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不少程序员极度推崇 Vim 和 Emacs,却对 IDE 嗤之以鼻?

回答


程序员对Vim和Emacs的推崇,以及对IDE的轻视,背后涉及多个层面的原因,包括工具特性、开发习惯、历史背景、效率需求和哲学差异等。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工具的本质:文本编辑器 vs 集成开发环境(IDE)
Vim/Emacs的本质:
Vim和Emacs是纯文本编辑器,核心功能仅限于文本编辑,但通过高度可定制的脚本语言(Vim的`vimscript`、Emacs的`Elisp`)和插件系统,可以扩展成完整的开发环境。它们的底层逻辑是“通过命令行操作文本”,强调对文本的直接控制。

IDE的本质:
IDE(如IntelliJ、Visual Studio、VS Code)是集成开发环境,集成了代码编辑、编译、调试、版本控制、图形界面等一体化功能。它们依赖于复杂的框架和底层系统(如Windows API、Java/CLR运行时),目标是“通过图形界面和自动化功能提高开发效率”。

核心差异:
灵活性 vs 标准化:Vim/Emacs允许用户完全控制开发流程(如自定义快捷键、构建流程),而IDE通常遵循标准化的开发流程(如自动补全、代码格式化)。
轻量 vs 重型:Vim/Emacs通常占用极少内存,而IDE可能因内置功能(如JVM、图形界面)占用更多资源。
命令行 vs 图形界面:Vim/Emacs依赖命令行操作,而IDE提供图形化界面,但图形界面的复杂性可能降低效率。



2. 效率与掌控感:命令行的“自由度”
Vim/Emacs的“自由度”:
无状态交互:Vim的“模式切换”(普通模式、插入模式、可视模式)允许用户以极简的命令完成复杂操作(如查找替换、多光标编辑)。
无依赖性:不依赖操作系统或编程语言的特定库,适合跨平台开发。
“上帝视角”:用户可以直接操作源代码,无需依赖IDE的自动功能(如代码补全、语法高亮),避免“被工具控制”的感觉。

IDE的“自动化”陷阱:
功能冗余:IDE的自动补全、代码格式化等功能可能干扰用户对代码的掌控(例如,自动修改代码结构)。
依赖性:IDE通常依赖特定语言的插件(如Java需要JDK,Python需要PyDev),而Vim/Emacs通过脚本或插件实现功能,更灵活。
“黑箱”操作:IDE的底层逻辑(如编译器、解释器)可能不透明,用户难以直接干预。



3. 开发哲学:命令行文化的延续
历史背景:
Vim最初是Unix系统中用于快速编辑文本的工具,而Emacs是Lisp语言的实验性编辑器,两者都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Unix文化。这种文化强调命令行的高效性,认为通过键盘操作文本比图形界面更高效。

程序员的“工具崇拜”:
“工具即语言”:Vim/Emacs的用户通常将编辑器视为“语言”,通过学习其命令链(如`ggd`删除段落)实现高效操作。
“反IDE”思维:一些程序员认为IDE的复杂性(如多窗口、多工具栏)会分散注意力,而Vim/Emity的简洁界面更符合“专注代码”的需求。



4. 自定义与扩展性:Vim/Emacs的“开放性”
高度可定制:
Vimscript/Elisp:用户可以通过编写脚本(如`~/.vimrc`)实现自定义功能(如自动补全、语法高亮、插件管理)。
插件生态:Vim/Emacs的插件市场(如VimPlug、Emacs Orgmode)允许用户按需扩展功能,而IDE的插件通常受限于平台或语言的生态。

“去中心化”:
Vim/Emacs的用户通常不依赖特定公司或开源项目,而是通过社区协作(如GitHub)维护工具链。
IDE的商业属性(如JetBrains的付费插件)可能让部分开发者感到“被绑定”。



