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能否用举例的方法解释下八维里ni,ne,ti,te的区别?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中的这几个维度。八维的概念确实会比我们平时说的简单四维(E/I, S/N, T/F, J/P)要复杂一些,但也更能描绘出一个人内在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几个字母的含义:

Ni (Introverted Intuition) / Ne (Extraverted Intuition):直觉维度,一个是内向直觉,一个是外向直觉。
Ti (Introverted Thinking) / Te (Extraverted Thinking):思考维度,一个是内向思考,一个是外向思考。

当它们出现在八维模型中时,我们通常指的是一个人这四种认知功能在主导(Dominant)、辅助(Auxiliary)、第三(Tertiary)和劣势(Inferior)位置上的组合。但为了更清晰地说明Ni, Ne, Ti, Te本身的区别,我们不妨先从它们作为个体功能的含义入手,然后通过例子来感受一下,当它们在不同位置时,会如何影响一个人的表现。

核心概念:内向与外向,直觉与思考

在MBTI的框架里,内向(Introverted)和外向(Extraverted)指的是能量的方向,是信息和关注点首先投向内在还是外在。

内向者(I):更倾向于关注自己的内在世界,思考、感受、形成观念等都在内部完成,从中获得能量。
外向者(E):更倾向于关注外部世界,通过与人互动、接触事物来获得能量。

直觉(Intuition)和思考(Thinking)是关于信息处理方式的。

直觉(N):更关注抽象的概念、可能性、未来、模式、象征意义,喜欢跳出细节去看整体。
思考(T):更关注逻辑、客观分析、因果关系、原则、公正,倾向于做出理性的判断。

现在我们把它们组合起来看:



Ni (Introverted Intuition) 内向直觉

核心特点:

Ni关注的是通过内部的、非线性的思考,洞察事物发展的内在模式、意义和未来趋势。它不是一步一步逻辑推导,而是像灵光一闪、顿悟一样,突然抓住一个核心的、具有深远影响的连接。Ni的使用者常常会拥有对未来的预感或清晰的愿景,并能将抽象的模式整合到自己内在的理解体系中。他们倾向于聚焦于一两个重要的想法,并深入探索其本质。

当你看到一个Ni为主导或占据重要位置的人时,你可能会发现:

对“为什么”的执着: 他们总想弄清楚事物背后的根本原因、深层意义,以及事物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对未来的关注: 思考问题时,经常会跳到长远的未来,考虑事情可能的发展方向和潜在后果。
隐晦的表达: 有时他们的想法非常深刻,但可能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清楚,给人一种“心中有数”但说不清的感觉。
对单一深刻见解的追求: 他们可能不会同时关注很多可能性,而是会找到一个他们认为最核心、最关键的“点”,然后在这个点上深耕。
像“先知”或“战略家”: 他们的思考常常具有预见性,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趋势或连接。

举例:

想象一下一个INTJ(NiTeFiSe)的典型代表,比如一位科技公司的创始人。

Ni的体现: 在一次公司内部会议上,大家都在讨论如何优化现有产品的用户体验,让界面更友好。这位创始人却说:“我看到的是,未来十年内,用户不再需要主动去‘操作’任何产品。信息和功能会以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方式,无缝地‘流’入人们的生活。我们的产品现在要做的,不是让界面更美观,而是要构建一个能够‘预知’用户需求的后台操作系统,并让它在用户真正需要时,以最自然的方式响应。”
这里的“看到的是未来十年内用户不再需要主动操作”就是典型的Ni洞察。这不是基于当前数据的线性预测,而是一种对未来模式的直觉性把握。他通过这个“愿景”来指导公司接下来的所有研发方向。
Ni在生活中: 也许在一次朋友聚会,大家都在抱怨经济不景气,股票跌了很多。这位创始人可能只是平静地说:“别太担心,这是一个大周期的调整。我感觉接下来会有新的能源技术突破,那才是真正的机会。” 他可能没有任何数据支持,只是凭着一种内在的直觉,看到了一个隐藏的趋势。



Ne (Extraverted Intuition) 外向直觉

核心特点:

