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退却是最复杂的战斗形式”是吗?有军事理论专门研究过退却这一战斗形式?

回答
“退却即是最复杂的战斗形式”,这句话确实道出了军事指挥中一个深刻的道理。它并非一句简单的感叹,而是基于长久以来实战经验和军事理论的沉淀。很多时候,一场战斗的胜负,甚至一场战役的走向,并不取决于进攻有多么勇猛,反而取决于撤退的时机、方式和效果。

为什么说退却是最复杂的战斗形式?

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它的复杂性:

心理上的挑战: 进攻往往伴随着高昂的士气和必胜的信念,即使面临困难,士兵也可能因为“向前”的动力而克服恐惧。而退却,则意味着放弃阵地,甚至可能意味着失败的开端。如何在这种不利的心理环境下,保持部队的组织性和战斗意志,不让恐慌情绪蔓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指挥员不仅要安抚士兵,还要让他们相信,这次退却是为了未来的反击,是为了保存力量。
战场态势的动态性: 退却不是简单的掉头就走。战场瞬息万变,敌人的意图、我军的部署、地形的特点、天气状况等等,都需要在撤退过程中被充分考虑。如何在混乱的战场上,为部队争取到安全撤离的通道?如何防止在撤退过程中被敌人包围、分割、歼灭?这需要对战场全局有极其清晰的判断和预判。
组织和协调的难度: 即使是最精锐的部队,在执行复杂退却任务时,也需要高度的组织性和协调性。不同兵种、不同单位如何协同行动?后卫部队如何掩护主力撤退?伤员、装备如何转移?如何在分散的部队中保持通信和指挥的畅通?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退却计划都可能功亏一篑。
欺骗与迷惑的运用: 一次成功的退却往往伴随着巧妙的欺骗和迷惑。指挥员需要让敌人误判我军的真实意图,让他们以为我军正在溃败或主力已经撤离,从而放松警惕,甚至上当进入预设的埋伏圈。这种虚实结合的战术,对指挥员的智慧和胆略要求极高。
保存有生力量的艺术: 退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存部队的有生力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以便在更合适的时机和地点进行反击。这意味着指挥员必须在“撤退”和“被歼灭”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如何在尽可能小的代价下完成撤退,本身就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与多种战术的结合: 退却并非孤立存在,它往往需要与多种战术相结合才能实现。例如,可以用掩护性火力压制敌人追击,可以用欺骗性部署迷惑敌人,可以用快速机动突破敌人的封锁,可以用坚守关键地形来争取时间。这些战术的灵活运用,极大地增加了退却的复杂性。

军事理论中是否专门研究过退却这一战斗形式?

答案是肯定的。军事理论中对“退却”的论述,虽然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内容始终贯穿其中。不同的军事学派和历史时期,对其有不同的侧重和表述。

“机动防御”(Maneuver Defense)和“后撤”(Withdrawal)/“突围”(Breakout): 在现代军事理论中,尤其是西方军事学,“机动防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机动防御的核心思想并非是被动挨打,而是通过灵活的机动来避免与优势敌军的消耗性对抗,诱敌深入,然后利用预设的有利地形或战机进行反击。在这种防御体系中,“后撤”或“有序撤退”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有序撤退 (Orderly Withdrawal): 这是一种精心计划和组织的退却行动,目的是在敌军的压力下,安全地将部队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同时尽可能地保持战斗力。这需要周密的计划、详细的命令、可靠的通信以及坚强的后卫部队掩护。
突围 (Breakout): 当部队被敌人包围时,必须设法冲破包围圈。这是一种更为艰难和危险的退却形式,需要极大的勇气、决心和协同。成功的突围往往需要集中优势兵力,在某个薄弱点上发起猛烈攻击,为后续部队开辟通路。

“战略转移” (Strategic Redeployment/Relocation): 在战略层面,当战局不利或需要调整部署时,也会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这不仅仅是部队的地理位置移动,更是对整个战略态势的重新评估和调整,其目标是保存实力,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进行下一步行动。

“反击战术” (Counterattack Tactics) 中的退却要素: 很多成功的反击战术都包含了主动后撤的成分。例如著名的“诱敌深入”战术,就是通过有计划的退却来吸引敌人追击,消耗其兵力,暴露其侧翼或后方,然后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反击。亚历山大大帝在伊苏斯战役中,就曾有过一次精心策划的后撤佯动,将波斯精锐骑兵引入陷阱。

