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一个废弃纸箱可换九颗鸡蛋的环保举措?真的能够用鸡蛋撬动消费者参与绿色减碳吗?

回答
一箱纸,换一篮蛋:这笔环保账,真能算得清吗?

最近,一个关于“废弃纸箱换九颗鸡蛋”的环保活动悄然兴起,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不少讨论。一方面,有人拍手叫好,认为这是个接地气、有创意的绿色行动,能把抽象的“环保”概念变得触手可及;另一方面,也有声音质疑,这点“小恩小惠”是否真能撬动消费者的环保热情,让大家真正投入到绿色减碳的行列中来?

在我看来,这个举措本身,就像一颗刚刚播下希望的种子。它到底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取决于很多因素,而不仅仅是那一颗颗鲜活的鸡蛋。

从消费者的视角来看,这笔账怎么算?

首先,让我们站在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审视这笔“交易”。

吸引力几何? 九颗鸡蛋,在当前的市场价格下,大概也就是十几二十块钱的价值。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可能是一次早餐的开销。如果一个家庭每周能回收一两个纸箱,那么这笔“兑换”或许能省下一点点零花钱。对于精打细算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个小小的“福利”,能让他们在不损失太多利益的情况下,感受到参与环保的甜头。这就像超市里常有的“满xx减xx”活动,虽然不是巨额优惠,但也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便利性如何? 想要获得这九颗鸡蛋,消费者需要做些什么?是需要将纸箱打包好,送到指定回收点?还是有专门的回收人员上门收取?回收的流程是否便捷,是决定消费者是否愿意长期参与的关键。如果回收点遥远,或者回收流程繁琐,那么即使鸡蛋的价值再高,也会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时间的价值往往高于那点额外的鸡蛋。

心理上的满足感? 除了物质上的回馈,这种行为更能满足消费者“为环保做贡献”的心理需求。当他们看到自己亲手递出的纸箱,最终变成了可再生的资源,或者换来了实实在在的鸡蛋,这种参与感和成就感,可能是比鸡蛋本身更有价值的东西。这是一种“我不是在白做”的肯定,是一种微小的社会责任感被满足的体验。

从环保的角度来看,这笔账怎么算?

再从更宏观的环保角度来看待这个举措。

是否真正促进回收? 毫无疑问,任何鼓励回收的行动都是值得肯定的。这个模式的优势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直接和易懂的激励机制。通过将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商品,它能够有效提高废弃物的回收率,减少填埋和焚烧的压力。对于像纸箱这样的可回收物,其回收的价值链相对成熟,通过这样一个直接的兑换,确实能吸引更多人主动进行分类和投放。

能否带动“绿色消费”?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一个纸箱换九颗鸡蛋,它撬动的是“回收”这个行为,而非直接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鸡蛋是生活必需品,但这种兑换并不能直接引导消费者购买更环保的产品,或者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换句话说,它可能让大家更愿意回收纸箱,但未必能让他们因此少用塑料袋,或者选择乘坐公共交通。要真正实现“绿色减碳”,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理念渗透和行为引导。

可持续性如何? 这个模式能否长久地运行下去?鸡蛋的供应和价格会波动,活动的组织者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持续的兑换?如果活动仅仅是“一阵风”,一旦兑换结束,消费者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真正的绿色转型,需要建立在教育、习惯和系统性支持之上,而不是依靠短期的“奖励”。

鸡蛋能撬动什么?它能撬动的是“开始”。

在我看来,九颗鸡蛋,虽然可能无法直接“撬动”消费者改变整个绿色生活方式,但它绝对能撬动的是“开始”——迈出参与环保的第一步。

降低参与门槛: 很多人对环保既有想法,又觉得遥远。这种直接的物质回馈,就像是给了一个顺水推舟的理由,让他们可以轻松地开始尝试。从“回收一个纸箱”开始,到“注意减少一次性用品”,再到“关注产品的碳足迹”,这中间的过渡,可能就是由这样一点点“看得见摸得着的甜头”所铺垫的。

