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只差程序员」为什么会招黑?

回答
“只差程序员”之所以会招黑,主要原因在于它 暗示了项目或产品的成功只差最后一个关键环节,而这个环节被简化为“程序员”的个人能力或投入,忽视了其他同样重要的因素。这种说法带有以下几层负面含义,容易引发开发者和相关利益者的不满和批评:

1. 过于简单化和片面化问题的根源:

项目成功是系统工程: 项目的成功并非仅仅依靠一个“程序员”就能完成。它需要一个完善的需求分析、清晰的产品规划、优秀的设计、可靠的架构、周密的测试、有效的推广、良好的用户体验、顺畅的运营、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协作等等。将所有问题归结为“只差程序员”,是对整个项目链条的极大简化和忽视。
技术只是实现手段: 程序员是实现产品功能的载体,但他们并非问题的提出者和决策者。很多时候,问题出在产品定义不清晰、需求频繁变更、设计存在缺陷、沟通不畅、资源不足等方面,这些都不是程序员一个人能解决的。

2. 对程序员的价值进行“贬低”和“工具化”:

将程序员视为“万能工匠”或“填坑者”: 这种说法暗示程序员的任务就是“填补”那些别人制造出来的“坑”。言外之意,前面所有环节都做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程序员的活儿。这剥夺了程序员在项目早期参与讨论、提出技术可行性建议、优化设计等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空间。
暗示程序员能力不足或不努力: 如果项目不成功是因为“只差程序员”,那么言外之意就是现有的程序员能力不够,或者投入不够。这很容易让程序员感到委屈和被误解,因为他们可能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但受限于其他因素。
忽视了其他团队成员的贡献: 项目是一个团队的努力成果,但“只差程序员”的说法将焦点全部集中在程序员身上,无形中贬低了产品经理、设计师、测试工程师、项目经理等其他团队成员的价值和贡献。

3. 背后的潜在指责和推卸责任:

指责程序员“不给力”: 当项目出现问题时,用“只差程序员”来表达,实际上是一种委婉的指责,暗示是程序员没有能力或没有及时完成任务导致了失败。
推卸其他环节的责任: 更为阴险的一点是,这种说法可以用来推卸产品、设计、管理等环节的责任。例如,产品经理的需求不清不楚,设计方案不合理,管理者资源支持不够,但当项目遇到困难时,可以将责任转嫁到“程序员”身上,说“我们都做得很好,就差程序员了”。

4. 现实中的常见场景和引起的联想:

产品未达到预期效果: 用户体验不佳、功能存在bug、性能缓慢等等,这些都是程序员需要负责的部分。但如果这些问题源于产品定位错误、设计缺陷,或者测试不充分,将责任全部推给程序员,就会引起反感。
上线延迟或项目延期: 项目延期往往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需求变更、技术瓶颈、沟通不畅、人员变动等。如果仅仅归咎于“程序员进度慢”,则是一种片面的解读。
加班文化和过度承诺: 有些团队为了追求“快速上线”或“完成目标”,会给程序员施加巨大的压力,让他们加班加点。当项目仍然不尽如人意时,再用“只差程序员”来概括,就显得非常讽刺和不公平。

5. 引起程序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危机:

被视为执行者而非创造者: 程序员不仅仅是代码的编写者,他们也参与到产品的构思、设计和优化中。当被贴上“只差程序员”的标签时,他们感觉自己只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不是一个为产品成功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创造者。
产生职业倦怠和抵触情绪: 长期处于被误解、被简化、被推卸责任的环境中,容易让程序员产生职业倦怠,降低工作积极性,甚至对项目产生抵触情绪。

总而言之,“只差程序员”这句话之所以招黑,是因为它是一种不尊重、不全面、且往往带有推卸责任意图的说法。它将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的成功或失败,简单粗暴地归结于某一个特定角色,剥夺了其他环节的重要性,也忽视了团队协作的本质。 这种说法不仅对程序员不公平,也对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的健康发展不利。

相反,一个健康的团队应该能够准确地识别项目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不是简单地用一个标签来概括。当出现问题时,更应该鼓励开放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互相指责或推卸责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IT这一行做得久了,会接触到无数让人哭笑不得的外行话。