Ne关注的是探索外部世界的各种可能性、联系和潜在的模式。它像是一个雷达,不断地扫描和连接周围的信息,产生新的想法、概念和关联。Ne的使用者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联想,能够从一个点发散出无数个想法,并且喜欢尝试和探索不同的可能性。他们通常思维活跃,语速较快,喜欢头脑风暴。

当你看到一个Ne为主导或占据重要位置的人时,你可能会发现:

思维的广度: 能够同时考虑和连接很多不同的想法、概念和可能性。
对新鲜事物的热情: 喜欢尝试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对各种可能性持开放态度。
发散性思维: 容易从一个话题联想到其他毫不相关但有趣的方面,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想法很多”的特点: 常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新点子、新项目,虽然不一定每一个都会深入执行。
像“点子大王”或“创意家”: 他们的思维充满活力,能看到事物表象之下隐藏的多种联系和变化。

举例:

想象一下一个ENFP(NeFiTeSi)的典型代表,比如一位自由职业的艺术家或顾问。

Ne的体现: 在一次团队头脑风暴会议上,大家讨论如何推广一个新概念。
一位Ne主导的人可能会说:“我们可以结合AR技术做一个沉浸式体验,让用户感觉身临其境;同时,我们可以策划一系列病毒式传播的社交媒体挑战,让大家在玩乐中了解我们的理念;哦,对了,我们还可以和某个热门IP合作,制造话题;或者,我们可以开发一个互动式的在线课程,让大家边学边体验……”
他会从“推广新概念”这个核心出发,迅速联想到AR技术、社交媒体、IP合作、在线课程等各种可能性,并且能够看到它们之间的潜在连接和协同效应。他的大脑就像一个不断产生新火花的机器。
Ne在生活中: 比如在一次旅行中,他看到一个特别的建筑,可能会联想到它背后可能隐藏的历史故事,又会想到这个建筑风格可以启发他创作一首诗,然后又想到是否可以在这个城市找到一家同样有特色的咖啡馆,并且突然想起他很久没联系的朋友正好住在这个城市…… 各种想法和联想在他脑海中快速闪过。



Ti (Introverted Thinking) 内向思考

核心特点:

Ti关注的是在内在世界里,建立一套精确、严谨、自洽的逻辑体系,并追求对概念和原理的深刻理解。它追求的是“我知道这是为什么”,并且这套“为什么”在它自己内部是完全符合逻辑的。Ti的用户喜欢分析事物,分解概念,找到其中的规律和矛盾,并构建一个内部一致的解释框架。他们对准确性、清晰度和内部一致性有极高的要求。

当你看到一个Ti为主导或占据重要位置的人时,你可能会发现:

追求准确和清晰: 说话力求精准,不喜欢模糊不清的表述,一旦发现逻辑上的不一致就会感到不适。
喜欢深入分析: 喜欢将事物分解成更小的部分,理解每个部分的运作原理,并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内在的逻辑标准: 有自己一套严谨的逻辑体系,并且会用这套体系来评判外界的信息和事物。
独立思考: 不轻易接受别人没有经过自己逻辑检验的说法,喜欢自己去分析和判断。
像“理论家”、“分析师”或“逻辑学家”: 他们的思考是内在的、深入的、高度精确的。

举例:

想象一下一个ISTP(TiSeNiFe)的典型代表,比如一位机械工程师或修理师。

Ti的体现: 当他看到一个故障的机器时,他不会急着去大修。他会先在脑海里梳理这个机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各个部件的逻辑连接和功能。
他可能会想:“这个马达不转,是电源问题,还是控制电路的问题?控制电路上,可能是传感器信号丢失,也可能是逻辑芯片处理错误。传感器信号丢失的原因可能是接触不良,也可能是传感器本身损坏。逻辑芯片处理错误,就需要看它是怎么读取和处理输入信号的,这里面是否存在一个我没注意到的边界条件?”
他是在一个内部的逻辑模型里不断地分析和排除可能性,直到找到那个最符合他构建的逻辑解释的根源。他追求的是那种“我理解了它为什么会这样工作”的清晰感。
Ti在生活中: 比如他在学习一门新游戏规则时,他会花时间去理解规则的每一个字,并尝试去推导出所有可能的策略组合和逻辑漏洞。他不是玩几局就放弃,而是要完全掌握其内在的逻辑体系。



