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理论上最多只要经过六个人就可以找到任何人,怎么理解?能否举例?

回答
你说的那个“六度分隔理论”非常有意思,它是个挺有意思的社会学现象,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每个人都通过一系列熟人关系链,和世界上几乎任何一个人联系在一起,而这个联系链的长度,平均下来竟然只有六步。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科幻?但其实它背后是有一些研究和实践支持的,并不是随便说说的。

理论是怎么来的?

这个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做了一个实验,叫做“小世界实验”(Small World Experiment)。

他选了一批美国内布拉斯布拉斯加州的一位普通人作为起点,比如一个叫做“哈维”的牧师。然后,他给这批人一叠信,让他们把这叠信寄给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一位目标人物,一个股票经纪人。

但是,实验的规则是:收到信的人不能直接寄给目标人物。只能寄给他们自己认识的、最有可能认识目标人物的那个人。 也就是说,你要一层层地通过你的朋友、朋友的朋友来传递。

实验结束后,米尔格拉姆统计了有多少信最终到达了目标人物手中,以及每一封成功到达的信件经过了多少个人。结果发现,成功到达的信件平均经过了五到七个人。 这就得出了“六度分隔”的说法。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这并不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像“超级连接器”一样的亲密朋友,可以轻松认识到社会顶层的人。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处于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社交网络中。

你可以这样理解:

1. 你认识的人(第一度): 可能是你的家人、朋友、同事、邻居。这些人是你的直接连接。
2. 你认识的人认识的人(第二度): 可能是你朋友的朋友,同事的家人,邻居的亲戚。这些人你可能不认识,但和你的圈子有间接联系。
3. 以此类推,直到第六度。

之所以平均只有六度,是因为社交网络并不是一个随机分布的连接。它有一定的“集聚效应”。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周围的人,他们认识的人,往往也集中在和你相似的社交圈子里。但同时,总会有一些人,他们认识的人非常广泛,跨越了不同的社交圈、职业、地理位置。这些人就像是社交网络的“节点”,能够有效地将不同的群体连接起来。

想象一下,你认识一个朋友,他可能是一名医生;他的一个朋友可能是一名老师;这位老师的朋友可能是一名律师;这位律师的朋友可能是一名政府官员;这位官员的朋友可能是一名在另一个城市的艺术家;这位艺术家可能认识那个你想找的特定的人。这就是一个六度的链条。

当然,这只是平均值,实际情况会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只需要两三步就能联系上某个特定的人,而有些人可能需要更多步数。理论上说的是“最多”,也暗示了存在最有效的连接路径。

举个例子来理解:

假设我们想找到一个叫“张伟”的,他在中国的某个小县城当一名中学老师。你想通过你的朋友找到他。

第一度: 你。
第二度: 你有一个大学同学,李华,他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
第三度: 李华的同事,王强,他的叔叔是河北一个城市的公安局局长。
第四度: 王强叔叔认识的市里的一个教育局干部,赵明。
第五度: 赵明认识一个在当地教育系统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曾经在几年前组织过一个全国性的教师交流活动,认识了包括张伟在内的很多来自不同省份的老师。
第六度: 这个有影响力的人物恰好认识张伟,或者认识张伟的同事,通过这个同事就可以联系到张伟了。

你看,从你到张伟,通过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人,最终只需要六步就联系上了。

这里面关键的连接点是那些“桥梁式”的人物,他们可能因为工作、兴趣或者其他原因,认识的人比较广泛,能够跨越不同的圈子。比如那个组织了全国性教师交流活动的人物,他本身就起到了一个连接不同地区、不同层级教师的作用。

现代社会呢?