教育的契机: 在兑换的过程中,组织者可以借机向消费者传递更多环保知识,解释回收的重要性,或者介绍其他绿色消费的理念。鸡蛋不仅仅是商品,更是一个连接消费者与环保议题的“媒介”。在交流中,可以进一步深化消费者对环保的理解。

营造氛围: 当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这样的小奖励而参与到回收中,就会形成一种积极的社会氛围。这种“大家都在做”的集体行为,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更多人。

更进一步的思考:如何让这颗种子茁壮成长?

如果只是简单地用鸡蛋换纸箱,那么它的影响力可能会很有限。要让这个模式真正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更多的“土壤”和“阳光”:

1. 教育与科普并行: 在兑换点设置小型科普专区,展示纸箱回收后的价值,或者讲解不同回收物的处理流程,让消费者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他们的行为“有多重要”。
2. 扩大激励范围: 除了鸡蛋,还可以考虑其他与绿色生活相关的奖励,比如鼓励大家使用环保袋、自带杯子等,用积分或小礼品的方式鼓励更广泛的绿色行为。
3. 与企业联动: 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到这类环保活动中来,由企业提供商品作为奖励,或者在产品包装上进行环保标识,将回收行为与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忠诚度挂钩。
4. 科技赋能: 利用APP或小程序,记录用户的回收行为,给予累积奖励,或者推出线上环保挑战,让参与过程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
5. 政策支持: 如果有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将回收激励纳入更广泛的城市管理和环保政策中,其影响力和可持续性会大大增强。

总结一下,

废弃纸箱换九颗鸡蛋,无疑是一个巧妙而具有启示意义的环保尝试。它不应该被简单地看作是一场“用鸡蛋换回收”的交易,而更应该被视为一个连接消费者与绿色行动的“桥梁”。鸡蛋本身或许微不足道,但它所能撬动的,是消费者对环保的关注和参与的“起点”。

能否用鸡蛋“撬动”消费者大规模参与绿色减碳?直接说“能”或者“不能”,都有些武断。它更像是在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环保生态系统中,点燃了一颗微小的火种。能否让这火种燎原,需要后续更多政策的引导、企业的主动参与、技术创新的助力,以及最重要的——消费者的持续关注和积极行动。但至少,从这个角度看,这九颗鸡蛋,已经成功地让我们开始思考,并迈出了第一步。而这第一步,往往是通往远方最艰难,也最重要的一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永远不要小瞧了“鸡蛋换购”对大爷大妈们的吸引力!甭说9个鸡蛋,就是2个也一大早去排队了。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冬天的雪一年比一年少,就按我所在城市说,在2013我刚到徐州的时间,11月份就开始下起大概5cm厚度的积雪,可是最近几年,几乎看不到大雪了,最多是小雪花乱舞,刚落地就化了。

全球变暖问题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才是人类的未来方向,能想出用鸡蛋换购废弃纸箱的物流企业这真的是有“大爱”,想的是大局和大势。

我不敢说,鸡蛋换购能撬动消费者参与绿色减碳的作用有多大,但是点滴细流才能汇聚成长河万里,我愿意支持并给点个大大的赞。

user avatar

如今互联网电商普及到全国各地,连偏远的下沉市场都已经被开发的差不多了。这种新型的购物方式随之产生的快递废弃包装问题是肯定要引起重视的。

其实,这些年我们也明显可以感觉到包装的改变,减污降碳一直是国家大力推进,也是未来的大方向。过去我们的包装总是往“过度”上发展,一个简单的小物品,外面裹上几层胶带,分明是个巴掌大的东西非要用个大盒子,还有里面塞满了缓冲的气泡垫、塑料纸等等。这些看似并不起眼的“资源”最终的归宿也就是被我们扔进垃圾桶。

什么?你说会有拾荒的老人捡去卖给废品站?