Te (Extraverted Thinking) 外向思考

核心特点:

Te关注的是在外部世界中,有效地组织资源、执行计划、实现目标,并追求效率和成果。它关注的是“什么是最有效的方法?”以及“如何才能把事情做好并且达到结果?” Te的用户喜欢逻辑清晰、有条理的行动,倾向于客观地评估情况,并果断地采取行动来优化流程和达到目标。他们通常直接、高效,并且注重效率和实际效果。

当你看到一个Te为主导或占据重要位置的人时,你可能会发现:

注重效率和成果: 目标明确,并会以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去达成。
组织和规划能力: 善于制定计划、分配任务、管理资源,让事情有条不紊地进行。
客观的评估: 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外部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
直接的沟通: 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不绕弯子,以提高沟通效率。
像“管理者”、“执行者”或“决策者”: 他们的行为导向是外部的、行动的、结果的。

举例:

想象一下一个ESTJ(TeSiNeFi)的典型代表,比如一位项目经理或企业高管。

Te的体现: 在一个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延误。
他可能会迅速调集相关人员开会,清晰地指出项目进展中的问题所在(如资源不足、流程瓶颈),设定明确的下一步行动计划和时间表,并分配具体到个人的任务和责任。
他会说:“我们现在落后于计划两天,主要的瓶颈在于XX部门的资源调配。我需要XX在今天下午三点前,给出解决这个瓶颈的三个具体方案。另外,我们剩余的任务需要进行优先级排序,我希望在明天早上九点前看到一个 revised 的 Gantt chart(修订版甘特图)。”
他关注的是外部的客观事实、可执行的步骤、以及最终的交付成果。他会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推动项目向前。
Te在生活中: 比如他去超市购物,会提前列好购物清单,直奔目标,高效地完成购买,并且还会考虑性价比和超市的促销活动,力求以最少的时间和金钱买到所需物品。



总结一下区别(更直观的感受)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区分这四种认知功能:

Ni(内向直觉): 像是一位老练的预言家,在安静的角落里,通过无数次的内在沉思,突然“看见”了未来某个关键节点,并确信它是会发生的。他看到的是一条深邃的、未来的主线。
问他“这是为什么?” 他可能会说:“我就是这么感觉的,它会是这样的。”
Ne(外向直觉): 像是一位精力充沛的探险家,在广阔的外部世界里,不停地发现新的大陆、新的物种、新的可能性,并兴奋地把它们联系起来。他看到的是一张蔓延开来的、充满无限分支的可能性网络。
问他“这是为什么?” 他会滔滔不绝地给出很多个“因为可能……所以……”的推测。
Ti(内向思考): 像是一位严谨的数学家,在自己的书房里,搭建一套复杂的数学模型,确保每一个公式、每一个推导都完美无瑕、自洽一致。他追求的是内在逻辑的完美闭合。
问他“这是为什么?” 他会给出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的推理过程,让你理解其内在的逻辑链条。
Te(外向思考): 像是一位高效的工程师,拿着蓝图在工厂里指挥若定,确保机器高效运转,生产线顺利运行,最终按时交付产品。他追求的是外部任务的有效执行和结果的达成。
问他“这是为什么?” 他会直接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是最有效的”,并且会立即给出执行计划。



重要提示:

在八维模型中,这些功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一个人的MBTI类型,例如INTJ,就是Ni(主导)与Te(辅助)的组合。这使得INTJ既有对未来趋势的深刻洞察(Ni),又能有效地将这些洞察付诸实践,规划并执行(Te)。

理解这四个基本功能,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类型的人是如何感知信息、做出判断和采取行动的。希望这个详细的解释和例子能帮助你更清晰地分辨它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已更新

改天我会把Se-O/B,Si-O/B的区别加进去的哈~感谢对本文的关注~

原回答:

是举例描述的话,那Ne-Ni组我用棋盘与下棋作类比吧,Te-Ti组用”苹果“做类比吧。

首先Ne、Ni功能我们称之为”感知功能“,除了这两种外还有Se、Si。

Te、Ti称之为判断功能,除了这两种外还有Fi、Fe。

感知功能呢用来描述你感受、触摸、看到世界的方式,形象一点就像是,有一个球,你用手摸的还是用脑袋顶过去的。

判断功能呢用于你自己的定义视角,你不管用什么方式碰到的球,你判断它是篮球还是足球,苹果还是梨。你是用它的实际价值、实际用处判断它是xx球呢,还是其他人都说这是xx球于是你也判断为xx球;或者你通过它的属性、它的性质、它的外观,进行推理得到它是xx球呢,还是出于你自己的理想、信念,你喜欢将它定义为xx球所以它被你判断为xx球。

通俗直白一点大概就是这样子。在荣格斯16维中还会引入”主体/背景“偏好,有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个人感觉引入这两对新偏好后整个理论会更为完善,对自我与他人、以及外界环境的认知与界定会更准确。

Ni-B:

Ni-B的视角在于整体、全局性。Ni-B往往能够注意到事物间内隐的联系、影响、设置、作用。用下棋来形容的话,那么Ni-B能感知到棋盘各个位置、各个点与棋子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棋盘各个点之间的联系,棋子与棋子之间的联系,落下的这颗棋子与接下来将落未落、完全未落棋子之间的联系,这种呈现辐射、网状的动态感知能力,像是趴在蜘蛛网上的蜘蛛,随时能注意到每一根丝线与丝线之间的作用。这也是Ni-B大局观预测的关键。

Ni-O:

Ni-O的视角在于对一个个体背后内隐状态与根源的深入挖掘。比如下棋,Ni-O会看到黑白的棋子,黑白棋子之间的运动,会思考棋子这种安排下反映出的背后静止与运动、太极八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进而从这种安排与思考中感悟到背后的”智慧“与”哲思“。这一功能就像是直线型的,不断深入挖掘的隧道,往往挖掘出的东西也是视角很独特的。所以是抽象与顿悟。因此INFJOA推荐职业是咨询师的原因也在于,这一类型更容易感知和理解到人们背后或许自己也没察觉到的内隐需求,而不仅仅是单点共情能力。

Ne-O:

Ne功能的话简单写一写,后续想到什么再补充。因为Ni-O和Ni-B之间能彼此感知到如何运作,Ni-B偶尔表现出的形式也像Ne,但是实际上又跟Ne不同(简而言之就是我能想象的出Ne但不擅长Ne哈哈哈哈哈)。

用”棋“举例子,Ne-O通过感知到”围棋“,还能继续联想到棋类有五子棋,跳棋,象棋,飞行棋,国际象棋,自走棋。是一种在具有相似属性与分类的事物间跳跃式的思维方式。比如这个公司的员工与那个公司的员工具备相似的”员工“属性,但不用构建任何“公司”为前提的背景“场”。

Ne-B:

Ne-B则倾向于相似”背景“下的相关联。比如围棋棋盘,这一棋盘还能用来下五子棋。在这个公司的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联,而非这个公司关联到另一个公司。或者同为“互联网公司”背景下,这个公司与那个公司之间的关联。

Te与Ti组的话先用“苹果”举例说明两者的判断过程吧,等有空再写写主体背景偏好的区别。顺带再补充一下另外两个判断功能。

Te:这东西的市场需求、售价和苹果相同,综合判断价值和苹果相同,这是苹果。

Ti:因为它拥有“苹果”这一概念相同的基因,相同的条件和生长环境,具备“苹果”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因此推断这是“苹果”。

Fe:自古以来人人都叫它“苹果”,大家都认为这是“苹果”,那么这就是“苹果”。(Fe的外界价值观内化)

Fi:我觉得它是梨(Fi的价值观形成取决于自己的内心)

——————————————————

12.1 更新

以下是关于16维功能的判断功能~

Te组用“打怪”与“嗑药回血”来举例吧~

TeA:我从不做药品,打怪不是它死就是我死,死了重来,重来又死了再重来,重来死了我就去练级再重来。

TeH:我做了好多药品,除了回血药以外还有加攻击、加护盾的药,除了卡点嗑药回血外还要加上我飘忽不定的操作,打不过怪我就磨它的血。

Ti组用“苹果”吧~

TiA:首先这是苹果,我们可以看到苹果具有这样的物理性质,那样的化学性质,长在这样的树上,苹果的DNA,各种各样的属性都记录下来。好,以后遇到的这种果子都是苹果。