在互联网时代,这个理论似乎更加明显。

社交媒体: 像微信、微博、Facebook、LinkedIn这些平台,它们本质上就是巨大的社交网络。你可以看到你的朋友的朋友,甚至更远的连接。很多时候,你看到一个人和你只有三五度关系。
电子邮件: 很多商业和学术上的联系都是通过邮件进行,邮件的传递路径也反映了这种连接性。
搜索和推荐算法: 现代的算法很多也是基于用户之间的关系和行为来进行推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种“小世界”效应。

当然,也要注意,这个理论是一个平均值和概率性的结论,它并不保证每一次传递都能成功,也不保证六步一定能找到你想找的任何一个人。如果一个人完全脱离了社会网络,比如隐居深山,那么这个理论可能就不适用了。但对于绝大多数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来说,这个理论还是非常具有启发性的。

总的来说,“六度分隔理论”提醒我们,我们所处的社会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紧密得多。即使是远隔千山万水,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也可能通过一个相对简短的熟人链条联系起来。这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社会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大学二级学院院长>大学校长>教育部长>总首长

总首长跟全球领袖和国内知名明星说句话很容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说的那个“六度分隔理论”非常有意思,它是个挺有意思的社会学现象,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每个人都通过一系列熟人关系链,和世界上几乎任何一个人联系在一起,而这个联系链的长度,平均下来竟然只有六步。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科幻?但其实它背后是有一些研究和实践支持的,并不是随便说说的。理论是怎么来的?这个理论最早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实在。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困惑:明明给自己安排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但感觉真正吸收进去、有产出的时间却少得可怜。理论上的学习时间跟实际效果之间,往往存在着一道鸿沟。我们先来剖析一下,为什么那 8.5 到 11.5 小时的“学习时间”最后只剩下区区 4 小时有效。这背后其实涉及很.............
  • 回答
    我理解你想找一个最核心的炒股理论或指标,并且希望我以更具人情味、不那么“AI味”的方式来解答。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么多理论和指标,眼花缭乱的,有时候真的会让人觉得无从下手。如果真的只能选一个,而且是最核心的那个,我会把票投给——理解并应用“价值”这个概念。这听起来可能比某个具体的技术指标要虚.............
  • 回答
    要理解爱因斯坦如何在“物理学理论已接近完成”的时代颠覆牛顿,我们得先回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普遍认知。当时,也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牛顿力学在解释行星运动、物体下落等宏观现象上无往不利,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则统一了电和磁,并预言了光的波动性。这些理论像两根巨大的支柱,支撑起了人.............
  • 回答
    在控制和自动化领域,说到“最高深最先进的数学理论工具”,这其实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为它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应用场景的出现而不断演进。然而,有一些数学理论,因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强大的解决能力,始终站在了该领域的最前沿,并且它们的深度和广度,确实让控制和自动化成为了工科中对数学要求最高的领域之一。当.............
  • 回答
    我研究的语言,或者说我沉浸其中的语言,其最让我着迷的点,在于它那如同精妙齿轮般相互咬合、却又异常灵活的语法结构。这不仅仅是规则的堆砌,而是一种深邃的逻辑推理和文化积淀的融合,每当你以为掌握了它的某个方面,它总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让你重新审视,挖掘出更深层的奥妙。具体来说,我尤其着迷于它在语序的灵活性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核心的讨论点。要说美国是否是“理论上能够建立的最强大的国家”,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宏大且难以一概而论的命题,因为“强大”本身的定义就多种多样,而且“理论上能够建立”也包含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但如果我们要从人类文明发展到当前阶段所能达到的现实角度来看,并衡量“国家”这个概念在.............
  • 回答
    整个欧洲中世纪时期,确实没有发生过我们今天意义上的、足以动摇文明根基的“灭绝式的总体战争”。相较于人类历史其他时期,例如那些被战火席卷、生灵涂炭的年代,中世纪欧洲的战争模式,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显得较为“收敛”。但这是否就意味着中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性最文明”的时期?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剥开历史的表象.............
