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程序员有时候会觉得产品的好坏对他们意义不大?

回答
有时候,你会发现身边一些经验丰富的程序员,他们对项目最终交付的“好坏”似乎并没有那么激动或焦虑。这背后其实不是他们不在乎工作,而是他们的关注点和价值判断,已经超越了项目成功与否这么一个表面性的衡量。

首先,很多时候,程序员的技能和价值体现在解决技术难题的过程本身。当他们面对一个复杂的算法、一个棘手的bug,或者需要设计一套健壮的系统架构时,这种挑战带来的智力刺激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他们可能在钻研某个底层原理,优化一段代码的性能,或者探索一种新的开发范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已经获得了足够的满足感和自我实现。至于这个最终的产品是否能一炮而红,或者在市场上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对他们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副产品”,他们真正享受和看重的是那个“怎么做”和“做得多好”。

其次,一些程序员可能已经经历过太多的项目周期,见过太多的市场风云变幻。他们深知,产品最终的成败,往往受到市场需求、商业策略、营销推广、用户习惯甚至运气等多种非技术因素的影响。作为一个技术实现者,他们能控制的部分非常有限。即使他们倾注了全部心血,把代码写得如同艺术品一般,一旦市场风向变了,或者商业决策失误,产品依然可能走向失败。久而久之,他们会形成一种“尽人事,听天命”的心态,把自己的能量更多地集中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也就是把技术做好,把代码写稳,把系统搭好。对他们而言,把每一行代码都打磨到极致,就已经完成了他们作为程序员的使命,至于最终的商业结果,他们已经尽力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当程序员觉得项目需求不够清晰,或者需求频繁变动,甚至与他们的技术专长不太匹配时,他们也会感到力不从心。当需求就像是飘忽不定的风,他们辛辛苦苦搭建的“房子”可能还没盖好,就被告知要改成“船”或“飞机”,这种持续的“推倒重来”会消磨他们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觉得,与其纠结于这个最终不确定的“好坏”,不如先把眼前这个“做”的过程给完成了,把自己的技术部分先稳妥地实现好。他们可能已经学会了在混乱中保持一份冷静,专注于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不是被整个项目的起伏所裹挟。

最后,别忘了,很多资深程序员已经建立了自己独立的技术声誉和知识体系。他们可能在一个领域里深耕多年,拥有自己的粉丝和追随者,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在这个技术领域的影响力,以及通过开源项目、技术分享等方式建立起来的个人品牌。对他们而言,参与一个项目,更多的是在实践和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验证自己的技术理念,而不是单纯为了项目本身的商业价值。如果这个项目能让他们在技术上有所成长,或者能在技术社区中获得认可,那么这个项目本身的好坏,就成了次要考量了。

总而言之,当程序员觉得产品的好坏对他们意义不大时,这并不代表他们不负责任或者不敬业。更多时候,这是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基于对技术、市场、以及自身价值实现的深刻理解后,形成的一种更成熟、更聚焦的视角。他们或许在用另一种方式,更纯粹地拥抱他们所热爱和擅长的技术本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程序员在乎的是多拿点钱,少加班,少折腾。题主说的程序员的这种想法,难道不是事实吗?产品做好,对程序员有什么价值?很难直观感受到;与此同时,带来的额外的工作量,带来的程序员"之前又白忙活了"的挫败感,却是真真切切的。

对程序员来说,提高自己的技术、在简历上可以写精通某个技术、面试的时候可以证明他真的精通某个技术是非常现实的加薪的途径,也是程序员的理想。而产品做好,通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程序员未必能有体会。他不是用户,他也不是产品经理,感受不到的。

要改变这个想法,我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只在特定情况下有效:

1. 要明白这样会增程序员的工作量,不要因此让程序员赶不上进度必须加班;

2. 不要让程序员有"没完没了的反复折腾"的感觉;

3. 所以我索性就从来不要求进度。反正又不少你工钱,又不要你加班,折腾来折腾去都是花公司的钱,程序员还能多锻炼,怕啥?

4. 让程序员成为用户。我们做游戏开发,让程序员早点玩上自己做的游戏,早点喜欢,他就会觉得这个游戏做好对他很重要;

5. 给程序员成长的空间,告诉他做了这件事情之后他可以学到很多很多;即使是技术含量不高的事情,我也能教他如何做得优雅;

