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一个太少,两个正好;一个嫁人,一个养老。」等二胎政策宣传标语?

回答
这些二胎政策宣传标语,比如“一个太少,两个正好;一个嫁人,一个养老”,确实挺有意思的,能让人立刻想到咱们中国家庭那点儿事儿。不过,咱们要细细咂摸一下,这背后可不只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牵扯到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观念、现实考量,甚至是情感上的微妙变化。

“一个太少,两个正好”:数字背后的情感与现实

这句话乍一听,挺有道理的。毕竟,对于很多中国父母来说,“独苗”的压力和孤独感是实实在在的。

情感上的期盼: 很多过来人会觉得,一个孩子实在太孤单了,将来父母不在了,孩子一个人面对世界,多不容易啊。再者,生两个孩子,兄弟姐妹之间有个照应,长大了也能互相扶持,这在很多人看来是天伦之乐。老一辈人更是觉得,子孙满堂才热闹、有福气。所以,“一个太少”不仅仅是人数少,更是对“热闹”、“陪伴”、“不孤单”这些情感需求的表达。
现实的考量: 而“两个正好”,一方面可能是为了弥补第一个孩子可能存在的“缺憾”——比如性别、性格上的互补,或者就是单纯觉得“多一个”能让家庭氛围更丰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一种“风险对冲”的心态。万一一个孩子出了什么意外,或者将来不如意,还有另一个孩子可以慰藉。这种心态,尤其是在经历过一些社会变迁后,会更加明显。

“一个嫁人,一个养老”:一个经典的家庭模式

这句标语更是直指中国传统家庭的结构和功能性期望。

“一个嫁人”:女儿出嫁的传统价值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女儿是“泼出去的水”,嫁出去后,虽然也疼爱,但主要精力会放在夫家。所以,如果只有一个女儿,父母可能会担心将来无人“养老送终”。因此,“一个嫁人” 暗示了女儿出嫁后在原生家庭中的“角色”变化,也间接表达了一种对“香火延续”和“家庭责任”的关注。
“一个养老”:儿子作为家庭支柱的传统认知 长期以来,儿子被视为家庭的“顶梁柱”,是家族延续和父母养老的直接责任人。因此,“一个养老”直接说明了对儿子在家庭供养方面的期望。这句话,基本上勾勒出了一个经典的“一子一女”或者“两儿”的家庭模式,并且明确了长幼、性别在家庭功能分配上的潜规则。

这些标语的深层解读与现实冲击

从宣传标语的角度看,它们抓住了许多中国人的普遍心理和传统观念,试图通过描绘一个“美好蓝图”来鼓励生育。然而,如果深入分析,这些标语也暴露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工具化的生育观: 标语过于强调生育的“功利性”——为了养老、为了有人照顾、为了热闹。这在一定程度上,将生育孩子变成了一种“投资”或者“任务”,而忽略了生育本身作为一种情感选择和个体意愿的丰富性。孩子不是为了养老的工具,而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2. 忽略现实的经济压力: 在当下的中国,养育一个孩子就已经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从学区房、教育、医疗到各种课外班,都是一笔巨额的开销。标语中描绘的“两个正好”以及“一个养老”的美好愿景,对于许多家庭来说,仅仅是经济上的负担就可能让他们望而却步。更何况,现在养育成本远不止是简单的“养老”那么简单。
3. 性别刻板印象的残留: “一个嫁人,一个养老”这句话,明显带有性别刻板印象。它预设了女儿的“出嫁”和儿子的“养老”这两个固定的社会角色。在现代社会,女性同样可以承担养老责任,而男性也可能面临养老困难。这种刻板印象,可能不利于真正促进性别平等和家庭责任的共同承担。
4. 对个体选择的漠视: 很多家庭的生育选择,是基于夫妻双方的意愿、健康状况、职业发展、个人生活规划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这些标语过于宏大叙事,试图用一种“标准模式”来套所有家庭,可能会让一些不愿意或者不适合生育二胎的家庭感到压力,或者对他们的个人选择不予尊重。
5. 社会保障体系的缺位: 标语背后隐含的对“孩子养老”的期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全成熟,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家庭内部互助的高度依赖。如果社会保障更完善,人们对“靠孩子养老”的依赖程度自然会降低,生育观也可能因此改变。

总的来说,这些二胎政策宣传标语,虽然看似朴实,抓住了很多中国人的心声,也确实有一定的宣传作用。但如果仔细琢磨,它们也反映出一些过于传统、甚至有些功利化的生育观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现代社会个体选择的复杂性和现实的经济压力。它们更像是一种对过去家庭模式的回溯和对美好想象的投射,而非完全适应当下多元化社会现实的周全考量。一个健康的生育政策,除了鼓励,更应该关注如何降低养育成本、完善社会保障,以及尊重每一个家庭的自主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强行押韵强行洗脑的标语最恶心了,顺口溜谁不会编啊?