TiH:经过观察研究,这些果子都具有这样的物理性质,那样的化学性质。有这样的口感,那样的口味,经过检测还有这样子的DNA,各种各样的属性都记录下来,发现高度相似甚至一模一样,啊,这些果子属于同一类东西,好,就把这样的果子都叫苹果。

Fe组

Fe和Fi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在于“形成”与“反馈”。


有了以上两个分析那就好办了。

首先,Fe功能是讲“合情平衡”的,即付出与反馈,假如Fe人给了你十亿美金,哪怕你什么都没回馈只是高兴地跳起来说,亲爱的我好爱你你好懂我你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我超级无敌爱你!他们收到了你的情感反馈,并且你这样的反馈在他们的认知系统里,他们自己认为是平衡的,合理的,那么他们就会,很舒服。嗯对,很舒服,很满足。他们通过你的反馈得知,他们的付出与情感被你认同了,看到了,他们就很高兴。

但假如给了你十亿美金,你羞羞答答扭扭捏捏,说话结结巴巴,紧张到不行,想说点感谢的但啥都说不出来,一说出来变成了:你,你怎么送我这么贵重的东西……哎呀……这……

虽然你这些反应都是挺合适,挺正常的,我处于旁观角度我完全能理解,但是跟你一个局里的Fe人可能就不舒适了:哎呀,我为你付出是想要你快乐高兴,但我没想到我的一片真心付出让你感到压力,我现在也不舒服了,我想为你做点什么但看你这反应,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也不知道能为你做什么了。他们通过你的反馈来判断他们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尽管客观来说他们确实啥也没做错。

Fi正好相反,我给十亿美金因为我想给你十亿美金,我给了你十亿美金我自己心里就舒坦了,就高兴了,我给你这个那个的那取决于我自己的心。俗话说,凡心所向,素履以往嘛,我对你好就是想对你好,因为在我眼里你值得,就算你收了十亿美金打我骂我是个败家子儿,或者你坐立难安不知所措,那我下次有十亿美金我还是会给你,不为别的,我就是愿意,我就是乐意,我给了你我高兴。

因为Fe是通过外界事物来构建自己内心的一种情感回路。说通俗点就是通过外界反应来确定自己的反应。

这里只说单个功能哈,不讨论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打架什么的。打架,一个背后隐含状态是,受个体和环境影响,使得不同功能对个体的指向不同。比如做一件事,这事当前对你来说没啥价值没啥收益但你热爱,你喜欢,你从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所在,对你而言有意义,但做这事确实没什么实际用处还浪费时间,这就纠结起来了(对于个体在这个过程里是有很多功能以不同的倾向程度在作用的,这里只是举例说明,实际作用的功能不做讨论)

Fe和Te相似一点都在于外界反馈。但是呢Fe是有关“情感、价值观、信仰、感受、意义”之类的反馈,比如赞赏或者批评,肯定或者排斥。我为某人干了某件事,但是某人回家以后还骂我,批评我,那我以后也不干这事了。

Te则是有关“目标达成、某件事的价值判断、成就、成功、把控”之类的反馈,我投资一点东西进去,没达到预期收益(价值反馈),那我判断一下我放弃干这活了。我的目标是一年涨粉80w,一年到头涨了不到10个,干这事不得行,实现不了价值,不干了(举例这些比较TeA,TeH就要迂回婉转多了。