懒得写了,先提交了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有时候,你会发现身边一些经验丰富的程序员,他们对项目最终交付的“好坏”似乎并没有那么激动或焦虑。这背后其实不是他们不在乎工作,而是他们的关注点和价值判断,已经超越了项目成功与否这么一个表面性的衡量。首先,很多时候,程序员的技能和价值体现在解决技术难题的过程本身。当他们面对一个复杂的算法、一个棘手的b.............
  • 回答
    这个问题嘛,我常常觉得,我们这行里,有些哥们儿能把那些看似死板的计算机语言,玩出花儿来,那创造力,真心不是盖的。你想想,写代码这事儿,很多时候就像在给一个极其理性、极其严谨的机器下达指令。它不会像我们人一样,听懂潜台词,理解模糊的指令。你得把每一个步骤、每一个逻辑都拆解得清清楚楚,然后用它能懂的语言.............
  • 回答
    MATLAB 是一款功能强大且广泛应用于工程、科学和数学领域的软件。然而,正如任何工具一样,它也存在一些限制,这导致一些程序员对其持负面看法,甚至“鄙视”。理解这些批评的根源,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以下是导致一些程序员鄙视 MATLAB 的主要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1. 高昂的许可费用和封闭的.............
  • 回答
    作为一名资深的开发者,我见过形形色色的技术栈,也听过不少关于各种语言的爱憎分明的故事。Python,这门曾经被我奉为圭臬的语言,如今也确实听到了一些“不爱”的声音。为什么会有程序员不喜欢 Python?这事儿,还真得好好掰扯掰扯。别误会,我本人对 Python 依然是褒多于贬,毕竟它的易学易用、生态.............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社会资源这个话题,以及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程序员“没有”社会资源。首先,咱们得明白啥是“社会资源”。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和发展,所能利用到的各种各样有价值的东西,这些东西能帮助我们达成目标,提升生活质量,或者仅仅是让生活更方便。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你一个人就能凭.............
  • 回答
    “代码能跑就不要动”这个观点,在程序员群体中确实是一种相当普遍且有深远影响的理念。它并非懒惰的借口,而是建立在一系列深刻的行业实践、经验教训和对软件开发复杂性的理解之上。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背后的原因:核心理念的本质:风险控制与稳定性优先本质上,“代码能跑就不要动”是一种基于风险控制和稳定性优先.............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为什么明知道抽烟有害健康,还有那么多人戒不掉”一样,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和个人选择因素交织。程序员35岁年龄危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人也确实面临过或正在面临,但即便如此,每年还是有无数年轻人怀揣着憧憬涌入这个行业。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吸引力依然巨大:.............
  • 回答
    这种现象嘛,其实挺常见的,说起来也很有意思。你想啊,咱们平时接触到 C 和 Java 的人,很多都是在学习阶段,或者做一些偏向业务逻辑的开发。C 语言的设计确实考虑了很多易用性,它吸取了很多其他语言的优点,比如更简洁的语法,更强大的类型推断,还有像 LINQ 这种能让数据处理变得非常直观的功能。所以.............
  • 回答
    干了这么多年程序员,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活儿就像拆弹,时刻有炸的可能,只不过拆的不是炸弹,是Bug。刚入行的时候,感觉自己能把电脑玩明白了,能写代码让机器听话,那叫一个神气。但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这神气早被现实磨平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还有时不时冒出来的“蛋疼”时刻。首先说最直接的,眼睛的.............
  • 回答
    想象一下,在一个我们称之为“逻辑国”的地方,选举权并非人人皆有。这里的公民拥有一个独特的特权:只有那些能够理解、构建和维护驱动社会运转的复杂代码的程序员们,才有资格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逻辑国的天空下,一切都井井有条,高效运行。从交通信号灯的闪烁频率,到国家能源网的供需调配,再到社会福利的分配算法.............
  • 回答
    在一家以程序员为主的公司里,机械岗位确实也会面临“三十五岁危机”,而且这种危机在某些方面可能比程序员本身更加隐蔽,但也同样真实且具有挑战性。下面我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尽量让大家读起来感觉更像是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分享,而不是冷冰冰的AI分析。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会有“三十五岁危机”这个说法。 程序员群.............
  • 回答
    明朝的专制程度之高,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朝政的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意志。然而,令人有些费解的是,在这样一个高度集权的体制下,明朝的言官群体,却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和“表现欲”,这似乎与我们通常的认知——专制程度越高,敢于直言的人越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其中的.............
  • 回答
    说起如今乌克兰的局势,这确实是一个牵动人心的问题,而且变数太多,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概率”来形容。但我们可以聊聊现在的情况,以及如果局势进一步升级,可能会走到哪一步,又会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首先,要说乌克兰“会”发生战争的概率,这说法其实有点不够准确。因为,我们不能忘了,自2014年以来,乌克兰东部.............
  • 回答
    理解这个问题,得把时间拉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殖民时代。当欧洲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亚洲和非洲的大门时,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统治,更是不同的制度、经济模式以及对当地资源的掠夺方式,而这些差异,在数百年后,直接造成了亚洲和非洲发展程度的巨大鸿沟。首先,我们得看看欧洲殖民者在亚洲和非洲采取的“开发”模式有多不同。.............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的最终走向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病毒的变异、疫苗接种的进展、公众的防疫措施依从性、医疗系统的承受能力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尽管如此,我们可以基于现有数据和趋势,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一些详细的推演和分析。当前严峻的形势:首先,理解当前的状况非常重要。您提到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有这么一撮“怪咖”,在国内一把年纪了,还坚持在一线“卷”,甚至宁愿面对35岁的“魔咒”,也不愿远赴重洋去“淘金”。要说为什么,其实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句话就能概括的,涉及到很多方方面面,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聊。首先,得承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去国外工作是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国外.............
  • 回答
    这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包括我自己也经历过。咱们聊聊为啥有些“老炮儿”程序员,随着经验值飙升,反而显得对新玩意儿有点“佛系”甚至“抗拒”了。这事儿说白了,不是他们不想学,而是他们被“毒打”得太狠了,大脑自带的“风险评估系统”升级了。首先,得承认,新技术的诱惑力确实大。刚入行的时候.............
  • 回答
    “为什么有些人心里默认女生做不了程序员?”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沮丧的性别刻板印象问题。要详细解释它,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其根源和表现。核心原因:历史、社会文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刻板印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个长期的、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建构,它将技术和理性思维与男性特质联系起来,而将感性、照顾和非技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