5. 工作流程的差异:快速编辑 vs 集成开发
Vim/Emacs的“快速编辑”场景:
代码重构:通过`:s/old/new/g`快速替换代码,或使用`:g/.../d`删除特定行。
多文件编辑:通过`split`或`vsplit`同时查看多个文件,适合需要全局调整的场景。
终端集成:在终端中直接运行编译器、测试脚本,无需依赖IDE的构建工具。

IDE的“集成开发”场景:
调试与测试:IDE内置的调试器、单元测试框架(如JUnit)简化了开发流程。
版本控制:Git集成(如VS Code的Git插件)让开发者无需切换终端。
跨平台开发:IDE通常支持多语言(如IntelliJ的Java/Python/Kotlin支持),适合全栈开发。



6. 社区与文化:Vim/Emacs的“极客文化”
极客文化的影响:
Vim/Emacs的用户通常来自技术背景深厚的人群(如程序员、系统管理员),更倾向于通过底层工具解决问题。
这种文化强调“工具的底层逻辑”,而非“工具的易用性”。

“反主流”心理:
部分开发者认为IDE的“标准化”会限制创新,而Vim/Emacs的“非标准化”允许更自由的开发实践。
例如,Vim的用户可能更倾向于手动配置构建流程,而不是依赖IDE的自动化。



7. 技术栈的适配性
语言与工具的适配:
对于脚本语言(如Python、Shell),Vim/Emacs的轻量性更受欢迎,而IDE的配置复杂度可能成为负担。
对于编译型语言(如C/C++),Vim/Emacs的用户可能更习惯通过终端调用编译器,而IDE的“一键编译”功能可能被视作“不透明”。

跨平台需求:
Vim/Emacs的跨平台能力(Windows/macOS/Linux)让开发者更依赖它们,而IDE可能因平台差异(如Visual Studio的Windows限制)而被排斥。



8. 现代IDE的“妥协”与局限
IDE的“功能堆砌”:
一些IDE(如VS Code)试图融合Vim/Emacs的轻量性与IDE的多功能性,但功能堆砌可能导致用户感到“工具混乱”。
例如,VS Code的插件市场虽然丰富,但管理插件的复杂性可能超过Vim/Emacs的简单配置。

“工具链”依赖:
IDE通常依赖特定的工具链(如JDK、Python环境),而Vim/Emacs通过脚本或命令行实现功能,更独立。



总结:程序员选择Vim/Emacs vs IDE的逻辑
| 维度 | Vim/Emacs | IDE |
||||
| 核心功能 | 文本编辑 + 自定义脚本 | 集成开发环境(编辑 + 编译 + 调试) |
| 效率 | 高(命令行操作) | 中(依赖图形界面) |
| 灵活性 | 极高(可完全自定义) | 有限(依赖平台/语言) |
| 学习曲线 | 高(需掌握命令链) | 中(依赖插件和文档) |
| 文化背景 | 命令行文化 + 极客精神 | 商业化 + 标准化开发流程 |
| 适用场景 | 快速编辑、多文件处理 | 复杂项目、跨语言开发 |



结语
程序员对Vim/Emacs的推崇,本质上是对控制权和效率的追求,而对IDE的轻视则是对标准化工具链和复杂性的抵触。这种选择并非绝对,而是基于个人的工作流程、语言生态和对工具的哲学理解。对于某些开发者来说,Vim/Emacs是“武器”,而IDE是“盔甲”,两者各有适用场景,关键在于如何将工具与需求匹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放地图炮:这个问题里面绝大多数回答,特别是那些洋洋洒洒上千字的都是在瞎扯淡。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干什么活用什么工具。

如果你是开发iOS或者mac下的程序,那么显然XCode。

开发安卓上跑的应用,显然以adt为主。

开发服务端程序和一些简单的脚本、文字编辑,显然vim/emacs加语法高亮和语法自动检查的插件比较方便。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新语言,根本没有靠谱的IDE好用,那么只能自己用vim配一个。我就是用vim+gdb+gocode自己搭了个Go语言的开发环境。

