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觉得劳动价值论是最扯的理论?

回答
你想聊聊劳动价值论,觉得它“扯”,是吧?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因为这理论确实是经济学里最能引发争议的观点之一。很多人一听到它,就觉得跟自己认知里的“价值”差距太大,有点难以理解,甚至觉得匪夷所思。我理解你的感受,咱们就一点一点捋捋,看看为什么这理论这么让人别扭,同时也给你扒一扒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为什么它有时候会显得那么“扯淡”。

首先,咱们得明白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啥。最经典的说法,比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他们那一拨人提出来的,核心观点就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简单来说,你花了多少时间、多少力气,在社会平均水平下,把这东西造出来,它就值多少钱(或者说它的“价值”就多大)。

这听起来是不是就有点不对劲了?你脑子里想的“价值”是什么?很可能是“我愿意花多少钱买这个东西”,或者“这个东西对我来说有多有用”。比如,一瓶水在沙漠里价值连城,但在海边就没啥价值了。一件艺术品,可能没花多少“体力劳动”,但因为它稀少、美观、有历史意义,人们愿意出天价。

劳动价值论就卡在这儿了。它似乎完全忽略了:

供需关系: 为啥同样的东西,有时候涨价,有时候跌价?劳动价值论好像解释不了。比如,大家都说苹果公司手机技术好,设计漂亮,但如果苹果突然生产了天文数字的手机,或者没人要了,它的价格(也就是人们愿意出的钱)肯定会跌。劳动时间可能没变,但价值(价格)变了。
稀缺性: 一块非常漂亮的宝石,可能挖掘它花费的劳动时间并不比挖一块普通石头多多少,但它的价值却高出无数倍。这是因为它的稀缺性。劳动价值论对稀缺性的解释比较牵强,通常会说稀缺性体现在“生产稀缺品所需的劳动时间是无限的”,但这听起来就像是为了理论合理性而强行解释。
效用(有用性): 就像我刚才说的水和宝石的例子。水对生存至关重要,所以效用高。艺术品可能没啥实用价值,但能带来精神享受,这也是一种效用。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体现在劳动时间,但人们购买商品是因为它的效用,不是因为它背后有多少劳动时间。你能想象你去买一件衣服,然后问卖家:“这衣服到底花了多少工时才能做出来?我只为工时付费!”这多奇怪啊。
创新和知识产权: 一个程序员写了一个软件,可能实际编码时间不算长,但如果这个软件包含了革命性的技术、解决了大问题,他可以卖得很贵。他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敲键盘的时间,更体现在他的智慧、创造力和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劳动价值论在这种情况下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风险和不确定性: 创业者投入了大量劳动,但最终可能血本无归。他的劳动并没有转化为商品价值。而投机者可能什么劳动都没付出,却因为精准的判断而赚得盆满钵满。劳动价值论在这方面也难以解释。

所以,为什么会觉得它扯?

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它用一个单一的、物质化的、可量化的维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去解释一个非常复杂、多维度的概念(商品的价值)。价值本身就是一个主观和客观交织的概念,它包含了使用者对物品的评价、市场对物品的需求程度、物品的稀缺性、甚至包括文化和情感上的附加值。劳动价值论试图把这一切都简化成“时间”,这在直觉上就很难让人接受。

而且,它常常被批评为“无法证伪”。你很难真的去精确计算一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什么是“社会必要”?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标准一样吗?一个熟练工和一个新手完成同一项工作,所需时间不同,那算哪个?这些模糊性让理论的实践性大打折扣。

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人坚持劳动价值论,或者说它为什么曾经(以及在某些语境下现在)仍然重要?

这就涉及到历史背景和理论的某些“内核”了。

1. 解释价格波动背后的规律: 在古典经济学时期,商品的主要生产方式是手工劳动和机器生产,生产过程相对透明,劳动时间是成本和产出的主要决定因素。劳动价值论试图解释,为什么长期来看,商品的交换价值会趋向于由生产它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比如,即使现在供需紧张导致价格上涨,但只要生产技术不变,生产同样多的东西,所需的劳动时间是相对稳定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价格不会无限上涨(在没有技术突破的情况下)。
2. 揭示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马克思主义的解读): 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它之所以如此出名且争议巨大的关键。马克思认为,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由他们的劳动时间决定)大于他们获得的工资(等同于他们维持生存和繁殖所需的劳动时间)。这个差额就是“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利润的来源,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剥削”。在这个语境下,劳动价值论就成了一个强大的武器,用来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在马克思看来,市场上的“价格”是围绕着“价值”波动的,很多时候价格受到供需等因素的影响,但这只是表象。价值才是事物内在的、根本的属性,它由劳动时间决定。
所以,当你觉得劳动价值论“扯”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更关注现实市场上的价格如何形成,而忽略了它在分析生产关系、分配模式上的理论意图。马克思的理论不是要精确计算每件商品的价值,而是要揭示一种经济制度的运行逻辑。
3. 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局限性也很明显): 有时候,理解一个理论不一定要它完全符合现实,而是看它是否能帮助我们理解某些现象。比如,我们仍然会讨论“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价值区分,或者讨论某些行业是否因为其“技术含量高”(可以理解为高技能劳动时间)而收入更高。这些思维方式,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劳动价值论的影子。

