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公司按最低标准缴纳社保是否是损害劳动者福利?

回答
公司按最低标准缴纳社保,这件事说起来,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不像“是”或者“不是”那么简单能盖棺定论。我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涉及到哪些方面,对劳动者来说,究竟是“利”还是“弊”。

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最低标准缴纳社保”。

在中国,社保缴费是和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挂钩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社平工资和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最低标准通常指的是按照当地规定的最低缴费基数来缴纳。比如,如果某地的最低缴费基数是3000元,那么无论你的实际工资是5000元还是8000元,公司都可以按照3000元来给你缴纳社保,并且按照这个基数来计算你应缴纳的部分。

那么,公司这样做,对劳动者有什么影响呢?

我们先来看看“损害劳动者福利”的说法,也就是它的“弊端”。

1. 养老金领取金额低: 这是最直接也最显而易见的影响。养老金的计算方式比较复杂,但大体上是和你累计缴纳的养老金总额,以及缴费年限有关。如果你长期按照最低标准缴纳,那么你个人账户里的养老金积累就会相对较少,这直接导致你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水平也会比较低。尤其是在未来,随着平均寿命的增长和生活成本的提高,较低的养老金可能会让退休生活过得比较拮据。

2. 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待遇低: 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的报销、赔偿标准,很多也是和缴费基数挂钩的。按照最低标准缴纳,意味着你在失业时领取的失业金数额不高,而且在发生工伤时,相关的医疗费、伤残津贴等保障水平也会打折扣。

3. 生育津贴和医疗保险待遇可能受影响: 虽然生育津贴的计算方式各地略有不同,但部分地区可能与缴费基数相关。更重要的是,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虽然不能低于最低标准,但如果长期按最低标准缴纳,医保个人账户的余额可能会相对较少,而当发生重大疾病需要支付高额医疗费用时,医保的报销额度也与缴费年限和缴费额度有一定关系。

4. 影响未来的社保转移接续: 如果你在不同城市之间流动工作,社保关系的转移会涉及到你之前的缴费记录。虽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是可以转移的,但如果之前都是按最低标准缴纳,转移过来的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可能不如按实际工资缴纳的人多,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你在新城市的社保待遇。

5. “隐形”的福利损失: 有时候,公司选择按最低标准缴纳,可能是在成本考量下的选择。他们可能认为,这样做可以节省一部分社保成本,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其他方面,比如提高奖金、年终分红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劳动者就能得到同等的“福利”,因为社保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保障,是刚性的,而不是可以随意支配的浮动收入。用社保“节省”出来的钱,未必能弥补劳动者在保障上的损失。

但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说公司按最低标准缴纳就一定是“损害”了劳动者福利,这里面也有些值得思考的角度:

1. 合法合规的底线: 只要公司是按照国家规定,在最低缴费基数和最高缴费基数范围内,选择了最低标准来缴纳,这在法律上是允许的。很多小微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可能面临资金压力,难以按照员工实际工资的最高标准来缴纳。如果强制要求他们提高缴费基数,可能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

2. 劳动者自身的选择和认知: 有些劳动者可能并不清楚社保缴费基数对未来待遇的影响,或者他们更看重当下拿到手的工资,对于未来的养老保障看得相对比较淡。在一些情况下,如果公司愿意将社保“差额”以现金形式补贴给员工,部分员工可能也愿意接受。但这是一种博弈,风险在于,员工拿到的现金可能会被其他开销消耗掉,而社保的保障却是长期且稳定的。

3. 市场竞争和现实情况: 在一些行业或地区,为了降低人力成本,按最低标准缴纳社保可能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或普遍现象。如果一家公司严格按照高标准缴纳,而同行的公司都按低标准缴纳,那么在用工成本上,这家公司可能会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4. “最低标准”的定义: 这里需要区分的是,最低标准是指国家规定的缴费基数下限,还是指员工实际工资的最低档。如果是前者,那么公司选择按这个下限缴纳是符合规定的。但如果员工的实际工资远远高于这个下限,公司却仍然按照下限来缴纳,这可能就属于“偷税漏税”的范畴,那就不仅仅是损害劳动者福利的问题了,而是违法行为。

总结一下,公司按最低标准缴纳社保,从“损害劳动者福利”的角度看,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这直接影响了劳动者未来能够获得的各项保障待遇。 养老金、失业金、工伤待遇等,都可能因为这个“最低标准”而大打折扣。长远来看,这是一种对劳动者未来生活质量的透支。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背后也牵扯到企业的生存压力、市场竞争以及劳动者自身的认知和选择。 在当前我国社保体系仍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这些现实因素。

所以,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 公司按最低标准缴纳社保,极有可能损害劳动者长期的福利,尤其是在劳动者对社保权益认知不足或企业生存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但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是一种市场行为,并且在未触犯法律红线的情况下,是公司的一种成本控制手段。

作为劳动者,我们应该做的是:

