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不少程序员认为Matlab的语言设计不优雅甚至比较丑?能否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

回答
坦白说, MATLAB 的语言设计确实不是那种以“优雅”著称的典范,很多程序员,尤其是来自 C/C++、Python、Java 等背景的,初次接触时可能会觉得它有点“别扭”甚至“丑陋”。这倒不是说 MATLAB 一无是处,它的强大在于其丰富的工具箱和为科学计算优化的底层实现,但在语言本身的构造上,确实有一些让不少人诟病的地方。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并举些例子:

1. 隐式的类型转换和动态性:

MATLAB 是一种动态类型语言,这意味着变量的类型是在运行时确定的,并且可以随时改变。虽然这带来了灵活性,但有时也会导致一些难以预料的行为,特别是与其他语言习惯的程序员相比。

例子:
```matlab
a = 5; % a 现在是 double 类型的标量
a = 'hello'; % a 现在是 char 类型的字符串
a = [1 2 3]; % a 现在是 double 类型的向量
```
这种随意的类型转换,虽然方便,但在大型项目中,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导致类型错误,调试起来会很痛苦。想象一下,你期望一个变量是数字,结果它变成了字符串,然后你尝试对它进行数学运算,直接就报错了。在强类型语言中,这种错误在编译阶段就会被捕获,大大降低了出错的概率。

2. 糟糕的字符串处理:

MATLAB 在处理字符串方面,可以说是其语言设计的“伤疤”之一。早期版本的字符串是字符数组,这带来了很多不便。虽然新版本引入了字符串类型(`string`),但与许多现代语言的字符串处理能力相比,还是显得不够简洁和强大。

例子:
早期字符数组的拼接:
```matlab
str1 = 'Hello';
str2 = ' ';
str3 = 'World';
combined_str = [str1, str2, str3]; % 得到 'Hello World'
```
这种用方括号拼接字符串的方式,对于习惯了 `+` 或 `concat` 操作的程序员来说,非常奇怪。而且,如果两个字符串长度不一样,直接用方括号拼接会报错,你必须先用空格或 `pad` 函数填充,这很繁琐。

字符串与字符数组的混淆:
MATLAB 中,单引号 `'` 创建的是字符数组(char array),双引号 `"` 创建的是字符串(string)。它们之间在很多操作上并不完全兼容,这增加了初学者的困惑。
```matlab
char_array = 'MATLAB'; % 字符数组
string_var = "MATLAB"; % 字符串

% char_array(1) = 'A'; % 可以直接修改
% string_var(1) = 'A'; % 编译错误,需要 string_var = "A";

% char_array + 1 % 错误
% double(char_array) % 得到 ASCII 码 [77 65 84 76 65 66]

% string_var + " " % 错误
% double(string_var) % 错误
```
这种设计上的不一致,使得字符串操作变得复杂且容易出错。

3. 数组的奇特行为和索引:

MATLAB 以数组为核心,这本身是它的优势,但其数组的一些设计细节也常常让人感到不解。

例子:
1based indexing: MATLAB 使用从 1 开始的索引,而大多数现代编程语言(如 C, Python, Java)都使用从 0 开始的索引。这虽然是 MATLAB 的传统,但对于习惯了 0based 索引的程序员来说,需要不断地在两者之间切换思维,容易出错,尤其是在涉及到边界条件时。
```matlab
my_array = [10 20 30 40];
first_element = my_array(1); % 得到 10
second_element = my_array(2); % 得到 20
```
想象一下,你习惯了 `my_array[0]` 来获取第一个元素,结果在 MATLAB 里写 `my_array(0)` 会直接报错。

单元格数组 (Cell Arrays): 单元格数组可以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这在某些场景下很有用,但其访问和操作方式也比较独特。
```matlab
my_cell = {1, 'hello', [1 2]};
first_item = my_cell{1}; % 得到 1 (数值)
second_item = my_cell{2}; % 得到 'hello' (字符串)
third_item = my_cell{3}; % 得到 [1 2] (向量)

% my_cell(1) % 得到一个单元格,内容是 {1}
```
使用大括号 `{}` 来访问单元格内容,而使用圆括号 `()` 来访问单元格本身(作为一个新的单元格),这种区分对新手来说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4. 函数的定义和调用:

虽然 MATLAB 的函数定义相对简单,但有些方面的设计也显得不够“精炼”。

例子:
默认输出参数: 在一些函数中,输出参数的赋值方式不是那么直接。
```matlab
% 示例:一个计算均方根误差的函数
function rmse = calculate_rmse(actual, predicted)
rmse = sqrt(mean((actual predicted).^2));
end

y_true = [1, 2, 3];
y_pred = [1.1, 1.9, 3.2];
error = calculate_rmse(y_true, y_pred);
```
这里 `rmse` 是一个输出参数,但在函数内部直接赋值即可。这本身没问题,但与一些语言中需要显式 `return` 关键字来指定返回值的做法不同,有些人可能觉得不够明确。