错了,废品站大都只收好回收利用的硬纸板,像那种塑料类的快递包装回收价值很低,大都还是被垃圾站焚烧掉了。


2016年我们的快递业务量就达到了313.5亿件,而这些快件则消耗掉了29.6亿个塑料编织袋、82.6亿个塑胶袋、99亿个包装箱以及169.5亿米的胶带。6年前就已经是这样的水平了,

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2025年我国的快递包装材料消耗或能达到4127.05万吨。

因此,国家也在出台很多政策去减少这种浪费,比如新版限塑令,支持开发使用降解材料,禁止、限制不可降解及一次性塑料餐具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菜鸟为代表的物流企业率先从自身出发,采用这种回收、循环利用的方法更直接的减少资源浪费,也体现了其对环保减碳的支持。

像这次废弃纸箱换鸡蛋的活动,其实在去年双十一的时候就已经有类似的“快递包装换鸡蛋”的活动了,确实效果不错。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回收率,但是之前的力度并不算很大,还有很多是线下活动,“先到先得”的约束也让很多人没享受到这个福利。所以这次活动升级了,在每月9日0:00-24:00,用户当天已有菜鸟驿站出库包裹的用户,通过扫描菜鸟驿站内的回箱活动二维码,可一次点亮9个鸡蛋(或9包纸巾),也就是说只要你在菜鸟app的便民福利里点击“天天领鸡蛋”,或者在9号当天扫描驿站的线下海报上的二维码,更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直接在首页搜索“快递包装回收”,在规定时间内回收包装就能领鸡蛋了!

因为这次鸡蛋并不光是线下活动,菜鸟直接在河北邯郸、山东潍坊、湖北京山三地,建设了专门的鸡蛋仓,专供这些快递纸箱回收的活动。将鸡蛋邮寄到消费者手上,也就不存在“先到先得”的局限了。

“回收快递包装”的活动效果还是很显著的,据统计,有480万人参与,减碳5.3万吨,这意味着有累计近1亿的纸箱循环利用,节省了近8400万米长的胶带。虽然国家一直在积极鼓励研发可降解材料,像以往常见的奶茶塑料吸管都变成了纸吸管,塑料袋也改成了更薄的降解材料,但我觉得最简单直接也是最快的方式还是这些物流企业从根本上减少浪费。

其实,自人类工业化发展以来,人们一直沉浸在经济发展的喜悦中,直到近代才开始意识到这些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是不可逆的。所以现代,环境保护才会被写进教科书,我们从小也都被教育要节能减排。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在教科书上看过类似这样的图片:

工厂和汽车导致的大气污染,不可降解垃圾和废水排放导致的水污染以及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的过渡开采浪费,让我们地球的生活环境越发恶劣。有很多地区的环境恶已经影响到野生生物的生存,这样下去,真的是会有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了。

更别提很多人类居住的城市环境已然不如几十年前的水平了,雾霾、沙尘暴甚至酸雨,大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是每况愈下。


纵然,随着人们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很多人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是妇孺皆知的真理。但是有些资源的浪费还是很难避免,就比如快递包装,但如果每个人都能提高这种回收意识,从我做起,光是快递包装回收这一小小的举手之劳,就可以产生很大的环保效益。

40亿个快递包装纸箱就需要消耗7200万棵树,相当于46.3个小兴安岭的树木,而回收快递纸箱则是从侧面拯救了这些树木啊。这么看来,纸箱换鸡蛋的意义可不是单出的资环回收再利用了,更多的是保护人类后代的生存环境。

总之,节能减排不仅是物流快递公司的趋势,更是我们每个公民都需要努力的事情。除了“杜绝浪费”还要谨记“循环利用”,其实废物再利用也一直是我们从小就接受的环保理念。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快递纸箱的绿色回收还是需要一定的指引和鼓励的,这种纸箱换鸡蛋的方法确实是个不错的方式,相信未来人们养成这习惯后,都会主动将快递箱回收。