「我们就差一个写代码的了」是其中典型的一种,之所以黑它,不是因为程序员有多自大,认为自己被轻视所以愤怒。而是因为说这句话的人里有90%以上绝对不仅仅差一个写代码的,而是一整套技术体系。他们的项目野心勃勃,需要技术管理人员、架构师、分析师、开发、测试、运维……组合成一个团队来完成,而实际上呢?他们认为这一切只需要一个「写代码的」(最好是刚毕业、工资三四千)就能做好。

看到这句话的同时几乎就能想到这个项目的下场了。

这一现象在各行各业都有,但IT业特别是软件行业显得格外突出,大概是这一行里“真正的成果”和“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相差太远了吧。

你盖一幢大厦和垒一间公厕,施工和设计难度先不提,单从外表就能看出巨大的差异来。就算老板再蠢,也不会觉得“我想盖幢大楼,就差俩搬砖的了”。而对IT业的外行来说,新浪首页和某个人所做的新闻采集站没有任何区别,尽管前者后面有成千上万人和成千上万台服务器,后者一个虚拟主机就能搞定。

举这个例子是因为我至少亲耳听到过三四次有人认真地问“现在不是流行做网站吗,我也想做个新浪那种的,得花多少钱”,后来电子商务流行了,就改成了淘宝那样的。总之,只要你回答的花费达到五位数、工期超过两个礼拜,就会引发惊诧甚至不满。

我最哭笑不得的一次经历还是大学时,某个系办工作的同学听说我“会做网站”,于是就拉我去他们办公室,让我帮忙弄一个系主页,有新闻、有照片、有管理和成绩查询系统。我心里盘算了一下,大概估计出工作量和整体架构了,不复杂,一个人也能做。

考虑到对于外行讲程序结构比较费劲,就先给他们做一个首页模板看看是不是那么回事吧。

于是先打开Dreamweaver,随手做了一个典型的三列式首页,当然里面内容和样式都没怎么修饰,草稿嘛。然后把他叫过来:“你看看,做出来大概是不是这么个意思?”

他看起来有点失望和心不在焉,随口应付两句就先打发我回去了。

我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网站还打不打算做。当然后来他也没找过我。

隔了一个多月,从别人那里辗转听到他对这件事的评价:“做得不好看,还乱七八糟的,有好多跟他说过的功能也没加上”。

这让我很纳闷,给你看个模板草图而已,这是哪门子的评价?

后来又遇上一个也和他交流过的同学,才问明白,他原本是打算让我“随便抽出下午一点时间帮个忙”,做一个“有新闻、有照片、有管理和成绩查询系统的网站”,而那个半小时画出来的草图就是他以为要做出来的成品……

user avatar

讲个真事儿。

我有个同学的朋友的同事(关系比较复杂),在传统的央企工作,想在互联网行业结合自身所在的行业创出一片天地。于是托同事的朋友,也就是我的同学,找到了我,本来是想把这个事情外包给我来做,我大概了解了一下需求(cms+众筹+crm+支付+产品wiki),提出这东西要我帮他找人来做,最起码需要30w,6个月的时间和成本来做。

这他当然支付不起,然后又想让我们以技术合伙人的身份加入,我看看了这行业还算不错,而且想来既然是同学介绍的,那应该还算靠谱,就答应先做做看。

于是接下这个任务之后,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开会,碰头,讨论,然后才发觉噩梦刚刚开始...

从网站最起码需要一个域名和一台服务器这种尝试开始,一点点告诉我的合伙人们。直到上周再碰头,他们竟然还一直觉得我们要做的是一个电商网站。然后最神的是,在找我之前,完全没做过任何市场调查,也没有10个以上的意向客户,更没有一个可靠的推广渠道和方案,还拿出一个设计风格完全是上世纪的PPT(可以想象一下,蓝白渐变背景,右下角一个小地球的gif一直转),还号称是要用这个PPT去管投资人要钱。

这个我也就忍了,直到上周突然跟我们说找个外包3K其实就能把这活儿接下来,然后还甩给我一个链接,让我参考一下。我打开一看,基本就是一个静态网站,5个页面,一个只能添加内容的后台。然后就拿着这个网站说,“我们是一个团队,但你看能不能先找外包做一个这样的网站”...