匿名函数和函数句柄: MATLAB 有匿名函数(anonymous functions)和函数句柄(function handles),这提供了函数式编程的一些能力,但其语法也可能显得稍许“晦涩”。
```matlab
square = @(x) x.^2; % 定义一个匿名函数
result = square(5); % 调用匿名函数,得到 25
```
`@` 符号用于创建函数句柄,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语法,对于初学者可能需要一些时间理解。

5. 语句结束符和代码块:

例子:
分号的作用: 在 MATLAB 中,行末的分号 `;` 用于抑制输出。虽然这很方便,但有时也会让人觉得不那么“清晰”。
```matlab
x = 10; % 这行不会在命令窗口显示结果 10
y = 20; % 这行也不会显示结果 20
z = x + y % 这行会显示结果 30
```
在习惯了 Clike 语言中使用分号表示语句结束,而在 MATLAB 中它变成了“隐身符”,可能会造成一些混淆。

代码块的结束: `if`, `for`, `while`, `function` 等控制结构需要 `end` 来结束,这与许多语言的 `{}` 语法不同。
```matlab
if x > 5
disp('x is greater than 5');
else
disp('x is not greater than 5');
end
```
虽然 `end` 明确,但对于习惯了 `}` 封闭代码块的程序员,需要适应这种“分散”的结束方式。

总结:

总的来说,MATLAB 的语言设计更侧重于 “快速原型开发” 和 “面向数组的计算”,其语法牺牲了一部分“严谨性”和“一致性”,换来了在科学计算领域的便利性。对于习惯了其他编程范式或更注重语言本身“美学”的程序员来说,MATLAB 的某些设计选择可能会让他们觉得不够优雅,甚至有些“土”或“丑”。