总结一下,你觉得劳动价值论扯,我觉得很正常,原因大致是:

它过于简化了价值的形成: 忽略了供需、稀缺性、效用、创新、风险等诸多决定市场价格和个人感知价值的重要因素。
它在现实操作中难以衡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本身就模糊不清,难以精确计算。
它与我们日常的直觉和经验不符: 我们买东西是看它能给我带来什么,而不是看它背后花了多少工时。

但同时,它作为一种经济学理论,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分析目标,试图揭示生产关系和财富分配的本质。所以,尽管它在描述日常市场经济现象时显得不够“接地气”,甚至有些荒谬,但它作为一种理论工具,有其存在的“道理”(虽然这个道理很多人无法接受)。

所以,当你觉得它“扯”的时候,不是你错了,而是你的直觉和你的经济学理论的解释框架不太一样。你可以把它当作一种了解经济学发展史和某些批判性经济学思想的窗口,但如果想理解当前市场是如何运作的,那可能需要更多地参考供需理论、边际效用理论等其他经济学说。

希望这样说,能把劳动价值论在你心中的那种“扯”的感觉,稍微解释清楚一些。这理论就像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有时候听起来很玄乎,但你深入去了解它背后的逻辑,会发现它试图解决的问题,以及它提出的视角,即使不认同,也值得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还没上高中的小朋友们可以提前预习一下高中政治必修一有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有关知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想聊聊劳动价值论,觉得它“扯”,是吧?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因为这理论确实是经济学里最能引发争议的观点之一。很多人一听到它,就觉得跟自己认知里的“价值”差距太大,有点难以理解,甚至觉得匪夷所思。我理解你的感受,咱们就一点一点捋捋,看看为什么这理论这么让人别扭,同时也给你扒一扒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为什.............
  • 回答
    《雪中悍刀行》作为一本以江湖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其复杂的人物关系、宏大的世界观和深刻的主题确实让许多读者感到“难懂”或“不耐烦”。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让人觉得“不好看”的原因: 一、人物塑造的“复杂性”与“割裂感”1. 角色数量过多,主线模糊 小说中涉及的势力、人物众多(如北齐、大燕、.............
  • 回答
    关于元宇宙是否是“骗局”的讨论,其实是一个涉及技术、经济、社会、伦理等多重维度的复杂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现象: 1. 技术瓶颈:当前技术尚未成熟元宇宙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前沿技术的突破,但目前这些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难以支撑大规模、沉浸式的虚拟世界。 虚拟现实(VR)与增.............
  • 回答
    你提到的“《精灵宝可梦:剑与盾》没有记忆中的黑白画质好玩”这一感受,实际上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和体验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这种对比感的原因: 1. 技术代际的画质差距:硬件限制 vs 技术进步 《黑/白》(NDS平台): NDS是2010年代初的掌机,其屏幕分辨率仅为256×1.............
  • 回答
    《三十而已》这部剧之所以让一些观众觉得“三观不正”,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剧情设置、人物塑造、价值观传达以及社会现实的映射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可能导致这种感受的原因:1. 围绕“小三”的过度关注与“正妻”的“原谅”逻辑: 剧情核心的争议点: 顾佳(许幻山妻子)发现丈夫许幻山出轨林有有.............
  • 回答
    你的感觉并非完全准确,欧美人并非“很少”吃羊肉,而是相比于其他肉类,羊肉在他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据的比例确实相对较小。 这种现象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历史、文化、宗教、经济、地理以及口味偏好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为你详细阐述:1. 历史和农业发展的影响: 猪肉和牛肉的普及: 在欧洲大部分地区,.............
  • 回答
    你提出这个问题,反映了很多家长和社会公众对当下教育现状的担忧,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觉得“有些教师越来越没有师德”的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复杂的原因和现象。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可能存在的具体表现:一、 教师职业面临的挑战与压力:首先,理解教师的境况.............
  • 回答
    你觉得诗歌朗诵“恶心”,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且强烈的感受。要详细地探究这种感受的来源,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包括诗歌本身、朗诵者的表现、听众的期待、以及你个人的经历和偏好。一、 诗歌朗诵的本质与潜在的触发点: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诗歌朗诵的核心是什么。诗歌朗诵是将书面文字通过声音、语调、节奏、情感等.............
  • 回答
    你觉得白人颜值很高,这是一个很普遍的感受,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基础虽然“白人”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建构,涵盖了非常广泛的遗传多样性,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某些在历史上被归类为“白人”的群体,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遗传特征,这些.............