大致上区分就是这意思。

FeA和FeH的区别在于是单一线条连接,还是呈现辐射状扩散影响。这个基础上,FeH要比FeA对氛围、环境态度更为敏感一些。说白了FeA更多的只关注自己在意、与自己价值观相合的(与Fi区别在于FeA是要反馈的,我在乎你们,我为你们奉上我的信仰我的爱,结果我有难你们一个个都装不知道装沉默装理中客,或者直接说我是坏人,太过分了不能忍一刀两断吧。Fi不一样,像乔峰那样的Fi人,上一秒为别人自己身上插满刀,下一秒自己被“诬陷”是契丹人,结果那些“别人”都没在第一时间为他说句话,也没人提出帮他找到事情真相,没人真正帮他这个“人”,这都能忍?!然后他立下自己不杀汉人的誓言走了。这一部分真的是相当经典的Fi与Fe的区分。乔峰之后的表现跟他有很强的TeH有关的),FeH的关注点更为全面一些,往往因为自身构建的“大局”,所以更容易从整个情感系统的“大局”出发,这一点在中国人的“和为贵”中体现的非常多。

FeA的世界里,是“我和你”的连接,”我和他”的连接,“我和她”的连接,你他她你们仨之间都是独立个体互不干扰,我和她决裂了但在我看来不影响我和他和你的关系,你们仨又不是同一人。我和你他她算上我在内这个群体决裂了,那也不影响我和另外的,有你们仨在的群体的关系。

FeH的世界里,是“自我为圆心,我和你和他和她”之间的互相连接。你他她你们仨之间有哪两个吵架那都是会影响到我们其余人的,因为我们是一个团体,你们哪两个决裂了我夹在中间也相当不好受,相当不好受,相当为难,我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除非哪个人掉出了我的情感系统之外我就不再管ta了,否则蝴蝶扇扇翅膀也能引起一场龙卷风。我跟你们这个群体分裂了那我有可能会退出情感世界里所有有你们的群体,直到你们彻底在我的世界里消失不见。

不过人的A/H有可能都会发展的,这里只呈现绝对的、极端情况,只讨论功能,不谈个体,个体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时候都不一定是功能的问题。以及现实生活里一个FeA人当然也有可能有远近亲疏之分,处于情感位置上的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对方态度(态度,而非方式,fe与fi人都有我的态度决定我的方式这种倾向的,te与ti人则倾向于我的方式决定我的态度),只是总体来说,这个个体的偏好比起FeH更偏向FeA。

FeA:我的眼中,我身处的不同群体都是按我的方式区分开的。我与单个的群体、人,都是单线条连接,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取决于我我是否愿意为之投入感情。除了对我来说重要的人、被划进我的世界中的人之外,其他人与人之间没什么区别(旁观来看就是FeA对他人都是平等对待的,群体内部个体矛盾FeA有时也只当看客,因为矛盾双方对FeA来说都是一样的,不偏向谁。但是如果矛盾中出现了对FeA来说特殊的人或者FeA愿意为之遵守、坚定奉行的信念,那FeA是不太会当看客的。有时候,人们认为FeA处事不公,偏向某某个体,但实际上FeA眼里看到的只有与自身理念相合的观点)。我的世界里你跟我关系蛮特殊,诶好好好,怎样你都可以,我处处都喜欢迁就你,你快乐就是我快乐。对我来说咱俩没啥交情??哦,那我认得你是哪位?(所以有时候,有的FeaA人还会被认为没有Fe,比如他们坚定支持维护和自己信念有关的观点的时候,一些人会把这当做“情绪上头”。就还挺讽刺的。)

FeH:我的眼中,我的情感系统是一片图景式的。我所身处的群体之间、群体中的每一个人大家都是我的世界中的整体的一部分,因为都在我的情感系统里,所以群体与群体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都有联系,我家这片小区与隔壁小区都是友邻,我家楼上楼下关系和谐。我的小圈子里吵架,哎呀,大家都各有各的难处嘛,互相体谅一下嘛,人生在世不容易,都是有缘才相聚嘛,莫要因为这些伤了和气嘛。我用约翰·多恩的话来劝劝你们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

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

如果海水冲掉一块,欧洲就减小;

如同一个山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Fi组

Fi和Fe的有关区别的话,在Fe组里已经做了相应对比。不过最典型的依然还是:

Fe:大家都说它是苹果,所以它是苹果。

Fi:我觉得它是梨。

Fi是一种作用于自身价值观、信念、信仰的功能,和Fe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反馈回路在内,后者反馈回路在外。