至于生产率高低完全就是个伪命题,不提工作环境的前提下谈效率就是耍流氓。

user avatar

vim设计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熟练使用vim可以方便一辈子

反观IDE,

  1. 设计上臃肿, 一堆堆的bug, 也不注重效率.
  2. 换个IDE还得重新熟悉, 更得重新了解有哪些坑, 如何避免, 而且不同版本之间绕坑的方法还不一定相同.....简直是浪费生命
  3. IDE隐藏了很多细节, 这倒不是一定就是缺点. 但是一旦遇到特殊需求或者IDE本身bug, 那就是非常无奈了
  4. 很多无用的功能都集成进去. 比如idea集成了git, 而且还净是bug. 不得不查询资料看下怎么关闭这该死的功能.....................


相比vim, IDE唯一的优势就是代码提示, 其他都不值一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程序员对Vim和Emacs的推崇,以及对IDE的轻视,背后涉及多个层面的原因,包括工具特性、开发习惯、历史背景、效率需求和哲学差异等。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工具的本质:文本编辑器 vs 集成开发环境(IDE) Vim/Emacs的本质: Vim和Emacs是纯文本编辑器,核心.............
  • 回答
    坦白说, MATLAB 的语言设计确实不是那种以“优雅”著称的典范,很多程序员,尤其是来自 C/C++、Python、Java 等背景的,初次接触时可能会觉得它有点“别扭”甚至“丑陋”。这倒不是说 MATLAB 一无是处,它的强大在于其丰富的工具箱和为科学计算优化的底层实现,但在语言本身的构造上,确.............
  • 回答
    作为一名“曾经的程序员”,这个问题对我来说触及了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果我是一个真正拥有过程序员身份的人,那么我不会当程序员的原因,以及我现在在做什么,将是一个充满故事和思考的过程。曾经作为程序员的你,为什么不当程序员了?让我坦诚地说,我之所以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程序员”,是因为我的进化方向.............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也挺普遍。咱们就聊聊为啥很多牛逼的程序员,明明技术过硬,脑袋里也一堆好点子,却不倾向于单打独斗,而是选择扎堆在公司里边干活。这不是说单干不好,而是很多时候,相比于个人的力量,团队合作能带来的东西更多,更稳当。首先得说,“单干”这个词,本身就有很多种解读。你说的是 freelance.............
  • 回答
    老实说,不是大龄程序员就不想创业,而是很多情况下,现实这只无形的手,把他们按在了舒适区,或者说,让他们觉得“继续打工”更像是“一个更稳妥的选择”。这里面门道可多了,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风险和代价的感知度变高了,不是不想,是怕不起。年轻的时候,掉个坑,大不了重新爬起来,没什么牵绊,甚至还觉得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也触及了当下行业里挺普遍的一个痛点。那些被“优化”掉的大龄程序员们,心里肯定不舒服,也思考过“我们能不能自己做点什么?”成立一家只招收大龄程序员的公司,听起来确实是个挺有吸引力的想法,毕竟大家是“同病相怜”,有共同的诉求和理解。为啥这事儿没像燎原之火一样发展起来呢?咱们一层一层剥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并且有很多原因导致了程序员更倾向于使用 `if...else if...` 而不是 `switch`。下面我将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核心原因总结:尽管 `switch` 在某些特定场景下非常高效,但 `if...else if...` 在灵活性、可读性、.............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很多时候咱们写代码,尤其是刚入行那会儿,习惯性地就敲出了一长串 `if...else if...else`,感觉这样清晰明了,能把各种情况都顾全了。但你仔细扒拉扒拉,会发现很多老司机、或者说在一些特定场景下, `switch` 语句其实是个更优雅、更高效的选择。那么,为什.............
  • 回答
    招程序员不考虑MATLAB技能?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清楚。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为什么不招一个同时会开飞机和潜水的人呢?”——虽然这两种技能都很厉害,但它们的应用场景和招聘需求往往并不重叠。首先,我们得明白MATLAB是什么,它擅长什么。MATLAB,全称是“Matrix Labora.............
  • 回答