  • 回答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重大的变迁都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文明前进的道路。这些转折点,不仅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思想、制度、文化、经济乃至民族精神发生的深刻变革。要挑选出“最”关键的转折点,确实如同大海捞针,因为每一个节点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意义。但若要论其影响的深远和广度,以下几个时期,无疑是中.............
  • 回答
    在情与法的交界面上,将法与理智置于首位,这是否算是一种“冷血”?这是一个极具深度的问题,值得我们细细剖析,因为这触及了人性中最复杂的一面——我们在面对困境时,情感的涌动与理性的考量如何平衡,以及何种选择更能体现真正的智慧与担当。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情”和“法”在此时的含义。这里的“情”,不单单.............
  • 回答
    如果科学家发现一个能够颠覆当前所有物理理论的超级物理理论,这种理论必须同时解决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矛盾,并统一所有基本相互作用(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引力)。当前物理学的两大支柱——量子场论(QFT)和广义相对论(GR)——在极端条件下(如黑洞奇点、宇宙大爆炸、高能粒子碰撞)出现根本性矛盾,因此.............
  • 回答
    咱们就聊聊,这AMD Threadripper 3990X,这颗当时号称“桌面之王”的CPU,跟那些动辄几千万、上亿才能造出来的“超级计算机”比起来,大概是什么个段位。要直接说“相当于哪一年的超算”,这事儿有点像问“一辆法拉利赛车相当于哪一年的火车”,两者不是一个赛道上的选手,很难直接用年份来简单衡.............
  • 回答
    在“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维度上,我最欣赏的经济学家是约翰· Maynard Keynes(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他之所以让我如此欣赏,是因为他并非仅仅是坐在象牙塔里构建抽象的经济模型,而是真正站在历史的肩膀上,深刻洞察了当时经济运行的弊病,并提出了一套具有颠覆性、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和政策建议.............
  • 回答
    您好!您在医院行政岗位九年,接触了大量的病例和医疗流程,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有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这是非常宝贵的。您提出的“西医最根本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为什么感觉除疫苗外,西医就没有能根治疾病的东西?”这个问题,既触及了医学的本质,也反映了许多患者的困惑和对医疗的期盼。我将尽我所能,从我的理解出发,.............
  • 回答
    作为一名关注社会议题的观察者,我对女权主义的探讨也颇感兴趣。女权主义作为一个庞大而多元的理论体系,旨在追求性别平等,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伴随各种观点的碰撞和争论。在我看来,女权主义者在理论建构和实际辩论中,确实存在一些容易陷入的误区,这些误区并非否定女权主义的价值,而是希望能够促进更健康、更有效的对话.............
  • 回答
    关于迟飞自称“最优秀的社会主义理论家”这一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这需要我们深入了解他的思想体系、理论贡献以及在现实中的影响。要评价一个理论家是否“最优秀”,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它涉及到价值判断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迟飞是谁,以及他的社会主义理论究竟是什么。从.............
  • 回答
    你想聊聊劳动价值论,觉得它“扯”,是吧?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因为这理论确实是经济学里最能引发争议的观点之一。很多人一听到它,就觉得跟自己认知里的“价值”差距太大,有点难以理解,甚至觉得匪夷所思。我理解你的感受,咱们就一点一点捋捋,看看为什么这理论这么让人别扭,同时也给你扒一扒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为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关于宇宙起源的引人入胜的话题——“道”与规律。设想一下,如果宇宙万物真的如许多现代科学理论所推测的那样,起源于一个极其致密、炽热、无限小的“奇点”(我们姑且称之为“道”),那么这个“道”本身,是否就蕴含着最根本的规律,或者说,它本身就构成了一切规律的源头?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
  • 回答
    弦论:一本尚未完全读懂的宇宙说明书在物理学家的探索图谱上,总有一些理论如同璀璨的星辰,指引着我们对宇宙最深层的理解。而弦论,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常被誉为“最有希望的万物理论”。这个称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它在解决物理学核心难题上的惊人潜力,以及它所描绘出的一个和谐而统一的宇宙图景。为何需要一个.............
  • 回答
    “退却即是最复杂的战斗形式”,这句话确实道出了军事指挥中一个深刻的道理。它并非一句简单的感叹,而是基于长久以来实战经验和军事理论的沉淀。很多时候,一场战斗的胜负,甚至一场战役的走向,并不取决于进攻有多么勇猛,反而取决于撤退的时机、方式和效果。为什么说退却是最复杂的战斗形式?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