什么是反馈回路在内什么是在外呢,简单来说就是来自自己价值观的、心的反馈,还是来自外界态度的、想法的、价值观的反馈。

先看看Fi-A和Fi-H的区别吧,这两者最大、最本质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是“形成在内,反馈在内”,后者是“形成在外,反馈在内”,决定他们属于同一根基的点在于,都是“反馈在内”(好像说了一废话,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也就是说,形成以后就不会随着外界价值观的改变而改变。


FiA:我觉得它是梨。我的心告诉我它就是梨。我相信、我信赖、我心甘情愿、毫无怨言、毫不后悔的坚定地相信,它就是个梨。你吼我骂我,你说别人说那不是梨都没用,我觉得那就是梨。你要不要认为它是梨那是你的事,别人要不要认为它是梨,那是别人的事,跟我没关系,我就相信它是梨。而且我不止现在相信它是梨,我这一辈子我可能都会相信它是梨,并且我会毫不动摇、毫不犹豫地坚定地忠实地展现自我,它就是梨。我知道你们认为那是“苹果”,没关系,人与人想法不同很正常,但这不影响我认为它是梨。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不论是FiA还是FiH,它们最主要体现的地方在于对自身价值观、对自己的确信,而非眼中只有自己的世界,认为只有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从而看不到别人也有自己的想法,或者忽视缘由直接否定他人的想法。这种情况任何一种功能或类型都有可能发生,比如Fe强烈认为外界的、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就是正确的,从而否定与自己内化认同的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不同的某个个体的价值观。这种自我为中心的体现并非功能的问题,而是和皮亚杰理论中的“去中心化”有关。功能是中性的,但一个个体、人的发展并不是。)

FiH:啊,多么辽阔的土地,多么壮美的山河,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家园。这里培育了我的精神,我的力量,就算走到天涯海角,我的内心也不会改变一丝一毫。有它在,就是有我在,有我在,我就是它的承载者。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海与浪,相隔再远也无法分割。即使有朝一日前往异国他乡,他乡之水与他乡之情也无法动摇一丝一毫我与故土的精神之联系。那里的文化与历史决定了我成为怎样的人,决定了“我是谁”。那里是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是精神的归属与灵魂的港湾。

FiH对自我内心的塑造,是深深扎根于历史文化对精神的给养中的,是一种对于“我从何处来”抽象到精神层面的思考与认同,是对“根源”的高度归属与融合,是一种紧密地将自身塑造与所处文化环境联系起来,我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就是我这一理念融进骨血的信仰。要对FiH的理解,绝对无法脱离对个体所处文化背景与影响的理解。同时,FiH也是相比西方,在东方人与一部分俄罗斯人身上体现最突出的一个功能(你可以观察到,俄罗斯人非常非常非常喜欢谈论他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除了俄罗斯文化本身具有东西方两种属性的有趣之处外,俄罗斯的文化与历史影响一直是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

FiH是杜甫的“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也是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乔峰的“我是宋人,你们打我骂我杀我恨我,我也不会杀死任何一个汉人”,也是文天祥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是别尔嘉耶夫对亲西欧派与亲斯拉夫派的精妙评论:“无论他们分属何派,都热爱俄罗斯;亲斯拉夫派爱之如母,亲西欧派爱之如子。”也是阿尔谢尼·弗拉基米罗维奇谈到的“蜂群原则”:“毫无疑问,俄罗斯人的特点,就是对整个俄罗斯、对自己的出生之地、对自己的语言、对自己的同胞的依恋。因此,你若是失去了祖国,甚至仅是短暂的时日,也会患上思乡病,因乡愁而苦恼。身处境外——很有趣,但不自在;尽管日常生活很便利,却老是想着要回家,想着要回到已经习惯于固守的家园。想要与亲近之人(哪怕是第一次相见)交往的渴望,无法遏制。那不是要交流信息,而是渴望吐露心声,做一番信任的交谈。那时,只需只言片语,你就会被理解,也会理解对方;其实,完全不必言语: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种面部表情,足矣,因为这样就已是一切了然,尽管交谈可以无尽无休。这种渴望成为整体之一分子、成为整体命运之一部分的情感。比其他人都更精确地表述出俄罗斯人的这一信条:支配着我们的,首先是我们与祖国、家庭、思想氛围的关联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