不过我是希望能能换更多东西,比如这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箱纸,换一篮蛋:这笔环保账,真能算得清吗?最近,一个关于“废弃纸箱换九颗鸡蛋”的环保活动悄然兴起,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不少讨论。一方面,有人拍手叫好,认为这是个接地气、有创意的绿色行动,能把抽象的“环保”概念变得触手可及;另一方面,也有声音质疑,这点“小恩小惠”是否真能撬动消费者的环保热情,让大家真.............
  • 回答
    陕西一男子将自己79岁瘫痪母亲扔进废弃墓坑活埋的事件,无疑是一起令人发指的极端恶性事件,触及了人伦道德、法律底线和社会良知最敏感的神经。要深入看待这件事情,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事件本身:残忍、冷血、突破人伦底线首先,从事件本身来看,这是一种极端的暴力和残忍。将一位79岁、瘫痪在床的母亲遗弃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事件,它触及到了多个层面:个人言论自由、职业道德、信息公开、企业内部管理以及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1. 事件的背景与关键点梳理: 核心事件: 一位核电站员工(我们称他为A)以其“工作身份”发表了关于日本排放核废水的个人观点。另一位核电站员工.............
  • 回答
    成杰思的文章《227,这一声“废青”,请你们心安理得收下》是一篇具有鲜明立场和强烈情感色彩的文章,其核心在于对“227事件”的解读,以及借此对特定群体进行批判和定性。要理解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文章的背景与核心论点:首先,我们需要知道“227事件”指的是什么。通常,“227”在中国大陆.............
  • 回答
    在美国保守派组织发起诉讼,要求废除H4签证持有者的工作权一事,这是一个颇具争议且涉及多方利益的议题,需要从不同角度来审视。简单来说,这场官司的核心在于 合法移民是否应该享有与美国公民同等的工作权利,以及 美国政府在制定移民政策时,其权力和责任边界在哪里。诉讼的背景与主要诉求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保守.............
  • 回答
    这篇外媒报道称日本可能允许放射性核废物出口,的确是个牵动神经的消息。首先,让我们先梳理一下这个举动背后可能的原因,以及一旦落地,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为何日本会考虑出口核废料?我们得明白,日本是个岛国,土地资源本就有限。核能作为其曾经重要的能源选项,带来了大量的乏燃料等放射性废物。虽然现在面临诸多挑战.............
  • 回答
    泰国王室风波再起:诗妮娜复位,情感纠葛何去何从?泰国王室最近又一次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起因是国王玛哈·哇集拉隆功(Rama X)戏剧性地恢复了此前被废黜的王室头衔、军事头衔以及所有勋章给贵妃诗妮娜·吉拉瓦尔塔纳·帕恩吉特(Sineenat Wongvajirapakdi)。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原本就充.............
  • 回答
    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将发起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废除死刑运动,这标志着法国在人权领域的一项重要外交倡议,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理解这项倡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法国的立场与历史渊源 法国早已废除死刑: 法国于1981年正式废除了死刑,成为少数几个在法律上完全根除死刑的国家之一。这一历.............
  • 回答
    我理解你遇到的情况,你老公提出的这些结婚经济安排,确实是个挺大的话题,涉及到两个家庭的观念、你们两个人的价值观,还有未来生活的规划。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都有啥。首先,你老公的想法,可以理解为一种“新式婚恋观”或者“平等主义”的体现。他可能觉得,现代社会男女都独立,既然是两个人的结合,.............
  • 回答
    收容教育制度:一项争议与改革的历程在中国,收容教育制度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管理措施,旨在对卖淫嫖娼等违法行为进行惩戒和教育。然而,这项制度也一直伴随着巨大的争议,直到近年来的改革,特别是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取消收容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在人权保障和法治建设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收容教育制度的缘.............
