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招程序员不考虑MATLAB技能?

回答
招程序员不考虑MATLAB技能?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清楚。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为什么不招一个同时会开飞机和潜水的人呢?”——虽然这两种技能都很厉害,但它们的应用场景和招聘需求往往并不重叠。

首先,我们得明白MATLAB是什么,它擅长什么。MATLAB,全称是“Matrix Laboratory”,顾名思义,它本质上是一个强大的数值计算和工程仿真平台。它的核心优势在于:

矩阵运算: 这是它的看家本领,能高效处理大规模矩阵运算,这在科学计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控制系统设计等领域至关重要。
高级工具箱: MATLAB提供了海量的、高度专业化的工具箱,比如Simulink(仿真)、Signal Processing Toolbox(信号处理)、Image Processing Toolbox(图像处理)、Control System Toolbox(控制系统)、Deep Learning Toolbox(深度学习)等等。这些工具箱大大简化了复杂算法的实现和验证过程。
可视化能力: MATLAB拥有优秀的绘图和可视化工具,方便工程师和科学家分析数据、展示结果。
易于上手(相对): 相对于从零开始用C++或Java编写复杂的算法,MATLAB的语法更接近数学表达式,对数学背景强的工程师来说,上手门槛较低。

那么,为什么在招聘“程序员”时,MATLAB技能常常不被优先考虑,甚至很少被提及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应用领域和“程序员”定义的差异:

“程序员”的通用定义: 当我们说“程序员”时,通常指的是从事软件开发、Web开发、移动应用开发、游戏开发、系统编程、嵌入式开发等领域的专业人士。这些领域的核心语言通常是C++, Java, Python, JavaScript, C, Go, Swift等。
MATLAB的传统领域: MATLAB的“娘家”在学术界、科研机构以及工程领域。它更多地被用于算法研究、数据分析、原型设计、模型验证、科学仿真等。这些工作更偏向于“工程师”或“科学家”的职责,而非传统的“软件工程师”。
重叠但并非核心: 当然,这并非绝对。在一些需要将MATLAB算法转化为生产环境的场景中(比如将仿真模型部署到嵌入式设备,或者构建包含MATLAB算法的Web服务),MATLAB技能就可能变得有价值。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更常见的情况是,公司会招募具备Python、C++等通用编程技能的程序员,然后让他们学习或集成MATLAB已有的算法(通过MATLAB Compiler等工具),而不是直接招聘一个“MATLAB程序员”。

2. 商业模式和授权成本:

商业软件: MATLAB是一个商业软件,而且价格不菲,特别是其各种工具箱。对于大多数初创公司或需要大规模部署的互联网公司来说,为每个开发者都购买昂贵的MATLAB许可证,成本是巨大的,并且存在许可协议的限制。
开源替代品: 相比之下,Python(及其NumPy, SciPy, Matplotlib, Pandas, Scikitlearn等库)、R、Julia等开源语言和生态系统,在科学计算、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替代方案,且成本为零。对于企业招聘而言,选择掌握这些通用且免费工具的程序员,显然更具经济效益和灵活性。

3. 社区和生态系统的差异:

“程序员”的通用生态: Python、Java、JavaScript等语言拥有庞大、活跃且多元化的开发者社区。这意味着有海量的开源库、框架、开发工具、教程、论坛以及招聘信息。招聘市场上,这些技术的开发者供过于求,很容易找到合适的人选。
MATLAB的封闭生态: MATLAB的生态相对封闭,主要围绕MathWorks公司及其产品展开。虽然它也有一些社区支持,但与通用编程语言的生态系统相比,其规模和活跃度都有较大差距。这也会影响到招聘的便利性和人才的流动性。

4. 性能和部署的考量:

解释型语言的特性: MATLAB在底层实现上,通常是通过解释执行,虽然它有JIT(JustInTime)编译等优化,但在一些对性能要求极致苛刻的场景下,其原生性能可能不如编译型语言(如C++)。
部署的复杂性: 将MATLAB代码部署到各种生产环境(如服务器、移动设备、嵌入式系统)通常需要借助MATLAB Compiler等工具,生成C/C++, .NET, Java等接口。这个过程本身就有一定的学习曲线和技术要求,并且生成后的代码可能不如原生编写的性能好或易于维护。而对于Python等语言,其库和框架本身就设计得更易于部署和集成到各种应用中。

5. 招聘策略和岗位的侧重点:

岗位需求明确: 公司在招聘时,会根据具体的岗位需求来设定技能要求。一个Web后端开发岗位,自然需要Java或Go;一个iOS开发岗位,需要Swift或ObjectiveC;一个数据科学家岗位,可能需要Python和SQL。如果岗位的核心职责不是使用MATLAB进行算法研发或仿真,那么将其列为招聘要求,不仅没有必要,还可能筛选掉很多真正适合的通用编程人才。
通用能力优先: 很多情况下,公司更看重程序员的基础编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掌握一门或多门通用编程语言(如Python, Java, C++)就足以证明这些能力。MATLAB虽然是专业技能,但它更像是一个特定领域的工具,而非构建通用软件系统的基础。