最后的最后,昨天再次碰头,又拿出apple的官方网站,说要做成这样...被我否决之后,又开始说淘宝一淘京东等等网站的设计风格死板,不够“创新”,不够“互联网”...

所以呢,其实梗不在“我们就差个程序员了”

这个话题可以推广到很多职业,比如“我们就差个设计师了!”,“我们就差个产品经理了!”,“我们就差个投资人了!”,等等等等。

关键的梗在于一个不明白其他行业的人,总会把其他行业想的简单,把自己的行业想得重要

最后再说一句,我一直以为互联网行业是一个严肃的行业,程序员也是一项需要真正智慧和勤奋的工作,有很多的天才投入到这个行业中,这个行业不应该被人如此的贬低。


============== 分割线 ==============

收到这么多回应真的受宠若惊。

最后还是再说一下吧,关键的梗其实不在于“程序员”这三个字。我觉得可能更多的时候,无论从事的是什么职业,我只是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就像《喜剧之王》里的周星驰一样,“其实,我是个演员”。:)

user avatar

这话招黑,就和开饭店的说,就差一厨子一样。做事情都有轻重缓急,重要的人先确定,开饭店就差厨子,意思是厨子最不重要。那看来这饭店真不是靠东西好吃赚钱。同样道理,搞个新的应用,就差程序员了,言下之意,程序员不重要,那看来这个创业公司还真不是做app,而是用来骗投资,洗黑钱的吧。

user avatar

应该和下面的一个道理:

累一天,终于搞定了,上午把车看好了,也试驾了,宝马7系,有现车,感觉还可以。计划明天付定金,下午去看房子,独栋的别墅价格还行,1000平方米的,门口有花园,能停车,折扣已经谈好且定下了。现在万事俱备,只看今晚双色球了。


3月12日补充:

“就差”=“没有”

“就差一点点就成功了”=“失败”

不要用这种词汇给自己心理安慰。

user avatar
@苏莉安

和 @匿名用户 等朋友碰到的这种事情,我也碰到过很多回。

年轻时,我也是程序员,而且是傻傻的程序员。

某政府机关的一个小领导,想做一个类似阿里巴巴的网站,经朋友辗转找到我,坐下胡侃。设想了一万种超越马云的思路,然后问道:“听说你是高手,两个星期能不能做出来?”

我:“哈哈哈哈,这个茶馆不错,我再去拿点吃的……”

有一个企业的领导在朋友的介绍下主动找到我,想上一套系统,沟通了半小时左右,大概就是一套ERP系统。我多了一个心眼,问了一下他们大概有多少预算。他大气的说:“只要能做好,10万都没问题的!”

我:“哈哈哈哈,来抽根烟,咱们聊聊人生理想……”

某位政府机关的、据说是很有想法很有能力的一个领导,认识有一段时间了;而且这位领导是懂技术的,起码知道数据库、编程语言是神马东西的。后来他有一个想法,并且认为这个想法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开拓”、越来越“通用”。大概思路就是建一个很大的数据库,将我们工作生活中所有的数据按照他的规范都存进去,这样政府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个人想用什么就用什么……举了好多例子,对不起我也没记住,反正每个例子都挺有用的、也都是可行的。

领导:“XX,我这个思路有前景不?”

我:“有有,领导就是思维超前,站得高看得远……”

领导:“那这样吧,我投钱,你带队,招几个毕业生,要踏实一点的,别要那些光会吹牛不会干活的,平时加加班,半年时间能做出第一版吧?”

我:“哈哈哈哈,我妈喊我回家吃饭,我先走一步……”

类似的还有很多,给咱程序员单调的生活带来些许的欢乐。

不过我不是纯吐槽来着,也不是来回答问题的;我是来给程序员们提供解决方案的。

后来再有朋友有类似的想法,我会特真诚的建议他:

其实真不用找我们这些没水平的,你上那些威客类的网站,把你的项目发布出来,肯定会有人接单的。即使你不说项目具体内容,也可以发布需求的。

他们一看,威客上的都是几百几千的项目,功能要求多的很,接单的人也非常多,是非常感谢我告诉他们这个网站的。我省事,他开心,双方都满意。

感谢威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