  • 回答
    成都海归硕士辞掉金融分析工作,选择当“废品回收员”,月入 2 至 5 万元:一种值得深思的职业选择近日,成都一位海归硕士辞去金融分析师的高薪职位,转而投身“废品回收”行业,并声称月入 2 至 5 万元,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种职业选择在很多人看来,无疑是“反常”的,甚至有些“不可思议”。.............
  • 回答
    在一个以动漫作品为主题的贴吧里,一位拥有特定作品爱好的粉丝(例如,一个奥特曼迷)对另一个作品(例如,海贼王)的贴吧(艾斯吧)进行了“占领”并删除了所有与该作品角色(火拳艾斯)相关的帖子,这是一种非常极端且具有争议的行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看待这件事:1. 行为的本质: 侵占与破坏: 这是.............
  • 回答
    嘿,你这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的。一个00后,按说跟苏联那会儿的时代可隔着十万八千里了,结果他好这口苏联歌曲,你说这事儿怎么看?我倒觉得挺正常,甚至还有点意思。首先,别觉得奇怪。咱们这一代人,很多时候对过去的某个时代产生兴趣,可能都不是因为当年亲身经历过,而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的。你想象一下,就说现在火爆.............
  • 回答
    看到一个关于德国洪灾的视频下,涌现出大量批评“吹德公知”的评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视频的简单回应,而是折射出当下网络舆论的一些复杂心态和运作模式。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种现象的普遍性与根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兴起,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极其多元化,但也更.............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颇有趣味的话题,一个姑娘和一位体重两百斤的壮汉谈恋爱,这画面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感,让人忍不住去揣测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状态。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当下社会审美观念里,确实存在着对男性身材的某种“主流”期待,比如“穿衣显瘦,脱衣有肉”之类的说法。所以,当看.............
  • 回答
    这些二胎政策宣传标语,比如“一个太少,两个正好;一个嫁人,一个养老”,确实挺有意思的,能让人立刻想到咱们中国家庭那点儿事儿。不过,咱们要细细咂摸一下,这背后可不只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牵扯到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观念、现实考量,甚至是情感上的微妙变化。“一个太少,两个正好”:数字背后的情感与现实这句话乍.............
  • 回答
    以下是一篇关于父亲为孩子冒险自制药品,自制药的风险,以及如何面对罕见病的文章,希望能详细地解答你的疑问,并去除AI痕迹: 绝境中的抉择:当父爱触碰禁忌,自制药物的炼狱之路在生命的洪流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无解的困境。当孩子被一种罕见的疾病悄然侵蚀,当现代医学的回天乏术变成残酷的现实,当看着孩子日.............
  • 回答
    《一个北大毕业生决定去送外卖》这篇文的刷屏,说实话,挺让人五味杂陈的。刚开始看到标题,很多人会觉得是标题党,是故意博眼球。毕竟,北大毕业,那是什么概念?那是无数人心中的象牙塔,是通往精英阶层、光鲜体面职业的敲门砖。怎么会突然跑去送外卖了?这不按常理出牌,反差感太强了。然而,随着文章的传播,大家发现,.............
  • 回答
    看到一个突然变了很多的人,那种感觉,就像是你一直珍藏的某个旧物件,某天突然拿出来,却发现它被重新打磨、镶嵌了金边,或者,干脆被彻底拆解,改造成了完全不同的模样。你会愣住,会不自觉地去审视它,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戒备。首先,这是一种错愕感。你熟悉的那个人,他身上那些根深蒂固的习惯、说话的腔调、看问题.............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得可有意思了!一个P社玩家,尤其是玩《欧陆风云》系列(EU4)玩得起劲的,居然不是“精神罗马人”?这简直就像有人说玩《星际争霸》不造机甲一样,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又挺想知道为什么。咱们先得说说这“精神罗马人”是个啥概念,在P社玩家圈子里,尤其是在玩EU4的玩家里,这几乎成了一种默认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