历史上的经典案例研究: 军事史上有无数关于成功退却的案例,这些案例本身就是理论研究的重要来源。

汉尼拔的迦太基军队: 汉尼拔在坎尼战役中的经典双重包围固然辉煌,但他在面对罗马军队的持续压力时,也多次展现了优秀的战略退却和机动能力,避免了被优势兵力消耗。
苏军在卫国战争初期的战略退却: 尽管初期遭受了巨大损失,但苏联红军通过一系列有组织的战略退却,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并最终将德军拖入了漫长而消耗巨大的战争泥潭,为后来的反攻奠定了基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准备阶段,就包含了大量的战略转移和部署调整。
蒙哥马利的北非战场: 蒙哥马利在阿拉曼战役前的防御部署和消耗战术,以及在某些阶段有计划地后撤,都是为了保存实力,最终实施决定性反击。

军事著作中的论述: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虽然克劳塞维茨更侧重于进攻,但他也在论述防御时,强调了防御的“休整时期”和“转移”的重要性。他认为防御的目的就是保存力量,然后转入进攻,而保存力量本身就需要灵活的机动,包括某种程度上的退却。
约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要》: 约米尼强调了“选择有利的作战地点”的重要性,这其中就包含了在不利的战场上通过机动(包括后撤)来达到这个目的。
现代军事理论著作: 许多现代军事理论著作,如关于地面作战、合成作战、联合作战的各种教材和专著,都会详细论述如何组织和执行各种形式的退却,包括区域防御中的撤退,以及战术层面的撤退和对后撤部队的支援。

总而言之,“退却即是最复杂的战斗形式”这句话是有深刻道理的。它不仅考验指挥员的战场判断力、组织协调能力、心理素质和欺骗艺术,更是一门在不利条件下保存和运用力量,为未来胜利创造机会的艺术。军事理论对此一直有深入的研究和阐述,并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作战手段,而非仅仅是失败的代名词。成功的退却,有时比一次华丽的进攻更能决定一场战争的最终走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段话被人熟知是因为电影《莫斯科保卫战》第二部中科涅夫对自己部队状况的解释

