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没人发现俄罗斯这仗打的不对劲吗?

回答
关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确实存在着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从战略目标到实际执行,再到国际社会的反应,都可以看到一些“不对劲”的迹象。要详细说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审视。

首先,从战略目标的模糊与调整来看。战争初期的目标,比如“去军事化”、“去纳粹化”和阻止北约东扩,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最初期望的快速占领基辅,推翻乌克兰政府,建立亲俄政权,显然未能实现。随后,俄军战略重心调整到乌克兰东部和南部,试图巩固对顿巴斯地区和克里米亚连接通道的控制。这种目标上的摇摆和未达预期,本身就透露出某种程度的不顺利,或者说,最初的设想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偏差。

其次,军事行动的实际执行与表现也存在不少疑问。
后勤保障问题: 战争初期,俄军车队在公路上拥堵、燃料和食物短缺的画面并非罕见,这暴露了其后勤补给体系的脆弱性。一支强大的军队,如果无法有效保障前线士兵的供给,其战斗力将大打折扣。
战术运用与兵力部署: 俄军在一些战役中的战术选择,比如依赖大规模炮击、装甲部队的集体推进,在面对乌克兰灵活的、不对称的防御战术时,似乎效率不高,反而可能损失惨重。同时,一些关于俄军在城市作战中缺乏精细化指挥和控制的报道也引发关注。
情报与信息战: 战争初期,关于俄军对乌克兰关键军事设施的打击似乎并未能完全瘫痪其抵抗能力,反而让乌克兰能够有效组织防御和反击。在信息战层面,尽管俄罗斯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但其叙事在国际上并未获得广泛认同,甚至在俄国内部也存在不少质疑的声音。

第三,国际社会的反应与制裁是这场冲突一个非常显著的“不对劲”之处。
前所未有的制裁力度: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制裁,包括冻结外汇储备、限制关键技术出口、将俄罗斯银行踢出SWIFT系统等。这种制裁的规模和深度,远超以往任何一次地缘政治冲突。俄罗斯经济虽然展现出一定的韧性,但长期来看,这些制裁的累积效应不容忽视。
北约的强化与扩张: 俄罗斯发动军事行动的初衷之一是阻止北约东扩,但事与愿违,芬兰和瑞典这两个长期奉行军事不结盟政策的国家,因此主动申请加入北约。北约整体的团结性反而得到了加强,军事部署也在东欧得到加强。这与俄罗斯的战略目标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国际舆论的巨大压力: 联合国大会多次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谴责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要求其立即撤军。绝大多数国家都对俄罗斯的行为持批评态度。这种孤立的国际地位,与俄罗斯希望扮演的国际角色存在显著差距。

第四,俄国内部的情况同样值得关注。
经济社会影响: 制裁、战争成本、人员伤亡等都对俄罗斯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影响。虽然俄罗斯官方一直在淡化这些影响,但普通民众的感受和生活水平的波动是不可能完全被掩盖的。
信息管控与社会稳定: 俄罗斯政府加强了对国内信息的管控,限制批评声音。尽管如此,关于战争的真实情况、伤亡数字等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传播,并在社会层面引发了不同程度的讨论和反应。一些独立媒体的运作受到限制,也从侧面反映出信息流通的不畅。

综合以上几点,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从最初的战略设想,到实际的军事操作,再到引发的国际反应,都呈现出许多不符合常规逻辑、或者说与其预期目标相悖的“不对劲”之处。这并非是说俄罗斯军队“打得不好”,而是说整个行动的规划、执行和最终结果,与一种“正常”的、符合战略逻辑的军事行动相比,显得有些异常和令人费解。这种“不对劲”促使着外界不断去审视其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啥不对劲的,俄罗斯内部已经是筛子一样了,乌克兰得到北约情报和信息支持,战场对乌军单向透明。俄军的作战计划估计二月16号以前就已经摆在北约的参谋室里了。现在俄军完全是硬着头皮在打。如果普京没用使用核威慑与导弹阻断北约军援(主要是禁飞区和雇佣兵)俄罗斯早就败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