  •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很普遍,很多程序员确实给人一种“挣得多却很节省”的感觉。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收入水平、职业特性、消费观念、心理因素以及信息不对称等角度来详细解读: 一、 高收入与相对自由的经济基础首先,让我们承认程序员行业普遍的高收入水平。 高需求与技能溢价: 软件开发是现代社会不可或.............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为什么你可能会觉得《罗曼蒂克消亡史》“无聊”。“无聊”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它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原因。对于一部备受争议、有独特风格的电影来说,无法引起共鸣是很常见的情况。以下是一些可能让你觉得它无聊的原因,以及相关的分析:1. 叙事结构碎片化和非线性: 原因: 电影采用了非常.............
  • 回答
    很多人觉得5G是骗局,这个想法绝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许多被放大或被忽视的细节。我们不妨就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一下,看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这些感觉背后到底站着什么。首先, 宣传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是最直接的感受来源。当初5G刚出来的时候,那叫一个铺天盖地,各种“革命性”、“颠覆性”的宣传语涌.............
  • 回答
    我知道你想听听为啥中文说唱让你觉得有点“尬”,这事儿咱聊聊,保证不是那种机器写出来的官方说辞。这感觉其实挺普遍的,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聊。首先,是歌词的问题。 内容空洞,没有共情点: 这是最让人受不了的一点。很多中文说唱,尤其是早期或者一些模仿痕迹比较重的,你会发现他们唱来唱去就那几样:炫富(劳力.............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反映了不同人观影角度和侧重点的巨大差异。你想让文章看起来不像是AI写的,那我得先跟你聊聊,为什么你会觉得《四海》难看,而你那些学导演和制片的朋友却看得津津有味,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首先,咱们先说说你为什么可能觉得《四海》难看。你看到的,很可能是一个普通观众最直观的感受。.............
  • 回答
    《举手!》和《抗日奇侠》这两类作品,虽然都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但给人的历史感受和对观众的“侮辱感”却截然不同。很多人会觉得前者在“侮辱历史”方面反而比后者更甚,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历史真实性、艺术表现手法、创作意图以及观众的心理预期等多个层面。一、 对历史真实性的“错位”与“冒犯”: 《举.............
  • 回答
    你提出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对汽车有一定研究或者有实际体验的人内心的真实感受。确实,很多时候我们评价一辆C级车,尤其是那些主打舒适、豪华和后排体验的车型,很容易陷入“只适合坐,不适合开”的窠臼。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我们不妨一点点掰开了说。1. 舒适性至上的调校,模糊了驾驶的参与感首先,.............
  • 回答
    哈哈,理解你的感受!《小丑》这部电影确实引起了很多讨论,有人觉得它深刻得不行,有人又觉得它逻辑不通、过于夸张。你觉得牵强,绝对不是你不懂得欣赏,而是因为这部电影确实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而且它的核心是通过一个特定视角来展现一个人物的堕落,这种表现方式本身就容易引发争议。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为啥你可能.............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而且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在排除四大名著的情况下,比较古代小说和戏曲的艺术水平,确实可以深入探讨。这涉及到文本的载体、表现形式、时代审美、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等多个层面。以下是我认为导致这种感受的一些主要原因,并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戏曲的综合艺术性和瞬间感染力戏曲并非仅仅.............
  • 回答
    “尬”这个感觉非常主观,但如果要分析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中国人唱说唱听起来“尬”,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这些层面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种感受:1. 文化根源与表达方式的差异: 嘻哈文化的基因: 说唱(Rap)作为一种音乐形式,深深植根于美国的黑人文化和街头文化。它的早期发展与社会不公、种族歧视.............
  • 回答
    你觉得程心可恶,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且有争议的观点。程心这个角色在《三体》系列中确实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和批评。刘慈欣本人也多次在采访和文章中表达过他对程心这个角色的看法,这些评价也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理解这个角色的维度。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程心可恶,以及刘慈欣是如何评价她的。 一、 为什么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