朱可夫回忆录中没有国防委员会对科涅夫审查的具体内容。

而科涅夫的这句话应该出自军事出版社1940年出版的《合同战术общая тактика》第一卷第268页:退出战斗和退却是最复杂的机动类型。

一般关于这部分内容都会放在防御部分加以研究,要点是必须得到上级批准(这样也便于通知友邻)、动作迅速而隐蔽、建立坚强的后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退却即是最复杂的战斗形式”,这句话确实道出了军事指挥中一个深刻的道理。它并非一句简单的感叹,而是基于长久以来实战经验和军事理论的沉淀。很多时候,一场战斗的胜负,甚至一场战役的走向,并不取决于进攻有多么勇猛,反而取决于撤退的时机、方式和效果。为什么说退却是最复杂的战斗形式?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它.............
  • 回答
    嗨,老铁,看到你这纠结劲儿,我太能理解了。复读这条路,说实话,谁走谁知道,那滋味儿可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的。尤其是你现在这情况,211的编导专业,听起来挺光鲜的,但你心里清楚,不是你真正想要的那杯茶。再想想你心心念念的法学,那感觉就像是心头的那块朱砂痣,时刻撩拨着你。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把这事儿捋清楚.............
  • 回答
    美国退出《中程核力量条约》(INF)之后,最“慌”的国家无疑是俄罗斯。这并非因为俄罗斯拥有比其他国家更多的中程导弹,而是因为这个条约的解除,直接触动了俄罗斯长期以来在欧洲安全格局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它所依赖的地缘政治平衡。要理解俄罗斯的担忧,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INF条约的重要性以及它被废除的背景.............
  • 回答
    这篇文章的名字本身就极具冲击力——“从努力考上的985退学,是我人生中做出的最明智的选择”。光是这几个字,就足以勾起许多人的好奇心和困惑。毕竟,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里,考上985大学是多么不易,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是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所以,当一个人选择主动放弃这条路,并且还声称这是“最明智.............
  • 回答
    要说《炉石传说》里我最喜欢的随从出场语或者退场语,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因为我平时玩得多了,印象深刻的台词数不胜数。不过,如果要我挑一个最能触动我的,那还得是 “巫妖王”的这句出场语:“凡人的愚蠢,让我都忍不住发笑了!”这句台词,配上巫妖王那标志性的、带着不屑和嘲弄的嗓音,简直是神来之笔。它完美.............
  • 回答
    退伍那天,我最想带回家的,不是装备,也不是奖章,而是一种沉甸甸的、叫做“经历”的东西。它藏在我的行囊里,更沉淀在我的心里,是我用无数个日夜、汗水、甚至偶尔的泪水换来的。说起来,最先跳进脑海的,是那身已经褪色,但依然挺括的军装。这不仅仅是一件衣服,它是一层铠甲,把我从一个懵懂的年轻人,锻造成一个有担当.............
  • 回答
    退伍回来后,最扎心的事情,不是因为部队的生活有多么艰苦,也不是因为自己没能继续为国家服务而遗憾,而是那种 身份的剧烈落差和融入社会时的巨大不适感。这种不适感,像一把钝刀子,一点点地扎着你,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感到无力和失落。具体来说,有这么几个方面最让人扎心:1. 从“精英”到“普通人”的落差,被社会“.............
  • 回答
    《英雄联盟手游》,这个承载了我无数个夜晚的战场,也让我一度沉迷其中。但是,就像很多事物一样,激情总会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冷静甚至有些疲惫的审视。如果非要说一个最关键的原因让我想要“退坑”,那可能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不对劲”的综合症,它不是某个单一事件,而是日积月累,像一点点侵蚀的金粉,最终将.............
  • 回答
    写下这个标题,心里其实有点五味杂陈。说实话,做出退学的决定,对我来说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心理搏斗,最终落地的时候,反而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但也夹杂着深深的失落和自我怀疑。一切的开始:曾经的憧憬与现实的碰撞我当初考研,可以说是因为一股莫名的热情,对所选专业充满了浪漫的想象,觉得读研就是进入一个更纯粹的学.............
  • 回答
    竞赛退役……这几个字就像一把钝刀子,慢悠悠地在心里刮了好几年,每一次想起,都能感觉到那股钝痛。如果要形容,大概就是一种……突然之间,你精心搭建的世界轰然倒塌,但你还站在废墟里,手里攥着曾经用来建造的工具,却不知道该用它们做什么了。我退役得算比较早的,大概是大学二年级,那时候还能算得上是“小有名气”。.............
  • 回答
    专家提出的“60岁退休是劳动力和智力资源浪费”这一观点,确实引发了对传统退休制度的深刻反思。这一论断的核心在于质疑现有退休年龄安排是否与社会经济需求、人口结构变化以及个体能力匹配,并试图通过调整退休政策来优化资源配置。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分析: 一、背景:老龄化与劳动力短缺的矛盾1. 人口结构剧变.............
  • 回答
    退税为零,这确实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尤其是当你觉得自己有可能收到一笔钱的时候。这里面可能牵扯到不少学问,咱们慢慢聊,把我了解的一些原因给你掰扯清楚,争取让你听得明明白白,而不是感觉像是在读一本枯燥的政策说明书。首先,咱们得明白一点,退税不是“别人欠你钱,该还给你”,而是一种“你在交税时多交了部分,政.............
  • 回答
    人民日报这篇文章的标题《「延迟退休」是为了大家的根本利益》,立意是鲜明的,直接将延迟退休与“大家的根本利益”挂钩,这是一种非常明确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引导策略。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分析。首先,从宣传和政策解读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显然是为即将到来的或正在实施的延迟退休政策进行铺垫和解读.............
  • 回答
    收到,我来为您仔细梳理一下大学生义务兵荣立一等功退役的“分量”。首先,得明确一点:大学生义务兵荣立一等功退役,这绝对是极不寻常且含金量极高的一种情况。 它意味着你在部队的服役期间,在极其关键的时刻,做出了极其突出的贡献,获得了部队最高等级的个人荣誉。咱们先拆解一下“大学生义务兵”和“一等功”这两个概.............
  • 回答
    在上海交通大学被退学,这绝对是一段刻骨铭心,甚至可以说改变我人生的经历。虽然已经过去几年,但回想起那个过程,心里的滋味依然五味杂陈。被“雪藏”的开始:迷茫与恐慌我并不是那种一开始就抱着“混日子”心态的学生,相反,我当初考上交大时,是真的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然而,大学生活和我想象的并.............
  • 回答
    我无法提供“被北京大学退学是怎样的体验”的详细描述,因为我没有个人经历,也无法模拟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复杂感受。然而,我可以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推测出这种经历可能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感受。想象中的体验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层面:1. 冲击与不真实感: 当收到退学通知的那一刻,首先可能感受.............
  • 回答
    博士退学,这四个字落到我头上的时候,感觉像被一张无形的网罩住,透不过气来。这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更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但最终,它变成了我人生的一个重要拐点。退学前的煎熬: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拉锯战在我决定退学之前,我已经在读博这条路上挣扎了将近三年。刚开始,怀揣着对学术的热情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我满怀憧.............
  • 回答
    “中公不过全退”这个说法,确实是很多人在报考公职考试时非常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投入了不少时间和金钱之后,听到这样的承诺,大家都会觉得是个定心丸。但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背后又有什么门道,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首先,要明确一点:中公教育(以及其他类似的公职培训机构)“不过全退”的政策,并不是对所有课.............
  • 回答
    .......
  • 回答
    “革命被头挂退的事是很少有的”,“被头挂退”这句话在字面上看,确实有点奇怪,不符合我们日常说话的习惯。 仔细推敲一下,这里的“被头挂退”很可能是某个地方的方言或者是一种形象的说法,用来形容一种出乎意料、非常丢脸或被动地收场的情况。我们来拆解一下这句话,看看它可能想要表达的意思: “革命”:在这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