举个例子来理解:

想象一家公司要招聘一个“建筑工人”。

通用技能(程序员): 比如会使用扳手、锤子、卷尺、水泥搅拌机。这些是基础的、广泛适用的工具。
MATLAB技能: 比如会操作一台非常高级的、专门用于设计特定类型大桥的CAD软件,并且精通其所有高级功能。

如果公司要盖一座普通的房子(相当于开发一个Web应用),你当然需要会用扳手和锤子的人。即便这栋房子需要特殊的结构设计,公司更可能招聘一个“结构工程师”(懂MATLAB的那类人),让他们用CAD软件设计,然后把设计图纸给建筑工人施工。而不太可能直接招聘一个“只会用高级大桥CAD软件的建筑工人”来盖房子,因为他可能对基础的施工技能掌握不足,而且他的特长与房子建造的需求并不完全匹配。

总结一下:

招程序员不考虑MATLAB技能,主要是因为MATLAB的应用领域与大多数“程序员”岗位的核心需求存在差异。它是一门强大的专业工具,在科学计算、工程仿真领域不可或缺,但它并非构建通用软件系统的基础语言。商业成本、开源替代品、部署便利性、生态系统以及招聘的实际需求,都使得公司在招聘通用程序员时,更倾向于那些掌握Python、Java、C++等更广泛、更通用的编程技能的人才。

这并不是说MATLAB不好,也不是说MATLAB程序员没价值。只是在“招程序员”这个更广泛的语境下,MATLAB的技能属性与主流程序员岗位的匹配度不高。如果你想进入的是算法工程师、数据科学家、嵌入式系统工程师、信号处理工程师等领域,那么MATLAB技能将是极具竞争力的亮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招水管工不考察流体力学