了解清楚自己的社保缴费基数。 每年可以通过社保局官网或者APP查询。
关注社保政策的变化。 了解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以及各项待遇的计算方式。
在入职时,就与公司沟通好社保缴纳事宜。 如果对缴费基数有疑问,可以提出。
理性看待“低缴低得,高缴高得”的原则。 将社保视为一项长期投资,而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福利。

总而言之,这件事没有绝对的好坏,但对于劳动者而言,了解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并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发现公司存在恶意逃避社保责任的行为,劳动者是有权利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权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讲结论吧:不一定损害劳动者本人的利益。但一定损害整体劳动者的利益。

讲一个前东家外籍领导真实而悲伤的故事:

那是2008年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不久,上海的劳动争议仲裁官司突然就增多了,原因很简单:仲裁不要钱啊。

有一天公司外籍大领导视察某部门,这个部门的总监汇报工作时叫苦不迭,他们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协助客户企业处理劳动争议。

外国人饶有兴趣的询问了劳动争议的案例,总监娓娓道来:

客户公司招聘蓝领工人时,少缴漏缴五险一金。而懂经的工人在离职时,威胁要去劳动仲裁要告公司。公司只要拽上我们一起去和员工谈判,甚至上仲裁庭。这个公司流动率本来就高,工人看见其他人告成功了,自己在离职时也会搞事情,这个月刚开始就三起了。

外国人是见过世面的,立马指点江山:

显然这已经成为了公司的用人风险,为什么我们不设计完整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彻底避免这个问题呢。

总监一脸无奈,解释:

公司如果按照法律规定缴金——薪水不如其他公司高——工人就会走;这样的缴金方式之前和员工是谈好的。
而且工人和公司谈赔偿,根本不要要求补交五险一金,是要再给他一笔现金赔偿。

这个畸形的无解案例,听得我外国大老板三观崩得粉粉碎……

1.少缴,个人并不一定收到损害

回到本题,让我们面对现实,公司违反按最低标准缴纳社保,并不一定损害劳动者福利。当然企业把这钱扣自己兜里了,员工当然不干;如果把节省下来的钱分给员工,员工肯定同意。社保监管部门就不干了。

简单分析一下各方的心理:

员工之所以会同意不足额缴纳,那是因为企业帮自己交的那一份钱,基本上都被国家拿去统筹了。更别说那些没有当地户口也不计划在当地养老的流动人员。在上海缴金,最后回老家养老的,目前看来是多交少拿,非常不合算。

企业之所以不足额缴纳,一方面当然是省钱,另一方面也希望把更多钱塞到员工手里,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度。

社保局……对于五险一金少缴漏缴的情况,社保局的态度肯定是:

我在之前如何看待人民日报谈「人才难留」:有人月薪 6 万到手才 3 万多?回答中,也提到过: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公司为他付出的成本,相比中产实际到手的钱,差距太大。

员工月薪6万,企业实际支出67569.08元,而员工能够拿到的现金是43497.83元,也就是说公司给的数目中近4成(36%)没有落到员工的口袋里。即使算上公积金,员工到手的也只有68%,不足七成。

五险一金也是如此,对很多人来说,缴纳多,用得少。是一个亏本买卖。这个很多人包括:中产、流动人员、以及外国人(外国人如今也要缴金哦)。

但是,谁说过社保是公平的制度呢?社保本身就是劫富济贫的再分配政策(Sorry,这里的富指的是账面薪水高,而非真有钱)。

2.整体劳动者群体一定收到损害

@费寒冬 在一篇优秀的回答中(网上流传「如果不交养老金而是自己存款,退休后收益更大」的说法是否属实? - 知乎,我已点赞),写过这样一小段,说得妙极:

挣钱多的都不缴纳,或者少缴纳五险一金,导致的结果就是

  • 社保最后无法兑现,成为空头支票——社会不稳定;
  • 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稳定。

举个例子,

如今的养老金黑洞已经是各大媒体反复炒作。这个黑洞不会在这些年爆,最有可能的是这一代80后老去开始拿养老金的时候出问题,那时缴金的年轻人变少,拿钱的80后越来越多,最后很可能导致的是社保违约。

作为个人劳动者,你也许庆幸当你没有缴纳五险一金,拿现钱做了其他投资(商保定期债券房地产……),所以你认为社保违约,与你无关吗?

Naive啊,为了干预违约国家势必继续开始第n轮放水印钱,在一个通胀的社会,底层人民发现退休后拿不到钱/拿到的钱严重贬值,严重影响生存的情况下,你觉得社会还能稳定吗?


对于如今很喜欢谈社会责任的企业来说,遵纪守法就是最大的社会责任。

对于缴金吃亏的中产,我送一句:侠之大者,为国接盘。请把你的羊毛撸一撸。

对于薪资不高工作很苦的流动人口,我要大胆说一句:遵纪守法是……艾玛别打脸。

对于外国朋友,Welcome to China。


欢迎关注我的知乎专栏和同名微信公众号:瞎说职场 - 知乎专栏

其他相关回答:

劝退员工,你问过劳动合同法了吗?
公司福利待遇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