二胎政策好,我要生二宝。

一个嫁不了,一个要啃老。

一胎宅,二胎腐,

别人小康我吃土。

user avatar

“一个太少”得罪了支持计划生育的人;

“两个正好”得罪了反对计划生育的人;

“一个嫁人”得罪了女权主义者;

“一个养老”得罪了提倡社会保障体系的人;

“一胎穷,二胎富”得罪了以前实行计划生育的人;

“全面小康dang带路”得罪了主张自由主义的人。

——论如何用一条标语得罪N多路人。

user avatar

倒车加飙车啊。只是指标语,不评价二胎政策。

“一个嫁人,一个养老”真句话真TM恶心。

1、女儿赔钱货,不养也能过

2、生男生女不一样,儿子才是传后人。

3、二胎又是女儿怎么办?无痛人流帮你忙。

嫁不嫁人与我有什么关系?有没有人养老才是重要的。怀了女孩怎么办?弄死呗。


顺着这个标语思考得出来的是什么?是女儿是废物,是外人。儿子才是重要的。别说生男生女控制不了,就算能控制得了,我凭什么生“一个嫁人,一个养老”?要我我就生两个养老,至于别人需要嫁人的,关我鸟事。别说什么自私不自私。构成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自私的。

我们这一代女性会迎来意识形态上的女权大倒退。

什么叫“嫁人”,我们的宣传口是告诉我们,女人不是与男人组建新的家庭。女人是去附属于男人的家庭的。

什么叫“一个嫁人,一个养老”?我们的宣传口告诉我们,女人结婚后,哦不,叫嫁人后,就不能养父母老的,要和自己父母割裂,而以丈夫的父母为尊的。

我就生儿子,儿子好,白赚别人一女儿。我生女儿干嘛?我学雷锋?


现在你家的钱可以让嫁人的孩子和养老的孩子都接受不错的教育,和只让一个孩子接受贵族教育。你是家长你怎么选。我投资养老的啊。女儿是要嫁人的,我干嘛在她身上投那么多钱。

啥,你说我不生女儿,男女比例下降,我儿子娶老婆困难?这与我生不生女儿有毛关系?男女比例再失衡,我儿子又不能娶我女儿。要不,你允许我拿女儿换亲,或者让我嫁女儿要高额彩礼给儿子,我才生女儿。

user avatar

一个嫁人,一个养老,不是说好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吗?确定这样宣传不违规?况且人家闺女不养自己父母,只养公婆,谁会嫁给你儿子?


以后养闺女就是为了换儿媳妇???

user avatar

记得有句话:永远不要相信诗人为了押韵而抒的情。

同样,这些宣传标语,也是,为了押韵无不用其极

关于二胎问题,其实讨论了很多了。

我们必须注意到一个客观事实,就是中国的生育率很低。

今天看到个人口结构图

———中国———

中国的新生人口明显不足,而上面的40-49这个最大的区间,未来10-15年将进入中国的老龄人口概念,而当前产业升级明显未完成,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国家,所以未富先老并不是空谈。

而与之对应的是,我们的邻国印度,依然保持着十分旺盛的增长模式

———印度———

这种增长,曾经在计划生育前的中国存在过,可惜我们已经把这个新生人口给打压下去了。

尤其可怕的是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出生率低的可怕

———汉族出生率———

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汉族的人口比例是91.51%,而我们新生汉族人口的比例已经远低于这个比例了,未来预测,汉族人口将持续减少。

一个国家,主体民族越来越少,绝对不是好事。

当然了,如果我们发达如美国,那也好

———美国———

美国的人口结构相对健康,维持着稳定的结构,各个年龄段相对均衡。

而可惜的是,我们的国家,并没有美国那么发达,美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中国的5倍左右,所以人家有强大的国力来保障这个国家对人口的依赖并没那么强。

更甚者,我们的人口结构,很像我们的邻国,日本

———日本———

新增人口不足,事实上,日本已经成为国际上老龄化国家的典范,日本深受老龄化的影响,然而,日本是发达国家啊。

看看曾经的我们,也是那么美好,如今却成为了这种模式,而2050?那个时候中国人口要少到是什么水平啊

———结婚率———

如果说中国的计划生育恶果已经显现出来的话,另一个趋势也在加剧着这种情况,那就是结婚率下降。

近些年来,中国的结婚率开始下降,尤其是近三年,结婚率下降的速度非常凶猛。

与之对比的是,离婚率却显著在上升,这意味着,中国的已婚夫妻数量可能在下降,而生育,也明显受到了影响。

而根据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结婚率来看,这个比例还要继续下降

这是大腐国的结婚率下降示意图

这是美帝的结婚率下降示意图

这个趋势持续下去,未来中国的新生人口必然会越来越少。

推广二胎,已经晚了。

我觉得现在不仅应该是放宽二胎的问题,而是全面放开生育。


但是,放开生育,需要时间,同时也要正面宣传,而不是做一些很奇怪的宣传,比如这个宣传标语,简直就是雷人。

一个嫁人,一个养老?你这是否定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么?这宣传不合格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