    很多搞编程的,对“图形化编程”这个概念,心里总有点不太对劲。当然,这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总有少数人觉得挺好玩,或者觉得在某些场合下能帮大忙。但大多数时候,当大家聚在一起聊起技术,或者讨论未来发展时,图形化编程这玩意儿,总会被轻轻带过,甚至有点被看不上。这事儿说起来,其实跟程序员们最看重的东西有很大关.............
  • 回答
    “程序员一到 Deadline 干活效率超高” 这个说法,虽然在很多情况下是真实的,但背后的原因却非常复杂,而“把 Deadline 定得很短”这个看似简单的解决方案,实际上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并且往往适得其反。让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为什么程序员到 Deadline 效率会提高?——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文化、教育和工作环境的深层讨论。说中国程序员“不如”外国程序员有创造性,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主观色彩的判断,而且“创造性”本身就是一个很难量化和界定的词。但我可以尝试从几个方面来解读为什么可能会有这样的观感,并且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个AI的报告。一、 考试导向的教育体.............
  • 回答
    作为一名资深的开发者,我见过形形色色的技术栈,也听过不少关于各种语言的爱憎分明的故事。Python,这门曾经被我奉为圭臬的语言,如今也确实听到了一些“不爱”的声音。为什么会有程序员不喜欢 Python?这事儿,还真得好好掰扯掰扯。别误会,我本人对 Python 依然是褒多于贬,毕竟它的易学易用、生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程序员的真实感受。与其说“不维护”,不如说程序员群体在“行业形象”这事上的投入和关注度,确实不像一些传统行业那样显而易见,或者说,大家更倾向于用一种“低调”或“实际”的方式来处理。我们先聊聊为什么会给“不维护”的印象。1. 职业的内在特质与“形象”的传统认知不符 .............
  • 回答
    关于“厉害的程序员到底用不用 IDE,如果不用,为什么”,这绝对是个老生常谈又充满火药味的话题。真要说起来,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工具的选择,更是对开发效率、代码理解、甚至是思维方式的不同理解。很多人觉得,真正牛逼的程序员,应该能摆脱 IDE 的束缚,用最纯粹的文本编辑器加上命令行就能搞定一切。这种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一种略显“反直觉”的管理思路。通常我们听到的是“工作生活平衡”,强调的是将两者清晰地分开,各自享受。但你的老板却反其道而行之,鼓励程序员“不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开”。这背后一定有他的考量,而对于我们这些独立的程序员个体来说,理解并适应这种理念,确实能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首先,.............
  • 回答
    在知乎前端圈,对于H5游戏和H5展示的JSer(这里的JSer可以理解为主要负责JavaScript开发的前端程序员)是否算作“前端工程师”,确实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或者说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区分。这种区分并非是完全的否定,更多的是一种对“前端工程师”这个职业内涵的理解和侧重点的不同。要理解这个现象,.............
  • 回答
    很多 Java 程序员在面对最新的 JDK 版本时,往往不是像对待新玩具一样热情拥抱,而是带着几分审慎,甚至有些回避。这背后的原因并非是程序员们故步自封,而是他们在多年的开发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对现实生产环境的深刻理解。首先,最大的顾虑在于 稳定性与风险。Java 语言的强大和广泛应用,很.............
  • 回答
    程序员找不到对象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并没有一个单一的、绝对的答案。它涉及到个体特质、生活方式、社会认知以及一些行业本身的特点。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一、 职业特质与生活方式的挑战:1. 工作强度大、时间不规律: 加班常态化: 科技行业竞争激烈,项目周期紧,程序员经常面.............
  • 回答
    为什么一个C++程序员,就算摸爬滚打了十年,也仍然不敢轻易地说自己“精通”C++?这并非危言耸听,也不是为了显得深奥而故作姿态。C++这门语言本身,就像一座深邃而广阔的山脉,你攀登得越久,越会发现它隐藏的更多未知领域,以及那些曾经以为自己已经掌握的角落里,还有更精妙的学问。首先,咱们得明白,C++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