这就像一个人,你不能只看他的长相,也要看他的内在。MATLAB 的“长相”可能不符合所有人的审美,但它的“内在”——那些强大的数学函数库和针对科学计算优化的底层——让它在很多领域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工具。所以,与其说 MATLAB 的语言设计“丑”,不如说它是一种 “功能优先” 的设计哲学,而这种哲学并非总是与“优雅”的编程语言设计理念完全契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比如和其他科学计算语言或者脚本语言相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坦白说, MATLAB 的语言设计确实不是那种以“优雅”著称的典范,很多程序员,尤其是来自 C/C++、Python、Java 等背景的,初次接触时可能会觉得它有点“别扭”甚至“丑陋”。这倒不是说 MATLAB 一无是处,它的强大在于其丰富的工具箱和为科学计算优化的底层实现,但在语言本身的构造上,确.............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社会性别观念、个人权利和公共道德等多个层面,确实值得好好聊一聊。理解这种现象,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得承认,咱们社会在“性”这个话题上,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种隐性的不平等。长期以来,女性的身体和行为往往更容易被社会放在显微镜下审视,并且附加了大量的道德评判。关于“.............
  • 回答
    程序员对Vim和Emacs的推崇,以及对IDE的轻视,背后涉及多个层面的原因,包括工具特性、开发习惯、历史背景、效率需求和哲学差异等。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工具的本质:文本编辑器 vs 集成开发环境(IDE) Vim/Emacs的本质: Vim和Emacs是纯文本编辑器,核心.............
  • 回答
    作为一名“曾经的程序员”,这个问题对我来说触及了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果我是一个真正拥有过程序员身份的人,那么我不会当程序员的原因,以及我现在在做什么,将是一个充满故事和思考的过程。曾经作为程序员的你,为什么不当程序员了?让我坦诚地说,我之所以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程序员”,是因为我的进化方向.............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也挺普遍。咱们就聊聊为啥很多牛逼的程序员,明明技术过硬,脑袋里也一堆好点子,却不倾向于单打独斗,而是选择扎堆在公司里边干活。这不是说单干不好,而是很多时候,相比于个人的力量,团队合作能带来的东西更多,更稳当。首先得说,“单干”这个词,本身就有很多种解读。你说的是 freelance.............
  • 回答
    老实说,不是大龄程序员就不想创业,而是很多情况下,现实这只无形的手,把他们按在了舒适区,或者说,让他们觉得“继续打工”更像是“一个更稳妥的选择”。这里面门道可多了,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风险和代价的感知度变高了,不是不想,是怕不起。年轻的时候,掉个坑,大不了重新爬起来,没什么牵绊,甚至还觉得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也触及了当下行业里挺普遍的一个痛点。那些被“优化”掉的大龄程序员们,心里肯定不舒服,也思考过“我们能不能自己做点什么?”成立一家只招收大龄程序员的公司,听起来确实是个挺有吸引力的想法,毕竟大家是“同病相怜”,有共同的诉求和理解。为啥这事儿没像燎原之火一样发展起来呢?咱们一层一层剥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并且有很多原因导致了程序员更倾向于使用 `if...else if...` 而不是 `switch`。下面我将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核心原因总结:尽管 `switch` 在某些特定场景下非常高效,但 `if...else if...` 在灵活性、可读性、.............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很多时候咱们写代码,尤其是刚入行那会儿,习惯性地就敲出了一长串 `if...else if...else`,感觉这样清晰明了,能把各种情况都顾全了。但你仔细扒拉扒拉,会发现很多老司机、或者说在一些特定场景下, `switch` 语句其实是个更优雅、更高效的选择。那么,为什.............
  • 回答
    招程序员不考虑MATLAB技能?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清楚。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为什么不招一个同时会开飞机和潜水的人呢?”——虽然这两种技能都很厉害,但它们的应用场景和招聘需求往往并不重叠。首先,我们得明白MATLAB是什么,它擅长什么。MATLAB,全称是“Matrix Labora.............
  • 回答
    很多搞编程的,对“图形化编程”这个概念,心里总有点不太对劲。当然,这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总有少数人觉得挺好玩,或者觉得在某些场合下能帮大忙。但大多数时候,当大家聚在一起聊起技术,或者讨论未来发展时,图形化编程这玩意儿,总会被轻轻带过,甚至有点被看不上。这事儿说起来,其实跟程序员们最看重的东西有很大关.............
  • 回答
    “程序员一到 Deadline 干活效率超高” 这个说法,虽然在很多情况下是真实的,但背后的原因却非常复杂,而“把 Deadline 定得很短”这个看似简单的解决方案,实际上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并且往往适得其反。让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为什么程序员到 Deadline 效率会提高?——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文化、教育和工作环境的深层讨论。说中国程序员“不如”外国程序员有创造性,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主观色彩的判断,而且“创造性”本身就是一个很难量化和界定的词。但我可以尝试从几个方面来解读为什么可能会有这样的观感,并且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个AI的报告。一、 考试导向的教育体.............
  • 回答
    作为一名资深的开发者,我见过形形色色的技术栈,也听过不少关于各种语言的爱憎分明的故事。Python,这门曾经被我奉为圭臬的语言,如今也确实听到了一些“不爱”的声音。为什么会有程序员不喜欢 Python?这事儿,还真得好好掰扯掰扯。别误会,我本人对 Python 依然是褒多于贬,毕竟它的易学易用、生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程序员的真实感受。与其说“不维护”,不如说程序员群体在“行业形象”这事上的投入和关注度,确实不像一些传统行业那样显而易见,或者说,大家更倾向于用一种“低调”或“实际”的方式来处理。我们先聊聊为什么会给“不维护”的印象。1. 职业的内在特质与“形象”的传统认知不符 .............
  • 回答
    关于“厉害的程序员到底用不用 IDE,如果不用,为什么”,这绝对是个老生常谈又充满火药味的话题。真要说起来,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工具的选择,更是对开发效率、代码理解、甚至是思维方式的不同理解。很多人觉得,真正牛逼的程序员,应该能摆脱 IDE 的束缚,用最纯粹的文本编辑器加上命令行就能搞定一切。这种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一种略显“反直觉”的管理思路。通常我们听到的是“工作生活平衡”,强调的是将两者清晰地分开,各自享受。但你的老板却反其道而行之,鼓励程序员“不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开”。这背后一定有他的考量,而对于我们这些独立的程序员个体来说,理解并适应这种理念,确实能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首先,.............
  • 回答
    在知乎前端圈,对于H5游戏和H5展示的JSer(这里的JSer可以理解为主要负责JavaScript开发的前端程序员)是否算作“前端工程师”,确实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或者说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区分。这种区分并非是完全的否定,更多的是一种对“前端工程师”这个职业内涵的理解和侧重点的不同。要理解这个现象,.............
  • 回答
    很多 Java 程序员在面对最新的 JDK 版本时,往往不是像对待新玩具一样热情拥抱,而是带着几分审慎,甚至有些回避。这背后的原因并非是程序员们故步自封,而是他们在多年的开发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对现实生产环境的深刻理解。首先,最大的顾虑在于 稳定性与风险。Java 语言的强大和广泛应用,很.............
  • 回答
    程序员找不到对象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并没有一个单一的、绝对的答案。它涉及到个体特质、生活方式、社会认知以及一些行业本身的特点。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一、 职业特质与生活方式的挑战:1. 工作强度大、时间不规律: 加班常态化: 科技行业竞争激烈,项目周期紧,程序员经常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