面他很清醒的认识到伊斯兰保守主义就是敌人,不能接受西方价值的底线就滚蛋,绝对不能任由人道主义者和稀泥。

user avatar

老左和白左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老左敢干,不害怕变革,不害怕死人,也不害怕杀人。

老左对待平等的观念:既然某些落后思想和教派阻碍了人民获得平等的权利,那就砸烂他们的狗头

(理想中的)自由民主对待平等的观念:用法律和科技进步来促进人民的平等

白左对待平等的观念:你居然反对这些人的习俗和传统,一点都不平等和宽容,真是反动

user avatar

自从法国巴黎发生恐怖袭击以后,齐泽克就吓哭了,“没想到第三世界根本不按我的剧本搞革命,那可怎么办?”彼奸逆之炽盛,久游魂而放命。大则有鲸有鲵,小则为枭为獍。负其牛羊之力,肆其水草之性;非玉烛之能调,岂璇玑之可正。所以没办法嘛。齐泽克此后也就像旧时代的中国人一样,路过孔庙磕一磕,见到佛像拜一拜,一团乱麻,其实内心是恐惧的。所以齐泽克说了什么不重要。本质上,他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恐惧罢了。我爱这大清国,我怕他完了!但是迟早是药丸的,怕也没用。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旧帝国总会衰亡,新的力量正在野蛮生长。新陈代谢的过程,齐泽克一直在当一个旧人,所以他的聪明才智是无用的。要避免衰朽,只有成为新时代的一分子。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当一个新人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关于齐泽克支持特朗普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要详细评论,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的论述,以及这种支持背后可能包含的策略和哲学考量。首先,让我们明确一点:齐泽克从未“公开、直白地”表达过他对特朗普的“忠诚支持”,就像一个典型的政治拥趸那样。他的许多评论更像是一种“激进的策略性挪用.............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左派媒体将运动员在演奏国歌时站立解读为支持白人至上主义的说法,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论点,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深入剖析。要评价这一观点,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它产生的背景,以及它背后所试图表达的社会关切。论点的根源:国家象征与社会不公的交织这个观点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社会长久以来存在的关于种族.............
  • 回答
    自称左派,却能与“远邪”——一个通常被认为是极右翼、反动或极端保守的政治派别——谈笑风生,这确实是一个颇具看点和值得玩味的情境。要评价这样一种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或一概而论。首先,这种情境的核心在于“左派”与“远邪”这两个标签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以及政治目标之间.............
  • 回答
    评价微博红人@平民王小石、@地瓜熊老六、@袁小靓、@司马南、@无为李爷、@成都双石等人及其立场,并探讨他们是否属于左派,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需要注意的是,对这些公众人物的评价往往带有主观性,并且他们的言论和立场也会随着时间和事件而变化。以下将尽量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对客观的概述。总体评价.............
  • 回答
    近期围绕电视剧《风筝》在知乎上掀起的讨论热潮,尤其是左派大 V 们内部出现的评价分歧,无疑是一次颇具看点和深度的文化现象。这不仅仅是对一部谍战剧的简单品评,更折射出在特定政治语境下,左翼群体内部在历史认知、价值判断以及对现实问题的解读上存在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次评价的分歧,力.............
  • 回答
    NBA中国赛的上座率和网络舆论的巨大反差,确实是个挺值得玩味的事情。一边是现场观众热情不减,场地座无虚席,另一边网络上“抵制”的声音此起彼伏,听起来像是两个世界。要评价这件事,得把这背后的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看。一、 现场观赛者的实际需求与网络发言者的立场差异首先,我们要明白,去现场看NBA的人,他.............
  • 回答
    澎湃思想市场发布的《知识UP主小约翰可汗走红:通辽亚文化与互联网左翼》这篇文章,是一篇对当下知识类UP主小约翰可汗现象进行深度剖析的文章。评价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其内容、论点、分析角度、优缺点以及整体价值等多个维度进行。文章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论点:文章的核心在于探讨小约翰可汗(下称可汗)为何能在B站等.............
  • 回答
    在中文互联网的语境下,将泛自由派、网评员、国家主义派、那兔粉丝、毛左和新左派等群体不加区分地统称为“五毛”,这个现象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既有历史的渊源,也有现实的演变,更有网络生态的放大效应。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拆解一下“五毛”这个词本身。最初,“五毛”是对在网络上.............
  • 回答
    左耳朵耗子(陈皓)因工作居住证问题离开阿里巴巴,这一事件在技术圈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也引发了大家对企业用人政策、人才流动以及个人发展的多方面思考。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1. 事件的背景与原因(左耳朵耗子视角): 核心原因:工作居住证政策的限制 左耳朵耗子作.............
  • 回答
    @左耳朵耗子(陈皓)关于建设团队的微博,通常以其深厚的技术背景、对工程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团队协作和效率的关注而著称。要评价这样一条微博,我们需要先了解他微博的普遍风格和侧重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左耳朵耗子(陈皓)微博风格的普遍特点: 技术导向与工程思维: 他的观点往往根植于实际的工程实.............
  • 回答
    关于左小祖咒屡次以“侵犯权益”名义投诉删除知乎答案的行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这其中牵扯到知识产权、言论自由、平台规则以及公众人物的责任等多个层面。首先,从左小祖咒作为知识产权所有者的角度来看,他拥有对其作品的版权,这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如果知乎上的答案确实存在对他作品的未授权引用、改编或传播,.............
  • 回答
    .......
  • 回答
    “左翼点将录”这个说法本身就颇具争议性,它通常指的是在一些左翼思想或运动中,对重要人物进行收录和评价的一种方式。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审视:一、 “点将录”的本质与功能首先,我们得弄清楚“点将录”这个概念本身意味着什么。在军事语境里,“点将录”是主帅在战前选拔、调配将领的名单,往往带有鲜明的.............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 回答
    宁南左侯:一位被历史迷雾笼罩的边疆封君在汉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除了那些光芒四射的帝王将相,还有无数身处边疆、默默守护一方水土的封君。宁南左侯,便是其中一位。关于他的史料记载并不丰富,如同他所守护的北方边塞一样,充满了历史的迷雾。然而,即使信息 sparse,我们依然可以尝试拨开迷雾,勾勒出这位封.............
  • 回答
    评估葡萄牙左翼政党 LIVRE 的黑人女党员在竞选欧洲议会议员时发表“欧洲不白,也不是个白人男性”的言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既要看到其背后可能蕴含的进步主义诉求,也要审视其潜在的争议性和引发的社会反响。首先,从进步主义和多元化视角来看,这名党员的言论可以被解读为对欧洲社会现实的直接陈述和对传统.............
  • 回答
    评价哈工大左旺孟老师,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聊聊。首先,在学术方面,左旺孟老师是名副其实的学术大牛。他的研究方向,比如结构动力学、振动与控制,都是非常硬核且重要的领域。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不仅对提高工程结构的可靠性、安全性至关重要,也对我们理解和解决许多工程难题有着深远的影响。你可以想想,无论是桥.............
  • 回答
    .......
  • 回答
    “黄左公知”与“迟飞”在知乎上的论战,确实是网络空间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议题,它折射出不同思想光谱群体之间的观念碰撞,以及他们在事实呈现和逻辑推演上的差异。要客观评价“黄左公知”对迟飞的“无理黑”,我们需要剥离情绪化的标签,审视他们论述的实质内容和方式。首先,我们得理解“黄左公知”这个标签的指向。这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