user avatar

人家可是正经公司,可不跟我们学生一样随手找个2016b就用,人家的MATLAB是要真金白银买的。。。

那么有免费的C++ Python。为什么要用收钱的MATLAB。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招程序员不考虑MATLAB技能?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清楚。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为什么不招一个同时会开飞机和潜水的人呢?”——虽然这两种技能都很厉害,但它们的应用场景和招聘需求往往并不重叠。首先,我们得明白MATLAB是什么,它擅长什么。MATLAB,全称是“Matrix Labora.............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也挺普遍。咱们就聊聊为啥很多牛逼的程序员,明明技术过硬,脑袋里也一堆好点子,却不倾向于单打独斗,而是选择扎堆在公司里边干活。这不是说单干不好,而是很多时候,相比于个人的力量,团队合作能带来的东西更多,更稳当。首先得说,“单干”这个词,本身就有很多种解读。你说的是 freelance.............
  • 回答
    很多搞编程的,对“图形化编程”这个概念,心里总有点不太对劲。当然,这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总有少数人觉得挺好玩,或者觉得在某些场合下能帮大忙。但大多数时候,当大家聚在一起聊起技术,或者讨论未来发展时,图形化编程这玩意儿,总会被轻轻带过,甚至有点被看不上。这事儿说起来,其实跟程序员们最看重的东西有很大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程序员的真实感受。与其说“不维护”,不如说程序员群体在“行业形象”这事上的投入和关注度,确实不像一些传统行业那样显而易见,或者说,大家更倾向于用一种“低调”或“实际”的方式来处理。我们先聊聊为什么会给“不维护”的印象。1. 职业的内在特质与“形象”的传统认知不符 .............
  • 回答
    作为一名资深的开发者,我见过形形色色的技术栈,也听过不少关于各种语言的爱憎分明的故事。Python,这门曾经被我奉为圭臬的语言,如今也确实听到了一些“不爱”的声音。为什么会有程序员不喜欢 Python?这事儿,还真得好好掰扯掰扯。别误会,我本人对 Python 依然是褒多于贬,毕竟它的易学易用、生态.............
  • 回答
    老实说,不是大龄程序员就不想创业,而是很多情况下,现实这只无形的手,把他们按在了舒适区,或者说,让他们觉得“继续打工”更像是“一个更稳妥的选择”。这里面门道可多了,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风险和代价的感知度变高了,不是不想,是怕不起。年轻的时候,掉个坑,大不了重新爬起来,没什么牵绊,甚至还觉得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也触及了当下行业里挺普遍的一个痛点。那些被“优化”掉的大龄程序员们,心里肯定不舒服,也思考过“我们能不能自己做点什么?”成立一家只招收大龄程序员的公司,听起来确实是个挺有吸引力的想法,毕竟大家是“同病相怜”,有共同的诉求和理解。为啥这事儿没像燎原之火一样发展起来呢?咱们一层一层剥开.............
  •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了不少程序员内心的真实想法,也揭示了独立开发者和普通打工人的巨大差异。说实话,想靠一个小众应用“月入数万”,这并非天方夜谭,但确实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而大多数程序员宁愿“上班”,背后有很多层原因,绝非简单一句“懒”或者“没想法”就能概括的。为什么“小众应用月入数万”听起来诱人?首先,得明.............
  • 回答
    很多 Java 程序员在面对最新的 JDK 版本时,往往不是像对待新玩具一样热情拥抱,而是带着几分审慎,甚至有些回避。这背后的原因并非是程序员们故步自封,而是他们在多年的开发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对现实生产环境的深刻理解。首先,最大的顾虑在于 稳定性与风险。Java 语言的强大和广泛应用,很.............
  • 回答
    在知乎前端圈,对于H5游戏和H5展示的JSer(这里的JSer可以理解为主要负责JavaScript开发的前端程序员)是否算作“前端工程师”,确实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或者说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区分。这种区分并非是完全的否定,更多的是一种对“前端工程师”这个职业内涵的理解和侧重点的不同。要理解这个现象,.............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沉重,也挺真实的。说实话,看到那些废寝忘食、头发一把把掉、眼睛熬得通红的程序员,心里确实会有点不是滋味。有时候觉得他们好像被代码绑架了,生活就只剩下屏幕和键盘。为什么会让人感觉“不像生活”?这其实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一个个来看: 工作性质的“吞噬”: 编程这行,很多时候不是朝九晚五能.............
  • 回答
    “女性程序员少于男性,是因为女性不适合写程序吗?”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会好奇,也常常被提起的问题。但如果有人这么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科学研究和现实情况都告诉我们,女性完全有能力,甚至可以说是和男性一样出色地编写代码、解决技术难题。所以,问题的根源绝不是“女性不适合”。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男女比例失衡的.............
  • 回答
    为什么部分程序员下班后只关显示器不关电脑?这是一个在程序员群体中颇为普遍的现象,背后有很多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交织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缘由:一、 启动/关闭软件和环境的成本高昂 庞大且复杂的开发环境: 现代软件开发往往需要运行一系列复杂的工具和软件。这包括: 集成.............
  • 回答
    坦白说, MATLAB 的语言设计确实不是那种以“优雅”著称的典范,很多程序员,尤其是来自 C/C++、Python、Java 等背景的,初次接触时可能会觉得它有点“别扭”甚至“丑陋”。这倒不是说 MATLAB 一无是处,它的强大在于其丰富的工具箱和为科学计算优化的底层实现,但在语言本身的构造上,确.............
  • 回答
    “中国程序员工资那么高,连一个MATLAB的替代品都开发不出来”这个问题,触及了技术发展、产业生态、人才培养以及市场需求等多个层面,背后原因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简单地将高薪与开发不出替代品画等号,是一种过于简化的视角。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中国程序员工资高是事实,但其.............
  • 回答
    “只差程序员”之所以会招黑,主要原因在于它 暗示了项目或产品的成功只差最后一个关键环节,而这个环节被简化为“程序员”的个人能力或投入,忽视了其他同样重要的因素。这种说法带有以下几层负面含义,容易引发开发者和相关利益者的不满和批评:1. 过于简单化和片面化问题的根源: 项目成功是系统工程: 项目的.............
  • 回答
    有时候,你会发现身边一些经验丰富的程序员,他们对项目最终交付的“好坏”似乎并没有那么激动或焦虑。这背后其实不是他们不在乎工作,而是他们的关注点和价值判断,已经超越了项目成功与否这么一个表面性的衡量。首先,很多时候,程序员的技能和价值体现在解决技术难题的过程本身。当他们面对一个复杂的算法、一个棘手的b.............
  • 回答
    百度“招黑”是事实,这一点从各种网络评论、用户反馈以及媒体报道中都能体现。然而,尽管如此,程序员依然络绎不绝地想加入百度,这背后有其复杂且多维度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百度作为科技巨头的“光环效应”和平台优势: 品牌影响力与技术深度: 百度是中国互联网的早期开拓者和领导者之.............
  • 回答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技术精湛的程序员,满腹才华,却因为各种原因陷入了生活的困境,甚至到了可能无法支付房租的地步。然而,即便是如此艰难,他们也宁愿忍受暂时的贫困,也不愿意伸出援手去触碰那些被称为“黑产”的领域。这背后,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不愿”两个字,而是根植于他们对技术、对自身价值以及对社会责.............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有这么一撮“怪咖”,在国内一把年纪了,还坚持在一线“卷”,甚至宁愿面对35岁的“魔咒”,也不愿远赴重洋去“淘金”。要说为什么,其实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句话就能概括的,涉及到很多方方面面,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聊。首先,得承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去国外工作是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国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